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少年減防災教育:當心誤導太多!

青鋒熱點

2008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特大地震。 四川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小學教師袁文婷為了救學生, 一次次抱起孩子往外跑。 當她抱出第14個孩子,

又一次沖進教室時, 就再也沒有出來。

那年, 袁老師26歲。

時隔9年, 在穀倉的記憶裡, 那件事卻不曾淡忘。 特別是聽到最後一個被袁老師抱出來的孩子說當時大家都嚇傻了, 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也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 穀倉意識到, 教會孩子們自救比等待他救更重要。

與其專注救援, 不如教會更多人自救

當很多人為袁老師和遇難的孩子們歎息的時候, 我們在想, 如果孩子們能夠懂得一丁點兒的災害常識, 在袁老師多次往返教室的時間內有序撤離, 又會是怎樣一種場景?”作為邯鄲市戶外救援隊發起人, 穀倉一直從事山地救援和重大地質災害救援。 在那之後, 他和同伴下定決心, 要在青少年中普及減災防災知識。 於是, 他又發起“燕趙校園減防災工程”。

有多年現場救援經驗的穀倉發現, 能在自然災害中存活下來的人, 90%以上都依靠的是自救和互救。

“在幾乎所有的意外傷害的事件裡, 90%以上的意外傷害是緣于安全意識的不足。 ”這樣的資料讓穀倉和團隊成員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向, 他考慮:“與其專注於救援, 不如拿出更多的精力來普及減災防災知識, 提升減防災安全意識, 提高災害發生時自救互救能力。 ”

面對災害, 最弱小無助的是誰?是孩子!

穀倉將減防災知識普及的物件瞄準在了校園, 但是起步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順暢。

2011年, 第一次進校園普及減防災知識, 學校對他們這樣一個社會組織還很質疑。 “他們不知道我們是出於什麼目的。 ”穀倉還記得, 那節課, 旁邊有很多老師, 除了保護孩子, 老師們也想看看他們到底是怎麼普及的。 “算是監督吧, 畢竟他們對我們也不是很瞭解”。

好在一節課下來, 老師們發現我們也沒有任何廣告意圖, 確實是在向孩子們普及減防災知識, 也就放心了。 ”但是對這堂課, 穀倉自己並不滿意。 “開始, 我們只是很生硬地給孩子們講一些原則、理論性的知識, 他們不是很喜歡聽”。

普及減防災知識不能簡單灌輸, 關鍵是要入腦入心, 讓孩子們真正意識到其重要性並掌握基本的自救技能。

“我們就轉變方式,

採用線上線下、室內外相結合的方式, 從提升安全意識入手, 對青少年減防災知識進行了系統化梳理。 ”穀倉介紹, 他們結合一些重大災害或者新發事故, 通過幻燈片、視頻等帶孩子們感受災害現場。 再通過動畫等孩子們感興趣的方式傳播災害常識和災害逃生方法, 等大家有了基本的瞭解, 還會適當設置一定的情景, 進行災害演練。

“第一次緊急疏散的時候, 孩子們並不當回事, 慢慢悠悠, 花了差不多10分鐘才集合到安全地點。 但是經過我們的普及, 再演練兩三次, 基本一分多鐘就能完成。 ”穀倉說, 雖然這個撤離速度在災害真正發生時依然算慢的, 但是比起十幾分鐘, 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青少年減防災教育普遍存在誤區

“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青少年的安全意識並不高。”穀倉有些擔心。

上課時,穀倉告訴孩子們,“我們身邊時刻都有災害發生。”大家都不信。於是,他就帶著孩子們一起做除法。“我把每年世界上發生的地震次數除以365天,再除以24小時,除以60分鐘……最後告訴大家,我們聊天的每1分鐘都會有約10次地震發生,又列舉出身邊的各種安全隱患,引起大家對災害的警覺”。

安全意識淡薄的,不僅是中小學生。穀倉發現,就連許多大學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去大學講座,當他介紹地震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學生們並不認可,覺得他對“常見”理解有誤,用錯了詞。於是,他再次搬來“除法”……

災害現場,穀倉看到受傷的小孩經過簡單包紮和父親待在臨時過渡的帳篷裡,卻並沒有去醫院的打算。“我過去和他們交流,發現孩子腿受傷很嚴重,就問父親為什麼不帶孩子到更好的醫療場所去。”孩子父親的回答讓穀倉有些意外,“孩子的媽媽、奶奶都不在了,我們還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

後來穀倉和志願者們說服孩子父親,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孩子腿骨折了。如果孩子送醫不及時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穀倉不敢去想。但是讓他深受觸動的是老百姓對災害中二次傷害的忽視。

