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因為這件事嘉興64歲大伯被家人埋怨了17年!如今他打算……

N晚報記者 陳 強 攝影 鄔興華

1月2日, 魯金海把海寧市區海青橋社區原海寧市中百公司宿舍區26戶居民的最後一筆水費交到海甯市水務集團, 並註銷了這些用戶的水務帳戶, 他長長地吐了口氣, 有種打了一場漂亮仗的酣暢感。

但他同樣有種深深的落寞與不舍, 特別是最後一次收水費時, 看到這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房子人去樓空的景象, 不免傷感。

魯金海今年64歲, 在他眼前的這片老房子裡生活了20多年;並在17年間擔任這一片26戶居民家的水錶抄錄員。 17年, 他沒拿過一分錢, 卻跑了不少路, 受過不少氣, 遭遇不少誤解與不被理解。 這些, 他都扛了下來。

2018年的到來, 宣告著魯金海17年如一日的義務抄水錶生涯已成歷史。 但他記了17年的一冊泛黃的筆記本、他用了好多年的一部老手機、他17年來工工整整記錄的賬務清單以及水務部門的收款回執, 都銘記且定格了他默默無聞的付出與奉獻……

最後一次堅守使命

這是2017年12月的一個上午, 天有些冷。 體形偏瘦的魯金海穿著他常穿的灰色棉絨上衣、黑褲子, 開著一輛電瓶車, 車頭上掛著一隻鮮豔的紅色拎包, 來到了海寧市區海青橋社區的一片老房子。

這片空蕩蕩的老房子, 是魯金海生活了20多年的老小區。 在這裡, 他已連續17年拎著一隻塑膠袋或是小拎包, 為居民義務抄水錶。 之前每次到來, 他都能在這裡看到各種各樣活生生的面孔, 而這次看到的, 卻是一種人去樓空的落寞與傷感。

這些建於上世紀80年代的老房子要拆遷了,

所有住戶已騰空房子暫住他處, 但魯金海還要在這些空落落的老房子間站好最後一班崗, 抄錄最後一次水錶。

他停好電瓶車, 拎著那只鮮豔的紅色小拎包, 首先來到一幢4層小樓的101室尋找水錶。 這套老房子的住戶搬走後, 廢棄的物品扔了一地, 房門開著, 魯金海走到屋裡, 憑著對這套老房子的熟悉, 很快就找到了水錶。

他蹲下身子, 從小拎包裡取出一支筆、一冊發黃的筆記本和一部老款手機, 隨後打開手機上的手電筒, 借手電筒的亮光看清水錶上所顯示的數位, 再打開本子, 把這些數字認認真真地記在上面。

101室的水錶抄好後, 他又來到了相鄰的一戶人家。 這戶人家騰房後, 將房子鎖了門。 魯金海按那冊泛黃的筆記本上所記的電話,

反復撥打房主的電話, 但一直都沒接通, 無奈的他只得通過居委會聯繫拆房隊來開了門, 才得以進入屋裡抄水錶……

在海青橋路與趙家漾路之間的這個老居民社區裡, 魯金海共計要為26戶居民抄水錶。 他這次來抄水錶, 發現好多人在騰出老房子後鎖了門, 魯金海為完成抄水錶工作, 一一聯繫了居委會或拆房隊, 26戶全部跑下來, 他花了近3天時間。

但從空落落甚至已成斷壁殘垣的老房子裡, 把一戶戶人家老水錶上所顯示的數位抄上本子, 並不是完成義務抄水錶的全部工作。 在分別抄完這26戶分水錶上的數字後, 魯金海還要抄這些住戶的總水錶數, 並算出每戶居民的實際用水量及具體水費。

之後,他還要想方設法收齊水費,再將錢交到海甯市水務集團,並從海甯市水務集團領取收款回執。“這是最後一次抄水錶、交水費,我還在水務集團辦了註銷手續。”魯金海說,最後一次抄水錶、交水費的工作,他前後忙了半個多月,“最後一次遇到的困難,沒有比以前少,但當我抄完所有水錶,收齊每一戶的水費,站好最後一班崗時,真有種打贏了一場漂亮仗的勝利感和成就感!”

