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國同學是掙扎折騰湊齊自己的大學學費的?

美國的同學是如何支付自己的大學學費的?這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 相信國內許多父母對此也頗有興趣。 或許我們可以從中看出美國教育對於孩子獨立能力培養以及父母與子女存在邊界的縮影。

美國孩子是這樣掙扎折騰湊學費的

據立思辰留學360介紹, 對於國內大城市裡的孩子來說, 大學的學費似乎是一個不必擔心的話題, 就算是出國留學的費用, 似乎也是由父母來主要承擔。 把書讀好, 考出好成績, 其他的交給父母。 那麼在美國呢?情況又是怎樣的?一個叫Dani的美國女孩在自己的博客(Danidearest.com)上分享了她是如何支付大學學費的例子。

“一直以來我都知道, 長大以後要去上大學。 而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擔心該如何支付昂貴的學費。 直到我上了高中, 遙遠的憂慮變成了近在眼前的壓力。 ”Dani說。

對很多美國大學生, 尤其是那些計畫在大學裡待上四年或者更久去讀碩讀博的大學生們來說,

這是避不開的現實。 Dani進入了一所非常昂貴的私立大學。 對她來說, 要支付學費真的太難, 壓力太大, 讓她很害怕。

“你知道在美國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因為學費的問題而沒有選擇他們心中第一志願的大學嗎?我以前沒聽說過這個資料, 但我確實是其中的一員。 ”Dani指的是College Ave和Chegg這兩個網站對1000名大學生進行採訪後製作的一張資訊圖, 它反映了大學學費的支付狀況:

以下是她在博客上分享的經驗。 我的學費是怎樣湊齊的:

來自家庭的資助和個人儲蓄

我記得在年紀還小的時候, 爺爺奶奶會在假期裡給我支票, 讓我放到自己的儲蓄帳戶裡, 為上大學積攢經費。 我感到很不高興, 我想要的是玩具!我想要的是禮物!我想要一些現在就能用的東西, 而不是等到以後!

到了16歲的時候, 我開始希望家裡人把我的禮物換成錢, 這樣我就能把錢存在帳戶裡了。

我的父母對我也很大方, 他們願意為我上大學支付25%的費用。 特別感謝他們能夠為我出這筆錢。

我知道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像我一樣幸運, 所以我不會把這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學校念書期間, 我一個人做3份工作來支付平時的生活費, 給自己買一些衣服、生活必需品等等, 所以我對於自己不用整天擔心支付學費的事感到太幸運了!

獎學金

在我即將高中畢業的時候, 班級裡有機會申請由學校和社區出資的多種獎學金。 我申請了兩種獎學金, 然後很幸運地得到了一筆資助, 這筆獎學金的出資者是一對夫婦, 他們的兒子原本準備上大學, 但後來不幸去世了, 於是他們願意把這筆錢拿出來設立獎學金。 他們每年都會向我的學校遞交這筆獎學金, 我想在大學裡一定要給他們寫信, 告訴他們我在學校學習的細節,

以及感謝他們為我提供的幫助。

我給你的建議是:你申請的獎學金越多越好!即使是那些你認為你不夠資格得到的獎學金, 也不妨試著申請。

我還申請了一筆戲劇藝術獎學金, 這筆獎學金有可能幫我支付5%到40%的學費。 我是以舞臺經理的身份提出申請的, 但我想所有的獎學金應該都會頒發給演員。 但我錯了!最後我得到了50%的學費補助, 於是我支付學費的艱難旅程度過了一半!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我覺得不可思議, 我覺得肩上支付學費的重擔一下子卸下來了。

這筆驚人的獎學金, 再加上一些我收到的小額獎學金, 大大降低了我上大學的學費支出。 結果我為這個昂貴的私立大學所付出的學費, 比去收費最低的4年制公立大學要付的還少。

千萬不要低估獎學金的力量。早一點開始申請,在學校期間也別忘了繼續申請獎學金。

貸款

我可以誠實地告訴你,貸款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的一些親戚們工作了一輩子,只是為了支付他們的大學貸款。但很幸運的是,這樣的事沒有發生在我身上。

