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設計>正文

住在樓裡的中國人

工作日, 從住宅樓到寫字樓

差旅日, 從A航站樓到B航站樓

北京望京SOHO

北京望京SOHO, 由普里茲克獎設計師紮哈·哈迪德擔綱總設計師。 該商務區由三棟塔樓組成, 仰視時猶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 俯視時宛似遊動嬉戲的錦鯉, 整體運用的空間流線型設計加上各種設計項目的集合, 讓其擁有了“首都第一印象建築”之稱。

休息日, 即便看個片子

也可能會遇到“你的三樓樓長”

你就是三樓樓長, 為馮小剛導演《大腕》, 葛優在精神病院裡戲弄評審委員會的經典橋段

在今天中國的土地上

樓, 成為了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建築和意象形態

可我們真的認識“樓”嗎?

樓之於一個人、一座城、一個民族

只是解決城市有限土地資源的建築空間?

只是用它的高度和造型來托起城市天際線?

從北海公園拍攝北京的東部天空, 瓊島北岸的遊廊、景山上的五龍亭, 這是古都的“天際線”。 而今天首都的“天際線”, 是由國貿三期、中國尊等一眾高樓勾繪。

人口膨脹, 用樓向天空要土地

北起璦琿, 南至騰沖

在這條名為“胡煥庸線”的東南

43%的土地, 生活著90%的人口

在這條連線的西北

57%的土地, 生活著10%的人口

胡煥庸線, 為中國地理學家胡煥庸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 。 在這條線的東南, 以平原、水網、丘陵等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 農耕為經濟基礎;線的西北方,

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 人口密度低。

胡煥庸線的兩側

中國經歷了自秦漢、唐宋、明清、建國

人口從千萬級、億級到十億級

幾個重大的人口發展時期

宋代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汴梁城內外的人頭攢動

街面林立的酒樓茶肆

無不彰顯這個人口過億帝國的繁華

清明上河圖

《中國人口史》資料統計,中國秦漢時期的人口在3000~5700萬,唐宋時8000萬~1億,明清時為1.6~4.5億,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為13億。宋代《清明上河圖》出現的樓閣建築,一方面是經濟繁榮和城市建築形式多樣、精緻的體現,另外還反映出當時以汴梁為代表的大城市,出現了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的迅速膨脹,讓大量的勞動力向城市遷移

城市越來越多

面積越攤越大

但有限的城市土地及其他城市資源

依然無法跟上城市人口的增速

人們只能通過樓這種建築形態

向天空要土地

據中國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年城鄉建設統計公報》統計,中國共有657座設市城市,其中包括4個直轄市、293個地級市、360個縣級市,城市城區戶籍人口為4.03億。

中國香港

土地面積1107平方公里

其中75%的土地為不可開發的郊野地區

僅有23.6%的可利用城市土地

這裡是中國乃至全球高樓密度第一的城市

香港怪獸大廈

香港怪獸大廈,又稱為巨廈,是由福昌樓、益昌樓、益發樓、海山樓及海景樓共五棟大廈組合而成,《變形金剛4》曾在這裡取景。

帶給人巨大視覺壓迫感的香港益昌大廈

在香港僅有的263平方公里可利用城市土地面積中

動輒10W+、20W+的高房價

讓這座人口達737萬的城市

擁有了“一百平米便可稱為豪宅”的住宅文化心理

因為高房價所產生的“香港劏房”,在這個面積僅有幾平方甚至十幾平方的超級群租單元內,擠滿了香港的底層人士。

彩虹邨公屋

彩虹邨公屋。香港公屋是由政府出資興建,並以低於市場價很多的價格,出租給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相當於廉租房

而就是這個狹小且密集的香港樓宇群內,卻形成了一道風景獨特、擁有各種幾何造型的城市樓群景觀。

香港勵德邨圜形公屋

始建於1969年的香港勵德邨圜形公屋,採用圓環式設計。27層的建築,每層17戶,每個家庭空間呈扇形,單個面積不及30平米。

坪石邨,鄰近啟德機場。四方形的造型,形成了由遠及近、明暗過渡的視覺對比效果。

香港百福花園,多棟建築合圍成一個方形,很像對準天空的取景框。

傳自西方工業革命時代層疊的單元式樓房

在漫長的關於中國人“樓的歷史”長河中

不過滄海一粟

樓在中國

被賦予了除居住功能之外更多的意義

生活在樓裡的中國人

不要以為樓是西方的舶來品

中國的樓,可以上推至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

用木、竹製成高出於地面的幹欄式建築

是今天在湘西、重慶、四川、貴州等地常見的吊腳樓式建築的前身

湘西鳳凰古城內的吊腳樓,最早建于唐宋時期,臨水而立、依山而築的吊腳樓,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老祖宗造屋建樓

