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遊戲>正文

年少多好朋友多好,足球小將的《奇跡》青春詩

“覺醒吧, 為奇跡而戰!”

一襲紅色華服的歌手尚雯婕, 站在舞臺中央, 雙手緩緩升起, 與背後的電子顯示幕變幻的 3D 光影, 交匯成一出華麗的歌劇。 這是去年10月22日, 《奇跡MU:覺醒》魔幻交響音樂會在北京北展中心演出時的盛況。

中等個子的雲南人T仔, 像一顆珠子遺落在台下的座位上。 面對這首為《奇跡MU:覺醒》手遊打造的同名主題曲, 他的神情顯得有些陌生, 但是, 他還是敏銳地從尚雯婕的吟唱裡, 找到昔日玩《奇跡MU》時的榮光, 還有伴隨著他整個青春期的熱血與躁動。

至少在那個晚上, T仔恨不得立馬重返“勇者大陸”, 穿上自己心愛的龍王套裝, 施展出漂亮的騎士連擊技, 與魔族來一場快意的廝殺。

“但是……”人生的句子裡總會遇到轉折的語氣, 他離開 MU 王國太久了, 不知道該從哪裡再撿起來, 就像中國神話裡總提到, 天上一天, 地上一年。 T 仔一度覺得, 這個與魔族不懈戰鬥的王國是他這個凡人心目中的“天上”。

“或許, 從《奇跡MU:覺醒》開始, 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T仔記得很清楚, 第一次知道《奇跡MU》是在2002年, 那時的他還是個15歲的初中生。

十三年過去了, 他成為了萬千北漂大軍的一員。 這個身份讓他不用考慮時間和空間的距離, 想也不想就買票去北展重溫《奇跡MU》的舊夢。

一夢十多年, 驚覺不願醒。

足球小將和遊戲

2002年, 《奇跡MU》正式在中國大陸地區上線運營。

據說, MU 的中文名沿用了臺灣地區的翻譯, 當時是希望能打敗另一款端游《天堂》, 盼望有“奇跡”發生。

那一年, T 仔還是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初中生, 帶著學生時代特有的純真、好奇和熱血的目光看待這個世界。

在他的家鄉——雲南的某十八線小城市, 他習慣每天早上在學校門口吃一碗柔韌留香的餌絲, 然後滿足地去上學。 念書是每天的例行公事, 除此之外, 他的生活裡還剩下兩件比較重要的事:足球和遊戲。

作為學校歷史上初中就入選校隊的第一人, T 仔清楚地記得, 2002年學校舉辦了首屆初中部足球聯賽, 他們闖進了決賽,

但無緣冠軍。 “不提當年勇了。 ”T 仔揮揮手。 讓他印象深刻的還有韓日世界盃, 中國隊首次闖進了世界盃。 儘管, 之後中國隊再也沒了當年的高光時刻, 他仍然幻想著中國隊能再進一次世界盃。

這個熱血足球小將的另一個愛好是玩遊戲。 十四、五歲的孩子總難抵擋遊戲由內到外散發的好奇感, 更何況, 2002年, 進入發展快車道的國產網路遊戲, 像流水線一樣, 持續地輸出產品, 儘管品質好壞不一。

“當時某遊戲網站首頁幾乎每天都有新遊戲開測的新聞, 每款遊戲的風格和特色都不一樣, ”T 仔回憶道。 “那時候, 大家對遊戲的畫面和內容沒有現在要求的那麼深, 完全是玩家們的幸福天堂!”

