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多吃水果有營養?多吃肉有力氣?你又錯啦!

健康飲食專題3

鄧醫生: 同學們早上好!

眾學生: 鄧醫生早上好!

鄧醫生: 今天我們接著說吃, 該說到五果了吧?民間俗稱的五果為栗、桃、杏、李、棗。

《靈樞》中說:“五果:棗甘、李酸、栗鹹、杏苦、桃辛。 ”也是五味對應五臟, 可以根據當季時令和人的身體狀況去吃。 需要注意的是“五果為助”, 它們起到的是一個輔助的作用。 過於依賴它們, 甚至毫不講究的胡亂吃, 那就會“幫倒忙”了!

可愛媽: 怎麼幫倒忙呢?

鄧醫生: 大自然有它自己的規律, 每個地方每個季節出產什麼都有它自己的匹配, 吃外地的、特別是不當季的產物, 絕對不是正道。 當然, 很多不良後果不會立竿見影, 它是慢慢體現出來的。 比如說大家都喜歡吃、也最常見的一種水果:梨。 梨是在秋季出產的, 秋季偏燥, 吃點梨有很好的潤燥作用。 但現在初春, 市面上就有各種梨出售, 你在春夏吃梨就有點“毒”了。 輕的只是打幾個噴嚏或大便稍微不成型,

身體弱的可能直接又吐又拉, 用來治春天的寒咳還可能導致久咳不愈。 所以很多人一看到孩子咳就給煲雪梨糖水, 那就是“刻舟求劍”的行為!

兜兜媽: 隨著社會的發展, 物流發達了, 保鮮技術先進了, 我們日常的飲食現在也有點亂套了。

水果真的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現在市場上的水果種類繁多, 天南地北都有, 各類保鮮的進口的也有, 還不是一般的貴。 商家的宣傳加上所謂專家的言論, 人們手上也有錢消費, 所以大家就買啊吃啊, 哪裡能想到花錢買回來吃的都是“毒果”啊?

豆子媽: 是啊!水果專題推出快半年了, 現在群裡有小朋友感冒, 還有人建議多吃水果的……

小可愛: 顏帥說過, 從性味上來說, 水果大多偏寒, 平時都不宜多吃, 更不適合生病脾胃本來就虛弱的小朋友。

兜兜: 現在我們幼稚園的小朋友都知道了, 水果好吃, 但不能多吃!

鄧醫生: 在吃水果方面, 我個人是趨向於:“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適合自己的吃, 吃本地的, 當季的水果”的準則。 當然,

我們普通人是血肉之軀, 誰沒個嘴饞了的時候?吃點新奇貨也在情理之中, 嘗嘗鮮嘛!什麼都不能吃, 還有什麼樂趣可言?活著沒了樂趣, 那也沒意思了。 不過要記住, 淺嘗輒止, 量力而行。 另外, 你們有沒有發現, 在“五果”之中, “栗”也是五果之一!也就是說, 五果放在現在其實應該是泛指一切包括堅果、水果在內的“果”類食物, 並不是僅限於大家理解的傳說中的“水果”!其實“果”也是以植物的果實和種子為主的, 個中的緣由我相信之前在“五穀”裡已經解釋得夠清楚的了!

豆子: 那也就是說, 不是不能吃水果堅果, 只是要適當控制啦?

鄧醫生: 現代社會物質文明極大豐富, 自然不愁沒水果吃, 但前提必須是——你吃的是不是真正的水果?!而不是什麼轉基因食品, 不是拼命用化肥、農藥、食品添加劑弄出來的不明物體!這些東西肯定是不健康的, 很多人吃這些垃圾食品吃錯了就以為是水果惹的禍, 其實水果們是受了無妄之災啊!所以, 反過頭來大家都崇尚有機食品了, 這很好, 其實是真正的返璞歸真!

兜兜媽: 對喔!差點把堅果給忽略了!這可是對人體很有好處的“果”呢!

