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的權益被侵犯了嗎?2017維權熱點事件盤點:網路訂餐榜上有名

近日, 中國消費者協會聯合人民網輿情資料中心共同梳理出“2017年十大消費維權輿情熱點”。 通過對本熱點榜單的梳理和熱點解讀, 可以直觀感受到2017年國民消費起伏變遷, 引起各方對相關領域消費者保護的關注。

2017年, 我國的消費指數消費持續升溫, 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漸凸顯。 與此同時, 消費者的維權意識也逐步增強、消費維權輿情熱點頻發。 在過去的一年中, “90後”一代逐漸成長為消費主力人群, 消費風格更加鮮明多樣化;新型消費方式日益走紅, 網路消費、信用消費、健康消費引領潮頭;共用單車、網紅店、互聯網金融等新興領域經歷了快速崛起和行業退潮期,

其中部分企業大起大落的發展軌跡也帶來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在過去的一年中, 你的權益被侵犯過嗎?哪些領域是消費者權益被侵犯的重災區呢?

01

老年保健品

社會影響力:96.67

亂象叢生的保健品市場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高發區, 打著舉辦講座的名義, 不斷給參與健康講座的老年人送禮物, 最後再推銷一堆三無保健品, 騙取老人錢財, 這種騙局屢見不鮮。

針對“坑老”現象, 國家食藥監總局緊盯保健品市場, 加大監管力度, 多次公示監管結果, 責令相關企業進行整改, 力求肅清保健品市場亂象。

杜絕“坑老”亂象要靠監管部門和社會群體的共同作為, 充分調動各管道資源,

從執法層面、司法層面、社會治理層面多角度出擊。

02

校園貸

社會影響力:89.17

作為一種面向在校大學生的借貸服務, 校園貸始於2014年, 到2015年迎來爆發式增長, 但因隨後爆發的“裸貸、收費混亂、暴力催收”等負面事件備受輿論質疑。

2017年, 各地大學生深陷校園貸危機的事件常見報端, 而由校園貸衍生的“美容貸”話題, 也成為今年備受社會關注的消費者權益問題。 相關可查的校園貸詐騙案件多達41起, 平均每月曝出2-3起, 案件涉及全國22個省市, 受騙人數約3679人, 涉案金額高達5496余萬元。 與其他校園詐騙案件相比, 該類案件發生頻次之高、涉及範圍之廣、金額之大可窺一斑。

公眾普遍認為, “互聯網金融”本身無善惡之分, 只是作為新生事物,

在變身為“校園貸”的過程中, 其經營行為有待進一步規範。 針對校園貸的種種詐騙問題, 銀監會、教育部、人社部、互聯網金融委員會等均於今年發佈通知, 禁止違規機構向大學生提供校園貸服務。

03

共用單車

社會影響力:82.25

共用單車行業在經歷了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的快速擴張之後, 於今年下半年逐漸顯露頹勢。

酷騎、小藍等多家共用單車用戶在申請退還押金時遭遇“退費難”現象, 引發了海內外廣泛關注。 分析人士指出, 出現“退費難”, 一方面是由於共用單車押金本身定位不夠清晰, 用途不夠規範;另一方面各地共用單車平臺增長過於迅猛造成的供過於求, 也為一些平臺經營企業帶來了壓力。

輿論認為, 共用單車押金監管存在漏洞以致資金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有效解決“退費難”問題需要企業自治、行業自律和政府監管的協同推進。 針對共用單車問題, 北京、上海、天津、西安等城市相繼出臺指導意見, 明確違規處罰細則, 遏制“野蠻式成長”。 中國消費者協會年內多次發聲,

通過約談相關企業、召開座談會、發佈公開信、向公安刑事舉報等多種方式積極推動押金和預付金存管等權益問題的解決。 12月, 廣東省消委會正式起訴小鳴單車, 啟動共單車公益訴訟全國第一案。

04

網路訂餐

社會影響力:79.67

網路訂餐不知不覺已經大熱, 在這網上叫餐時代, 這外賣食品放不放心?遇到外賣食品安全問題怎麼辦?一方面, 各地方也擬出臺新規, 規範網路餐飲監管;另一方面, 我們消費者也要注意網路訂餐的正確套路, 還要知道不小心遇到食品安全問題, 我們該怎麼維權?

