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青山綠水好光景

作者:記者 李向東 史建軍

河南省魯山是秦巴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 現有貧困人口23185戶、65342人。 魯山縣旅遊資源豐富, 是中國墨子文化之鄉、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中國溫泉之鄉,

有堯山溫泉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堯山國家地質公園和堯山——中原大佛5A級景區,全縣共有旅遊單體2378個, 占全省的6%。

近年來, 魯山縣依託得天獨厚的生態人文資源優勢, 大力實施旅遊興縣戰略, 圍繞精准扶貧發力, 走出了一條旅遊扶貧融合發展之路, 先後有2.45萬貧困群眾通過旅遊業增收致富。

鄉鄉有景點、旅遊四季無空白, 重點鄉鎮村村忙旅遊、戶戶幹旅遊。 魯山縣按照全資源利用、全文化挖掘、全層級延展、全時間吸引、全人群覆蓋的思路, 突出主題縣城、特色小鎮、魅力鄉村, 謀劃實施了“三河、三路、三館、三園”和航空小鎮、文化小鎮、溫泉小鎮、漢字小鎮、花瓷古鎮, 建成特色旅遊景區(點)26家。

已創建5A級景區1家, 4A級景區2家, 3A級景區6家, 構建了以“佛、山、湯”為核心, 涵蓋休閒度假、溫泉療養、禮佛養心、生態觀光、軍事探秘、尋根問祖、漂流滑雪等豐富多樣的生態旅遊體系, 年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 旅遊收入30多億元, 旅遊從業人員2萬多名, 近20萬群眾從事旅遊相關產業。

魯山縣持續深化“百企幫百村”活動, 通過貸款貼息、稅收優惠、評比獎勵等政策, 鼓勵企業吸納附近群眾到景區就業, 或者帶動群眾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增加收入。 目前, 有天瑞旅遊公司、天龍池、畫眉谷、秘洞等22家旅遊景區企業與貧困村、貧困戶結對發展, 帶動980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

同時, 該縣把發展旅遊產業、提升旅遊效益與本縣的絲綢加工、腰帶加工等特色優勢產業結合起來,

鼓勵成功人士回鄉創業。 目前全縣返鄉創業人員達13875人, 創辦領辦經濟實體6922個, 形成“魯山絲綿”“張良腰帶”等返鄉創業品牌, 累計帶動就業14.95萬人, 其中貧困人口1.4萬人。 在外創業致富的賈小倉回鄉投資1.2億元建設墨子古街, 發展演藝、特色餐飲、農耕體驗、拓展訓練等旅遊項目, 高峰期每天吸引遊客上萬人, 帶動740多名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墨子古街被省政府授予河南省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園區。

發展農家樂是該縣旅遊脫貧的關鍵性措施, 設立了農家樂旅遊發展基金, 在小額貸款、雨露計畫培訓等方面進行扶持, 鼓勵群眾通過自主創業擺脫貧困;對農家樂實施標準化統一管理服務, 定期進行星級評定,

提升農家樂的建設檔次和服務水準。 截至2017年底, 全縣已發展農家樂旅遊村78個, 專業村30個, 農家樂1900家, 從業人員1萬余人, 帶動1500多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

該縣制定了“1+16”產業發展方案, 鼓勵群眾依託旅遊景區, 發揮比較優勢, 調整種植結構, 成立種植業合作社, 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經營, 大力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休閒農業, 豐富旅遊內涵, 增加務農收入。 目前, 全縣已成立230家專業合作社, 發展下湯萬畝桃園、董周萬畝梨園、辛集萬畝葡萄園、張良萬畝無公害蔬菜園、庫區3000畝藍莓園、趙村3000畝玫瑰園、辛集3000畝突尼斯軟籽石榴、張官營千畝蓮藕等60多個生態觀光農業基地, 帶動1.12萬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

搬得出、穩得住才能有事做能致富。

魯山縣把扶貧易地搬遷與旅遊發展、小城鎮建設緊密結合起來, 把深山散居戶、獨居戶等向旅遊沿線、景區附近集中, 先後建成13個旅遊搬遷社區, 安置群眾4000餘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