鄧醫生: 但是我還是得強調,不要我一說什麼好,大家就拼命吃!再好的東西,吸收不了就是垃圾和負擔!特別是小朋友,家長一定要統一思想,實施總量控制。不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人給一點,大家都覺得給得不多,結果孩子已經吃多了。

豆子媽: 所以我們總結出一條規律,家裡人越少,孩子越好帶。

鄧醫生: 哈哈!確實如此!如果我們能清楚這其中的道理,跟家人們做好溝通,大家懷著愛孩子的那顆心一起去努力,相信可以既把孩子養得健康活潑,又能一家齊聚享受天倫之樂了!

兜兜: 那“五畜”又是什麼呢?

兜兜媽: 我看《靈樞》中說了:“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

鄧醫生: 是的,這五畜都是傳統農村的常見動物,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包括鴨、鵝。可能這兩種飛禽馴化成為家禽還是比較晚的事情。又或者,因為鴨和鵝也是對應甘味的,所以沒有重複的列進來。當然,隨著很多人認識的變化,狗肉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了,但其它動物、甚至部分野生動物進入了人類的食譜,雖然不少是人工飼養的,把“五畜”的範圍又擴大了,但個人認為經典的五畜才是真正肉食的來源。

可愛媽: 那“五畜為益”,這是什麼意思呢?

鄧醫生: 我們中原很早就處於農耕社會狀態了,這種情況下大家的生活比較安定,只要辛苦勞作,大多都是餓不死的,所以更偏向於吃五穀雜糧之類可以種植出來的東西。吃這些東西就可以滿足身體的日常需要,而肉類只是“添頭”。逢年過節的時候,走訪親友或接待客人的時候,吃一點肉,就可以了。“益”,是增添好處的意思,也有增加氣力的意思。這跟遊牧社會不同,遊牧需要強大的體力,活動性更強,逐水而居,還要跟其他吃肉的野獸搏鬥,所以飲食結構和身體氣血分佈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用現代的話來說,基因不同!所以盲目的去模仿西方是不可取的。

豆子媽:對呀!人家都是大塊吃牛扒,配一點點主食。牛扒還有三成熟!五成熟的!據說口感還不錯!但我可不敢挑戰,怕到時候拉肚子拉得受不了!

鄧醫生: 是啊!但是對別人來說,這就是難得的享受,是鮮嫩的美食!所以吃什麼,還是得看看自己的身體受得了什麼。盲目的去挑戰自我,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進化”,對個人來說就是不必要的“折騰”了。

兜兜: 那您作為“草根食神”,給我們建議一下怎麼吃肉吧?

鄧醫生: 吃肉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話題,肉對我們的身體起著“補益”的作用!我們的祖先實際上是從“五畜”裡面找肉吃的,本人特別推崇吃豬肉和牛肉,因為豬是水畜,歸於腎的,但性偏寒,所以在烹飪的過程中最好是加薑、蔥、蒜之類的佐料或者採取紅燒、炒、燜等方法以祛其寒性。而牛屬土畜,是歸於脾的,但性偏溫,所以最好是清蒸或者用蘿蔔來燜、燉,以上僅僅是舉例,你們很多人的經驗要比我豐富,關鍵是要學會適應自己和家人的體質狀態。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層出不窮的肉食實際上偏性是比較強的,不少人吃了會不舒服,特別是現在很多人脾胃運化功能比較差,吃完之後患胃腸炎、蕁麻疹的大有人在!

兜兜媽: 這的確需要我們多加注意,慢慢研究。

可愛媽: 其實烹飪真的是個很深奧的話題。很多人是憑“感覺”去做出好吃的菜肴,卻說不清楚原因。現在被鄧醫生一解釋,我才發現正是因為烹飪的人有敏銳的直覺並順應了身體的感覺,才做出了好吃的菜肴來!