17年前立下“軍令狀”

魯金海於1954年出生,體形偏瘦,個頭較高,誠摯,勤勞,樸實,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說起話來直來直去,是個土生土長的海甯硤石人。

“我在這個老小區裡給大家義務抄水錶是從2001年開始的,抄到2017年,一年不落,共計抄了17年。”魯金海在他暫時租住的老房子裡,用響亮的聲音向記者介紹,當初之所以抄水錶,其實有個“歷史原因”。

“我1973年離鄉參軍後,1978年在部隊入了黨。在部隊服役期間,我和我的黨員戰友就養成了時時要向雷鋒同志學習,積極帶頭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的習慣。”魯金海向記者回憶,他1979年從部隊復員後,回到家鄉,在海寧商業系統工作。

據魯金海介紹,他義務抄水錶的這26戶人家的老房子,最初是海寧商業系統旗下的海寧市中百公司為員工出資建造的集體宿舍,“這些老房子大約建於上世紀80年代,屬於職工分房。最開始,這些房子沒有安裝分水錶,只有一個總水錶,水費一年一交,由中百公司直接交給自來水公司。”

但隨著時代發展和時間的推移,海寧中百公司後來進行體制改革,水費需要住戶自行承擔,這26戶居民就在各自家中分別安裝了一隻水錶。

分水錶安裝後,每戶住戶都能根據實際用水量分別承擔各自的水費。但這樣的老房子,在當時那個時代裡,還不具備居民只要辦一張卡,就有水務部門按期自行扣收水費的便捷條件,而是必須由居民根據水務部門安裝的(總)水錶上的用水量,自行到水務部門去交水費。

這26戶居民如何交水費?大家最初商量,抄水錶、交水費由這些住戶輪流進行,每年一戶,輪流為大家服務。但這樣的方式沒開展幾年,就出現了問題。老房子裡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年輕人不斷離開,沒人願意再繼續做這件事了。為此,魯金海便從2001年開始自告奮勇承擔了包括自家在內的26戶人家的抄水錶工作。

“我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我是一名黨員,在部隊時就養成了經常為大家做點事的習慣;二是參加工作後和大家處得不錯,我們這26戶人家併入海青橋社區後,我還是一名居民小組長。我是黨員又是小組長,就應該為大家義務服務。”魯金海說。

不辭辛苦 無聲奉獻

魯金海接下義務抄水錶的工作後,每次抄水錶都要挨家挨戶上門查水錶。剛開始的那幾年,這些老房子裡都住著房東本人——也就是和魯金海在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工作的同事,大家相互認識,溝通起來非常方便,大家明白魯金海辛辛苦苦抄水錶是在為大家義務服務,都挺配合,魯金海抄水錶所面臨的困難並不算多。

“我剛開始抄水錶時,基本沒遇到過什麼困難,一家家地去敲門查表,大家都挺配合。”魯金海說,要說最大的困難就是抄水錶不是很方便。“大家在家裡安裝水錶時,都選擇了儘量不占地方的犄角旮旯,有些水錶因安裝隱蔽看不清楚,有些水錶位置不好需要趴著才能看到。不過我總能想出辦法,把每一戶的水錶數準備無誤地抄錄在筆記本上。”

除此之外,魯金海還要準確無誤地抄好海甯水務部門安裝給這26戶人家的總水錶。“總水錶安裝在這些住戶的樓下,每次抄好這26戶住戶家裡的分水錶,我就要去抄總水錶,看看分水錶上的數字總和與總水錶上的數字是否一致。”魯金海告訴記者,在準確無誤的情況下,總水錶上的數字總要大於或等於分水錶上的數字總和,“如果恰好等於,說明水無公共消耗,我就按每戶水錶上的實際數字去收水費;如果總表上的數字高於所有住戶用水量的總和,我還要把多出來的用水量分攤到每家每戶,然後按每戶實際用水量加上公攤部分用水量收取水費。”

根據抄來的用水量,算出每家每戶的應交水費,再挨家挨戶地上門收取,也是個費事的過程,但魯金海都是不辭辛勞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開始那些年,住在老房子裡的人都熟悉,大家相互配合,開展工作不算難。”魯金海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房子裡的不少房東把房子租了出去,義務抄水錶這活兒就不像過去那麼好開展了。

“好幾個房東把房子出租後,住到長年在外地的子女家,我抄水錶時往往會遇到新面孔。”魯金海說,這些人面對來抄水錶的人,有的比較配合,有的就不太配合了,“遇到不配合的,我就要反復勸說,最後他們也會同意我抄水錶,但我抄好水錶算好水費來收錢時,他們就會說自己只是租房子的,收水費去找房東。”

