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絲綢之路,一個橫貫大陸的賭注

兩千年後, 當車輪碾過塵沙彌漫的道路, 你可曾記得, 十五個世紀以前, 這裡想起過的駝鈴聲音。

上篇:從巴庫到阿拉爾斯克

在中亞蒼茫的荒原、沙漠與山嶺之間, 正湧動著某種熱潮。 這片廣袤土地上的人們, 似乎是從幾個世紀的迷夢中驚醒過來, 突然回憶起自己千年前的輝煌。 如果時光倒流, 人們會看到無數的商隊在沙漠中穿行。 他們壟斷了東西方之間的貿易, 運送著無數的香料、布匹……有了這條道路, 地理的阻隔再不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障礙, 成千上萬的人因此而獲益。 如今, 全世界又一次將關注的目光投向東方,

絲綢之路正在重生, 區域發展將被重新洗牌。 在昔日的絲綢之路中, 很多路段已經變成了高速公路。 筆者踏訪了這條東起中國西至亞塞拜然, 長達五千公里的戰略走廊。

巴庫最古老的礦區——開採於1874 年的畢比- 海拜特煤礦——最終被一個公園和一個石油博物館所取代。

儘管有暴風雪, 我們的司機並沒有打算降低他駕駛的富豪汽車的速度。 “道路很安全, ”他頗為自豪地說道, “大部分路段是四車道, 這完全不是過去堆滿雞窩的糟糕的省級公路了。 現在, 這是一條國際幹線。 ”從黑海沿岸重要的格魯吉亞港口波季出發,

這位土耳其司機用了不到三天的時間便穿越了高加索的山地。 而在五年前, 行駛這段路需要兩倍的時間。 為了簡化行政手續, 有時他不得不給中間人一些小費。 現在他把車停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的停車場上, 他將運送十幾噸電子設備到哈薩克首都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距離巴庫有四千多公里。 要是由他自己做決定的話, 他會選擇南邊的路線, 也就是途徑伊朗和土庫曼斯坦, 這樣他就可以少交點小費了。 但是他所在的公司不想違反聯合國制裁伊朗的指令, 不想承擔繳納罰金的風險, 因此作為雇員的他只好穿過裡海。 他要在夜間穿越波季市區(白天卡車禁止通行), 將貨物運送到港口,
而後穿越裡海, 繼續陸地運輸。

亞塞拜然的首都滿是高檔汽車和奢侈品商店, 圖中一位女性正走過一個流光溢彩的櫥窗。

運輸時間不會那麼長了。 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奧洛特, 一個輪渡、油船、貨船的新的終點站正在建設。 這個巨大的平臺坐擁最好的設備, 可以保證各種形式的轉運, 包括輪船—火車運輸、油罐—輸油管運輸、集裝箱—卡車運輸。

這是一個橫貫大陸的賭注。 歐洲與中國之間的貿易主要通過海路完成, 然而, 亞塞拜然卻對這條橫貫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寄予了厚望。 在一千多年的時間中, 這條沙漠商隊走出來的傳奇線路是東西方貿易的唯一途徑。 直到後來航海家們發現了好望角與印度洋, 陸路運輸的發展才變得緩慢下來。

蘇聯時代, 這裡閉塞而落後, 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 中亞地區才結束了隔離狀態, 迎來了發展的第二春。 我記得國際道路運輸聯盟的前任主席紮努茲•拉可尼曾如是解讀國際陸路物流的發展:“隨著全球化和物流的發展, 人們希望可以不斷縮減貨物運輸的時間。 國際陸路運輸不再是一種單純的運輸方式, 而變成了一種充滿活力的生產推動力, 促進全世界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發展。 ”