“互聯網+”下的外賣, 涉及工信、食藥、衛生、工商、質監等多個部門, 公眾期待在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完善的情況下, 各監管部門能建立協調機制, 提升監管成效。2017年,由國家食藥監總局等部門牽頭制定《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外賣配送服務規範》等相關規定,進一步對目前外賣市場的無序競爭進行規範,治理效果值得期待。

05

酒店衛生

社會影響力:70.27

2017年下半年,酒店業接連爆出客房衛生惡劣醜聞,將公眾對酒店衛生的質疑推向頂峰。

“杭州快捷酒店環境衛生引發吐槽”“濟南全季酒店保潔員用毛巾擦馬桶”“測評機構稱北京五星級酒店退房不換床品”以及近期的“哈爾濱五星級酒店馬桶刷刷杯子”等事件的集中爆發極大觸動了消費者的敏感神經,對酒店服務信任的大打折扣,甚至帶動隔髒睡袋等“酒店神器”暢銷一時,如此怪像也引發輿論廣泛的議論與思考。

輿論主流觀點認為,保障旅客的付出與享有的服務相匹配,不僅需要事後對暴露的問題嚴加整治,對相關責任人嚴懲不貸,也需要相關部門對酒店行業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監管。如此雙管齊下,方能倒逼酒店死守衛生底線。

06

網約車

社會影響力:69.50

2016年下半年,地方網約車新政陸續出臺實施,網約車進入發展新元年。

新規落地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網約車價格回歸應有水準的正常陣痛,但有關企業“任性加價”的問題也被消費者集中投訴,“加價高”“提現難”“高風險充值”等問題,成為網約車領域消費熱點話題。

工商、交通等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網約車問題。輿論認為,網約車作為“互聯網+計程車+交通”的新模式,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各方需共同努力,不斷總結、完善,適時開展評估,推進網約車行業的規範發展。

07

預付卡消費

社會影響力:66.16

2017年以來,各地先後出現一些發放預付卡企業突然關門、人員卷款逃逸的情況,且相關問題有惡化趨勢。典型如“金錢豹倒閉”“‘健身房’跑路卷走上百萬元,負責人聯絡不上”“北京一教育培訓機構老闆疑攜款失聯,數百位學員學費難追回”等廣受輿論關注。

公眾建議,應由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動,制定有力度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強化對相關服務業的監管,讓這一“防線”成為預付式消費資金的安全保障。對此,湖北、江蘇等省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就規範預付卡消費、加強消費者隱私保護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具體規定。而隨著互聯網+預付費消費模式的不斷衍生,強化預付費經營模式的監管,需求日益緊迫。

08

《電子商務法》

社會影響力:64.37

2017年,《電子商務法》立法進入關鍵階段。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對電子商務法草案進行了二次審議。相比草案一審稿,草案二審稿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強化平臺經營者智慧財產權保護責任、電子商務平臺配合監管等方面增加了規定。有關方面也正在加快草案的修改工作,爭取2018年正式公佈施行。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於今年數次召開相關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和律師,從保護消費者權益角度對《電子商務法(草案)》提出修改建議,力爭讓《電子商務法》成為保護新經濟、新消費模式下消費者權益的有力武器。

09

刷單炒信

社會影響力:63.62

隨著阿裡巴巴起訴刷單公司一案的開庭,互聯網刷單的黑色產業鏈也浮出水面,移花接木、好評返現、差評打壓……能夠為消費者消費決策提供更多參照資訊的網購評價,正被商家惡意操縱,嚴重破壞了網購信用體系。

今年以來,有關“京東眾籌被曝涉嫌大批量刷單”“電商起訴刷單平臺第一案開庭百萬刷手多為大學生”等新聞均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不斷在網路輿論場中掀起波瀾。

輿論普遍認為,“刷單”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社會誠信體系與網路交易誠信評價體系的對接。對此,囯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中消協於2016年11月簽署《關於對電子商務及分享經濟領域炒信行為相關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行動計畫》,對電子商務領域刷單炒信行為產生了有力震懾。

10

OTA企業捆綁銷售

社會影響力:62.00

主流媒體認為,機票搭售行為屢禁不止,根本原因在於目前我國在該領域僅有規範性規定,而缺乏強制性懲罰,導致企業違規成本低,消費者維權成本高。

提升監管成效。2017年,由國家食藥監總局等部門牽頭制定《網路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外賣配送服務規範》等相關規定,進一步對目前外賣市場的無序競爭進行規範,治理效果值得期待。