父母的贊助和我的積蓄已經可以支付25%的學費,而我的獎學金又支付了其中的55%,我只要再貸款20%就好。

在美國,學生貸款有很多種選擇。你可以跟我一樣,選擇向政府申請聯邦貸款。你也可以個人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者讓你的家庭向銀行申請貸款,並讓家人代為償還。又或者你也可以向一些學生貸款平臺申請私人的學生貸款。在貸款之前,別忘了比較各種貸款的利弊,選出最適合你的那一種。記住,一定要計算清楚花多長時間以及總共支付多少錢才能還清貸款。

為了支付我的貸款,我在學校期間還打了3份工。

其它選擇

如果你的家庭不能夠資助你上大學,你申請了獎學金和貸款,但還是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學費,先別慌張。你還有其它選擇。遺憾的是,關於這些選擇我沒有第一手的經驗來與你分享,因為我沒有使用過它們,但你還是可以仔細查詢相關的資訊,看看能不能幫上你的忙!比如:申請FAFSA(聯邦政府的免費援助)、助學金、由學校提供的勤工儉學項目、稅收減免、先上兩年社區大學(學費較低)再轉校至你想進入的大學等。總而言之,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支付高昂的學費而放棄上大學。

美國22歲的年輕人就要經濟獨立了

對於收入不錯的大多數中產美國家庭,他們會從經濟上支持孩子到大學畢業。畢業三個月後,家裡就不再是孩子的主要經濟來源,自己找工作也好,上研究生借學生貸款也好,22歲左右的年輕成年人要經濟獨立了。

我的一個好友,作為一對非常有成就的律師夫婦的女兒,研究生期間爸爸每月只給400美元零花錢,作為stipend,其它都要自己解決;還有一個同事研究生的學費是從父母那裡借的無息貸款。將來要如數還給父母的。

有種觀點認為,大到人生的不幸,小到家庭內部的不愉快,很多是因為缺少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感”造成的。

父母與成年後子女的經濟金錢關係,在美國是界限分明的, 父母的不是孩子的;而中國的親情和傳統讓這個界限模糊。個中的甘苦冷暖和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中國的大學生極少有自己湊學費的(除了一小部分經濟困難的),更不要說平日裡的生活費,統統是向父母伸手的。同時,所有的父母願意為孩子提供一切經濟支援,以保證他們能花更多精力在學業上。

對多數家境不算貧困的年輕人,這樣的情況會一直延續到研究生、工作階段,甚至未來成立自己的家庭以後,理所當然地花著父母的錢。

經濟界限模糊的家庭容易培養出“啃老”的孩子

“一個孩子是否可以發展為一個思想自由、人格獨立的人,完全取決於他與他人和世界的聯繫,以及他對他人和世界的知曉。”——魯道夫•斯坦納

小嬰兒沒有界限,全部依賴於養育者。隨著他站立會走會跑,自我覺醒,界限越來越清晰。父母,特別是中國的父母常常無視孩子的完整界限。許多父母或者由於自我愛的缺失,或者由於自我價值未能實現,於是就把孩子當成“愛的替代品”,假借愛的名義,強行介入孩子的“房間”,希望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成長,以此補償我們自己的缺失,實現我們未能實現的自我價值。

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擰巴”,擰巴的原因在於抗拒。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反抗家長的介入,於是會逆反,會用種種家長難以理解的方式進行反抗;或者對自己的獨立成熟不負責任,許多長大了還要啃老的孩子多屬於這種。

許多家長常說,孩子怎麼不懂事,不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其實,這基於我們大人長久以來忽略孩子的“房間”——獨立、自由,以致孩子不是為自己學習,不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那麼,準備留學的你為自己湊齊學費了嗎?

新的一年,加油!