如今,從上海出發運輸貨物至阿姆斯特丹,如果選擇途徑蘇伊士運河的海路運輸的話,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鐵路運輸需要不到三周的時間,而卡車運輸只需要兩周的時間。專家預測,如果能夠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立法的話,後兩種陸路運輸的時間還可以減半。亞塞拜然將是這個項目的最大受益者,因此用於巴庫港交通運輸的財政預算位元列該國財政預算之首。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文化角度看,巴庫都是歐洲通向亞洲的門戶。巴庫—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土耳其卡爾斯這一線鐵路經過了重新整修,全部列車均為電力機車。在經過翻新的載客列車裡,我們會發現可以調節傾斜度的座椅和平板電視。石油為亞塞拜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以至於它可以向鄰國格魯吉亞貸款四億歐元來完成鐵路工程的建設。

穿梭于裡海的“紮裡發—阿裡耶娃”輪渡連接了巴庫和哈薩克,運輸五十二個油罐。

夜幕降臨,暴風雪肆虐起來。進入巴庫市區的通道格外擁堵,我們在路上遇到了許多閃著耀眼燈光的越野車。在茫茫的大雪中,我們隱約看到了畢比-海拜特清真寺。清真寺下麵,是城中最古老的油田之一。油田於1874年動工挖掘,一些輸油泵至今還在運轉。這一切即將被拆除,人們將對地表三米以下的土壤進行排汙改造。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公園和一個“黑金”博物館。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和將來,石油這個神賜的禮物一直在源源不斷地為這座“風之城”(亞塞拜然語中“巴庫”一詞的含義)帶來財富。稍遠一點的地方,在海灣的對面聳立的是“歐洲電視網歌唱大賽”(Eurovision)的演奏大廳。雖然距離上一次主辦該賽事已有數年時間,但上到政府高官,下到平民百姓,所有人依然對於這個比賽津津樂道,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比賽堪比奧運會或者世界盃。

巴庫正在欣欣向榮地發展。我們趁著夜色進入了城市,仿佛進入了富足的夢鄉。市中心經過了重建,華燈初上,霓虹閃爍,我們借著燈光看到了古城中的聖女塔,看到了十九世紀末石油大亨建造的富麗堂皇的奧斯曼式住宅。在大海與“石油工人大道”之間的繁茂的公園中,我們可以看到充滿異域風情的樹木。“石油工人大道”,這個名字總會讓人聯想起蘇維埃時代。大道上坐落著眾多高檔的奢侈品商店,輝煌的燈火讓大道亮如白晝。在那裡可以找到所有知名品牌。新的絲綢之路連接了高加索山和天山,這片富饒土地飽受豔羨。

作為交通樞紐,在中亞餐飲總是兼具歐洲與亞洲的雙重特色。

這個國家的發展前景令人歡欣鼓舞。房地產商的廣告標語總是那麼充滿魅惑:“我們在亞塞拜然創造著史無前例的事業”。這也從側面折射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房地產業的通貨膨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一個單間公寓的價格增長了五倍,甚至七倍)。如果能停止這種增長勢頭是再好不過的了。十幾年間,國家從石油產業中贏得了巨大的利潤,也正是從那時起,大規模的住房建設開始興起。2006年,得益於通向歐洲的首條巨大輸油管道BTC(巴庫—第比利斯—錫蘭)的落成,原油價格一路上揚,這個高加索山地小國的經濟年增長率一度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六。這是一個世界紀錄。但是自那時起,像其它地方一樣,這裡遭受了經濟危機的侵襲(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只增長了百分之零點三),但是人們的熱情還在。亞塞拜然擁有著雙重魅力:一方面它生產石油和天然氣,另一方面它佔據著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向東方傾斜的今天。自古以來,巴庫是歐洲通向亞洲的天然大門,更是二十一世紀新絲綢之路的關鍵點。

