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小中風”原來也挺嚇人!6大徵兆不能忽視,不理後果很嚴重

【什麼是小中風?】

大家對於中風不陌生了, 但有些人不清楚“小中風”。

小中風的醫學名為暫時性缺血中風, 是由於小血塊阻塞血管而發生的,

發作迅速。 常在爆發性中風(主要中風)前的幾個小時或幾天內發生, 醫學上稱這現象為中風預兆。

小中風的“一過性”輕微表現帶有欺騙性, 容易被忽視, 請留意以下小中風的表現——

1、哈欠連綿

常因血內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刺激呼吸中樞引起哈欠連綿。 近年研究發現, 當腦動脈硬化逐漸加重, 管腔越來越窄, 腦缺血乏氧加重, 特別是呼吸中樞乏氧時, 也會引起哈欠反射。 多在缺血性中風發作前5-10天內, 頻頻打哈欠者可達80%左右, 是重要的報警信號。

2、口吃流涎

突然說話不利索、流口水。

3、出現黑蒙

突然眼前發黑、看不見東西, 數秒鐘或數分鐘即恢復。 出現黑蒙, 意味著視網膜有短暫性缺血, 可能是由於顱內血流動力學改變或微小血栓經過視網膜動脈而引起的。

近年研究發現, 腦血管硬化60%是由頸動脈粥樣硬化延續而來, 而眼動脈是頸內動脈的第一條分支, 它對頸動脈的病理改變最敏感, 出現症狀也最早。 所以, 發生一過性黑蒙, 被視為腦血管病的最早報警信號。

4、視物模糊

可能是黑蒙的發展, 表現為短暫性視力障礙或視野缺損, 多在1小時內自行恢復。 視力突然模糊也被看做是較早的中風預報信號。

5、偏側麻癱

即一過性單肢發麻、無力, 如拿不住鑰匙、開不開門鎖等。 嚴格說來, 這已是最輕型中風, 已出現了一過性偏癱, 儘管持續時間短暫, 仍應把它看做是進展性腦卒中和完全性卒中的先兆。

6、剃刀落地

自己刮臉時, 頭轉向一側, 突然感覺手臂無力,

剃刀落地, 且說話不清(也可不伴), 一兩分鐘後完全恢復。 這是由於轉頭扭頸時, 引起已經硬化的頸動脈扭曲, 加重了狹窄, 導致顱腦供血不足, 誘發了一過性腦缺血症狀, 儘管恢復很快, 但足以提醒人們, 缺血性中風隨時可能發生。 類似的動作還有很多, 如老師邊在黑板書寫邊扭頭給學生講解時, 突然拿不住粉筆脫落, 可能也是腦缺血的報警信號。

【中風康復頭3個月是黃金期】

小中風的症狀可能轉瞬即逝, 發作時間可能極短, 很多人都不以為然, 不會予以重視, 認為症狀消失了就好了, 卻不知微小栓塞是腦梗死的預警信號, 如果錯過了及時防治的時機, 很可能導致中風(即明顯的腦梗死)。 如果診斷或治療不當, 其中10%的腦梗死發生在小中風發作之後的90天之內。 小中風發生後, 50%患者3-5年之內至少發生一次腦梗死。

每年冬季和春季, 是中風發病的高發階段。 中風前期搶救需要西醫, 但恢復期就需要中醫進行調理了。 通過湯藥, 加上針灸、放血等手段, 進行恢復, 能擺脫痛苦的後遺症。

一般而言, 中風發病後的半年, 是肢體功能恢復的最佳時期, 且頭3個月尤為重要, 是康復的“黃金期”。 因此, 中醫康復治療應儘早實施, 患者生命體征已經穩定、病情不再進展的48小時後即可開展, 3月內為最佳康復時期, 發病後一年內都應積極康復治療。 發病一年後的康復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根據我20多年的出診經歷, 很多人如果得到正規的中醫治療, 是可以治癒和擺脫後遺症的。

【中醫治療中風的方法】

中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外風因感受外邪(風邪)所致,在《傷寒論》名曰中風(亦稱桂枝湯證);內風屬內傷病證,又稱腦卒中,卒中等。

中風的發生,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

而中醫辨證又分為六大類型: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型(主方:鎮肝熄風東加減。);風痰瘀血、痹阻脈絡型(主方:大秦艽東加減);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主方:星蔞承氣湯《驗方》加減);氣虛血瘀型(主方:補陽還五東加減);陰虛風動型(主方:大定風珠加減)

除了湯藥,針灸治療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且穴位的選擇必須恰當和有效果,否則只能是病人多痛苦,大夫多麻煩,而且可能耽誤最佳治療期。還有,患者最好不要自己在家針灸,有時可能會得當適得其反的作用。

李鐵紅,全國知名中醫專家,北京陽光萬物中醫研究院院長,北京中仁中醫院、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等多家醫院特約出診專家。點擊最上方可關注,或添加個人微信號 beijinglitiehong

【中醫治療中風的方法】

中風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外風因感受外邪(風邪)所致,在《傷寒論》名曰中風(亦稱桂枝湯證);內風屬內傷病證,又稱腦卒中,卒中等。

中風的發生,歸納起來不外虛(陰虛、氣虛)、火(肝火、心火)、風(肝風、外風)、痰(風痰、濕痰)、氣(氣逆)、血(血瘀)六端。

而中醫辨證又分為六大類型:肝陽暴亢、風火上擾型(主方:鎮肝熄風東加減。);風痰瘀血、痹阻脈絡型(主方:大秦艽東加減);痰熱腑實、風痰上擾型(主方:星蔞承氣湯《驗方》加減);氣虛血瘀型(主方:補陽還五東加減);陰虛風動型(主方:大定風珠加減)

除了湯藥,針灸治療是必不可少的環節,而且穴位的選擇必須恰當和有效果,否則只能是病人多痛苦,大夫多麻煩,而且可能耽誤最佳治療期。還有,患者最好不要自己在家針灸,有時可能會得當適得其反的作用。

李鐵紅,全國知名中醫專家,北京陽光萬物中醫研究院院長,北京中仁中醫院、北京首大耳鼻喉醫院等多家醫院特約出診專家。點擊最上方可關注,或添加個人微信號 beijinglitiehong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