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政協委員韓明:實景演出讓泰山遊客在自然風光中體會文化內涵

大眾網記者 田陽

泰山作為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其旅遊資源已經成為泰安市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 但隨著旅遊業步入休閒和文化雙體驗時期,

泰山源遠根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在泰山旅遊中並沒有得到充分展現。

“多年來, 社會各界關於泰山旅遊最熱議的一個話題, 就是留不住人。 與同類景區相比, 遊客平均消費水準偏低, 泰山一日遊的現象較為突出, 這說明目前來泰山的遊客主要還是以觀光遊為主。 就是主要觀賞的是泰山的自然風光, 對沿途部分景點的文化內涵, 或多或少看到或聽到一點, 略有瞭解, 屬於淺嘗輒止。 可以說, 泰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 目前遊客體驗到的主要還是屬於自然遺產的那一部分, 這只算是遊覽了半個泰山。 ”泰安市規劃局副局長韓明告訴大眾網記者。

今年泰安兩會, 韓明通過泰山封禪大典文化旅遊的啟示和借鑒,

帶來了關於策劃“泰山歷史文化傳說實景旅遊”的建議, 結合泰山遊覽主路線策劃“泰山歷史文化傳說實景旅遊”。 韓明說:“封禪大典實景演出的位置偏離了泰山景區遊覽主路線, 觀看封禪大典實景演出的遊客遠遠少於進山購票人數, 說明由於偏離了泰山景區遊覽主路線, 多數泰山遊客並沒有去觀看這個實景演出。 由此帶來的一個啟示就是, 如何結合岱廟—紅門—玉皇頂的泰山步行遊覽主路線, 策劃實施泰山歷史文化傳說實景旅遊。 ”

泰山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題材, 關於碧霞元君、石敢當等民間神話傳說方面的故事, 關於《老殘遊記》等各類小說中描述的關於鬥姥宮等建築人物的故事, 關於各類史志文集記載的帝王封禪祭拜活動、歷史名人軼事、民俗風土人情故事等。

從中遴選適合結合泰山旅遊路線進行打造和展示的題材, 策劃設計“泰山歷史文化傳說實景旅遊”演出腳本。 比如:碧霞元君系列傳說、秦始皇封五大夫松、唐玄宗親筆撰寫紀泰山銘、孔子登泰山小天下、李白書寫《游泰山六首》、老殘游鬥姥宮等系列實景演出。 “像封禪大典實景演出一樣, 在主要遊覽線路上設置這樣的情景演出, 遊客走到哪裡賞到哪裡。 遊覽自然風光的同時, 又能體會歷史文化背景, 促使泰山文化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提高泰山步行遊覽線的吸引力。 ”

除了泰山旅遊方面的建議, 韓明還提出了實施“窄路密網工程”, 提升城市路網密度,

並同步增加城市支路上的公交線網覆蓋密度的建議。 未來3年內, 城市道路建設重點應由“寬馬路”轉向“小支路”。 同時, 逐步將公車開通到城市支路上, 提高在城市支路上的公交線網密度。 通過實施“窄路密網”城市路網結構加密提升工程, 著力提升城區路網密度, 近期力爭達到7公里/平方公里, 遠期實現城市規劃確定的8.7公里/平方公里的密度, 為推進“綠色出行”奠定扎實基礎。

另外, 韓明對環山路此類景觀道路的建設也頗為關注, 提出了“環山路增設中央綠化帶提升道路景觀與便利行人過街”的建議。 結合環山路沿路空間利用, 在大部分有條件的地段增設中央綠化帶, 將環山路改造為兩塊板形式。 按照道路設計規範,

可將每條車道寬度壓縮至3.25—3.5米, 利用騰出的空間, 再加上兩側可增加的空間, 在道路中央設置2—3米左右的綠化分隔帶, 栽植喬木, 將環山路變成兩塊板形式。 這樣既有利於道路景觀, 體現出環山遊覽型道路的特色, 也改善了機動車的出行體驗, 使機動車駕駛人和乘客在一片綠蔭環境中出行, 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 效果更為突出。 再結合中央綠化帶設置“二次過街”安全島, 方便行人過街。 這種過街方式, 既安全又便捷, 與過街天橋或地下通道相比, 行人不用爬上爬下, 是更加人性化的方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