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雲港:今年每個縣區分別培育1個以上農村改革品牌

中國江蘇網1月8日訊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 發展農村生產力, 有效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 發展現代農業

【報告內容】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優化調整農業結構, 農牧漁結合, 種養加一體, 推進一產接二連三, 實現農產品供給向更加優質生態高效轉變。

【權威解讀】 王靖(市農委主任):2018年, 是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年, 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

以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核心,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抓手, 突出六大重點, 力推六個新突破,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促進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轉變。

一是突出結構調優, 力推特色產業實現新突破。 穩固提升糧食、蔬菜等基礎產業發展水準, 大力發展海淡水養殖、設施蔬菜等5個全產業鏈產值超100億元的特色產業。 全面推進東海西北部設施園藝、灌雲中西部設施蔬菜等6大高效設施農業集聚區建設, 全力促進1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提檔升級, 三產融合發展。

二是突出產業融合, 力推產業化水準實現新突破。 加快推進農業龍頭企業數量倍增計畫, 加快推進特色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工程,

加快推進“一村一品一店”示範村創建活動, 加快推進多元主體融合發展, 加快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 大力發展休閒觀光農業。

三是突出試驗示範, 力推開放型農業實現新突破。 全面啟動建設國家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 高標準建設農產品出口示範基地, 大力度培育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

四是突出品牌打造, 力推農產品品質安全市創建實現新突破。 全力抓好國家農產品品質安全市創建。 全力打造“連天下”品牌體系。

五是突出主體培育, 力推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實現新突破。 實施青年農場主、新型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訓計畫, 鼓勵人才回鄉返鄉創業。 強化農業科技示範戶培育。

進一步加快農業資訊化步伐, 切實提高“互聯網+”現代農業建設水準。

六是突出綠色發展, 力推生態農業實現新突破。 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 推進規模畜禽養殖場治理工程。 開展農業廢棄物利用。 推進生態迴圈農業發展。 實施農藥減量提效行動計畫, 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 推動農村改革

【報告內容】 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推動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村流動。 強化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成果運用, 採取土地入股、託管、代耕代種等形式, 讓農戶承包權穩下去、經營權活起來。 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培育家庭、集體、合作社、企業等多元經營主體, 更多管道促進農民增收。

【權威解讀】 蘇衛哲(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工辦(扶貧辦)副主任):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我市已經基本完成了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工作, 但是農村綜合性改革任務依然繁重, 很多瓶頸問題亟須破解, 社會各界充滿期待。 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 我們將在市農村改革領導小組的領導下, 把農村改革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發動機, 改革的主題思路是:強化改革試點試驗, 成熟一個全面推廣一個;鼓勵農村改革集成, 最大範圍最大深度地發揮綜合效應;做好農村改革保障, 激發基層創造性解決難題的活力;加大改革責任督查, 實施農村改革領辦人和聯繫點制度。 農村改革的目標是:確保全市培育1~2個在全省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改革亮點, 每縣區分別培育1個以上農村改革品牌。
讓農民在農村綜合改革中共用實實在在的紅利。

全面完成確權登記成果驗收, 推進確權成果鞏固運用, 推進土地權屬管理資訊化。 充分發揮農村產權交易市場功能, 管好用好市縣鄉三級交易網路, 全面拓展交易範圍, 完善交易制度, 提升產權交易市場建設水準和運行品質, 支援贛榆區資訊化集成試點, 全市保持交易額10億元以上。 擴大村級集體股份制改革範圍, 東海縣整縣完成改革試驗任務, 全市完成400個村試點。 用改革的辦法抓好群眾身邊不正之風整治和鄉村治理提升, 持續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陽光行動”和農村集體財務管理非現金結算。 在灌雲、灌南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使用改革工作。

創新政策扶持, 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培養職業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和實現綠色富民的重要載體,合作式、集聚式發展。以家庭農場示範區創建為抓手,堅持土地流轉規模適度,建立和完善資格審查制度、上限控制制度、分級備案制度和誠信管理制度。勇闖改革深水區,破冰農村金融、產權等改革難點,讓各類發展要素勇敢流向農村,讓土地資源安全流向信用等級高、經營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經營主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土地股份合作、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實現抱團和捆綁式發展。鼓勵互聯網+農業,旅遊+農業等新業態發展。