魯金海表示,租客說讓他去找房東收水費其實也沒有錯,但要想找到久不見面甚至可能已經離開這座城市的房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些房東蠻好,每次變更電話都會告訴我,我收水費時,他們不在海寧也會通過支付寶轉帳等方式把水費交給我,或是過年回家時給我,但也有一些人遲遲賴著不願交。”魯金海說,有個房東3年下來欠了幾十元水費,他打電話讓對方交,對方卻說不用他管,讓水務公司聯繫他;還有一個房東,他先後打了5次電話讓其趕快交水費,對方都含糊其詞沒有明確的答覆,這讓義務服務10多年從未為此拿過一分錢的魯金海一度想放手不幹了,但他又不忍心因為個別房東的不配合而不為大家服務。後來,他在居委會的幫助下收齊了所有水費。

泛黃筆記定格記憶

在魯金海目前租住的房子裡,記者看到了一冊泛黃的筆記本、一部老式的按鍵手機、一遝記得工工整整的收費清單和保存完好的收費回執。

這冊筆記本的封面分別用藍色和黑色的字跡寫著“海青橋路32號-36號抄水費”和“海青橋32號-36號中百宿舍居民花名冊”。由於時間太久,有些字都已模糊。翻開這冊筆記本,儘管有些頁面已經脫落,但記者仍能清楚看到,每一戶居民17年來的“用水檔案”。

在每一頁“用水檔案”裡,細心的魯金海不僅用工整清晰的字跡寫下了該居民的姓名、不斷變更的聯繫電話,還詳細列出17年來每次抄水錶的具體日子、水錶抄見數、實用噸數、當年的自來水單價和具體費用,還在最後一欄備註了其他內容。這些密密麻麻的記錄,也見證了魯金海17年來忙忙碌碌的步伐,並定格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由於有些水錶所在位置光線不足看不清楚,所以我專門買了一個手電筒,每次查水錶隨身攜帶。到後來,我買了這部手機,手機上有手電筒,我抄水錶時就不用專門帶一個手電筒了。”魯金海說,每次把收齊的水費交到水務部門或水務部門指定的銀行後,他都會把收款回執保存好。

而每次抄好水錶完成交費後,他還會把每戶人家每一次的用水情況和所交水費,用非常工整的字跡一絲不苟地列成清單,在社區裡進行公示。“所有人對自己的用水情況、交費情況有了瞭解,才能更好地配合下一次工作。”魯金海說。

在魯金海的這遝清單裡,記者還發現了由海寧市環衛處開的一張200元有償服務收款收據。問其原因,記者才知道魯金海這17年來為他生活的老小區所做的熱心事,其實並不只有義務抄水錶這一件。

海寧環衛處之所以在2015年開了這張收據,就是因為在那年3月,魯金海發現部分居民共用的下水管堵塞,導致糞窯裡的汙物溢出,漫延到馬路上,給群眾生活帶來影響。為此,魯金海找到兩名熱心的社區居民,並從附近農戶家裡借來農具,三人忙碌了大半天,才把糞窯處理完畢。

“然後,我聯繫了環衛處來清理汙物,他們要收300元服務費,我請居委會幫忙出面講價,最後收了200元。”魯金海說,對於這筆費用,他組織居民募捐,後來就有幾戶熱心居民捐齊了費用,“雖然事情過去了好久,但一看到這張票據,就又會想起那段往事和生活在這裡的歲月!”

牢記使命 不忘初心

2018年的到來,讓魯金海17年的抄水錶生涯徹底成為歷史。隨著海寧城市的不斷壯大與發展,魯金海所在的海青橋區塊已在2017年年底全部騰空面臨拆遷,而新建的房子再也不需要人工抄水錶了,這讓魯金海的妻子曹錦頻非常開心。

對於丈夫替社區居民義務抄水錶,曹錦頻起先並不支持,甚至還有些埋怨。“那時候我們的孩子小,家裡事情多,他的工作又比較忙,還要每個月風雨無阻地到別人家抄水錶、收水費、交水費,不拿一分錢報酬,有人還不理解他的行為,我真覺得他沒必要這麼累!”曹錦頻告訴記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被丈夫的這份熱心所感動,最終理解了他,並默默地支持著他。

“這麼多年,如果沒有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我這事是幹不成的!”魯金海笑著說,其實在這17年的默默奉獻中,每當他受到委屈、面臨困難的時候,都是妻子在默默撫慰他,有時趕上雨天抄水錶,妻子也會一同去,順便給他撐把傘。