取材于自然

在山地、水旁、江畔

立木為樓

讓我們也擁有了天空之城

洪崖洞吊腳樓群

重慶洪崖洞吊腳樓群,建在山城、大江之畔的壯麗幹欄式建築,是山城重慶的名片。洪崖洞的夜色,也被追捧為宮崎駿《千與千尋》不可思議之鎮的現實版。

中國古代的樓有各種形式

它的建造有很強避害、防禦等屬性

高高的吊腳樓,可以防潮及免受漲水的影響

圜形合圍的福建客家土樓

用厚實的土牆

保衛了族群安全和聚族而居的傳統

福建土樓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樓,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有“四菜一湯”的俗稱,200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曾有戲言稱,美軍通過衛星,認為福建土樓是洲際導彈的發射井。

福建土樓的建築材料由粘土、糯米、紅糖、竹片、水組成,冬暖夏涼且牆體強度高,具有很強的抗颱風、抗震能力。圓樓是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其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

採用土、石、木

外觀呈四角、六角、八角造型的羌族碉樓

最早見於《後漢書·西南夷傳》

其建築在和平時期可存儲糧食

戰時即成為防禦堡壘

羌族碉樓

羌族碉樓按功能可劃分為:家碉、寨碉、烽火碉、阻擊碉。其中家碉依房而建,高度為一二十米;寨碉樓的高度可達五六十米。二者均具有極強的軍事防禦屬性,

碉樓易守難攻

曾在乾隆年間的“大小金川之役”裡

給清軍造成極大傷亡

這種獨特的建築,也被畫入歌頌乾隆十大武功的

《平定兩金川戰圖》內

《平定兩金川戰圖》

《平定兩金川戰圖》。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在此戰中將士們勇猛頑強的戰鬥精神,及弘揚武功,諭令宮廷畫師徐揚彩繪了一套——計16幅畫面的《平定金川戰圖》冊,同時還下旨刻制一套銅版畫以作紀念。

碉樓的建築形態

在嶺南以“中西合璧”的造型出現

廣東的開平碉樓

集中西方藝術元素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

星空下的開平碉樓。如果不告訴你,會不會以為是歐洲某處的古堡?中西合璧的開平碉樓,按建築材料不同可分為鋼筋水泥樓、青磚樓、泥樓、石樓等。2007年,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入列《世界遺產名錄》

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的建造初衷,同樣是為抵禦自明代到民國時期的猖獗匪患。其牆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牆或火攻。窗戶比民居開口小,設有鐵柵、窗扇、鐵板窗門,還另外開有射擊孔。姜文電影《讓子彈飛》的取景地,便在開平碉樓。

同樣的東、西方與南洋建築元素融合

同樣流行於嶺南地區的騎樓

讓商住一體和公共空間的概念

通過建築的形式開始在中國流行

赤坎古鎮騎樓建築群

赤坎古鎮騎樓建築群。赤坎騎樓有近600座,以二三層的建築為主,一層多為商鋪、二層作住宅使用。在騎樓上,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羅馬廊柱、圓拱形頂窗,還有傳統的中式磚雕。

赤坎古鎮騎樓建築群

騎樓的外廊結構,有可為行人遮風擋雨、行走通過的建築公共空間。另外在騎樓的廊柱上,也成為一樓商家宣傳自己品牌的重要陣地。

作為近代中西方交流重要口岸城市的上海

騎樓在這裡的形態更為豐滿

武康大樓

法國文藝復興風格

外廊式騎樓結構加自然圓潤的轉角

洋氣的建築外觀

十裡洋場的城市氣質

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八層,總高三十余米。該樓始建於1924年,由萬國儲蓄會出資興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屬於一座樓的東西方元素