直到上了高中, T 仔擁有了人生第一台電腦。 不過, 母親到現在還時常嘮叨, 後悔當年買電腦“害了他”。

在此之前, 他經常進出小城裡的網吧, 玩玩 CS, 尤其為 RO(仙境傳說)瘋狂著迷。 也正是在這期間, 他的《奇跡MU》原始記憶開始形成, 為他兩年後投身勇者大陸埋下了伏筆。

他在自己常去的那家網吧“邂逅”了《奇跡MU》, 不過真正開始“踏上” MU 王國的土地時,卻是在兩年之後的高中生涯,“主要原因是 RO 收費了,學生党沒錢買點卡。 ”與之相對的是,現在的 T 仔玩遊戲基本不考慮錢的問題。

T 仔耗時幾個月見證了一個陌生人在《奇跡MU》裡從新手一直到冰風穀。T 仔和他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就站在背後默默觀望,但又像是一種“支持”。實際上,作為旁觀者的他,對這款遊戲有不少問號:為什麼遊戲裡皮革套劍士砍怪的姿勢那麼怪異?為什麼遊戲升級那麼慢,經驗條打十幾個怪動那麼一點,要滿10條才能升1級?

不過,這些留在 T 仔大腦裡的困惑,並沒有影響《奇跡MU》給他留下好感,他反而發現了《奇跡MU》能在那個時代突圍而出的“秘密”。

“遊戲畫面真的是跟當時其他遊戲不一樣,不同場景呈現的效果都格外漂亮,比如,地下城的幽深、冰風穀的冷寂、夢幻般的亞特蘭蒂斯......還有 +7 以後的流光閃耀裝備,+0 的黑色暗淡色彩,都非常的酷炫。”T 仔化身成一個“老司機”,滔滔不絕道。

足球和遊戲,一個是左右,另一個是右手,攙扶 T 仔在初中生涯穩穩地踏出完美的弧線。而在多年以後,他的人生依然沒有偏離這條弧線的軌跡。

“談戀愛什麼的,我覺醒的沒這麼快!可能那時候覺得跟基友們一起玩遊戲、踢足球比較開心吧!”現在依然單著的 T 仔稍有遺憾。

勇者大陸的青春

2003年3月,《奇跡MU》開始收費運營,此後的3年,它在國內迎來了最為輝煌的時刻。

據當時的資料顯示,《奇跡MU》用戶數超過1200萬,最高同時線上達30萬左右,這期間遊戲總共開放了12個大區,800組伺服器。

“當時我們縣城裡的網吧99%的人都在玩《奇跡MU》,這絕對不是誇張,”T 仔說。2004年進入高中的 T 仔,在身邊的同學的耳濡目染之下,正式開啟了勇者大陸的征戰。作為學生党,他省吃儉用買遊戲的點卡,“一個月玩半張點卡,算是挺多了”。

T 仔的零花錢有限,玩了《奇跡MU》,就無法再負擔熱愛的 RO,“況且《奇跡MU》那會就像現在的《絕地求生》一樣普及,我找遍了全城的幾十個網吧 ,就一家有 RO。”這些不可抗力讓 T 仔很無奈。“我不得不忍痛割愛,暫時放棄了 RO。”

欣喜地是,他在《奇跡MU》同樣找到了符合青春期的熱愛、熱血以及好奇。《奇跡MU》就像一個符號,跟自己的高中時代綁定在了一起。一想起它,必然想起高中時代,想起一起玩遊戲的友情歲月。反之亦然。

足球小將也變成“足球老將”

當他說起三個少年“玩命狂飆”的故事,依舊語氣激昂,熱血沸騰。2004年的期末考試,下午2點開考,1點20的時候,T 仔跟兩個好基友還在網吧玩《奇跡MU》,大家一邊擔心“考試快來不及了”,一邊又磨磨蹭蹭,始終不願意從位置上挪動半毫。至於原因嘛,當時哥仨都希望能夠合成翅膀的“無視”屬性,因為隨機性很強,前前後後試了好多次,一直沒搞定。

“我們運氣不賴,最後還是成功了,”T 仔長舒了一口氣。“快快快,還有15分鐘。”大家催促著、拉扯著,像閃電一樣從網吧蹦了出去,騎著自行車沖向學校。

T 仔和小夥伴最終還是趕上了考試,“因為我們仨完全是不要命的騎法。”說話間,快30的他笑得像個孩子,仿佛被一道白光帶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年代。