魯金海17年如一日義務為大家抄水錶,也得到了海青橋社區居委會的充分肯定和社區居民的高度讚揚。“魯金海是我的老同事,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能把一件看似很小卻和周邊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事情踏踏實實做上17年,直到圓滿完成使命,這真的非常了不起!”海青橋社區的一位元居民告訴記者,他從魯金海身上看到的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更是一種勇於奉獻的精神。

“我義務抄水錶17年,的確遇到過一些困難,遭遇過不被理解,也有過想放手不幹的時候,但我都堅持了過來,因為在我的生命裡有兩個關鍵字,那就是牢記使命,不忘初心。”魯金海撫摸著他最後一次抄水錶時所拎的那只鮮紅的“兩學一做”黨員學習包說,隨著老小區步入拆遷,他17年的抄水錶生涯已成歷史,但他熱心為大家服務的激情和幹勁永遠都不會消失,“我期待著新的更加舒適的居住地早日投入使用,更期待著在新的生活環境中,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繼續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期待大家的生活都能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者手記

為無私奉獻的

普通勞動者點個贊

魯金海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黨員、一個實實在在的熱心腸、一名朴樸實實的勞動者,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在與他的交流中,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他之所以感動我,不僅是因為他敢於挑重擔,自告奮勇攬下他人都不願意做的繁瑣事;也不僅是因為他不懼艱辛和誤解,默默奉獻卻從不拿一分報酬;更是因為他堅持17年把每一樣工作都做得細緻認真,沒有差錯。這種嚴密、細緻、務實的行為,正是在踐行著他自己的使命,保持著為群眾奉獻的初心,同時傳遞著一份溫暖。

魯金海是個小人物,卻體現著一種大文明。只要許許多多的小人物都有這樣的責任與擔當,把工作做嚴做細做實,我們的社會就一定會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之後,他還要想方設法收齊水費,再將錢交到海甯市水務集團,並從海甯市水務集團領取收款回執。“這是最後一次抄水錶、交水費,我還在水務集團辦了註銷手續。”魯金海說,最後一次抄水錶、交水費的工作,他前後忙了半個多月,“最後一次遇到的困難,沒有比以前少,但當我抄完所有水錶,收齊每一戶的水費,站好最後一班崗時,真有種打贏了一場漂亮仗的勝利感和成就感!”

17年前立下“軍令狀”

魯金海於1954年出生,體形偏瘦,個頭較高,誠摯,勤勞,樸實,一雙眼睛炯炯有神,說起話來直來直去,是個土生土長的海甯硤石人。

“我在這個老小區裡給大家義務抄水錶是從2001年開始的,抄到2017年,一年不落,共計抄了17年。”魯金海在他暫時租住的老房子裡,用響亮的聲音向記者介紹,當初之所以抄水錶,其實有個“歷史原因”。

“我1973年離鄉參軍後,1978年在部隊入了黨。在部隊服役期間,我和我的黨員戰友就養成了時時要向雷鋒同志學習,積極帶頭為群眾做好事做實事的習慣。”魯金海向記者回憶,他1979年從部隊復員後,回到家鄉,在海寧商業系統工作。

據魯金海介紹,他義務抄水錶的這26戶人家的老房子,最初是海寧商業系統旗下的海寧市中百公司為員工出資建造的集體宿舍,“這些老房子大約建於上世紀80年代,屬於職工分房。最開始,這些房子沒有安裝分水錶,只有一個總水錶,水費一年一交,由中百公司直接交給自來水公司。”

但隨著時代發展和時間的推移,海寧中百公司後來進行體制改革,水費需要住戶自行承擔,這26戶居民就在各自家中分別安裝了一隻水錶。

分水錶安裝後,每戶住戶都能根據實際用水量分別承擔各自的水費。但這樣的老房子,在當時那個時代裡,還不具備居民只要辦一張卡,就有水務部門按期自行扣收水費的便捷條件,而是必須由居民根據水務部門安裝的(總)水錶上的用水量,自行到水務部門去交水費。

這26戶居民如何交水費?大家最初商量,抄水錶、交水費由這些住戶輪流進行,每年一戶,輪流為大家服務。但這樣的方式沒開展幾年,就出現了問題。老房子裡的老年人逐漸增多,年輕人不斷離開,沒人願意再繼續做這件事了。為此,魯金海便從2001年開始自告奮勇承擔了包括自家在內的26戶人家的抄水錶工作。

“我之所以這麼做,一是因為我是一名黨員,在部隊時就養成了經常為大家做點事的習慣;二是參加工作後和大家處得不錯,我們這26戶人家併入海青橋社區後,我還是一名居民小組長。我是黨員又是小組長,就應該為大家義務服務。”魯金海說。