研究制定精細化的農民利益保護和可持續性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在改革中踴躍發揮主體責任和主人翁精神,持續增加獲得感。

■ 打造宜居環境

【報告內容】 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基礎配套,優化功能佈局,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權威解讀】 蘇衛哲(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工辦(扶貧辦)副主任):建設美麗家園一直是各級政府孜孜以求的重點工作,市委農工辦牽頭的六大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成效顯著,移步換景、生態宜居的鄉村越來越多,但是全面系統性地提升農村生活環境,依舊任重道遠。2018年,我們將在市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主攻突出短板專案,重抓關鍵性工程,持續系統性提升,加快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和經濟薄弱村環境整治。

發揮好競賽評比的指揮棒作用,實施好鎮街發展競賽活動法,將全市鎮街分為農業型、綜合型兩類,實行基本指標、分類指標和加減分指標相結合的競賽指標體系,鼓勵鎮街特色、綠色、可持續發展。把美麗鄉村建設專案納入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現場觀摩會範圍,努力形成比學趕超的濃烈氛圍。

加快美麗鄉村示範片區重點專案建設,鼓勵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模式,深化衛生鎮、生態鎮創建,重點改建提升農村道路600公里,省級綠化示範村40個,持續深入抓好農村“廁所革命”,標準化建設美麗鄉村標識性工程,全年完成美麗鄉村示範片區重點項目投入10億元以上。全面推進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規範化建設,投資1億元專項用於支援村級生產公益性事業發展。六大示範片區基本建成,300個經濟薄弱村環境綜合整治基本達標。

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準,加強農村治理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開展村規民約踐行活動,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治理水準。(莊婷婷 王文 逄孝雲)

把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培養職業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和實現綠色富民的重要載體,合作式、集聚式發展。以家庭農場示範區創建為抓手,堅持土地流轉規模適度,建立和完善資格審查制度、上限控制制度、分級備案制度和誠信管理制度。勇闖改革深水區,破冰農村金融、產權等改革難點,讓各類發展要素勇敢流向農村,讓土地資源安全流向信用等級高、經營能力強、發展前景好的經營主體。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採取家庭農場+農業企業、家庭農場+土地股份合作、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方式,實現抱團和捆綁式發展。鼓勵互聯網+農業,旅遊+農業等新業態發展。

研究制定精細化的農民利益保護和可持續性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在改革中踴躍發揮主體責任和主人翁精神,持續增加獲得感。

■ 打造宜居環境

【報告內容】 完善農村公共服務基礎配套,優化功能佈局,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權威解讀】 蘇衛哲(市委副秘書長、市委農工辦(扶貧辦)副主任):建設美麗家園一直是各級政府孜孜以求的重點工作,市委農工辦牽頭的六大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成效顯著,移步換景、生態宜居的鄉村越來越多,但是全面系統性地提升農村生活環境,依舊任重道遠。2018年,我們將在市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領導下,主攻突出短板專案,重抓關鍵性工程,持續系統性提升,加快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和經濟薄弱村環境整治。

發揮好競賽評比的指揮棒作用,實施好鎮街發展競賽活動法,將全市鎮街分為農業型、綜合型兩類,實行基本指標、分類指標和加減分指標相結合的競賽指標體系,鼓勵鎮街特色、綠色、可持續發展。把美麗鄉村建設專案納入全市農業農村工作現場觀摩會範圍,努力形成比學趕超的濃烈氛圍。

加快美麗鄉村示範片區重點專案建設,鼓勵構建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多元化農村基礎設施投資模式,深化衛生鎮、生態鎮創建,重點改建提升農村道路600公里,省級綠化示範村40個,持續深入抓好農村“廁所革命”,標準化建設美麗鄉村標識性工程,全年完成美麗鄉村示範片區重點項目投入10億元以上。全面推進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規範化建設,投資1億元專項用於支援村級生產公益性事業發展。六大示範片區基本建成,300個經濟薄弱村環境綜合整治基本達標。

有效提升鄉村治理水準,加強農村治理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開展村規民約踐行活動,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治理水準。(莊婷婷 王文 逄孝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