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高摯黨旗譜新篇——2017黔南黨建工作亮點回眸

脫貧戰場, 號角連營。 黔南大地, 好花正紅。

過去一年, 全州黨建工作嚴格按照省委和州委的決策部署,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引領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以“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錘煉黨性, 用脫貧攻堅成效檢驗學習教育成果, 為全州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 打造民族地區創新發展先行示範區, 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黔南篇章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十九大代表、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羅甸縣麻懷村支書鄧迎香帶領群眾二次創業

組織生活“磁鐵行動”讓“兩學一做”常態化

“前些天下雨,聽說老陳叔身體不太好,我來看看有什麼需要幫忙的。 ”前不久,龍裡縣穀腳鎮觀音村黨員王勇又來到老黨員陳玉陸家中。

陳玉陸今年82歲,有48年黨齡。 談起村裡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發生的新變化,老人感慨:“村支部每次組織學習都提前上門通知我。

有幾次我不能去,專門聯繫我的黨員王勇都會把學習情況跟我講到。 這個‘磁鐵行動’呀,讓我感到了黨組織的溫暖……”

甕安縣雍陽街道辦事處仙橋社區組織群眾會集中制定村規民約

一個支部就是一塊“磁鐵”,磁鐵就要有吸引力。 發端于龍裡,

並在全州推廣的組織生活“磁鐵行動”, 通過落實“剛性約束、正向驅動、服務延伸、幹部帶頭”四項綜合措施, 創新會議方式, 把“三會一課”開成重大事務“質詢會”、村級事務“商討會”、重點工作“觀摩會”, 探索“引領式”、“互動式”黨課, 著力增強支部“磁力”, 有效破解“三會一課”品質不高、吸引力不強等突出問題。

“室外拓展訓練體驗會”也是“磁鐵行動”的創新方式之一。 三都縣石板村將黨課教室搬到戶外, 把黨員大會拿到院壩召開, “跨村串門”看發展, “鄰村互動”比成效, 在革命遺址重溫入黨誓詞, 讓黨員在“體驗式”活動中增強了黨性。

同時,“磁鐵行動”還緊緊抓住“領導帶頭”這個關鍵, 對縣處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參加組織生活實行紀實管理, 網上公開參加組織生活情況,

推動黨員領導幹部參加雙重組織生活常態化制度化。

當前, “磁鐵行動”在我州各基層黨組織中引起強烈反響, 已成為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 推動“兩學一做”常態化制度化的“黔南樣板”, 中組部網站“兩學一做”專欄, 《貴州日報》頭版等刊登了我州的創新做法。

深化“三亮一創”八小時內外“不忘初心”

日前, 記者在都勻市廣惠社區金鵬花園社區大門口看到,所有黨員的照片、姓名、單位、電話被張貼出來,黨員為群眾開展的各項服務活動也上牆公示。 金鵬花園社區黨支部書記柏章蘭說,黨員們“亮身份”兩年多來,不僅物管費好收了,而且文明、衛生狀況大大改善。

據悉, 隨著亮身份作示範、亮承諾轉作風、亮行動樹形象,創建爭優目標活動的深入開展,我州不斷把在職黨員的八小時之外的監督從“盲點”變為“亮點”,使黨員從“工作圈”到“生活圈”全方位接受群眾監督。

群眾紛紛反映,黨員幹部作風越來越務實,現在去辦事都覺得門好進、臉好看、事好辦了。

龍裡縣谷腳鎮穀冰村黨總支黨員簽承諾書

擦亮老品牌,賦予新內涵。2017年,我州繼續深化“三亮一創”活動,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及脫貧攻堅中心任務,州委下發了《深化“三亮一創”活動決戰脫貧攻堅的通知》,著力在農村開展“兩帶兩增奔小康”活動,共培育黨員致富能手27668人,帶領60786戶困難群眾致富。

12月14日,筆者在甕安縣永和鎮紅岩村採訪時,看到一張貧困戶資訊表,全村貧困戶的名單、致貧原因一一在目,每一戶後面都標有與其結對幫扶的黨員資訊。在黨員們的帶動下,全村人均純收入已突破9000元。

亮行動不光在農村進行,機關、社區、學校、企業和社會組織也在如火如荼開展,引導全州各級黨組織和各領域黨員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在農村開展“兩帶兩增奔小康”,在機關、社區開展“雙進雙促構和諧”,在學校開展“三立三樹育新人”,在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雙聯雙助促發展”等活動,培育黨員致富能手27668人,圓夢貧困群眾“微心願”7萬餘個,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27924個。

重磅文件接連出幹事創業動力足

“以前當村幹部工資低、吃不飽飯,大家都在忙生產,主動幫村民服務的意識差。”貴定縣新巴鎮新華村委會主任陳鬥飛說,現在待遇漲到了3000元以上,村幹部都已脫產,一心一意撲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

去年,為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建立“權、責、利”相統一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村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村級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主體作用,我州出臺了《建強村級幹部隊伍決勝脫貧攻堅的意見》,對村級幹部“選、管、育、用”等八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都勻市組織聯親幹部入戶講解演示貧困戶自主脫貧案例