不辭辛苦 無聲奉獻

魯金海接下義務抄水錶的工作後,每次抄水錶都要挨家挨戶上門查水錶。剛開始的那幾年,這些老房子裡都住著房東本人——也就是和魯金海在一個單位或一個系統工作的同事,大家相互認識,溝通起來非常方便,大家明白魯金海辛辛苦苦抄水錶是在為大家義務服務,都挺配合,魯金海抄水錶所面臨的困難並不算多。

“我剛開始抄水錶時,基本沒遇到過什麼困難,一家家地去敲門查表,大家都挺配合。”魯金海說,要說最大的困難就是抄水錶不是很方便。“大家在家裡安裝水錶時,都選擇了儘量不占地方的犄角旮旯,有些水錶因安裝隱蔽看不清楚,有些水錶位置不好需要趴著才能看到。不過我總能想出辦法,把每一戶的水錶數準備無誤地抄錄在筆記本上。”

除此之外,魯金海還要準確無誤地抄好海甯水務部門安裝給這26戶人家的總水錶。“總水錶安裝在這些住戶的樓下,每次抄好這26戶住戶家裡的分水錶,我就要去抄總水錶,看看分水錶上的數字總和與總水錶上的數字是否一致。”魯金海告訴記者,在準確無誤的情況下,總水錶上的數字總要大於或等於分水錶上的數字總和,“如果恰好等於,說明水無公共消耗,我就按每戶水錶上的實際數字去收水費;如果總表上的數字高於所有住戶用水量的總和,我還要把多出來的用水量分攤到每家每戶,然後按每戶實際用水量加上公攤部分用水量收取水費。”

根據抄來的用水量,算出每家每戶的應交水費,再挨家挨戶地上門收取,也是個費事的過程,但魯金海都是不辭辛勞把工作做得井井有條。“開始那些年,住在老房子裡的人都熟悉,大家相互配合,開展工作不算難。”魯金海說,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老房子裡的不少房東把房子租了出去,義務抄水錶這活兒就不像過去那麼好開展了。

“好幾個房東把房子出租後,住到長年在外地的子女家,我抄水錶時往往會遇到新面孔。”魯金海說,這些人面對來抄水錶的人,有的比較配合,有的就不太配合了,“遇到不配合的,我就要反復勸說,最後他們也會同意我抄水錶,但我抄好水錶算好水費來收錢時,他們就會說自己只是租房子的,收水費去找房東。”

魯金海表示,租客說讓他去找房東收水費其實也沒有錯,但要想找到久不見面甚至可能已經離開這座城市的房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有些房東蠻好,每次變更電話都會告訴我,我收水費時,他們不在海寧也會通過支付寶轉帳等方式把水費交給我,或是過年回家時給我,但也有一些人遲遲賴著不願交。”魯金海說,有個房東3年下來欠了幾十元水費,他打電話讓對方交,對方卻說不用他管,讓水務公司聯繫他;還有一個房東,他先後打了5次電話讓其趕快交水費,對方都含糊其詞沒有明確的答覆,這讓義務服務10多年從未為此拿過一分錢的魯金海一度想放手不幹了,但他又不忍心因為個別房東的不配合而不為大家服務。後來,他在居委會的幫助下收齊了所有水費。

泛黃筆記定格記憶

在魯金海目前租住的房子裡,記者看到了一冊泛黃的筆記本、一部老式的按鍵手機、一遝記得工工整整的收費清單和保存完好的收費回執。

這冊筆記本的封面分別用藍色和黑色的字跡寫著“海青橋路32號-36號抄水費”和“海青橋32號-36號中百宿舍居民花名冊”。由於時間太久,有些字都已模糊。翻開這冊筆記本,儘管有些頁面已經脫落,但記者仍能清楚看到,每一戶居民17年來的“用水檔案”。

在每一頁“用水檔案”裡,細心的魯金海不僅用工整清晰的字跡寫下了該居民的姓名、不斷變更的聯繫電話,還詳細列出17年來每次抄水錶的具體日子、水錶抄見數、實用噸數、當年的自來水單價和具體費用,還在最後一欄備註了其他內容。這些密密麻麻的記錄,也見證了魯金海17年來忙忙碌碌的步伐,並定格了那段難忘的歲月。