不止於藝術設計

意識形態的東西有別

同樣會影響到樓的呈現形態

福綏境大樓、安化樓

北京的兩座公社大樓

福綏境大樓Z字形衛星圖

福綏境大樓

福綏境大樓,建於1958年,大樓設有大食堂,樓高八層,是北京最早擁有電梯的居民樓。該樓在民間還有鬼八樓之稱,經常有遊客進樓探秘

公社大樓內的集體廚房

古都的樓

想瞭解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

古都是個很好的視窗

古都的樓

是從這扇窗口望去的制高點

內九外七皇城四

古都北京曾有舉世為傲的城牆體系

以及數量眾多的城樓與箭樓

時代的變遷

北京的老城牆基本沒有了

拱衛城門的箭樓也僅剩下三座

正陽門箭樓

從前門五牌樓望去的正陽門箭樓。興建於明正統年間,重簷歇山頂,磚砌堡壘式建築,城台高12米,箭樓下方正中開設有門洞,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其門在祭天、演耕時開啟,專走龍車鳳輦。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遭遇焚毀,後重建

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

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今天的正陽門甕城早已消失,寬敞的前三門大街從兩座城樓間穿城而過

古都北京的每座城門和城樓

都被賦予了象徵和功能上的意義

今天只剩下箭樓的德勝門

有以德取勝、得勝歸來之講

德勝門箭樓和德外大街

中間沒有開設門洞的德勝門箭樓和德外大街。同樣興建於明正統年間。當時北京的外九門各有用途、分工明確:西直門走水車、阜成門走煤車、宣武門走刑車、正陽門走皇家祭天車輦、崇文門走酒車、朝陽門走糧車、東直門走柴車、安定門出戰車,而得勝還朝要走德勝門

位於古都中軸線中央的故宮

保存了功能多樣

樣式不一的各種樓閣式建築

寶蘊樓、暢音閣大戲樓

在這裡中國向世界展示了東方文明的偉大

寶蘊樓

寶蘊樓是故宮內的一處西洋風格建築。1913年,北洋政府決定將瀋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運到北京,當時京城缺乏保管文物的地方,所以臨時決定在故宮原來的咸安宮舊址上建造一處庫房。當時內務部和外交部協商後決定,從庚子賠款中撥出20萬元建樓以存放文物。1915年,寶蘊樓建成,入藏該樓的文物有3150箱,達23萬多件。

寶蘊樓內的“藏寶箱”

暢音閣

暢音閣為故宮內最大的一座戲樓,三層結構、面闊三間,通高20.7米。與京西頤和園內的德和園大戲樓、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大戲樓並稱清代三大戲樓。

午門兩側的雁翅樓

紫禁城四角的角樓

還有延禧宮內的水晶宮“爛尾樓”

曾經向整個帝國宣示皇權至上的威嚴

早已變成了今天古都的人文地標

午門雁翅樓

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於皇宮的防衛設施。

水晶宮“爛尾樓”

水晶宮“爛尾樓”。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道光年間毀於火災。宣統年間,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俗稱水晶宮。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該建築被迫停工,最終爛尾。

故宮內還有一種樓

是屬於乾隆“天朝上國的秘密”

宮廷樓閣式更鐘

建立在東方審美體系下

對於西方科技的應用

紫檀嵌琺瑯重簷樓閣更鐘

紫檀嵌琺瑯重簷樓閣更鐘。鐘體為紫檀木制,重簷樓閣式樣,須彌式台座。樓閣之雀替、欄板、柱頭等處鑲嵌琺瑯和玉石。樓閣下正面為兩針鐘盤,嵌於雕蓮花的銅鍍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

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

晨鐘暮鼓

是在鐘錶普及之前

中國人計時的手段之一

這也孕育而生了放置鐘鼓的建築

鐘樓、鼓樓

古都西安的鐘樓

古都西安的鐘樓。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尖頂,總高36米。其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整體遷移於今址。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鐘樓俯視圖,通過光帶,能夠看到其四角攢尖頂結構

廟堂之上起高樓

王府大院、胡同市井

樓裡樓外有悲歡

和珅的藏寶樓

和珅的藏寶樓。恭王府內的後罩樓,長160余米,其後牆上下兩層開設88個窗戶,上層44個窗戶的造型各不相同,這在古建築中也是少有的。這座後罩樓在當年,藏有不少和珅的金銀財寶,其被抄家時,光從這座樓的夾縫牆裡,就查抄到26000兩黃金

北京儒福裡觀音院過街樓

已經消失的北京儒福裡觀音院過街樓。在拆遷前,它是老北京城區內唯一的一座過街樓。因其附近早年間為停屍場所,所以這座過街樓刻有“覺岸”和“金繩”匾額,有再生之意

當中國的樓遇到文人與詩詞

在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度裡

早已通過古人詩詞

深深地根植在每個人腦海最深處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一座三國時期瞭望守戍的軍事樓