歐盟選擇巴庫作為實施“Traceca”專案的總部。“Traceca”項目是“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的簡稱,始於1993年。中亞是這個地球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國家。為了使之逐漸向國際市場打開大門,歐盟提議開發貫穿東西的交通走廊,這條走廊將集合公路、鐵路、輸油管道、輸氣管道、電話線路等等……歐洲在這個項目上投入的資金非常少,“Traceca”項目的實質是一個技術方面的援助。事實上,歐洲主要致力於統籌規劃該地區相關國家的交通運輸工作,給出意見建議,並指出存在的不足。妨礙運輸的不僅僅是糟糕的柏油馬路、缺乏統一的鐵路軌距,還有邊境線上浪費的時間和金錢——它們占到了運輸總時間和總值的百分之四十。“重建絲綢之路”被正式確立為“Traceca”專案的目標,而上述問題是重建工作的主要障礙。建造歐亞走廊的巨大工程還沒有結束,甚至可以說道阻且長。巴庫的薩達拉克室內集市是一個五十公頃的巨大超市,我們看到了的成堆的寫著“中國製造”的聖誕老人玩偶。但是它們並不是通過陸路運輸來到這裡的,它們先是乘船抵達了伊朗的阿巴斯港,最後又通過卡車運到了這裡。

巴庫周邊的集市上,售賣的都是中國製造的商品。

和過去的絲綢之路一樣,新世紀的絲綢之路並不是單一線路的。從裡海的東海岸出發,絲綢之路分三條線路前行,一直抵達天山的山脊,隨後進入中國國土。它的沿途分為十餘個主要的通道。我們選擇取道這條運輸網的北路,也就是途徑哈薩克的絲綢之路作為我們的旅行線路。“這是‘Traceca’專案最重要的幹道,”駐巴庫的法國大使館經濟事務負責人達尼艾拉·帕塔解釋道,“它途徑國家最多,運送貨物最多。”

我們在將近午夜的時候登上了名為“紮裡發-阿裡耶娃”的輪渡,準備渡過裡海。幾小時之後,我們在阿佩什隆半島旁邊停船了,因為風浪太大,船長不願意加速。這艘以總統母親的名字命名的小船在碧綠色的海水中輕輕顛簸,仿佛陷入了昏沉的睡思。船內走道空蕩,安靜寧謐。

經歷了漫長的海上輪渡之後,我們抵達了哈薩克阿克套。輪渡停靠在碼頭上,我們需要在船艙裡繼續停留幾個小時,等待邊檢上船檢查。他們充滿懷疑地打開每一個藥箱,讓隨行的獵犬嗅一嗅藥片。隨著絲綢之路的重新開發,毒品交易也日漸猖獗,可謂是發展的負面效應。剛下船,我們的亞塞拜然翻譯就被克格勃情報員傳召了(在哈薩克,情報機構至今還保留著“克格勃”這個名字)。盤查持續了一個小時之久……

在阿克套的“絲綢之路”酒店,無線網的名字叫做“silk 4”。幾年前,絲綢之路還只是一個當地旅遊產品。對於那些具有東方情結、嚮往草原精神的探險家來說,“絲綢之路”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字眼。如今,這條連接了黑海和黃海的通路成為了一種市場行銷的標籤,一種商業標識,使我們總是把它與銀行、航空公司、保險公司、超市、加油站和文化中心聯繫在一起。但是在阿克套,這座僅有二十萬人口的小城,生活卻有些單調乏味。城中坐落著一個高大的核電廠和海水淡化場。這裡是亞洲,這裡的人們眉眼細長,顴骨高聳。然而,這裡依然充滿著前蘇聯的氛圍。與亞塞拜然不同的是,哈薩克境內有許多俄羅斯人,俄語是該國的第二大官方語言。

阿克套(意為“白色丘陵”)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初只是一個為工人準備的營地。因此街道沒有名字,只有號碼。但是隨著原材料開採規模的擴大,阿克套的規模也在擴大,一個露天鈾礦和飛機場先後併入了阿克套。灰色的水泥建築群中零星點綴著藍色玻璃或鋼筋結構的大樓——後者是石油公司的所在地,顯得沉悶憂鬱。除去沿海這一地理優勢之外,這座城市沒有絲毫魅力。在列寧大道(唯一有名字的一條街)上,坐落著“槍炮與玫瑰”酒吧,是一個年輕人聚會的潮流場所。這裡有好喝的啤酒,動聽的音樂和漂亮姑娘。哈薩克政府許諾將這裡打造成沙漠中的高科技綠洲,橫跨歐亞的“邁阿密”,但阿克套距此目標還很遙遠。