豆子: 鄧醫生再舉點例子吧!雖然吃不到,聽著也解饞呀!

鄧醫生: 飯菜要做得甘香可口,首先要講搭配和食材之間的性味調和,色香味俱全,那是很高的境界。“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這是動物食材的基本認識。比如,魚是水生動物,味腥,偏陰寒,我們在做魚食的時候就要放些辛辣芳香陽性的食材(例如薑蔥陳皮),去中和魚的陰寒、驅散腥味,做出來就甘香可口。

豬肉有臊味,偏涼,燉肉的時候放點茴香八角陳皮等搭配,燉出來的肉就非常可口。但是燉羊肉放茴香八角去膻味就不理想,因為羊肉是溫性的,放甘蔗蘿蔔之類偏涼的食材搭配去膻效果最好。食材搭配看起來簡單,實際很複雜,因為食材是多面性的,有時要側重同氣相求以提香,比如,羊肉串放茴香粉,還有燉雞搭配同是溫性的當歸就可以把雞的香味提高一個八度,加點大棗枸杞味道更好;有時要側重陰陽調和,比如香蔥拌豆腐。史上記載的烹飪神人是伊尹,傳說中的《湯液經法》傳為其所著,至今沒人能達。我們雖然沒有古人的那種聰慧,但可以根據這些基本原理慢慢摸索學習,用心思考就可以做出香甜可口的飯菜了。行,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再聊!

眾學生: 鄧醫生果然不愧為我們公認的“食神”!謝謝指教!再見!

(欲知後事如何,明天咱接著說)

****************************

走過路過覺得小編寫得還湊合的各位大神們,請給小編一個贊,一個打賞,有什麼心得感悟吐槽也歡迎到評論區交流。拍磚請輕拍~

謝謝大家捧場!

****************************

本期醫生簡介

鄧賢斌

兜兜媽: 對喔!差點把堅果給忽略了!這可是對人體很有好處的“果”呢!

鄧醫生: 但是我還是得強調,不要我一說什麼好,大家就拼命吃!再好的東西,吸收不了就是垃圾和負擔!特別是小朋友,家長一定要統一思想,實施總量控制。不然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人給一點,大家都覺得給得不多,結果孩子已經吃多了。

豆子媽: 所以我們總結出一條規律,家裡人越少,孩子越好帶。

鄧醫生: 哈哈!確實如此!如果我們能清楚這其中的道理,跟家人們做好溝通,大家懷著愛孩子的那顆心一起去努力,相信可以既把孩子養得健康活潑,又能一家齊聚享受天倫之樂了!

兜兜: 那“五畜”又是什麼呢?

兜兜媽: 我看《靈樞》中說了:“五畜:牛甘,犬酸,豬鹹,羊苦,雞辛。”

鄧醫生: 是的,這五畜都是傳統農村的常見動物,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沒有包括鴨、鵝。可能這兩種飛禽馴化成為家禽還是比較晚的事情。又或者,因為鴨和鵝也是對應甘味的,所以沒有重複的列進來。當然,隨著很多人認識的變化,狗肉已經逐漸退出歷史舞臺了,但其它動物、甚至部分野生動物進入了人類的食譜,雖然不少是人工飼養的,把“五畜”的範圍又擴大了,但個人認為經典的五畜才是真正肉食的來源。

可愛媽: 那“五畜為益”,這是什麼意思呢?

鄧醫生: 我們中原很早就處於農耕社會狀態了,這種情況下大家的生活比較安定,只要辛苦勞作,大多都是餓不死的,所以更偏向於吃五穀雜糧之類可以種植出來的東西。吃這些東西就可以滿足身體的日常需要,而肉類只是“添頭”。逢年過節的時候,走訪親友或接待客人的時候,吃一點肉,就可以了。“益”,是增添好處的意思,也有增加氣力的意思。這跟遊牧社會不同,遊牧需要強大的體力,活動性更強,逐水而居,還要跟其他吃肉的野獸搏鬥,所以飲食結構和身體氣血分佈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用現代的話來說,基因不同!所以盲目的去模仿西方是不可取的。

豆子媽:對呀!人家都是大塊吃牛扒,配一點點主食。牛扒還有三成熟!五成熟的!據說口感還不錯!但我可不敢挑戰,怕到時候拉肚子拉得受不了!

