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人的眼睛視力相當於多少手機圖元?500w還是是5.76億

據科學研究表明, 眼睛的性能與太陽的關係最為密切。 事實上, 人眼發展成為今天這樣一個複雜靈巧、維妙傳神的光學系統, 是人類在自然選擇過程中, 漫長進化的一個結果。

眼睛是人類感官中最重要的器官, 大腦中大約有80%的知識都是通過眼睛獲取的。 讀書認字、看圖賞畫、看人物、欣賞美景等都要用到眼睛。 眼睛能辨別不同的顏色和亮度的光線, 並將這些資訊轉變成神經信號, 傳送給大腦。

人眼是望遠鏡放大倍數的基準, 就是說放大倍數是1, 口徑就是人眼瞳孔的大小, 它隨著光照強度的變化而變化,

一般在2到7毫米之間波動。

成像原理

眼睛通過調節晶狀體的彎曲程度(屈光)來改變晶狀體焦距獲得倒立的、縮小的實像。 眼睛所能看到的最遠的點叫調節遠點, 正視眼所能看到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點叫調節近點, 兩點之間稱為調節範圍。

正常眼睛的近點在距離眼睛約10釐米處。

還需要注意一點的是, 人眼所看到的東西是動態的, 而數碼相機看到的是靜態的。 區別在於, 相機是一次成象, 而人眼則是眼睛和大腦的組合, 眼睛持續不斷把圖像資訊傳遞給大腦, 並且眼睛在不挺的轉動, 讓高解析度的感應區域掃過物件的各個細節。 大腦把所獲得的資訊進行動態累加, 就得到了我們所感覺到的圖像了。 因此, 雖然高解析度的成象區域比較小, 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感覺到比一次成象要清晰很多, 並且視野大很多的圖像。

人觀看物體時, 能清晰看清視場區域對應的雙眼[ 視 角 ]大約是35°(橫向)X 20°(縱向)。

同時人眼在中等亮度, 中等對比度的[ 分 辨 力 (d)]為0.2mm, 對應的[ 最佳 距 離 (L)]為0.688m。

其中d與L滿足tg(θ/2)=d/2L, θ為[ 分 辨 角 ], 一般取值為1.5', 是一個很小的角。

將視場近似地模擬為地面為長方形的正錐體, 其中錐體的高為h = L = 0.688m, θ1=35°(水準視角),

θ2=20°(垂直視角)。 以0.0002m為一個點, 可以得知底面長方形為2169 X1213的解析度。

索尼7680×4320超高清晰解析度的未經壓縮的18分鐘未經壓縮的超高清視頻大小為3.5TB,

平均每分鐘194GB

按照這個資料量偶算過, 每分鐘經過人眼的資料量約為140.34GB。 也就是說, 平均打一個小時的XBOX360, 將有8420.4GB的資料被傳導到大腦。 這些資料如果刻成藍光光碟, 需要337張!

而如果把人眼想像成一個高清攝像頭, 這個攝像頭的匯流排頻寬為2.339GB/秒, 換算為更形象的網卡速率, 應該為19161M網卡。 當然, 這只是人腦在同一時刻處理的視頻資料所佔用的頻寬, 還不包括音訊, 溫度, 氣味資料。 而人腦幾乎可以同步處理這些資料, 所以人腦的頻寬之大是遠遠超乎人的想像的!

人的眼睛視力相當於多少手機圖元?

對於人眼解析度的研究比多說人想像的都要早許多, 而且多年來這個結論沒有太大的變化。 最權威的結論來自1897年(沒錯,

是1897年, 就是康聖人跟梁啟超等人準備搞變法跟老佛爺找不痛快的年代), 德國人Konig就指出, 人眼的極限解析度是能夠分辨0.59角分的線對。 這裡要細緻的說一下為何要用角度而不是長度來表示解析度, 大家知道, 無論是人眼還是相機都會遵守遠小近大的透視定律, 同樣大小的物體距離人眼不同的時候在視網膜上成的像大小是不一樣的。 利用角度來表徵這個問題就會簡單很多。

正常視力的人的視角超過150度, 但是人眼解析度細節的能力並不是均等的, 和相機一樣人眼中間解析度細節的能力強於邊緣部分, 所以當一個人看到感興趣的目標的時候會不自覺的把頭或者眼睛轉過來, 讓自己視網膜的中心對準目標。