2005年,T 仔擁有了人生的第一台電腦。當然,父母跟他約法三章,只有規定的時間才能玩。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會在後天去學習並遵守規則,至少在某一個時期內,這是行之有效的。當外部的誘惑足夠大,也可能使得我們的決心出現鬆動。

每天放學回家,臥室裡的那台靜靜躺著的電腦,都發著一道奇異的光,T 仔很難不去注視他。很多時候,他恪守與父母的約定。他的心有多癢,想玩《奇跡MU》的渴望就有多強。

趁著父母不在家的便利時刻,他會“鋌而走險”,偷偷地打開電腦,開機時螢幕的藍光打在他臉上,雙眼倏地被“點亮”,整個人完全亢奮起來,並伴隨著小心翼翼又心緒不寧的畏懼感。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T 仔的秘密終於在某日的淩晨三點多被“揭開”。夜裡2點鐘,T 仔躡手躡腳地打開電腦,點開《奇跡MU》。玩到3點多的時候,他的父親悄悄推開房門,什麼話也不說,默默地站著他身後。

T 仔下意識感覺到不對勁,但是他不敢回頭,手上停止了所有的動作,呆呆地盯著電腦螢幕。“最怕空氣突然安靜......”T 仔用了一句時下流行的話來表達多年前的那種尷尬和驚懼。

過了一會,父親走了,依然什麼也沒說。打那以後,T 仔再也不敢夜裡起來打遊戲。

2006年,臨近高考的 T 仔遭遇了父親最嚴厲的管束,父親的手段一開始比較溫和,“我喜歡足球,足球沒收了。接下來籃球和排球全都遭殃了.....“用 T 仔的話來說,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後來,父親“無所不用其極”,“他沒收了電視的遙控器,我就去2樓另一個房間看電視,等我到了2樓,插座也沒了。那時候,上網還是撥號的,他們寧願家裡不打電話,也要斷網,電腦徹底淪為擺設。“

那一段日子,這些空前的限制讓 T 仔哭笑不得,叛逆的那團火,差點把他燒出內傷。但是,青春期本就是由外放的活力和內在的克制所構成,T 仔仍然會偷偷地跑去網吧玩遊戲,一邊勤勉地學習,迎接高考。

這些與《奇跡MU》共度的歲月,成為了 T 仔青春期尾巴最好的注腳,他相信之後會迎來最好的蛻變。至於這種蛻變是什麼?他並沒有想得太多。

或許是懵懂青春的終結,或許是與心愛的遊戲再續前緣,甚至還有一種可能:邂逅一段與遊戲無關的愛戀。正是這些未知和不確定,歲月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變得愈發迷人。

後《奇跡》時代

實際上,T 仔說,他從來沒有真正地與《奇跡MU》“分手”。

“我上個月還在玩《奇跡MU》的私服,真的比現在大部分遊戲都輕鬆得多。”T 仔說。進入大學之後,T 仔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去發現、探索更多的遊戲。在他的人生法則裡,遊戲是他的快樂源泉之一,無論是初中、高中,還是大學,他都那麼真實地翱翔在那些虛擬世界當中。

當他第一次接觸到《魔獸世界》,便被“勾走了魂”,繼而成為了一名“艾澤拉斯土著”。“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具體的節點,代表著我不再完全受到《奇跡MU》的牽引。”

這不是喜新厭舊,始亂終棄,而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中,必然不能擺脫的一種習慣:總會與一些曾經的熱愛漸行漸遠。但即使丟掉了,仍然會蛛絲馬跡的藕斷絲連。

“從這個遊戲玩到那個遊戲,從這個城市漂到那個城市,從舊基友到新基友,唯一不變的就是,只要時間允許,還是會回去再玩玩《奇跡MU》。”T 仔尤為珍視“當年情”。

他的朋友何嘗不是,“就算大家玩的遊戲不一樣,但是只要叫一聲,大家還是會擠時間一起去玩《奇跡MU》,找一找曾經的感覺和快樂。有的人結婚生子之後,雖然玩不了,但也會在微信裡聊聊與《奇跡MU》的快意往事。”