陽光普照在中亞的土地上,圖攝於沿途經過的烏茲別克斯坦城市。

“所有看板上都鼓吹說阿克套是裡海地區最充滿活力的城市,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用一句話概況,這是一個平庸的工地,一個彙聚了許多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非法勞工的地方。這與充滿魅力的巴庫無法相提並論。”在阿克套城區的發展規劃部,工作人員向我們做了充分的解釋,告訴我們不要擔心。“我們剛剛看到的正是阿庫三十三工地,一個新的街區。”部門的副經理阿紮特·沙吉茲巴耶夫說道。修建阿克套城的巨大方案由多個部委統籌規劃,目前正在實施當中。因為這是納紮爾巴耶夫總統提議實施的專案,所以決策非常迅速。“是的,”阿紮特證實道,“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集合體——裡海能源中心,一個集石油開採、轉化、運輸、生態保護於一體的地方……”說著他就在電腦上給我們播放了一段動畫,背景解說響起:“我們創造未來,一個擁有無限可能性的世界。”畫面上出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他們穿梭於實驗室和書房之間,實驗室和書房的設計充滿了未來主義的特色。這裡將打造六百公頃的智慧研究中心,全部用於化石能源的研究開發。科羅拉多大學的煤礦學院將是裡海能源中心。阿紮特的光碟中還有更有趣的東西:我們看到了肯德爾利城,距離阿克套有兩百一十公里。這裡正是哈薩克的邁阿密。過去面向石油工人的海水浴場變成了裡海東海岸不容錯過的休閒度假中心:美萊特海洋天堂(高檔酒店)、波薩迦家庭天堂、潭穆沙利娛樂天堂、沙爾高爾夫天堂。最後一個建築,也是唯一不能冠以“天堂”之稱的地方是“絲綢之路公園”,這個一百八十二公頃的公園以這個名字向古代絲綢之路致敬。據阿紮特說,整個休閒度假中心的造價是二十億歐元。“肯德爾利之星”的房地產商預計,從2020年起,每年會有一百萬名遊客來此觀光。這個資料可靠嗎?阿紮特在接電話的間隙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解釋道,在偏南一點的地方,也就是與土庫曼斯坦交界的邊境附近將建造一個經濟特區,“這個特區是歐亞交通運輸走廊諸多幹線的交叉口。”在未來的地圖上,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將從南至北平行地跨越裡海,然後再一路向東,直至中國。哈薩克被稱作“大橋”。

人工島、火焰形狀的摩天大樓……巴庫成為了裡海畔的迪拜。

只是目前,這裡一無所有。要想抵達阿克托比,據此以北一千多公里的另一座石油城,需要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行駛至少兩到三天。下雪了,繼續趕路是不可能了。我們決定乘飛機。一家絲綢之路航空公司的小型安東諾夫飛機與新機場的設計並不搭配。新的機場讓我們想起迪拜,至少想起迪拜擁擠的人潮。