因為李白的那首送別

變成了聞名遐邇的

懷古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瀕臨萬里長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黃鶴樓

茫茫樓海中的黃鶴樓,多了幾分孤帆遠影的意味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范仲淹寫出了岳陽樓的雄偉景象

更道出自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

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航拍岳陽樓

航拍岳陽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當詩詞、文字遇到樓

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

中 國傳統社會的教化與榮耀

以牌樓的形式宣揚鄉里

棠樾牌樓群

棠樾牌樓群。位於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七座牌樓,採用傳統的三樓四柱三間結構,其匾額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對於行孝、樂善、尚賢等文化的宣揚及表彰。

不要以為中國的樓因文人題墨而過於文氣

萬里長城上的九眼樓

天際丹梯拱帝州,高臺插漢眺燕幽

一座樓

一個民族綿延不絕、屹立不倒的精神

九眼樓

九眼樓位於“北京結”之北,因樓每面有9個箭窗,故而得名。又因所處火焰山頂部海拔1141米,山勢高峻,晴天可望到京城,也稱望京樓。據《北京市延慶縣地名志》記載:“九眼樓為明嘉靖二十二年(西元1543年)巡撫都禦使王儀建,中間有大小紅門,西至岔道羊頭山,東至四海冶,長160華里"

九眼樓與綿延不絕的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樓越高,魂越不能丟

我們不可能阻擋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

讓這些散佈在華夏大地上的古老樓閣

依然佔據城市的制高點

讓高樓大廈遠離今天的城市

但我們可以作為一個記錄者和傳承者

就像穿梭在城市各個制高點

那些用鏡頭記錄城市新高度的爬樓黨

圖:冰沁於心

就像遍尋綠水青山間的老屋舊樓

那些用改造聯通傳統與未來的空間設計師

安吉了如三舍

安吉深溪,利用傳統浙西夯土民居改造而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了如三舍空間。原有二樓密閉式的空間,被採光性更好的傳統柵格和可升降玻璃取代,一個空間聯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星空下的了如三舍安吉體驗中心

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城市新的高度

用自己的方式傳承祖先為我們精神樹立起的大廈

樓越高,魂越不能丟!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清明上河圖

《中國人口史》資料統計,中國秦漢時期的人口在3000~5700萬,唐宋時8000萬~1億,明清時為1.6~4.5億,2010年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為13億。宋代《清明上河圖》出現的樓閣建築,一方面是經濟繁榮和城市建築形式多樣、精緻的體現,另外還反映出當時以汴梁為代表的大城市,出現了人口眾多,土地資源緊張等問題。

人口的迅速膨脹,讓大量的勞動力向城市遷移

城市越來越多

面積越攤越大

但有限的城市土地及其他城市資源

依然無法跟上城市人口的增速

人們只能通過樓這種建築形態

向天空要土地

據中國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2016年城鄉建設統計公報》統計,中國共有657座設市城市,其中包括4個直轄市、293個地級市、360個縣級市,城市城區戶籍人口為4.03億。