與此同時,在 T 仔上大學的2006-2007年,《奇跡MU》在與外掛的鬥爭中敗下陣來。當時的代理商基本放棄與外掛的鬥爭,道具複製和外掛合法化(不封掛)加速了 MU 在國內的衰退。

青春的終結像是一場由時間鋪墊而成的盛大“分手儀式”,沒有頭痛徹心扉的頭也不回,亦沒有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的隱忍,在克制與不自知中的歲月流轉中,自然而然地走到分岔路口,悄然地寫下不告而別。

貫穿 T 仔青春期的《奇跡MU》,既是他青春年少的烙印,也成為了鑲嵌在他與夥伴的集體回憶面板上的按鈕,只要按下它,青春便又回來了。不管是正在焦頭爛額的扮演老爸,還是在擁擠的北京的地鐵8號線上扮演北漂大軍。

一通電話

在北展的《奇跡MU》音樂會結束之後,T 仔給以前一起玩遊戲的老朋友打了一個電話。

“我今天參加《奇跡MU》的音樂會了。”

“哦,是嗎?感覺怎麼樣?”

“還是勾起了不少回憶,眼下就等著玩1月3號手游《奇跡MU:覺醒》開測了,到時候你玩嗎?”

“當初就是你帶我入坑的,我玩了十多年。你現在還想帶壞我!不玩!”

T 仔掛上電話,他心裡很清楚,朋友說不玩是假的,他肯定是要試試的。“只要是老玩家, 看到《奇跡MU:覺醒》,肯定都會回來再玩玩看的。”

人人有些習慣不想放手;

好比購物 是你的絕對尊貴自由。

玩遊戲也是這樣。T 仔的朋友把陳奕迅這首《不良嗜好》的歌詞敲給了他。

不過真正開始“踏上” MU 王國的土地時,卻是在兩年之後的高中生涯,“主要原因是 RO 收費了,學生党沒錢買點卡。 ”與之相對的是,現在的 T 仔玩遊戲基本不考慮錢的問題。

T 仔耗時幾個月見證了一個陌生人在《奇跡MU》裡從新手一直到冰風穀。T 仔和他之間幾乎沒有交流,就站在背後默默觀望,但又像是一種“支持”。實際上,作為旁觀者的他,對這款遊戲有不少問號:為什麼遊戲裡皮革套劍士砍怪的姿勢那麼怪異?為什麼遊戲升級那麼慢,經驗條打十幾個怪動那麼一點,要滿10條才能升1級?

不過,這些留在 T 仔大腦裡的困惑,並沒有影響《奇跡MU》給他留下好感,他反而發現了《奇跡MU》能在那個時代突圍而出的“秘密”。

“遊戲畫面真的是跟當時其他遊戲不一樣,不同場景呈現的效果都格外漂亮,比如,地下城的幽深、冰風穀的冷寂、夢幻般的亞特蘭蒂斯......還有 +7 以後的流光閃耀裝備,+0 的黑色暗淡色彩,都非常的酷炫。”T 仔化身成一個“老司機”,滔滔不絕道。

足球和遊戲,一個是左右,另一個是右手,攙扶 T 仔在初中生涯穩穩地踏出完美的弧線。而在多年以後,他的人生依然沒有偏離這條弧線的軌跡。

“談戀愛什麼的,我覺醒的沒這麼快!可能那時候覺得跟基友們一起玩遊戲、踢足球比較開心吧!”現在依然單著的 T 仔稍有遺憾。

勇者大陸的青春

2003年3月,《奇跡MU》開始收費運營,此後的3年,它在國內迎來了最為輝煌的時刻。

據當時的資料顯示,《奇跡MU》用戶數超過1200萬,最高同時線上達30萬左右,這期間遊戲總共開放了12個大區,800組伺服器。

“當時我們縣城裡的網吧99%的人都在玩《奇跡MU》,這絕對不是誇張,”T 仔說。2004年進入高中的 T 仔,在身邊的同學的耳濡目染之下,正式開啟了勇者大陸的征戰。作為學生党,他省吃儉用買遊戲的點卡,“一個月玩半張點卡,算是挺多了”。