阿克托比,下午四點,零下十六攝氏度。一輪紅日照耀在微風拂過的草原上。我們重新乘坐汽車開始趕路。道路的指示牌上顯示:“阿克托比—阿拉木圖:兩千三百零九公里”。起初是四車道的道路上已經結冰了。我們的司機尼古拉,一個俄羅斯大叔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況。車子駛過了鉻羅木圖,一個建在露天鉻礦周圍的小城市。我們在卡拉波塔克南部郊區的一個小酒店門前停了下來。卡拉波塔克是進入咸海地區前的最後一個大的城鎮了。夜幕降臨,溫度計也迅速下降。零下二十五攝氏度。尼古拉向我們許諾,要帶我們去卡車司機的小餐館,這是沙漠旅隊的臨時露營地。露營地建在小樹林裡,混合著男人與探險的氣息。我們品嘗了羅宋湯、煮羊肉、茶、伏特加。這一次我們真的有種行走於絲綢之路的感覺,只不過這次,駱駝換成了汽車,運輸的貨物不再是珍貴的布匹。但是馬可·波羅描述的風光、變幻不定的氣候以及各種挑戰依然擺在那裡,沒有變化。“這就是絲綢之路精神!”餐館中,一個年輕的俄羅斯服務員試著向他的父親解釋如何使用計算器,但是老爺子似乎更喜歡他的算盤。我們聽到窗外兩隻駱駝的叫聲。兩個年輕人把手伸到發動機中取暖。在我們正準備出發之際,年輕的服務員對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擔心不已。“阿拉爾斯克!需要穿越死亡之穀。”

巴庫的一家小餐館,雖然經濟增長迅速,但普通民眾的生活依然安逸而閒散。

是的,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們大約在夜裡十一點重新上路,我們希望可以找到睡覺的地方,但什麼也沒有,而且汽車的暖氣也不大好使,一直到次日早上七點,我們才抵達阿拉爾斯克。幾乎快凍僵了!

好在,至少有一件事被證實了:跟古代一樣,當下行走絲綢之路一樣意味著探險。

【撰文/皮埃爾·德拉努瓦,攝影/巴斯卡·邁特爾,轉載請注明來源“上海汽車博物館”,侵權必究。瞭解更多汽車背後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qcbwg】

如今,從上海出發運輸貨物至阿姆斯特丹,如果選擇途徑蘇伊士運河的海路運輸的話,需要至少一個月的時間,鐵路運輸需要不到三周的時間,而卡車運輸只需要兩周的時間。專家預測,如果能夠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立法的話,後兩種陸路運輸的時間還可以減半。亞塞拜然將是這個項目的最大受益者,因此用於巴庫港交通運輸的財政預算位元列該國財政預算之首。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歷史文化角度看,巴庫都是歐洲通向亞洲的門戶。巴庫—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土耳其卡爾斯這一線鐵路經過了重新整修,全部列車均為電力機車。在經過翻新的載客列車裡,我們會發現可以調節傾斜度的座椅和平板電視。石油為亞塞拜然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以至於它可以向鄰國格魯吉亞貸款四億歐元來完成鐵路工程的建設。

穿梭于裡海的“紮裡發—阿裡耶娃”輪渡連接了巴庫和哈薩克,運輸五十二個油罐。

夜幕降臨,暴風雪肆虐起來。進入巴庫市區的通道格外擁堵,我們在路上遇到了許多閃著耀眼燈光的越野車。在茫茫的大雪中,我們隱約看到了畢比-海拜特清真寺。清真寺下麵,是城中最古老的油田之一。油田於1874年動工挖掘,一些輸油泵至今還在運轉。這一切即將被拆除,人們將對地表三米以下的土壤進行排汙改造。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公園和一個“黑金”博物館。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在現在和將來,石油這個神賜的禮物一直在源源不斷地為這座“風之城”(亞塞拜然語中“巴庫”一詞的含義)帶來財富。稍遠一點的地方,在海灣的對面聳立的是“歐洲電視網歌唱大賽”(Eurovision)的演奏大廳。雖然距離上一次主辦該賽事已有數年時間,但上到政府高官,下到平民百姓,所有人依然對於這個比賽津津樂道,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比賽堪比奧運會或者世界盃。

