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中華水塔》:青海紀錄片的榮耀

編者按

《中華水塔》是我省又一部喜獲獎項的影視力作。 為我省影視文化產業增光添彩, 備受人們矚目。

紀錄片《中華水塔》集中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 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的新成果, 生動再現了我省以“四個轉變”推動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的具體實踐和“多途徑、多管道看江源”的宣傳思路, 客觀展示了我省在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推進三江源生態保護工程和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中取得的顯著成效, 彰顯了青海各族兒女“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紀錄片以廣闊的視角、抒情的筆法、精美的畫面, 將三江源地區的山川地貌、民俗風情、文化理念、生物多樣性等自然生態、人文元素融合呈現, 是瞭解大美三江源的重要視窗。

本期“青海影視”版採擷其中的經典篇章與讀者分享。

《中華水塔》紀錄片宣傳封面

好萊塢導演克利斯蒂裡比與《中華水塔》導演陳有鈞合影。

英國雄獅電視公司導演比爾·洛克與攝製組成員陳煜瞭解三江源的拍攝經歷, 對三江源題材影片具有濃厚的興趣。

青海省生態保護和建設辦公室代表崔萬新與攝製組代表一同接受獎狀。

頒獎盛典現場

中國電視紀錄片獎盃

中華水塔(解說詞)

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 所有的文明都是依賴于水存在的。

這裡是格拉丹東雪山, 這裡是薑根迪如冰川, 這裡是世界第三大河長江的正源。

這天下午, 牧民紮西朋措將一塊塊嘛呢石放在長江源頭的流水中。

他相信, 這種刻有經文的石頭, 會因為虔誠的祈禱而擁有靈性, 清澈的江水, 會將自己祈禱的聲音送抵神靈的耳畔。

水就這樣承載著紮西朋措的祝福,一路東去,奔流不復……

彙聚成河,奔流入海,是每一滴水的夢想,它們在不斷靠攏和聚合中,擁有了磅礴的力量。可是在古老的三江源,並非所有的水都有這樣的幸運,它們中的絕大部分以另一種形態被大地封藏。這是對地球能量的儲備。

高寒的氣候,讓三江源擁有著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凍土地貌。

凍土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行為藝術,沉睡在凍土中的水滴對生存條件有著敏感而苛刻的要求,它們與地球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三江之源,每一次凍土的消融,都是大自然氣候變化的表徵。

逝去久遠的造山運動,孕育出昆侖山、祁連山、唐古喇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等一系列巨大的山系。

高寒的氣候孕育了三江源廣袤的凍土,也孕育了三江源深谷幽壑間浩瀚的冰川和綿延的雪線,這裡是地球上最富有野性之美的地理景觀。

冰川、荒漠、草甸……它們舒展於凍土之上,與一列列雪山一起,讓這塊土地擁有了地球上最豐富的表情。

水既賦予萬物以生機,水又擔負著承載文明,化育眾生的重任。

高原人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的派生,自然在為人類奉獻出一切的時候,理應領受人們的祝福。

水流潺潺,靈石無語。

紮西朋措有所不知的是,當他把嘛呢石放置於這一脈清波中的時候,也把祝福灑滿了整個河床。三江源至清至淨的水就這樣,將高原兒女的祝福,帶到了更為廣袤的天地。

這裡是生命的淨土,這是我們的家園。

一些不馴者,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悄然蘇醒,它們潺潺成溪,它們彙集成湖,它們在這片素以奇崛高寒著稱的嚴峻之地,構建出了屬於水的生命圖景。

黃河源頭分佈著青藏高原最集中的湖泊群,這些藍色的或是綠色的湖泊是三江源對古地中海的深情款留。

曼妙雲影倒映於草原深處的千面寶鏡,光影的幻動孕育出三江之源柔美多情的生命底蘊;

長江源頭的辮狀的水系,是造物主對三江源無私的恩賜。朝暉夕陰,寒暑冷暖,它們向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輸送著生命的能量;

瀾滄江源區擁有著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濕地和沼澤,這裡是三江源區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這裡珍藏著世界上最完整,最動人的生命序列。

在三江源,幾乎每一滴水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恢弘的大氣運動,送給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禮物,萬物眾生因為這樣偉大的饋贈而存活。水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壯觀也是最獨特的文明圖景。

每年春夏之交,印度洋季風形成的暖濕氣流和中東高壓中的偏西氣流,因為群山的阻隔在青藏高原彙聚,兩股氣流在高海拔地形的影響下,形成了豐沛的降雨,源源不斷的降雨,為這片亙古的高地成為江河的源頭創造了條件,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河從這裡開始了生命的遠征。

在三江源,幾乎所有的生命,只有在山的拱衛、水的呵護下才能存活。

遲來的春天裡,薑根迪如冰川邊緣冰鐘乳上的一滴水蠢蠢欲動,它即將開始一場奔赴大海的萬里征程。

這是一個動人的季節。

水是地球的血液。在三江源這個巨大的血庫面前,幾乎所有的生命都會低下高傲的頭顱,這裡是地球的晴雨錶,它的每一次脈動,都反映了地球的情緒波動。

冰川腳下,塔林如簇。墊狀植物和苔原植物正在努力地完成生命的抒情。

每一片綠葉都是生命的旗幟,每一次綻放都是植物們寫在苦瘠之地的生命宣言。

藍色的或是粉紅的花冠,雖然渺小,卻閃動著寶石般的光澤;