“二次傷害造成的後果不容小覷,我們希望大眾都能夠具備這樣的安全意識。”穀倉設想,通過對一個孩子的培育,影響一個家庭,然後逐漸帶動社會的認知。

比起青少年自身安全意識不足、對二次傷害不夠重視,讓穀倉更擔心的是孩子們被“錯誤普及”。

一次,他被邀請做一個減防災知識競賽的評委,看到其中一個宣傳點:“不熟悉水性的孩子,請不要參與溺水救援”。

“這就是說懂得水性的孩子就可以下水救人嗎?”穀倉當場就指了出來:“會游泳和會救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類似的誤區穀倉經常碰到,因此在他的減防災知識普及中,始終堅持一個理念——杜絕孩子參與直接救援,或者說肢體接觸性救援和入水性救援。

他舉例說,當身邊小夥伴溺水的時候,可以呼救尋求成年人的幫助,或者利用繩索、木棍等物體非肢體性接觸救援,而不是直接伸手過去拉。

“一定要避免一個孩子溺水,小夥伴們直接施救,導致更多人溺水遇難的悲劇發生。”遇到過太多這樣的事故,說到這兒,穀倉特意加重了語氣。

穀倉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來普及常識性救助知識,教育孩子們首先不去危險的地方,其次,一旦發生了意外事件,孩子們要懂得自救、呼救,掌握科學規範的求生方法。

不追求資料增速,要教一個會一個

很多類似的知識普及性志願服務專案發展都比較快,但是穀倉坦言,自己這麼多年如果單看資料增長,並沒有多少“成績”。“我們不一味追求普及人數上的增長,關鍵要看有多少孩子真正掌握了自救技能”。

經過幾年的實踐積累,穀倉的“燕趙校園減防災工程”形成了一整套4個專題、系統的教學課程。他還感覺到,許多學校逐漸開始重視減防災教育了。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以前團隊要走進校園“自我推銷”,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主動邀請他們進校園開展減防災知識普及。特別是寒暑假前期,不少學校還會專門定制防溺水、防火災的專題輔導。

不僅得到服務物件的認可,去年,在中國青年志願服務專案大賽中,“燕趙校園減防災工程”還獲得了金獎。

“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團市委的認可,課也多了起來。”穀倉介紹,目前團隊有10個人可以獨立完成宣講,但是光靠這些力量還不夠。“我們正在嘗試從每個學校找一到兩名老師,通過向老師贈送相關課件、普及減防災知識,再請他們為學生普及”。

一年前,穀倉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擔任團邯鄲市委兼職副書記,同時,他也有了發揮特長的平臺和條件。到任後,瞭解到為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及困難青少年健康成長,團邯鄲市委曾在2014年創建了“春雨樂園”項目,穀倉和團市委“一拍即合”——“春雨樂園”項目增加一項為農村留守兒童普及減防災知識的任務。

下一步,穀倉計畫將專案推廣到邯鄲周邊甚至河北各大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去,培育減防災的“宣傳員”,通過他們向身邊人普及減防災常識,從而形成一個輻射狀的傳播網路,讓更多孩子受益。

今年,該專案在第四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示範專案創建活動中獲得提名獎。穀倉設想,將來,他們會利用互聯網+公益,把防減災工作的知識點,做成動圖或者動漫,形成相對固定的模組,通過互聯網平臺提高傳播效率。“有些學校比較偏遠,可能志願者不能一一到達,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些視頻送給當地學校,讓更多孩子受益”。

他還希望,通過互聯網呼籲全社會重視校園減防災工作。經過這幾年校園減防災知識的推廣,他明顯感覺只通過志願者自下而上的推動,速度慢、收效甚微。“如果政府能夠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自上而下推動,效果會好很多”。

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情懷!

“接觸中,我們發現很多青少年的安全意識並不高。”穀倉有些擔心。

上課時,穀倉告訴孩子們,“我們身邊時刻都有災害發生。”大家都不信。於是,他就帶著孩子們一起做除法。“我把每年世界上發生的地震次數除以365天,再除以24小時,除以60分鐘……最後告訴大家,我們聊天的每1分鐘都會有約10次地震發生,又列舉出身邊的各種安全隱患,引起大家對災害的警覺”。

安全意識淡薄的,不僅是中小學生。穀倉發現,就連許多大學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去大學講座,當他介紹地震是常見的自然現象,學生們並不認可,覺得他對“常見”理解有誤,用錯了詞。於是,他再次搬來“除法”……