巴庫正在欣欣向榮地發展。我們趁著夜色進入了城市,仿佛進入了富足的夢鄉。市中心經過了重建,華燈初上,霓虹閃爍,我們借著燈光看到了古城中的聖女塔,看到了十九世紀末石油大亨建造的富麗堂皇的奧斯曼式住宅。在大海與“石油工人大道”之間的繁茂的公園中,我們可以看到充滿異域風情的樹木。“石油工人大道”,這個名字總會讓人聯想起蘇維埃時代。大道上坐落著眾多高檔的奢侈品商店,輝煌的燈火讓大道亮如白晝。在那裡可以找到所有知名品牌。新的絲綢之路連接了高加索山和天山,這片富饒土地飽受豔羨。

作為交通樞紐,在中亞餐飲總是兼具歐洲與亞洲的雙重特色。

這個國家的發展前景令人歡欣鼓舞。房地產商的廣告標語總是那麼充滿魅惑:“我們在亞塞拜然創造著史無前例的事業”。這也從側面折射出一個殘酷的事實:房地產業的通貨膨脹(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一個單間公寓的價格增長了五倍,甚至七倍)。如果能停止這種增長勢頭是再好不過的了。十幾年間,國家從石油產業中贏得了巨大的利潤,也正是從那時起,大規模的住房建設開始興起。2006年,得益於通向歐洲的首條巨大輸油管道BTC(巴庫—第比利斯—錫蘭)的落成,原油價格一路上揚,這個高加索山地小國的經濟年增長率一度達到了百分之三十六。這是一個世界紀錄。但是自那時起,像其它地方一樣,這裡遭受了經濟危機的侵襲(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只增長了百分之零點三),但是人們的熱情還在。亞塞拜然擁有著雙重魅力:一方面它生產石油和天然氣,另一方面它佔據著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特別是在全球經濟向東方傾斜的今天。自古以來,巴庫是歐洲通向亞洲的天然大門,更是二十一世紀新絲綢之路的關鍵點。

歐盟選擇巴庫作為實施“Traceca”專案的總部。“Traceca”項目是“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的簡稱,始於1993年。中亞是這個地球上距離海洋最遙遠的國家。為了使之逐漸向國際市場打開大門,歐盟提議開發貫穿東西的交通走廊,這條走廊將集合公路、鐵路、輸油管道、輸氣管道、電話線路等等……歐洲在這個項目上投入的資金非常少,“Traceca”項目的實質是一個技術方面的援助。事實上,歐洲主要致力於統籌規劃該地區相關國家的交通運輸工作,給出意見建議,並指出存在的不足。妨礙運輸的不僅僅是糟糕的柏油馬路、缺乏統一的鐵路軌距,還有邊境線上浪費的時間和金錢——它們占到了運輸總時間和總值的百分之四十。“重建絲綢之路”被正式確立為“Traceca”專案的目標,而上述問題是重建工作的主要障礙。建造歐亞走廊的巨大工程還沒有結束,甚至可以說道阻且長。巴庫的薩達拉克室內集市是一個五十公頃的巨大超市,我們看到了的成堆的寫著“中國製造”的聖誕老人玩偶。但是它們並不是通過陸路運輸來到這裡的,它們先是乘船抵達了伊朗的阿巴斯港,最後又通過卡車運到了這裡。

巴庫周邊的集市上,售賣的都是中國製造的商品。

和過去的絲綢之路一樣,新世紀的絲綢之路並不是單一線路的。從裡海的東海岸出發,絲綢之路分三條線路前行,一直抵達天山的山脊,隨後進入中國國土。它的沿途分為十餘個主要的通道。我們選擇取道這條運輸網的北路,也就是途徑哈薩克的絲綢之路作為我們的旅行線路。“這是‘Traceca’專案最重要的幹道,”駐巴庫的法國大使館經濟事務負責人達尼艾拉·帕塔解釋道,“它途徑國家最多,運送貨物最多。”

我們在將近午夜的時候登上了名為“紮裡發-阿裡耶娃”的輪渡,準備渡過裡海。幾小時之後,我們在阿佩什隆半島旁邊停船了,因為風浪太大,船長不願意加速。這艘以總統母親的名字命名的小船在碧綠色的海水中輕輕顛簸,仿佛陷入了昏沉的睡思。船內走道空蕩,安靜寧謐。

