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能源、氣候、反恐及其他——中法、中歐合作助力全球治理

在法國總統馬克龍首次訪華前夕, 察哈爾學會於1月4日主辦 “2018中法·中歐論壇”, 邀請到諸多外交官、學者、媒體代表, 共同探討和展望新時代中法、中歐關係的機遇、挑戰和未來。

本次論壇的發言討論階段分設三個議題, 第二個議題是“能源、氣候、反恐及其他:中法、中歐合作與全球治理”, 由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歐洲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前駐中非共和國大使、駐法國大使館原公使銜參贊孫海潮作主題發言。

孫海潮大使在發言中指出, 中國的發展對歐洲是機遇而不是挑戰, 中法戰略合作大有可為。 中國經濟近年來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占35%左右。

中國對歐盟經濟的恢復是做出了貢獻的。 法國是西方大國中第一個與新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 他表示, 中法兩國在政治和戰略上的共同點遠高於中國與其他西方國家, 中法在經貿往來、文化交流上都有著很多可挖掘的地方。 法國要進行改革, 中國也要進行改革。 中國發展到今天一個是開放, 一個是改革, 法國也提出改革, 這方面兩國也有很多共同語言, 所以中法合作的前景是非常廣闊的。

在綜合討論環節,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歐洲研究中心主任趙懷普指出, 氣候變化和反恐是當前中法雙邊關係中兩個非常重要的議題。 加強氣候變化、恐怖主義領域的合作,

對深化中法關係、提升兩國合作的水準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他認為, 加強中法合作具有強大的基礎, 一是兩國擁有共同的責任與意願, 二是兩國也擁有必要的能力、政策。 作為國際治理領域的具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中法兩國不斷加強和深化在能源、氣候變化、反恐等領域的合作, 不僅非常重要, 也擁有必要的條件和基礎, 同時也必將對推進全球治理進程、改革全球治理體系、促進世界和平穩定繁榮產生積極影響。

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法籍教師巴沙裡(M. S. Bechari)認為, 面對世界的中心正迅速地轉移到亞洲的新形勢, 巴黎和北京必須刺激歐盟和中國之間的關係, 這樣中歐的互動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發揮建設性的作用。

而民粹主義和極端主義的興起, 加速了兩國間的合作。 他表示, 在與環境問題上, 法國和中國是成功舉辦第21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1)的建築師, 必須確保在美國新一屆政府倒退的情況下, 《巴黎協定》仍能得以實施。 他還認為, 法中關係應該培養新的文化雄心, 應該把人文主義作為兩國全球戰略的基石。

中國國際電視臺英文頻道國際新聞編輯、前常駐非洲政府關係和商務總助沈詩偉指出, 2015年中法雙方提出要進行協力廠商合作, 特別是在非洲, 因為法國在當地的影響必須大。 他認為有兩個方向可以發展:第一是中法雙方醫療, 這是非洲比較關切的, 比如歐洲好的技術其實可以依託中國的製造業進行轉化;第二是在一些金融領域的合作,

另外在能源、反恐和地區安全方面也有合作可能。

察哈爾學會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全國理事會特邀理事、《長江日報》高級記者余熙表示, 中法關係的人文基礎上並不牢固, 缺乏夯實中法人文交流的機制。 長期以來, 中法關係在外交層面是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動而變動的, 兩國人民的往來, 特別是人文交流一直是浮在水面上。 他認為, 兩國要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背景下, 改進和加強人文交流, 其中既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也有文化之間的交流。

察哈爾學會秘書長助理、研究員, 天涯社區副總編韓立勇表示, 現在是互聯網時代, 互聯網對於推動加強人文交流是工具和載體。 他認為中國互聯網相對來說比較發達,

在中法人文交流領域可以考慮通過互聯網平臺加速中法彼此的文化輸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