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 | 動畫片《寶蓮燈》如何創造票房神話?導演常光希細說秘訣

“我不願只在夜裡思念你, 擁有你的愛, 相信我會創造奇跡奇跡……”1月7日,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多功能廳裡放著1999年的動畫電影《寶蓮燈》片段, 導演常光希坐在觀眾席上, 靜靜地欣賞著自己帶領團隊打磨了四年的作品。 講座原本預定的時間已經到了, 但他打算多等一會兒被陰雨天阻礙的觀眾, 為更多關心和熱愛中國動畫的人, 分享這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首部影院片背後的故事。

常光希在跟觀眾講述 翁羽翡 攝

在影片所營造的懷舊氛圍裡, 主持人“隆重”介紹身為動畫片導演、國家一級動畫設計師、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的常光希。 “這樣的出場方式有點像在錄電視節目。 ”在上臺前, 他笑著跟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調侃。 作為參與了《大鬧天宮》(動畫);《草原英雄小姐妹》、《哪吒鬧海》、《鹿鈴》(原畫);《雪孩子》、《不怕冷的大衣》、《白色的蛋》(造型設計)等一大批美影廠經典美術電影的“老法師”,

常光希也熟稔新媒體時代捕捉眼球的方式, 講座一開始, 他抖出“包袱”:“知道嗎, 剛剛動畫片段中沉香的那一聲吼, 是胡歌錄的, 那是他在裡面唯一的配音。 ”

把中國精神放在寶蓮燈裡

1999年上映的《寶蓮燈》是美影廠在經歷了市場化轉型, 人才流失等困境, 沉寂十二年後投入製作的首部影院片, 從打磨劇本到招募人才, 再到最終投入創作一共經歷了四年時間。 “當時美影廠面臨很大壓力, 報紙上常常出現這樣的標題, ‘美影廠怎麼了’。 我們知道是自己的體制出了問題, 以前是計劃經濟, 可以關起門來搞創作, 不考慮市場, 但上世紀90年代初進入市場經濟體制, 把我們以往製作的理念、製作方式, 包括製片廠的管理模式全部推翻了。

《寶蓮燈》場景設計 翁羽翡 攝

當時《獅子王》《玩具總動員》等西方動畫電影已經湧入中國, 如何做一部既傳承中國動畫學派, 又有市場票房的影院大片, 常光希想起老廠長特偉的話, “一不模仿別人, 二不重複自己。 ”

在《寶蓮燈》之前,

美影廠曾出過四部影院大片, 《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金猴降妖》, 這次仍然延續了中國傳統神話題材, 最終敲定了寶蓮燈。 “《寶蓮燈》可以最大限度發揮動畫特性, 有想像力, 有親情, 有善惡對抗, 真善美等都可以盡情表露。 ”為了把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充分展現出來, 在攝製前, 常光希特地去了西安博物館、敦煌等地取材。 在動畫的背景設計中, 有許多古代文化的影子, 比如《寶蓮燈》裡天宮裡的很多青銅器、編鐘等都源自古代的文物, 製作組在細節方面盡可能的把中國精神面貌表現出來。 “我們想把中國精神放在‘寶蓮燈’裡, 同時考慮當代觀眾的口味已經在日漫和迪士尼薰陶下變了, 他們要求高了, 我們也應該對現在觀眾有交代。

大咖歌曲、明星配音幾乎不花分文

除了藝術上的壓力, 賺不賺錢也是當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常光希學習了很多國外動畫的先進理念, 《寶蓮燈》裡1600個鏡頭的分鏡臺本是他親自畫的, 過去, 美影廠的動畫片喜歡娓娓道來, 但他特地加快了節奏, 適應時下觀眾的觀看習慣。 不過, 最大的改變還是加入主題歌曲和啟用明星配音, 這在當時是一個很大的突破。

寶蓮燈劇照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提供

“我們決定,這個片子一定要在發行上和國際接軌。比如迪士尼每部動畫都有主題歌,這種主題曲要讓大牌來唱,我們下決心一定要請到當時兩岸三地最紅的歌星。”在列出劉歡、張信哲、李玟的名單時,常光希等人連投資都還沒有考慮好,甚至不知道請他們需要多少錢。幸運的是,三人正好是索尼公司的應聘歌手,製作組直接找到索尼公司談合作,聽說中國要拍第一部影院動畫,索尼正好也想進入中國的電影平臺,雙方一拍即合。

除了演唱,也要有人作曲,製作組靈機一動,索性就在索尼未發行的目錄裡找,在“壓箱底”的作品裡,常光希發現了李玟的《想你的365天》恰好能貼合沉香的思母之情,“我們在裡面改了一兩個字,這首歌原本是歌頌愛情的。”張信哲的《愛就一個字》也是這樣找到的。劉歡的《天地在我心》則是在美影廠作曲小樣的基礎上重新修改創作的。這三首音樂作品隨著《寶蓮燈》的上映,很快紅遍中國的大街小巷。“很多人問我,這三首歌付了多少錢,我們一分錢沒付就搞定了,索尼方面也很滿意,成為雙贏的局面。”

