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野外,如何判斷斷層形成的時間?

大家好,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下出野外時, 遇見斷層, 其形成時間分析中從何入手, 當然我們所說的這個時間是個大範圍時間。 一般來說, 在野外, 主要是根據地層不整合的接觸關係來分析, 但是有時由於地質條件複雜, 導致出現一些斷層效應, 容易誤導分析結論, 所以一般分析斷層時期都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般情況幾方面都能合理解釋清楚, 則表明結論正確, 對於斷層活動時期的研究分析, 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角度不整合分析法

被角度不整合面直接覆蓋的斷層, 一般都認為斷層活動時代的下限是在被錯斷的一套地層中最新地層形成之後, 上限是在覆蓋斷層的角度不整合面上最老地層時代之前。 上下限的時差, 則為斷層的活動時代。 所以斷層時形成於不整合面下伏地層強烈變形的構造運動期。 但對於一些較大的而且長期多次活動的斷層,

其活動時代的下限不能這樣簡單的判定, 還需要進一步分析研究來確定。

切割充填關係分析

如發現斷層切割侵入體時, 說明侵入體形成在前, 斷層形成在後;如果侵入體充填在斷層中, 則說明斷層形成在前, 侵入體形成在後,

或者兩者同期形成。

斷層與褶皺的成生關係分析

斷層切過褶皺構造, 使得褶皺構造的完整性遭受破壞, 一般應視為褶皺形成在前斷層形成在後。 當褶皺與斷層之間沒有切割關係, 但在斷層展布與褶皺軸向之間有一定集合關係, 並能作統一的力學解釋,

可認為斷層與褶皺形成於同一構造運動期。

長期活斷層的分析

較大規模且長期活動的斷層, 主要是利用斷層兩側的地層對比來判斷。 一般是在下降盤一側, 地層沉積連續完整, 厚度較大, 斷層一側具邊緣相沉積;在上升盤一側, 地層沉積不連續,

厚度較小或者缺失部分地層。

多期活斷層的分析

多期活動的斷層, 可利用各個活動期次斷層位移的方向不同、斷距及伴生構造的差異, 以及斷層兩盤的地層對比及其他構造特徵等, 來解釋推斷斷層的期次。

一般來說, 斷層時期在野外的確定, 還是需要花費一定功夫的, 畢竟現實的情況往往都比較複雜, 還得多方面分析驗證, 以免進入誤區。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