細碎的枝葉間,總有意外的訪客……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奇花香草,珍禽異獸,都絕難出現在眾目睽睽之地,人煙稠密之處,也恰恰因為這樣,三江源的奇峰之畔,寒澤之濱才成為了野生動植物的庇護所。

這裡誕生了世界上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藏羚羊族群。它們獨特的生活習性,至今仍未被人們破譯,它們是三江源的形象代言;

這裡是野犛牛繁衍生息的家園。它們龐大的身軀中,珍藏著青藏高原最神奇的生存密碼;

還有它們,藏野驢、棕熊、雪豹、狼、鷹隼和雪雀……古老的物種以不同的姿態在這片土地上行走或是雀躍,騰挪或是靜息,它們的身上說不定就珍藏著人類破解自身命運的密碼。而這一切無不仰仗于水的恩澤。

紀錄片《中華水塔》獲兩項殊榮

2017年11月10日晚,第23屆中國紀錄片學術頒獎盛典在深圳廣電集團1800演播大廳拉開帷幕,我省紀錄片《中華水塔》榮獲年度十佳和最佳攝影兩項殊榮。

盛典揭曉了第23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單項、欄目、短片、長片、系列片5大類共28個獎項。其中《航拍中國》、《自然的力量》、《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三季》、《一帶一路》、《倖存者-見證南極1937》、《大國根基》等著名紀錄片參與了此次盛典並榮獲獎項。與此同時,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出品,青海雲際漫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製,陳有鈞執導,李皓撰稿的紀錄片《中華水塔》在此次盛典中榮獲年度十佳作品,陳煜、鐵勇、陳陽榮獲年度最佳攝影獎。

此次盛典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導演和紀錄片學者作為評委,評委團對《中華水塔》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影片綜合反映了三江源生態面貌,攝影團隊歷時三年,行程8萬多公路,克服高原缺氧,嫺熟運用水下攝影、延時攝影等多種拍攝技巧,以磅礴大氣的聲畫影像,成功展現三江源恢弘的文明圖景”。好萊塢著名導演克利斯蒂裡比,也對該片的製作團隊給予了高度讚揚,克利斯蒂裡比表示:“我曾拍攝過關于青海唐卡藝術題材的影片,青海是一個我很熟悉的地方,這次能看到關於青海紀錄片的參賽我真替你們感到高興,能結識到你們這樣敬業的團隊,十分榮幸,希望能在國際紀錄片的舞臺上看到你們更多的作品”。

據悉,“中國紀錄片學術頒獎盛典”是中國紀錄片界規格最高的專業獎項評選活動,是國內紀錄片參評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評選活動。自2017年6月徵集作品啟動以來,本屆盛典共收到來自中央電視臺及全國各省市95家電視臺、38家部委影視中心等相關機構、72家影視公司等報送的作品550部/集,現實類、歷史類題材大量湧現,反映“一帶一路”、改革發展等重大題材和關注當下民生的現實主義題材交相輝映。

水就這樣承載著紮西朋措的祝福,一路東去,奔流不復……

彙聚成河,奔流入海,是每一滴水的夢想,它們在不斷靠攏和聚合中,擁有了磅礴的力量。可是在古老的三江源,並非所有的水都有這樣的幸運,它們中的絕大部分以另一種形態被大地封藏。這是對地球能量的儲備。

高寒的氣候,讓三江源擁有著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凍土地貌。

凍土是大自然最神奇的行為藝術,沉睡在凍土中的水滴對生存條件有著敏感而苛刻的要求,它們與地球的命運息息相關。

在三江之源,每一次凍土的消融,都是大自然氣候變化的表徵。

逝去久遠的造山運動,孕育出昆侖山、祁連山、唐古喇山、巴顏喀拉山、阿尼瑪卿山等一系列巨大的山系。

高寒的氣候孕育了三江源廣袤的凍土,也孕育了三江源深谷幽壑間浩瀚的冰川和綿延的雪線,這裡是地球上最富有野性之美的地理景觀。

冰川、荒漠、草甸……它們舒展於凍土之上,與一列列雪山一起,讓這塊土地擁有了地球上最豐富的表情。

水既賦予萬物以生機,水又擔負著承載文明,化育眾生的重任。

高原人相信,所有的生命都是自然的派生,自然在為人類奉獻出一切的時候,理應領受人們的祝福。

水流潺潺,靈石無語。

紮西朋措有所不知的是,當他把嘛呢石放置於這一脈清波中的時候,也把祝福灑滿了整個河床。三江源至清至淨的水就這樣,將高原兒女的祝福,帶到了更為廣袤的天地。

這裡是生命的淨土,這是我們的家園。

一些不馴者,在某個特定的時刻悄然蘇醒,它們潺潺成溪,它們彙集成湖,它們在這片素以奇崛高寒著稱的嚴峻之地,構建出了屬於水的生命圖景。

黃河源頭分佈著青藏高原最集中的湖泊群,這些藍色的或是綠色的湖泊是三江源對古地中海的深情款留。

曼妙雲影倒映於草原深處的千面寶鏡,光影的幻動孕育出三江之源柔美多情的生命底蘊;