《寶蓮燈》首次在中國動畫中採用了先期配音的方式,這也是國際上動畫慣用的手法。常光希介紹,過去畫完後再配,容易口型對不准,造成聲畫不統一。動畫原畫師畢竟不是表演專業,而有經驗的演員可以通過先期配音,用他的藝術表現力,啟發原畫師的創作。值得一提的是,《寶蓮燈》中孫悟空的經典臺詞“不把他打得滿臉桃花開,他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麼紅”,來自為其配音的演員陳佩斯的發明。“本來臺本是很平常的一句話,陳佩斯說了一遍我覺得很精彩,就照他的改了,最終呈現的影片裡的幾乎都是陳佩斯自己編的臺詞。”片中唯一一個後期配音就是胡歌的那聲“啊”,因為這個情節是後來補充的。

談到為《寶蓮燈》配音的那些明星,常光希非常感動。“他們很敬業,當時他們都是很大腕的演員,如果真的邀請,可能全部投資都給他們還不夠,但是這些演員知道這是中國第一部走市場化的動畫片,為了給中國動畫做貢獻,基本都分文不取。那種精神感動了我們攝製組的成員,也激勵我們把這個片子做的更好,更面向觀眾。”

發行人來自大學生志願者

1999年,《寶蓮燈》創造了2400萬元票房,在當時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排在前面的是馮小剛的《不見不散》。那時候,一張電影票只有5元錢。《寶蓮燈》一直保持著最高票房動畫電影的紀錄,直到十年後,這個紀錄才被《風雲決》打破。

常光希畫的《寶蓮燈》分鏡 鐘菡 攝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除了本身藝術處理外,非常重要的是發行放映的突破,我們做了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常光希都覺得當時膽子真大。

“我們選擇自主發行,找了全國二十幾個電影公司單獨聯繫,也得到他們的同意。但有個問題是,拷貝拿過去後,遇到盜版怎麼辦。”1999年還是盜版猖獗的年代,一部影片如果三天內在地攤上出現盜版碟盤,票房基本就沒戲了。為了防盜版,美影廠花了很大功夫,也想到了破天荒的辦法。

為了把拷貝送到全國各地,製作組聘請了《寶蓮燈》的發行志願者,他們是來自上海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學校和學生都很有興趣,當時正好是暑期,我們給志願者培訓了一個月,讓他們帶著拷貝,到自己家鄉去放,也幫他們解決了探親路費。”當時,85分鐘的影片需要9本圓盤,重量對於大學女生來說還是頗為吃力,志願者們兩人一組行動,把拷貝送到各地發行公司後,還要在影院監督,防止“槍版”,他們為《寶蓮燈》的發行付出了很多心血。

“兩周以後,上海的街頭才有盜版《寶蓮燈》,但那時候票房已經定型了,我們在防盜版上打了漂亮的一仗。”

回想走過的這條路,常光希覺得,當時和國際接軌的規範做法是對的,“我們已經開始嘗試走市場了,不管走的好不好。”《寶蓮燈》也培養了一批中國年輕的動畫創作力量。當時,深圳、珠海出現了很多中外合資動畫公司,不少動畫師受到高報酬的吸引,在為日本和美國加工片的流水線成產中,成為了作畫機器。曾參與《寶蓮燈》原畫創作的陳海璐、施屹回憶,在《寶蓮燈》製作組,所有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劇本,為了一個鏡頭全組“會診”討論,那是難得的、令人懷念的美影廠創作氛圍。“相比發行成績,我覺得更好的是培養了一些年輕原畫創作者的創作態度。”常光希說。

年輕動畫導演要有文化自信

近年來《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魁拔》等動畫電影相繼上映,不乏好口碑、高票房之作,不少年輕觀眾翹首期盼中國動畫電影崛起,重現當年美影廠“中國學派”的輝煌。談到幾部“大”字頭影片,常光希說,“我非常支持那些年輕導演,他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現在的動畫創作氛圍不如從前,我很佩服他們的堅持。近些年的許多動畫電影在各種藝術形式上結合得很好,而且很有中國特色,但需要改進的是,形式大於內容,在劇本上要深挖一些。我們以前做片子,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但現在年輕導演往往看著票房市場和觀眾口味,容易造成跟著市場走的心態。動畫片不管做的人還是投資人都要有耐心,要有工匠精神,動畫片是‘磨’出來的,週期越短越粗糙。”