目前主流的答案 有兩個,一個是500w,一個是5.76億

看了這個結果,你一定會罵人,怎麼會相差這麼多,別急,我給你慢慢掰扯。

答案一:500w

先瞭解一下相機圖元是個啥東西,

我們說的相機圖元,其實指的就是數碼相機的最大解析度,那麼咱們來看一下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是怎麼得來的。

它是由相機裡的光電感測器上的光敏元件數目所決定的,一個光敏元件就對應一個圖元。因此

咱們按照這個,去定義人眼有多少圖元,就要去考量人眼中有多少光敏元件,

取人眼中視錐細胞作為光敏元件,人眼大概有500萬個視錐細胞,你或許會認為這相當於人眼有500萬圖元。

但這個是很不嚴謹的,因為相機是一個靜態的東西,而人眼是可以不停轉動以獲得比視野中心區域範圍更大的圖像,然後人腦處理製成咱們見到的畫面,因此第二個答案就來了

答案二:5.76億

這個演算法主要用了人眼的最小解析度角度,和人眼的可視角度,去求人眼的最大解析度具體的公式如下,

這樣看著是不是非常合理呢,但是遺憾的告訴你,人眼只能夠清晰的分辨出中央10°範圍的物體”

啥意思?就是人眼的解析度越往外越低,

這樣看來,直接按照人眼角度分辨極限以及視角來計算人眼解析度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

其實真正牛的是人腦,每秒處理資料是PB級別的!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磁碟陣列,也剛剛突破PB大關不久而已。

人眼是很不可思議的精密系統,自動對焦,曝光自動補償,單反,自動運動模糊處理,還包括免費贈送的夜視功能。。。。。

最神奇的是,實現這些功能,不需要升級IOS和安裝任何驅動,不需要耗電!出生時的嬰兒的眼睛就具有人眼所有功能了。

人眼有多少圖元是一個非常讓人琢磨不透的問題,畢竟我們並沒有一個足夠客觀的演算法來衡量這一問題,但是並不代表著他就沒有答案。

大家平時還是珍惜珍惜這麼高檔的設備吧,特別是過年,看片不要太晚,打遊戲不要窮凶極惡,上班看電腦多用眼藥水,呵呵。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目前主流的答案 有兩個,一個是500w,一個是5.76億

看了這個結果,你一定會罵人,怎麼會相差這麼多,別急,我給你慢慢掰扯。

答案一:500w

先瞭解一下相機圖元是個啥東西,

我們說的相機圖元,其實指的就是數碼相機的最大解析度,那麼咱們來看一下數碼相機的解析度是怎麼得來的。

它是由相機裡的光電感測器上的光敏元件數目所決定的,一個光敏元件就對應一個圖元。因此

咱們按照這個,去定義人眼有多少圖元,就要去考量人眼中有多少光敏元件,

取人眼中視錐細胞作為光敏元件,人眼大概有500萬個視錐細胞,你或許會認為這相當於人眼有500萬圖元。

但這個是很不嚴謹的,因為相機是一個靜態的東西,而人眼是可以不停轉動以獲得比視野中心區域範圍更大的圖像,然後人腦處理製成咱們見到的畫面,因此第二個答案就來了

答案二:5.76億

這個演算法主要用了人眼的最小解析度角度,和人眼的可視角度,去求人眼的最大解析度具體的公式如下,

這樣看著是不是非常合理呢,但是遺憾的告訴你,人眼只能夠清晰的分辨出中央10°範圍的物體”

啥意思?就是人眼的解析度越往外越低,

這樣看來,直接按照人眼角度分辨極限以及視角來計算人眼解析度其實是非常不合理的。

其實真正牛的是人腦,每秒處理資料是PB級別的!目前世界上最強的磁碟陣列,也剛剛突破PB大關不久而已。

人眼是很不可思議的精密系統,自動對焦,曝光自動補償,單反,自動運動模糊處理,還包括免費贈送的夜視功能。。。。。

最神奇的是,實現這些功能,不需要升級IOS和安裝任何驅動,不需要耗電!出生時的嬰兒的眼睛就具有人眼所有功能了。

人眼有多少圖元是一個非常讓人琢磨不透的問題,畢竟我們並沒有一個足夠客觀的演算法來衡量這一問題,但是並不代表著他就沒有答案。

大家平時還是珍惜珍惜這麼高檔的設備吧,特別是過年,看片不要太晚,打遊戲不要窮凶極惡,上班看電腦多用眼藥水,呵呵。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菜葉網微信公眾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