經歷了漫長的海上輪渡之後,我們抵達了哈薩克阿克套。輪渡停靠在碼頭上,我們需要在船艙裡繼續停留幾個小時,等待邊檢上船檢查。他們充滿懷疑地打開每一個藥箱,讓隨行的獵犬嗅一嗅藥片。隨著絲綢之路的重新開發,毒品交易也日漸猖獗,可謂是發展的負面效應。剛下船,我們的亞塞拜然翻譯就被克格勃情報員傳召了(在哈薩克,情報機構至今還保留著“克格勃”這個名字)。盤查持續了一個小時之久……

在阿克套的“絲綢之路”酒店,無線網的名字叫做“silk 4”。幾年前,絲綢之路還只是一個當地旅遊產品。對於那些具有東方情結、嚮往草原精神的探險家來說,“絲綢之路”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字眼。如今,這條連接了黑海和黃海的通路成為了一種市場行銷的標籤,一種商業標識,使我們總是把它與銀行、航空公司、保險公司、超市、加油站和文化中心聯繫在一起。但是在阿克套,這座僅有二十萬人口的小城,生活卻有些單調乏味。城中坐落著一個高大的核電廠和海水淡化場。這裡是亞洲,這裡的人們眉眼細長,顴骨高聳。然而,這裡依然充滿著前蘇聯的氛圍。與亞塞拜然不同的是,哈薩克境內有許多俄羅斯人,俄語是該國的第二大官方語言。

阿克套(意為“白色丘陵”)始建於上世紀六十年代,起初只是一個為工人準備的營地。因此街道沒有名字,只有號碼。但是隨著原材料開採規模的擴大,阿克套的規模也在擴大,一個露天鈾礦和飛機場先後併入了阿克套。灰色的水泥建築群中零星點綴著藍色玻璃或鋼筋結構的大樓——後者是石油公司的所在地,顯得沉悶憂鬱。除去沿海這一地理優勢之外,這座城市沒有絲毫魅力。在列寧大道(唯一有名字的一條街)上,坐落著“槍炮與玫瑰”酒吧,是一個年輕人聚會的潮流場所。這裡有好喝的啤酒,動聽的音樂和漂亮姑娘。哈薩克政府許諾將這裡打造成沙漠中的高科技綠洲,橫跨歐亞的“邁阿密”,但阿克套距此目標還很遙遠。

陽光普照在中亞的土地上,圖攝於沿途經過的烏茲別克斯坦城市。

“所有看板上都鼓吹說阿克套是裡海地區最充滿活力的城市,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用一句話概況,這是一個平庸的工地,一個彙聚了許多來自烏茲別克斯坦的非法勞工的地方。這與充滿魅力的巴庫無法相提並論。”在阿克套城區的發展規劃部,工作人員向我們做了充分的解釋,告訴我們不要擔心。“我們剛剛看到的正是阿庫三十三工地,一個新的街區。”部門的副經理阿紮特·沙吉茲巴耶夫說道。修建阿克套城的巨大方案由多個部委統籌規劃,目前正在實施當中。因為這是納紮爾巴耶夫總統提議實施的專案,所以決策非常迅速。“是的,”阿紮特證實道,“這將是一個巨大的集合體——裡海能源中心,一個集石油開採、轉化、運輸、生態保護於一體的地方……”說著他就在電腦上給我們播放了一段動畫,背景解說響起:“我們創造未來,一個擁有無限可能性的世界。”畫面上出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年輕人,他們穿梭於實驗室和書房之間,實驗室和書房的設計充滿了未來主義的特色。這裡將打造六百公頃的智慧研究中心,全部用於化石能源的研究開發。科羅拉多大學的煤礦學院將是裡海能源中心。阿紮特的光碟中還有更有趣的東西:我們看到了肯德爾利城,距離阿克套有兩百一十公里。這裡正是哈薩克的邁阿密。過去面向石油工人的海水浴場變成了裡海東海岸不容錯過的休閒度假中心:美萊特海洋天堂(高檔酒店)、波薩迦家庭天堂、潭穆沙利娛樂天堂、沙爾高爾夫天堂。最後一個建築,也是唯一不能冠以“天堂”之稱的地方是“絲綢之路公園”,這個一百八十二公頃的公園以這個名字向古代絲綢之路致敬。據阿紮特說,整個休閒度假中心的造價是二十億歐元。“肯德爾利之星”的房地產商預計,從2020年起,每年會有一百萬名遊客來此觀光。這個資料可靠嗎?阿紮特在接電話的間隙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解釋道,在偏南一點的地方,也就是與土庫曼斯坦交界的邊境附近將建造一個經濟特區,“這個特區是歐亞交通運輸走廊諸多幹線的交叉口。”在未來的地圖上,一條公路和一條鐵路將從南至北平行地跨越裡海,然後再一路向東,直至中國。哈薩克被稱作“大橋”。

