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微課堂」為什麼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其主要任務是什麼?

點擊上方“內丘發佈”即可關注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中強調,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必須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這是針對我國經濟在供給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提出的根本解決之道。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後, 供給側能力過剩, 但結構性供求失衡的矛盾日益突出。 從農產品供給看, 高品質農產品和食品供給難以滿足國內消費者對安全綠色食品的多樣化需求, 國內農產品和食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 一方面國內大量農產品庫存積壓, 另一方面進口量逐年增加。 從製造業看, 一方面, 我國220多種工業產品產量已經高居世界第一, 大量產品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 包括高端裝備、積體電路晶片等高端零部件、高端材料、高端消費品在內的高端製成品, 由於國內生產水準的局限, 不得不依賴進口, 有的高科技產品和設備還受到西方國家的出口管制和封鎖。

從服務業供給看, 一方面, 國內需求增速很快的醫療健康、教育培訓、文化娛樂、旅遊休閒、法律諮詢等高端服務, 不能很好滿足國內需求, 大量高端服務需求紛紛轉向海外, 導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逐年擴大;另一方面, 大量低端服務供給卻無人問津, 資源和能力閒置。 從基礎設施服務水準看, 儘管我國各領域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和供給能力明顯上升, 但由於網路化程度不高、相互配套連接不夠, 基礎設施的服務效率不高, 浪費比較嚴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了著力推進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決定, 並在“十三五”規劃綱要中進一步明確作為整個“十三五”時期發展的主線。

近年來, 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 開展了各項工作, 取得了積極的市場成效。 從實施情況看, 鋼鐵、煤炭等重點領域的去產能狀況取得積極進展, 削減產能數億噸, 供求關係有所改善;房地產去庫存取得成效, 商品房待售面積特別是住宅待售面積顯著下降;企業去杠杆初見成效, 企業資產負債率開始下降;降成本也隨著營改增等舉措的推進有所收效;環境污染治理、脫貧攻堅等補短板工作力度明顯加大, 重點城市PM2.5持續下降, 脫貧年度目標超額完成。 新經濟、新動能加快形成, 順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新產品、新模式不斷湧現, 互聯網經濟、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光電子器件等新型產品和產業都獲得了年均百分之幾十的增長,
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取得年均兩位數以上的持續增長, 增速大大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速度。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要以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為重點, 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 提質升級存量供給, 擴大優質增量供給, 實現更高水準和更高品質的供需動態平衡。 要堅持品質第一, 在各行各業開展產品品質、工程品質和服務品質提升行動, 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 實現由以價取勝向以質取勝的轉變。

要以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為重點全面提升實體經濟。 要加快製造業改造升級,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

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 要支援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瞄準國際先進標準提升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水準, 增強製造業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和基礎零部件製造能力, 提高傳統產業的產品品質和附加值。 要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更好發揮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的跨界融合創新和提質增效效應。 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資訊、物流等基礎設施網路建設, 強化基礎設施網路間的相互連通和高效銜接, 發揮一體化網路效應。

企業家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我國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更好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植根我國長期發展。振興實體經濟離不開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要加大人力資本培育,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要繼續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去產能和去庫存,通過並購重組和依法破產等方式完善市場化優勝劣汰機制,優化存量資產,增加優質供給。完善房地產調控措施,因城因地去庫存,優化房地產市場供給結構,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既要保供給、降房價,也要控規模、降庫存。要進一步採取措施降低整體債務杠杆率,特別是要有效控制國有企業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大力提高股權融資比例。要繼續綜合施策降成本,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實降低企業負擔。在補短板方面,要圍繞環境、脫貧等突出短板,強化重點地區重要污染物排放的防控和治理,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動員全黨和全社會力量,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人全面小康社會。

企業家是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我國實體經濟的主力軍、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更好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支持企業家創新創業,植根我國長期發展。振興實體經濟離不開高素質的勞動者隊伍,要加大人力資本培育,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要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

要繼續堅持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降成本、補短板,繼續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去產能和去庫存,通過並購重組和依法破產等方式完善市場化優勝劣汰機制,優化存量資產,增加優質供給。完善房地產調控措施,因城因地去庫存,優化房地產市場供給結構,大力發展住房租賃市場,既要保供給、降房價,也要控規模、降庫存。要進一步採取措施降低整體債務杠杆率,特別是要有效控制國有企業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大力提高股權融資比例。要繼續綜合施策降成本,在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和物流成本等方面加大力度,切實降低企業負擔。在補短板方面,要圍繞環境、脫貧等突出短板,強化重點地區重要污染物排放的防控和治理,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動員全黨和全社會力量,堅持精准扶貧、精准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人全面小康社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