中國香港

土地面積1107平方公里

其中75%的土地為不可開發的郊野地區

僅有23.6%的可利用城市土地

這裡是中國乃至全球高樓密度第一的城市

香港怪獸大廈

香港怪獸大廈,又稱為巨廈,是由福昌樓、益昌樓、益發樓、海山樓及海景樓共五棟大廈組合而成,《變形金剛4》曾在這裡取景。

帶給人巨大視覺壓迫感的香港益昌大廈

在香港僅有的263平方公里可利用城市土地面積中

動輒10W+、20W+的高房價

讓這座人口達737萬的城市

擁有了“一百平米便可稱為豪宅”的住宅文化心理

因為高房價所產生的“香港劏房”,在這個面積僅有幾平方甚至十幾平方的超級群租單元內,擠滿了香港的底層人士。

彩虹邨公屋

彩虹邨公屋。香港公屋是由政府出資興建,並以低於市場價很多的價格,出租給低收入人群的住房,相當於廉租房

而就是這個狹小且密集的香港樓宇群內,卻形成了一道風景獨特、擁有各種幾何造型的城市樓群景觀。

香港勵德邨圜形公屋

始建於1969年的香港勵德邨圜形公屋,採用圓環式設計。27層的建築,每層17戶,每個家庭空間呈扇形,單個面積不及30平米。

坪石邨,鄰近啟德機場。四方形的造型,形成了由遠及近、明暗過渡的視覺對比效果。

香港百福花園,多棟建築合圍成一個方形,很像對準天空的取景框。

傳自西方工業革命時代層疊的單元式樓房

在漫長的關於中國人“樓的歷史”長河中

不過滄海一粟

樓在中國

被賦予了除居住功能之外更多的意義

生活在樓裡的中國人

不要以為樓是西方的舶來品

中國的樓,可以上推至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

用木、竹製成高出於地面的幹欄式建築

是今天在湘西、重慶、四川、貴州等地常見的吊腳樓式建築的前身

湘西鳳凰古城內的吊腳樓,最早建于唐宋時期,臨水而立、依山而築的吊腳樓,與大自然渾然一體

老祖宗造屋建樓

取材于自然

在山地、水旁、江畔

立木為樓

讓我們也擁有了天空之城

洪崖洞吊腳樓群

重慶洪崖洞吊腳樓群,建在山城、大江之畔的壯麗幹欄式建築,是山城重慶的名片。洪崖洞的夜色,也被追捧為宮崎駿《千與千尋》不可思議之鎮的現實版。

中國古代的樓有各種形式

它的建造有很強避害、防禦等屬性

高高的吊腳樓,可以防潮及免受漲水的影響

圜形合圍的福建客家土樓

用厚實的土牆

保衛了族群安全和聚族而居的傳統

福建土樓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樓,由一方、一橢、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有“四菜一湯”的俗稱,2008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曾有戲言稱,美軍通過衛星,認為福建土樓是洲際導彈的發射井。

福建土樓的建築材料由粘土、糯米、紅糖、竹片、水組成,冬暖夏涼且牆體強度高,具有很強的抗颱風、抗震能力。圓樓是土樓群中最具特色的建築,其中心處為家族祠院,向外依次為祖堂、圍廊,最外一環住人。

採用土、石、木

外觀呈四角、六角、八角造型的羌族碉樓

最早見於《後漢書·西南夷傳》

其建築在和平時期可存儲糧食

戰時即成為防禦堡壘

羌族碉樓

羌族碉樓按功能可劃分為:家碉、寨碉、烽火碉、阻擊碉。其中家碉依房而建,高度為一二十米;寨碉樓的高度可達五六十米。二者均具有極強的軍事防禦屬性,

碉樓易守難攻

曾在乾隆年間的“大小金川之役”裡

給清軍造成極大傷亡

這種獨特的建築,也被畫入歌頌乾隆十大武功的

《平定兩金川戰圖》內

《平定兩金川戰圖》

《平定兩金川戰圖》。乾隆皇帝為了表彰在此戰中將士們勇猛頑強的戰鬥精神,及弘揚武功,諭令宮廷畫師徐揚彩繪了一套——計16幅畫面的《平定金川戰圖》冊,同時還下旨刻制一套銅版畫以作紀念。

碉樓的建築形態

在嶺南以“中西合璧”的造型出現

廣東的開平碉樓

集中西方藝術元素於一體的多層塔樓式建築

星空下的開平碉樓。如果不告訴你,會不會以為是歐洲某處的古堡?中西合璧的開平碉樓,按建築材料不同可分為鋼筋水泥樓、青磚樓、泥樓、石樓等。2007年,開平碉樓與古村落入列《世界遺產名錄》

開平碉樓

開平碉樓的建造初衷,同樣是為抵禦自明代到民國時期的猖獗匪患。其牆體比普通的民居厚實堅固,不怕匪盜鑿牆或火攻。窗戶比民居開口小,設有鐵柵、窗扇、鐵板窗門,還另外開有射擊孔。姜文電影《讓子彈飛》的取景地,便在開平碉樓。

同樣的東、西方與南洋建築元素融合

同樣流行於嶺南地區的騎樓

讓商住一體和公共空間的概念

通過建築的形式開始在中國流行

赤坎古鎮騎樓建築群

赤坎古鎮騎樓建築群。赤坎騎樓有近600座,以二三層的建築為主,一層多為商鋪、二層作住宅使用。在騎樓上,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羅馬廊柱、圓拱形頂窗,還有傳統的中式磚雕。