鄧醫生: 是啊!但是對別人來說,這就是難得的享受,是鮮嫩的美食!所以吃什麼,還是得看看自己的身體受得了什麼。盲目的去挑戰自我,對人類來說是一種“進化”,對個人來說就是不必要的“折騰”了。

兜兜: 那您作為“草根食神”,給我們建議一下怎麼吃肉吧?

鄧醫生: 吃肉是一個無法避免的話題,肉對我們的身體起著“補益”的作用!我們的祖先實際上是從“五畜”裡面找肉吃的,本人特別推崇吃豬肉和牛肉,因為豬是水畜,歸於腎的,但性偏寒,所以在烹飪的過程中最好是加薑、蔥、蒜之類的佐料或者採取紅燒、炒、燜等方法以祛其寒性。而牛屬土畜,是歸於脾的,但性偏溫,所以最好是清蒸或者用蘿蔔來燜、燉,以上僅僅是舉例,你們很多人的經驗要比我豐富,關鍵是要學會適應自己和家人的體質狀態。現在市面上有很多層出不窮的肉食實際上偏性是比較強的,不少人吃了會不舒服,特別是現在很多人脾胃運化功能比較差,吃完之後患胃腸炎、蕁麻疹的大有人在!

兜兜媽: 這的確需要我們多加注意,慢慢研究。

可愛媽: 其實烹飪真的是個很深奧的話題。很多人是憑“感覺”去做出好吃的菜肴,卻說不清楚原因。現在被鄧醫生一解釋,我才發現正是因為烹飪的人有敏銳的直覺並順應了身體的感覺,才做出了好吃的菜肴來!

豆子: 鄧醫生再舉點例子吧!雖然吃不到,聽著也解饞呀!

鄧醫生: 飯菜要做得甘香可口,首先要講搭配和食材之間的性味調和,色香味俱全,那是很高的境界。“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這是動物食材的基本認識。比如,魚是水生動物,味腥,偏陰寒,我們在做魚食的時候就要放些辛辣芳香陽性的食材(例如薑蔥陳皮),去中和魚的陰寒、驅散腥味,做出來就甘香可口。

豬肉有臊味,偏涼,燉肉的時候放點茴香八角陳皮等搭配,燉出來的肉就非常可口。但是燉羊肉放茴香八角去膻味就不理想,因為羊肉是溫性的,放甘蔗蘿蔔之類偏涼的食材搭配去膻效果最好。食材搭配看起來簡單,實際很複雜,因為食材是多面性的,有時要側重同氣相求以提香,比如,羊肉串放茴香粉,還有燉雞搭配同是溫性的當歸就可以把雞的香味提高一個八度,加點大棗枸杞味道更好;有時要側重陰陽調和,比如香蔥拌豆腐。史上記載的烹飪神人是伊尹,傳說中的《湯液經法》傳為其所著,至今沒人能達。我們雖然沒有古人的那種聰慧,但可以根據這些基本原理慢慢摸索學習,用心思考就可以做出香甜可口的飯菜了。行,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再聊!

眾學生: 鄧醫生果然不愧為我們公認的“食神”!謝謝指教!再見!

(欲知後事如何,明天咱接著說)

****************************

走過路過覺得小編寫得還湊合的各位大神們,請給小編一個贊,一個打賞,有什麼心得感悟吐槽也歡迎到評論區交流。拍磚請輕拍~

謝謝大家捧場!

****************************

本期醫生簡介

鄧賢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