人工島、火焰形狀的摩天大樓……巴庫成為了裡海畔的迪拜。

只是目前,這裡一無所有。要想抵達阿克托比,據此以北一千多公里的另一座石油城,需要在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行駛至少兩到三天。下雪了,繼續趕路是不可能了。我們決定乘飛機。一家絲綢之路航空公司的小型安東諾夫飛機與新機場的設計並不搭配。新的機場讓我們想起迪拜,至少想起迪拜擁擠的人潮。

阿克托比,下午四點,零下十六攝氏度。一輪紅日照耀在微風拂過的草原上。我們重新乘坐汽車開始趕路。道路的指示牌上顯示:“阿克托比—阿拉木圖:兩千三百零九公里”。起初是四車道的道路上已經結冰了。我們的司機尼古拉,一個俄羅斯大叔知道如何應對這種情況。車子駛過了鉻羅木圖,一個建在露天鉻礦周圍的小城市。我們在卡拉波塔克南部郊區的一個小酒店門前停了下來。卡拉波塔克是進入咸海地區前的最後一個大的城鎮了。夜幕降臨,溫度計也迅速下降。零下二十五攝氏度。尼古拉向我們許諾,要帶我們去卡車司機的小餐館,這是沙漠旅隊的臨時露營地。露營地建在小樹林裡,混合著男人與探險的氣息。我們品嘗了羅宋湯、煮羊肉、茶、伏特加。這一次我們真的有種行走於絲綢之路的感覺,只不過這次,駱駝換成了汽車,運輸的貨物不再是珍貴的布匹。但是馬可·波羅描述的風光、變幻不定的氣候以及各種挑戰依然擺在那裡,沒有變化。“這就是絲綢之路精神!”餐館中,一個年輕的俄羅斯服務員試著向他的父親解釋如何使用計算器,但是老爺子似乎更喜歡他的算盤。我們聽到窗外兩隻駱駝的叫聲。兩個年輕人把手伸到發動機中取暖。在我們正準備出發之際,年輕的服務員對我們此行的目的地擔心不已。“阿拉爾斯克!需要穿越死亡之穀。”

巴庫的一家小餐館,雖然經濟增長迅速,但普通民眾的生活依然安逸而閒散。

是的,他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我們大約在夜裡十一點重新上路,我們希望可以找到睡覺的地方,但什麼也沒有,而且汽車的暖氣也不大好使,一直到次日早上七點,我們才抵達阿拉爾斯克。幾乎快凍僵了!

好在,至少有一件事被證實了:跟古代一樣,當下行走絲綢之路一樣意味著探險。

【撰文/皮埃爾·德拉努瓦,攝影/巴斯卡·邁特爾,轉載請注明來源“上海汽車博物館”,侵權必究。瞭解更多汽車背後的故事,請關注微信公眾號:shqcbwg】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