赤坎古鎮騎樓建築群

騎樓的外廊結構,有可為行人遮風擋雨、行走通過的建築公共空間。另外在騎樓的廊柱上,也成為一樓商家宣傳自己品牌的重要陣地。

作為近代中西方交流重要口岸城市的上海

騎樓在這裡的形態更為豐滿

武康大樓

法國文藝復興風格

外廊式騎樓結構加自然圓潤的轉角

洋氣的建築外觀

十裡洋場的城市氣質

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

武康大樓,上海第一座外廊式公寓大樓,總體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樓高八層,總高三十余米。該樓始建於1924年,由萬國儲蓄會出資興建,由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築設計師鄔達克設計。1994年,武康大樓入選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

屬於一座樓的東西方元素

不止於藝術設計

意識形態的東西有別

同樣會影響到樓的呈現形態

福綏境大樓、安化樓

北京的兩座公社大樓

福綏境大樓Z字形衛星圖

福綏境大樓

福綏境大樓,建於1958年,大樓設有大食堂,樓高八層,是北京最早擁有電梯的居民樓。該樓在民間還有鬼八樓之稱,經常有遊客進樓探秘

公社大樓內的集體廚房

古都的樓

想瞭解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

古都是個很好的視窗

古都的樓

是從這扇窗口望去的制高點

內九外七皇城四

古都北京曾有舉世為傲的城牆體系

以及數量眾多的城樓與箭樓

時代的變遷

北京的老城牆基本沒有了

拱衛城門的箭樓也僅剩下三座

正陽門箭樓

從前門五牌樓望去的正陽門箭樓。興建於明正統年間,重簷歇山頂,磚砌堡壘式建築,城台高12米,箭樓下方正中開設有門洞,是內城九門中唯一箭樓開門洞的城門。其門在祭天、演耕時開啟,專走龍車鳳輦。八國聯軍進北京時遭遇焚毀,後重建

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

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今天的正陽門甕城早已消失,寬敞的前三門大街從兩座城樓間穿城而過

古都北京的每座城門和城樓

都被賦予了象徵和功能上的意義

今天只剩下箭樓的德勝門

有以德取勝、得勝歸來之講

德勝門箭樓和德外大街

中間沒有開設門洞的德勝門箭樓和德外大街。同樣興建於明正統年間。當時北京的外九門各有用途、分工明確:西直門走水車、阜成門走煤車、宣武門走刑車、正陽門走皇家祭天車輦、崇文門走酒車、朝陽門走糧車、東直門走柴車、安定門出戰車,而得勝還朝要走德勝門

位於古都中軸線中央的故宮

保存了功能多樣

樣式不一的各種樓閣式建築

寶蘊樓、暢音閣大戲樓

在這裡中國向世界展示了東方文明的偉大

寶蘊樓

寶蘊樓是故宮內的一處西洋風格建築。1913年,北洋政府決定將瀋陽故宮及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所藏文物運到北京,當時京城缺乏保管文物的地方,所以臨時決定在故宮原來的咸安宮舊址上建造一處庫房。當時內務部和外交部協商後決定,從庚子賠款中撥出20萬元建樓以存放文物。1915年,寶蘊樓建成,入藏該樓的文物有3150箱,達23萬多件。

寶蘊樓內的“藏寶箱”

暢音閣

暢音閣為故宮內最大的一座戲樓,三層結構、面闊三間,通高20.7米。與京西頤和園內的德和園大戲樓、承德避暑山莊的清音閣大戲樓並稱清代三大戲樓。

午門兩側的雁翅樓

紫禁城四角的角樓

還有延禧宮內的水晶宮“爛尾樓”

曾經向整個帝國宣示皇權至上的威嚴

早已變成了今天古都的人文地標

午門雁翅樓

紫禁城角樓

紫禁城角樓,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代重修。角樓是紫禁城城池的一部分,它與城垣、城門樓及護城河同屬於皇宮的防衛設施。

水晶宮“爛尾樓”

水晶宮“爛尾樓”。延禧宮為內廷東六宮之一,建於明永樂十八年,道光年間毀於火災。宣統年間,在延禧宮原址興工修建一座3層西洋式建築——水殿,俗稱水晶宮。但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該建築被迫停工,最終爛尾。

故宮內還有一種樓

是屬於乾隆“天朝上國的秘密”