T 仔的零花錢有限,玩了《奇跡MU》,就無法再負擔熱愛的 RO,“況且《奇跡MU》那會就像現在的《絕地求生》一樣普及,我找遍了全城的幾十個網吧 ,就一家有 RO。”這些不可抗力讓 T 仔很無奈。“我不得不忍痛割愛,暫時放棄了 RO。”

欣喜地是,他在《奇跡MU》同樣找到了符合青春期的熱愛、熱血以及好奇。《奇跡MU》就像一個符號,跟自己的高中時代綁定在了一起。一想起它,必然想起高中時代,想起一起玩遊戲的友情歲月。反之亦然。

足球小將也變成“足球老將”

當他說起三個少年“玩命狂飆”的故事,依舊語氣激昂,熱血沸騰。2004年的期末考試,下午2點開考,1點20的時候,T 仔跟兩個好基友還在網吧玩《奇跡MU》,大家一邊擔心“考試快來不及了”,一邊又磨磨蹭蹭,始終不願意從位置上挪動半毫。至於原因嘛,當時哥仨都希望能夠合成翅膀的“無視”屬性,因為隨機性很強,前前後後試了好多次,一直沒搞定。

“我們運氣不賴,最後還是成功了,”T 仔長舒了一口氣。“快快快,還有15分鐘。”大家催促著、拉扯著,像閃電一樣從網吧蹦了出去,騎著自行車沖向學校。

T 仔和小夥伴最終還是趕上了考試,“因為我們仨完全是不要命的騎法。”說話間,快30的他笑得像個孩子,仿佛被一道白光帶回到了那個純真的年代。

2005年,T 仔擁有了人生的第一台電腦。當然,父母跟他約法三章,只有規定的時間才能玩。

無規矩不成方圓。每個人都會在後天去學習並遵守規則,至少在某一個時期內,這是行之有效的。當外部的誘惑足夠大,也可能使得我們的決心出現鬆動。

每天放學回家,臥室裡的那台靜靜躺著的電腦,都發著一道奇異的光,T 仔很難不去注視他。很多時候,他恪守與父母的約定。他的心有多癢,想玩《奇跡MU》的渴望就有多強。

趁著父母不在家的便利時刻,他會“鋌而走險”,偷偷地打開電腦,開機時螢幕的藍光打在他臉上,雙眼倏地被“點亮”,整個人完全亢奮起來,並伴隨著小心翼翼又心緒不寧的畏懼感。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T 仔的秘密終於在某日的淩晨三點多被“揭開”。夜裡2點鐘,T 仔躡手躡腳地打開電腦,點開《奇跡MU》。玩到3點多的時候,他的父親悄悄推開房門,什麼話也不說,默默地站著他身後。

T 仔下意識感覺到不對勁,但是他不敢回頭,手上停止了所有的動作,呆呆地盯著電腦螢幕。“最怕空氣突然安靜......”T 仔用了一句時下流行的話來表達多年前的那種尷尬和驚懼。

過了一會,父親走了,依然什麼也沒說。打那以後,T 仔再也不敢夜裡起來打遊戲。

2006年,臨近高考的 T 仔遭遇了父親最嚴厲的管束,父親的手段一開始比較溫和,“我喜歡足球,足球沒收了。接下來籃球和排球全都遭殃了.....“用 T 仔的話來說,這只是“噩夢”的開始。

後來,父親“無所不用其極”,“他沒收了電視的遙控器,我就去2樓另一個房間看電視,等我到了2樓,插座也沒了。那時候,上網還是撥號的,他們寧願家裡不打電話,也要斷網,電腦徹底淪為擺設。“