根據規定,每年新增1.52億元,將村級幹部報酬提高到每月3000元以上,有效破解了村級幹部激情不足、基層管理缺失等問題。去年以來,共有58名村級正職享受鄉鎮副科級經濟待遇、14名村級幹部通過公開招錄進入鄉鎮工作;對405名因公負傷、殉職導致生活困難的村級幹部家庭開展專項救助。按照“個個過硬”的要求,對所有行政村黨組織書記進行集中排查,調整了121名作用發揮不好的村黨組織書記。去年以來,全州對1523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進行了調整,實現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全部為處科級幹部或後備幹部,以硬招實措激勵駐村幹部真蹲實駐、真幫實促。駐村幹部為群眾辦實事1.35萬件,協調項目4672個,協調資金5.7億元,解決困難問題18280個。

此外,我州還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加強換屆後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意見》、《關於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幹部的意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十條規定》等重磅文件,充分管好用好幹部,調動好幹部的積極性。同時,針對在脫貧攻堅中部分貧困戶存在的“不願脫、不主動、不理解、不會幹”等突出問題,州委出臺《開展“志智雙扶·感恩奮進”思想扶貧實施意見》,由組織部門牽頭,按照“思想是先導、群眾是主體、精神是動力、幹部是關健、黨建是統領”的思路,在全州開展“志智雙扶·感恩奮進”思想扶貧工作,進一步樹立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意識、獎勤罰懶的導向、客觀求實的正氣、扶智富腦的氛圍”,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教育引導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推動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擦亮老品牌,賦予新內涵。2017年,我州繼續深化“三亮一創”活動,結合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及脫貧攻堅中心任務,州委下發了《深化“三亮一創”活動決戰脫貧攻堅的通知》,著力在農村開展“兩帶兩增奔小康”活動,共培育黨員致富能手27668人,帶領60786戶困難群眾致富。

12月14日,筆者在甕安縣永和鎮紅岩村採訪時,看到一張貧困戶資訊表,全村貧困戶的名單、致貧原因一一在目,每一戶後面都標有與其結對幫扶的黨員資訊。在黨員們的帶動下,全村人均純收入已突破9000元。

亮行動不光在農村進行,機關、社區、學校、企業和社會組織也在如火如荼開展,引導全州各級黨組織和各領域黨員投身脫貧攻堅主戰場。在農村開展“兩帶兩增奔小康”,在機關、社區開展“雙進雙促構和諧”,在學校開展“三立三樹育新人”,在企業和社會組織開展“雙聯雙助促發展”等活動,培育黨員致富能手27668人,圓夢貧困群眾“微心願”7萬餘個,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27924個。

重磅文件接連出幹事創業動力足

“以前當村幹部工資低、吃不飽飯,大家都在忙生產,主動幫村民服務的意識差。”貴定縣新巴鎮新華村委會主任陳鬥飛說,現在待遇漲到了3000元以上,村幹部都已脫產,一心一意撲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

去年,為加強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建立“權、責、利”相統一的管理模式,進一步提高村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村級幹部在脫貧攻堅一線的主體作用,我州出臺了《建強村級幹部隊伍決勝脫貧攻堅的意見》,對村級幹部“選、管、育、用”等八個方面進行了明確規定。

都勻市組織聯親幹部入戶講解演示貧困戶自主脫貧案例

根據規定,每年新增1.52億元,將村級幹部報酬提高到每月3000元以上,有效破解了村級幹部激情不足、基層管理缺失等問題。去年以來,共有58名村級正職享受鄉鎮副科級經濟待遇、14名村級幹部通過公開招錄進入鄉鎮工作;對405名因公負傷、殉職導致生活困難的村級幹部家庭開展專項救助。按照“個個過硬”的要求,對所有行政村黨組織書記進行集中排查,調整了121名作用發揮不好的村黨組織書記。去年以來,全州對1523名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進行了調整,實現了深度貧困村第一書記全部為處科級幹部或後備幹部,以硬招實措激勵駐村幹部真蹲實駐、真幫實促。駐村幹部為群眾辦實事1.35萬件,協調項目4672個,協調資金5.7億元,解決困難問題18280個。

此外,我州還在全省率先出臺《關於加強換屆後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的意見》、《關於在脫貧攻堅一線考察識別幹部的意見》、《同步小康駐村工作十條規定》等重磅文件,充分管好用好幹部,調動好幹部的積極性。同時,針對在脫貧攻堅中部分貧困戶存在的“不願脫、不主動、不理解、不會幹”等突出問題,州委出臺《開展“志智雙扶·感恩奮進”思想扶貧實施意見》,由組織部門牽頭,按照“思想是先導、群眾是主體、精神是動力、幹部是關健、黨建是統領”的思路,在全州開展“志智雙扶·感恩奮進”思想扶貧工作,進一步樹立貧困群眾“主動脫貧的意識、獎勤罰懶的導向、客觀求實的正氣、扶智富腦的氛圍”,不斷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教育引導群眾變“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推動實現物質和精神“雙脫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