宮廷樓閣式更鐘

建立在東方審美體系下

對於西方科技的應用

紫檀嵌琺瑯重簷樓閣更鐘

紫檀嵌琺瑯重簷樓閣更鐘。鐘體為紫檀木制,重簷樓閣式樣,須彌式台座。樓閣之雀替、欄板、柱頭等處鑲嵌琺瑯和玉石。樓閣下正面為兩針鐘盤,嵌於雕蓮花的銅鍍金面板上,面板上有“乾隆年制”款

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

晨鐘暮鼓

是在鐘錶普及之前

中國人計時的手段之一

這也孕育而生了放置鐘鼓的建築

鐘樓、鼓樓

古都西安的鐘樓

古都西安的鐘樓。磚木結構,重樓三層簷,四角攢尖頂,總高36米。其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初建於今廣濟街口,與鼓樓相對,明神宗萬曆十年整體遷移於今址。是中國現存鐘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

西安鐘樓俯視圖,通過光帶,能夠看到其四角攢尖頂結構

廟堂之上起高樓

王府大院、胡同市井

樓裡樓外有悲歡

和珅的藏寶樓

和珅的藏寶樓。恭王府內的後罩樓,長160余米,其後牆上下兩層開設88個窗戶,上層44個窗戶的造型各不相同,這在古建築中也是少有的。這座後罩樓在當年,藏有不少和珅的金銀財寶,其被抄家時,光從這座樓的夾縫牆裡,就查抄到26000兩黃金

北京儒福裡觀音院過街樓

已經消失的北京儒福裡觀音院過街樓。在拆遷前,它是老北京城區內唯一的一座過街樓。因其附近早年間為停屍場所,所以這座過街樓刻有“覺岸”和“金繩”匾額,有再生之意

當中國的樓遇到文人與詩詞

在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國度裡

早已通過古人詩詞

深深地根植在每個人腦海最深處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一座三國時期瞭望守戍的軍事樓

因為李白的那首送別

變成了聞名遐邇的

懷古之地

黃鶴樓

黃鶴樓位於湖北省武漢市長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巔,樓高5層,總高度51.4米。瀕臨萬里長江,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

黃鶴樓

茫茫樓海中的黃鶴樓,多了幾分孤帆遠影的意味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范仲淹寫出了岳陽樓的雄偉景象

更道出自己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

岳陽樓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古城西門城牆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美譽,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

航拍岳陽樓

航拍岳陽樓,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

當詩詞、文字遇到樓

仁義禮智信

溫良恭儉讓

中 國傳統社會的教化與榮耀

以牌樓的形式宣揚鄉里

棠樾牌樓群

棠樾牌樓群。位於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東大道上,為明清時期古徽州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七座牌樓,採用傳統的三樓四柱三間結構,其匾額內容涵蓋了中國古代對於行孝、樂善、尚賢等文化的宣揚及表彰。

不要以為中國的樓因文人題墨而過於文氣

萬里長城上的九眼樓

天際丹梯拱帝州,高臺插漢眺燕幽

一座樓

一個民族綿延不絕、屹立不倒的精神

九眼樓

九眼樓位於“北京結”之北,因樓每面有9個箭窗,故而得名。又因所處火焰山頂部海拔1141米,山勢高峻,晴天可望到京城,也稱望京樓。據《北京市延慶縣地名志》記載:“九眼樓為明嘉靖二十二年(西元1543年)巡撫都禦使王儀建,中間有大小紅門,西至岔道羊頭山,東至四海冶,長160華里"

九眼樓與綿延不絕的長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

樓越高,魂越不能丟

我們不可能阻擋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

讓這些散佈在華夏大地上的古老樓閣

依然佔據城市的制高點

讓高樓大廈遠離今天的城市

但我們可以作為一個記錄者和傳承者

就像穿梭在城市各個制高點

那些用鏡頭記錄城市新高度的爬樓黨

圖:冰沁於心

就像遍尋綠水青山間的老屋舊樓

那些用改造聯通傳統與未來的空間設計師

安吉了如三舍

安吉深溪,利用傳統浙西夯土民居改造而來、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了如三舍空間。原有二樓密閉式的空間,被採光性更好的傳統柵格和可升降玻璃取代,一個空間聯通了過去、現在和未來。

星空下的了如三舍安吉體驗中心

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城市新的高度

用自己的方式傳承祖先為我們精神樹立起的大廈

樓越高,魂越不能丟!

-------------------------------------------------------------------

文字為茶邊求原創,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