“由於有些水錶所在位置光線不足看不清楚,所以我專門買了一個手電筒,每次查水錶隨身攜帶。到後來,我買了這部手機,手機上有手電筒,我抄水錶時就不用專門帶一個手電筒了。”魯金海說,每次把收齊的水費交到水務部門或水務部門指定的銀行後,他都會把收款回執保存好。

而每次抄好水錶完成交費後,他還會把每戶人家每一次的用水情況和所交水費,用非常工整的字跡一絲不苟地列成清單,在社區裡進行公示。“所有人對自己的用水情況、交費情況有了瞭解,才能更好地配合下一次工作。”魯金海說。

在魯金海的這遝清單裡,記者還發現了由海寧市環衛處開的一張200元有償服務收款收據。問其原因,記者才知道魯金海這17年來為他生活的老小區所做的熱心事,其實並不只有義務抄水錶這一件。

海寧環衛處之所以在2015年開了這張收據,就是因為在那年3月,魯金海發現部分居民共用的下水管堵塞,導致糞窯裡的汙物溢出,漫延到馬路上,給群眾生活帶來影響。為此,魯金海找到兩名熱心的社區居民,並從附近農戶家裡借來農具,三人忙碌了大半天,才把糞窯處理完畢。

“然後,我聯繫了環衛處來清理汙物,他們要收300元服務費,我請居委會幫忙出面講價,最後收了200元。”魯金海說,對於這筆費用,他組織居民募捐,後來就有幾戶熱心居民捐齊了費用,“雖然事情過去了好久,但一看到這張票據,就又會想起那段往事和生活在這裡的歲月!”

牢記使命 不忘初心

2018年的到來,讓魯金海17年的抄水錶生涯徹底成為歷史。隨著海寧城市的不斷壯大與發展,魯金海所在的海青橋區塊已在2017年年底全部騰空面臨拆遷,而新建的房子再也不需要人工抄水錶了,這讓魯金海的妻子曹錦頻非常開心。

對於丈夫替社區居民義務抄水錶,曹錦頻起先並不支持,甚至還有些埋怨。“那時候我們的孩子小,家裡事情多,他的工作又比較忙,還要每個月風雨無阻地到別人家抄水錶、收水費、交水費,不拿一分錢報酬,有人還不理解他的行為,我真覺得他沒必要這麼累!”曹錦頻告訴記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她被丈夫的這份熱心所感動,最終理解了他,並默默地支持著他。

“這麼多年,如果沒有家人的理解與支持,我這事是幹不成的!”魯金海笑著說,其實在這17年的默默奉獻中,每當他受到委屈、面臨困難的時候,都是妻子在默默撫慰他,有時趕上雨天抄水錶,妻子也會一同去,順便給他撐把傘。

魯金海17年如一日義務為大家抄水錶,也得到了海青橋社區居委會的充分肯定和社區居民的高度讚揚。“魯金海是我的老同事,也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能把一件看似很小卻和周邊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重要事情踏踏實實做上17年,直到圓滿完成使命,這真的非常了不起!”海青橋社區的一位元居民告訴記者,他從魯金海身上看到的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更是一種勇於奉獻的精神。

“我義務抄水錶17年,的確遇到過一些困難,遭遇過不被理解,也有過想放手不幹的時候,但我都堅持了過來,因為在我的生命裡有兩個關鍵字,那就是牢記使命,不忘初心。”魯金海撫摸著他最後一次抄水錶時所拎的那只鮮紅的“兩學一做”黨員學習包說,隨著老小區步入拆遷,他17年的抄水錶生涯已成歷史,但他熱心為大家服務的激情和幹勁永遠都不會消失,“我期待著新的更加舒適的居住地早日投入使用,更期待著在新的生活環境中,在我的有生之年,能繼續為大家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實事,期待大家的生活都能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者手記

為無私奉獻的

普通勞動者點個贊

魯金海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老黨員、一個實實在在的熱心腸、一名朴樸實實的勞動者,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在與他的交流中,我被深深地感動了。

他之所以感動我,不僅是因為他敢於挑重擔,自告奮勇攬下他人都不願意做的繁瑣事;也不僅是因為他不懼艱辛和誤解,默默奉獻卻從不拿一分報酬;更是因為他堅持17年把每一樣工作都做得細緻認真,沒有差錯。這種嚴密、細緻、務實的行為,正是在踐行著他自己的使命,保持著為群眾奉獻的初心,同時傳遞著一份溫暖。

魯金海是個小人物,卻體現著一種大文明。只要許許多多的小人物都有這樣的責任與擔當,把工作做嚴做細做實,我們的社會就一定會更加文明、更加美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