長江源頭的辮狀的水系,是造物主對三江源無私的恩賜。朝暉夕陰,寒暑冷暖,它們向大地的每一個角落,輸送著生命的能量;

瀾滄江源區擁有著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濕地和沼澤,這裡是三江源區生物多樣性最具代表性的區域。這裡珍藏著世界上最完整,最動人的生命序列。

在三江源,幾乎每一滴水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它是恢弘的大氣運動,送給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禮物,萬物眾生因為這樣偉大的饋贈而存活。水孕育出了世界上最壯觀也是最獨特的文明圖景。

每年春夏之交,印度洋季風形成的暖濕氣流和中東高壓中的偏西氣流,因為群山的阻隔在青藏高原彙聚,兩股氣流在高海拔地形的影響下,形成了豐沛的降雨,源源不斷的降雨,為這片亙古的高地成為江河的源頭創造了條件,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河從這裡開始了生命的遠征。

在三江源,幾乎所有的生命,只有在山的拱衛、水的呵護下才能存活。

遲來的春天裡,薑根迪如冰川邊緣冰鐘乳上的一滴水蠢蠢欲動,它即將開始一場奔赴大海的萬里征程。

這是一個動人的季節。

水是地球的血液。在三江源這個巨大的血庫面前,幾乎所有的生命都會低下高傲的頭顱,這裡是地球的晴雨錶,它的每一次脈動,都反映了地球的情緒波動。

冰川腳下,塔林如簇。墊狀植物和苔原植物正在努力地完成生命的抒情。

每一片綠葉都是生命的旗幟,每一次綻放都是植物們寫在苦瘠之地的生命宣言。

藍色的或是粉紅的花冠,雖然渺小,卻閃動著寶石般的光澤;

細碎的枝葉間,總有意外的訪客……

在這個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奇花香草,珍禽異獸,都絕難出現在眾目睽睽之地,人煙稠密之處,也恰恰因為這樣,三江源的奇峰之畔,寒澤之濱才成為了野生動植物的庇護所。

這裡誕生了世界上最具有神秘色彩的藏羚羊族群。它們獨特的生活習性,至今仍未被人們破譯,它們是三江源的形象代言;

這裡是野犛牛繁衍生息的家園。它們龐大的身軀中,珍藏著青藏高原最神奇的生存密碼;

還有它們,藏野驢、棕熊、雪豹、狼、鷹隼和雪雀……古老的物種以不同的姿態在這片土地上行走或是雀躍,騰挪或是靜息,它們的身上說不定就珍藏著人類破解自身命運的密碼。而這一切無不仰仗于水的恩澤。

紀錄片《中華水塔》獲兩項殊榮

2017年11月10日晚,第23屆中國紀錄片學術頒獎盛典在深圳廣電集團1800演播大廳拉開帷幕,我省紀錄片《中華水塔》榮獲年度十佳和最佳攝影兩項殊榮。

盛典揭曉了第23屆中國電視紀錄片單項、欄目、短片、長片、系列片5大類共28個獎項。其中《航拍中國》、《自然的力量》、《你所不知道的中國-第三季》、《一帶一路》、《倖存者-見證南極1937》、《大國根基》等著名紀錄片參與了此次盛典並榮獲獎項。與此同時,由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出品,青海雲際漫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攝製,陳有鈞執導,李皓撰稿的紀錄片《中華水塔》在此次盛典中榮獲年度十佳作品,陳煜、鐵勇、陳陽榮獲年度最佳攝影獎。

此次盛典邀請了國內外知名導演和紀錄片學者作為評委,評委團對《中華水塔》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影片綜合反映了三江源生態面貌,攝影團隊歷時三年,行程8萬多公路,克服高原缺氧,嫺熟運用水下攝影、延時攝影等多種拍攝技巧,以磅礴大氣的聲畫影像,成功展現三江源恢弘的文明圖景”。好萊塢著名導演克利斯蒂裡比,也對該片的製作團隊給予了高度讚揚,克利斯蒂裡比表示:“我曾拍攝過關于青海唐卡藝術題材的影片,青海是一個我很熟悉的地方,這次能看到關於青海紀錄片的參賽我真替你們感到高興,能結識到你們這樣敬業的團隊,十分榮幸,希望能在國際紀錄片的舞臺上看到你們更多的作品”。

據悉,“中國紀錄片學術頒獎盛典”是中國紀錄片界規格最高的專業獎項評選活動,是國內紀錄片參評數量最多、規模最大、規格最高的評選活動。自2017年6月徵集作品啟動以來,本屆盛典共收到來自中央電視臺及全國各省市95家電視臺、38家部委影視中心等相關機構、72家影視公司等報送的作品550部/集,現實類、歷史類題材大量湧現,反映“一帶一路”、改革發展等重大題材和關注當下民生的現實主義題材交相輝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