那一段日子,這些空前的限制讓 T 仔哭笑不得,叛逆的那團火,差點把他燒出內傷。但是,青春期本就是由外放的活力和內在的克制所構成,T 仔仍然會偷偷地跑去網吧玩遊戲,一邊勤勉地學習,迎接高考。

這些與《奇跡MU》共度的歲月,成為了 T 仔青春期尾巴最好的注腳,他相信之後會迎來最好的蛻變。至於這種蛻變是什麼?他並沒有想得太多。

或許是懵懂青春的終結,或許是與心愛的遊戲再續前緣,甚至還有一種可能:邂逅一段與遊戲無關的愛戀。正是這些未知和不確定,歲月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變得愈發迷人。

後《奇跡》時代

實際上,T 仔說,他從來沒有真正地與《奇跡MU》“分手”。

“我上個月還在玩《奇跡MU》的私服,真的比現在大部分遊戲都輕鬆得多。”T 仔說。進入大學之後,T 仔有更多自由的時間去發現、探索更多的遊戲。在他的人生法則裡,遊戲是他的快樂源泉之一,無論是初中、高中,還是大學,他都那麼真實地翱翔在那些虛擬世界當中。

當他第一次接觸到《魔獸世界》,便被“勾走了魂”,繼而成為了一名“艾澤拉斯土著”。“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具體的節點,代表著我不再完全受到《奇跡MU》的牽引。”

這不是喜新厭舊,始亂終棄,而是我們每個人在成長中,必然不能擺脫的一種習慣:總會與一些曾經的熱愛漸行漸遠。但即使丟掉了,仍然會蛛絲馬跡的藕斷絲連。

“從這個遊戲玩到那個遊戲,從這個城市漂到那個城市,從舊基友到新基友,唯一不變的就是,只要時間允許,還是會回去再玩玩《奇跡MU》。”T 仔尤為珍視“當年情”。

他的朋友何嘗不是,“就算大家玩的遊戲不一樣,但是只要叫一聲,大家還是會擠時間一起去玩《奇跡MU》,找一找曾經的感覺和快樂。有的人結婚生子之後,雖然玩不了,但也會在微信裡聊聊與《奇跡MU》的快意往事。”

與此同時,在 T 仔上大學的2006-2007年,《奇跡MU》在與外掛的鬥爭中敗下陣來。當時的代理商基本放棄與外掛的鬥爭,道具複製和外掛合法化(不封掛)加速了 MU 在國內的衰退。

青春的終結像是一場由時間鋪墊而成的盛大“分手儀式”,沒有頭痛徹心扉的頭也不回,亦沒有淚水在眼眶裡打轉的隱忍,在克制與不自知中的歲月流轉中,自然而然地走到分岔路口,悄然地寫下不告而別。

貫穿 T 仔青春期的《奇跡MU》,既是他青春年少的烙印,也成為了鑲嵌在他與夥伴的集體回憶面板上的按鈕,只要按下它,青春便又回來了。不管是正在焦頭爛額的扮演老爸,還是在擁擠的北京的地鐵8號線上扮演北漂大軍。

一通電話

在北展的《奇跡MU》音樂會結束之後,T 仔給以前一起玩遊戲的老朋友打了一個電話。

“我今天參加《奇跡MU》的音樂會了。”

“哦,是嗎?感覺怎麼樣?”

“還是勾起了不少回憶,眼下就等著玩1月3號手游《奇跡MU:覺醒》開測了,到時候你玩嗎?”

“當初就是你帶我入坑的,我玩了十多年。你現在還想帶壞我!不玩!”

T 仔掛上電話,他心裡很清楚,朋友說不玩是假的,他肯定是要試試的。“只要是老玩家, 看到《奇跡MU:覺醒》,肯定都會回來再玩玩看的。”

人人有些習慣不想放手;

好比購物 是你的絕對尊貴自由。

玩遊戲也是這樣。T 仔的朋友把陳奕迅這首《不良嗜好》的歌詞敲給了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