千萬不要低估獎學金的力量。早一點開始申請,在學校期間也別忘了繼續申請獎學金。

貸款

我可以誠實地告訴你,貸款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我的一些親戚們工作了一輩子,只是為了支付他們的大學貸款。但很幸運的是,這樣的事沒有發生在我身上。

父母的贊助和我的積蓄已經可以支付25%的學費,而我的獎學金又支付了其中的55%,我只要再貸款20%就好。

在美國,學生貸款有很多種選擇。你可以跟我一樣,選擇向政府申請聯邦貸款。你也可以個人向銀行申請貸款,或者讓你的家庭向銀行申請貸款,並讓家人代為償還。又或者你也可以向一些學生貸款平臺申請私人的學生貸款。在貸款之前,別忘了比較各種貸款的利弊,選出最適合你的那一種。記住,一定要計算清楚花多長時間以及總共支付多少錢才能還清貸款。

為了支付我的貸款,我在學校期間還打了3份工。

其它選擇

如果你的家庭不能夠資助你上大學,你申請了獎學金和貸款,但還是沒有足夠的錢來支付學費,先別慌張。你還有其它選擇。遺憾的是,關於這些選擇我沒有第一手的經驗來與你分享,因為我沒有使用過它們,但你還是可以仔細查詢相關的資訊,看看能不能幫上你的忙!比如:申請FAFSA(聯邦政府的免費援助)、助學金、由學校提供的勤工儉學項目、稅收減免、先上兩年社區大學(學費較低)再轉校至你想進入的大學等。總而言之,千萬不要因為害怕支付高昂的學費而放棄上大學。

美國22歲的年輕人就要經濟獨立了

對於收入不錯的大多數中產美國家庭,他們會從經濟上支持孩子到大學畢業。畢業三個月後,家裡就不再是孩子的主要經濟來源,自己找工作也好,上研究生借學生貸款也好,22歲左右的年輕成年人要經濟獨立了。

我的一個好友,作為一對非常有成就的律師夫婦的女兒,研究生期間爸爸每月只給400美元零花錢,作為stipend,其它都要自己解決;還有一個同事研究生的學費是從父母那裡借的無息貸款。將來要如數還給父母的。

有種觀點認為,大到人生的不幸,小到家庭內部的不愉快,很多是因為缺少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感”造成的。

父母與成年後子女的經濟金錢關係,在美國是界限分明的, 父母的不是孩子的;而中國的親情和傳統讓這個界限模糊。個中的甘苦冷暖和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中國的大學生極少有自己湊學費的(除了一小部分經濟困難的),更不要說平日裡的生活費,統統是向父母伸手的。同時,所有的父母願意為孩子提供一切經濟支援,以保證他們能花更多精力在學業上。

對多數家境不算貧困的年輕人,這樣的情況會一直延續到研究生、工作階段,甚至未來成立自己的家庭以後,理所當然地花著父母的錢。

經濟界限模糊的家庭容易培養出“啃老”的孩子

“一個孩子是否可以發展為一個思想自由、人格獨立的人,完全取決於他與他人和世界的聯繫,以及他對他人和世界的知曉。”——魯道夫•斯坦納

小嬰兒沒有界限,全部依賴於養育者。隨著他站立會走會跑,自我覺醒,界限越來越清晰。父母,特別是中國的父母常常無視孩子的完整界限。許多父母或者由於自我愛的缺失,或者由於自我價值未能實現,於是就把孩子當成“愛的替代品”,假借愛的名義,強行介入孩子的“房間”,希望孩子按照我們的意願成長,以此補償我們自己的缺失,實現我們未能實現的自我價值。

這樣我們的孩子就會“擰巴”,擰巴的原因在於抗拒。隨著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孩子反抗家長的介入,於是會逆反,會用種種家長難以理解的方式進行反抗;或者對自己的獨立成熟不負責任,許多長大了還要啃老的孩子多屬於這種。

許多家長常說,孩子怎麼不懂事,不為自己的前途著想。其實,這基於我們大人長久以來忽略孩子的“房間”——獨立、自由,以致孩子不是為自己學習,不為自己的成長負責。

那麼,準備留學的你為自己湊齊學費了嗎?

新的一年,加油!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