05

酒店衛生

社會影響力:70.27

2017年下半年,酒店業接連爆出客房衛生惡劣醜聞,將公眾對酒店衛生的質疑推向頂峰。

“杭州快捷酒店環境衛生引發吐槽”“濟南全季酒店保潔員用毛巾擦馬桶”“測評機構稱北京五星級酒店退房不換床品”以及近期的“哈爾濱五星級酒店馬桶刷刷杯子”等事件的集中爆發極大觸動了消費者的敏感神經,對酒店服務信任的大打折扣,甚至帶動隔髒睡袋等“酒店神器”暢銷一時,如此怪像也引發輿論廣泛的議論與思考。

輿論主流觀點認為,保障旅客的付出與享有的服務相匹配,不僅需要事後對暴露的問題嚴加整治,對相關責任人嚴懲不貸,也需要相關部門對酒店行業形成常態化、制度化的監管。如此雙管齊下,方能倒逼酒店死守衛生底線。

06

網約車

社會影響力:69.50

2016年下半年,地方網約車新政陸續出臺實施,網約車進入發展新元年。

新規落地不可避免地引發了網約車價格回歸應有水準的正常陣痛,但有關企業“任性加價”的問題也被消費者集中投訴,“加價高”“提現難”“高風險充值”等問題,成為網約車領域消費熱點話題。

工商、交通等相關部門高度關注網約車問題。輿論認為,網約車作為“互聯網+計程車+交通”的新模式,涉及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各方需共同努力,不斷總結、完善,適時開展評估,推進網約車行業的規範發展。

07

預付卡消費

社會影響力:66.16

2017年以來,各地先後出現一些發放預付卡企業突然關門、人員卷款逃逸的情況,且相關問題有惡化趨勢。典型如“金錢豹倒閉”“‘健身房’跑路卷走上百萬元,負責人聯絡不上”“北京一教育培訓機構老闆疑攜款失聯,數百位學員學費難追回”等廣受輿論關注。

公眾建議,應由政府牽頭,多部門聯動,制定有力度且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強化對相關服務業的監管,讓這一“防線”成為預付式消費資金的安全保障。對此,湖北、江蘇等省新修訂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條例》就規範預付卡消費、加強消費者隱私保護等方面作出一系列具體規定。而隨著互聯網+預付費消費模式的不斷衍生,強化預付費經營模式的監管,需求日益緊迫。

08

《電子商務法》

社會影響力:64.37

2017年,《電子商務法》立法進入關鍵階段。目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對電子商務法草案進行了二次審議。相比草案一審稿,草案二審稿在保護消費者權益、強化平臺經營者智慧財產權保護責任、電子商務平臺配合監管等方面增加了規定。有關方面也正在加快草案的修改工作,爭取2018年正式公佈施行。

對此,中國消費者協會於今年數次召開相關座談會,邀請專家、學者和律師,從保護消費者權益角度對《電子商務法(草案)》提出修改建議,力爭讓《電子商務法》成為保護新經濟、新消費模式下消費者權益的有力武器。

09

刷單炒信

社會影響力:63.62

隨著阿裡巴巴起訴刷單公司一案的開庭,互聯網刷單的黑色產業鏈也浮出水面,移花接木、好評返現、差評打壓……能夠為消費者消費決策提供更多參照資訊的網購評價,正被商家惡意操縱,嚴重破壞了網購信用體系。

今年以來,有關“京東眾籌被曝涉嫌大批量刷單”“電商起訴刷單平臺第一案開庭百萬刷手多為大學生”等新聞均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不斷在網路輿論場中掀起波瀾。

輿論普遍認為,“刷單”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也擾亂了市場秩序,政府應進一步完善社會誠信體系與網路交易誠信評價體系的對接。對此,囯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中消協於2016年11月簽署《關於對電子商務及分享經濟領域炒信行為相關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行動計畫》,對電子商務領域刷單炒信行為產生了有力震懾。

10

OTA企業捆綁銷售

社會影響力:62.00

主流媒體認為,機票搭售行為屢禁不止,根本原因在於目前我國在該領域僅有規範性規定,而缺乏強制性懲罰,導致企業違規成本低,消費者維權成本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