災害現場,穀倉看到受傷的小孩經過簡單包紮和父親待在臨時過渡的帳篷裡,卻並沒有去醫院的打算。“我過去和他們交流,發現孩子腿受傷很嚴重,就問父親為什麼不帶孩子到更好的醫療場所去。”孩子父親的回答讓穀倉有些意外,“孩子的媽媽、奶奶都不在了,我們還活著,就已經很幸運了”。

後來穀倉和志願者們說服孩子父親,把孩子送到醫院檢查,這才發現孩子腿骨折了。如果孩子送醫不及時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穀倉不敢去想。但是讓他深受觸動的是老百姓對災害中二次傷害的忽視。

“二次傷害造成的後果不容小覷,我們希望大眾都能夠具備這樣的安全意識。”穀倉設想,通過對一個孩子的培育,影響一個家庭,然後逐漸帶動社會的認知。

比起青少年自身安全意識不足、對二次傷害不夠重視,讓穀倉更擔心的是孩子們被“錯誤普及”。

一次,他被邀請做一個減防災知識競賽的評委,看到其中一個宣傳點:“不熟悉水性的孩子,請不要參與溺水救援”。

“這就是說懂得水性的孩子就可以下水救人嗎?”穀倉當場就指了出來:“會游泳和會救人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類似的誤區穀倉經常碰到,因此在他的減防災知識普及中,始終堅持一個理念——杜絕孩子參與直接救援,或者說肢體接觸性救援和入水性救援。

他舉例說,當身邊小夥伴溺水的時候,可以呼救尋求成年人的幫助,或者利用繩索、木棍等物體非肢體性接觸救援,而不是直接伸手過去拉。

“一定要避免一個孩子溺水,小夥伴們直接施救,導致更多人溺水遇難的悲劇發生。”遇到過太多這樣的事故,說到這兒,穀倉特意加重了語氣。

穀倉希望通過他們的努力來普及常識性救助知識,教育孩子們首先不去危險的地方,其次,一旦發生了意外事件,孩子們要懂得自救、呼救,掌握科學規範的求生方法。

不追求資料增速,要教一個會一個

很多類似的知識普及性志願服務專案發展都比較快,但是穀倉坦言,自己這麼多年如果單看資料增長,並沒有多少“成績”。“我們不一味追求普及人數上的增長,關鍵要看有多少孩子真正掌握了自救技能”。

經過幾年的實踐積累,穀倉的“燕趙校園減防災工程”形成了一整套4個專題、系統的教學課程。他還感覺到,許多學校逐漸開始重視減防災教育了。一個明顯的改變就是,以前團隊要走進校園“自我推銷”,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主動邀請他們進校園開展減防災知識普及。特別是寒暑假前期,不少學校還會專門定制防溺水、防火災的專題輔導。

不僅得到服務物件的認可,去年,在中國青年志願服務專案大賽中,“燕趙校園減防災工程”還獲得了金獎。

“我們的工作越來越受到學校和團市委的認可,課也多了起來。”穀倉介紹,目前團隊有10個人可以獨立完成宣講,但是光靠這些力量還不夠。“我們正在嘗試從每個學校找一到兩名老師,通過向老師贈送相關課件、普及減防災知識,再請他們為學生普及”。

一年前,穀倉的肩上又多了一份責任——擔任團邯鄲市委兼職副書記,同時,他也有了發揮特長的平臺和條件。到任後,瞭解到為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及困難青少年健康成長,團邯鄲市委曾在2014年創建了“春雨樂園”項目,穀倉和團市委“一拍即合”——“春雨樂園”項目增加一項為農村留守兒童普及減防災知識的任務。

下一步,穀倉計畫將專案推廣到邯鄲周邊甚至河北各大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去,培育減防災的“宣傳員”,通過他們向身邊人普及減防災常識,從而形成一個輻射狀的傳播網路,讓更多孩子受益。

今年,該專案在第四屆中國青年志願服務示範專案創建活動中獲得提名獎。穀倉設想,將來,他們會利用互聯網+公益,把防減災工作的知識點,做成動圖或者動漫,形成相對固定的模組,通過互聯網平臺提高傳播效率。“有些學校比較偏遠,可能志願者不能一一到達,但是我們可以把這些視頻送給當地學校,讓更多孩子受益”。

他還希望,通過互聯網呼籲全社會重視校園減防災工作。經過這幾年校園減防災知識的推廣,他明顯感覺只通過志願者自下而上的推動,速度慢、收效甚微。“如果政府能夠出臺相關政策措施,自上而下推動,效果會好很多”。

分享是一種美德!點贊是一種情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