《哪吒鬧海》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提供

“真正的藝術片肯定有市場。將來中國動畫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文化自信,做自己的東西,形式上要多樣化。”他呼籲,年輕的導演應該有文化自信,把中國傳統把握好,同時吸收一些市場運作規律和理念。對於當下日漸湧現的各種新“國漫”,常光希持贊許態度,“不管怎樣,開始做了就好。早幾年全是日漫風格,這幾年風格開始變了,說明我們已經開始認識到該往哪個方向走,只是大家都在摸索怎麼走的更好,藝術和市場永遠是矛盾的,國外也是,但最後都融合在一體,慢慢回歸文化主題。對於中國動畫的未來,我一點也不怕,堅決相信有這一條路,就像相信中國的男足肯定會好。”

“所有的講座都會超時。”離預定結束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小時,“上海製造”系列講座負責人、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工作人員黃蓓蓉笑著說。她介紹,自2016年開始推出“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系列講座,以中國經典美術電影的創作背景、細節、國際交流等角度為切入點,再現台前幕後的工作故事,重溫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史和跨越幾代人心中抹不去的夢般記憶。“活動的初衷不是要對未來動畫發展做出指引,我們沒有辦法通過這樣的幾場講座改變什麼,但是有必要讓觀眾瞭解當年美術電影中的藝術性,讓大家知道每部經典背後的大量工作人員的付出,他們的精神可以感染現代人前行。”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說明:寶蓮燈劇照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提供

寶蓮燈劇照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提供

“我們決定,這個片子一定要在發行上和國際接軌。比如迪士尼每部動畫都有主題歌,這種主題曲要讓大牌來唱,我們下決心一定要請到當時兩岸三地最紅的歌星。”在列出劉歡、張信哲、李玟的名單時,常光希等人連投資都還沒有考慮好,甚至不知道請他們需要多少錢。幸運的是,三人正好是索尼公司的應聘歌手,製作組直接找到索尼公司談合作,聽說中國要拍第一部影院動畫,索尼正好也想進入中國的電影平臺,雙方一拍即合。

除了演唱,也要有人作曲,製作組靈機一動,索性就在索尼未發行的目錄裡找,在“壓箱底”的作品裡,常光希發現了李玟的《想你的365天》恰好能貼合沉香的思母之情,“我們在裡面改了一兩個字,這首歌原本是歌頌愛情的。”張信哲的《愛就一個字》也是這樣找到的。劉歡的《天地在我心》則是在美影廠作曲小樣的基礎上重新修改創作的。這三首音樂作品隨著《寶蓮燈》的上映,很快紅遍中國的大街小巷。“很多人問我,這三首歌付了多少錢,我們一分錢沒付就搞定了,索尼方面也很滿意,成為雙贏的局面。”

《寶蓮燈》首次在中國動畫中採用了先期配音的方式,這也是國際上動畫慣用的手法。常光希介紹,過去畫完後再配,容易口型對不准,造成聲畫不統一。動畫原畫師畢竟不是表演專業,而有經驗的演員可以通過先期配音,用他的藝術表現力,啟發原畫師的創作。值得一提的是,《寶蓮燈》中孫悟空的經典臺詞“不把他打得滿臉桃花開,他就不知道花兒為什麼這麼紅”,來自為其配音的演員陳佩斯的發明。“本來臺本是很平常的一句話,陳佩斯說了一遍我覺得很精彩,就照他的改了,最終呈現的影片裡的幾乎都是陳佩斯自己編的臺詞。”片中唯一一個後期配音就是胡歌的那聲“啊”,因為這個情節是後來補充的。

談到為《寶蓮燈》配音的那些明星,常光希非常感動。“他們很敬業,當時他們都是很大腕的演員,如果真的邀請,可能全部投資都給他們還不夠,但是這些演員知道這是中國第一部走市場化的動畫片,為了給中國動畫做貢獻,基本都分文不取。那種精神感動了我們攝製組的成員,也激勵我們把這個片子做的更好,更面向觀眾。”

發行人來自大學生志願者

1999年,《寶蓮燈》創造了2400萬元票房,在當時票房排行榜上位列第二,排在前面的是馮小剛的《不見不散》。那時候,一張電影票只有5元錢。《寶蓮燈》一直保持著最高票房動畫電影的紀錄,直到十年後,這個紀錄才被《風雲決》打破。

常光希畫的《寶蓮燈》分鏡 鐘菡 攝

“能夠取得這樣的成功,除了本身藝術處理外,非常重要的是發行放映的突破,我們做了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現在回想起來,常光希都覺得當時膽子真大。

“我們選擇自主發行,找了全國二十幾個電影公司單獨聯繫,也得到他們的同意。但有個問題是,拷貝拿過去後,遇到盜版怎麼辦。”1999年還是盜版猖獗的年代,一部影片如果三天內在地攤上出現盜版碟盤,票房基本就沒戲了。為了防盜版,美影廠花了很大功夫,也想到了破天荒的辦法。

為了把拷貝送到全國各地,製作組聘請了《寶蓮燈》的發行志願者,他們是來自上海各個大學的大學生。“學校和學生都很有興趣,當時正好是暑期,我們給志願者培訓了一個月,讓他們帶著拷貝,到自己家鄉去放,也幫他們解決了探親路費。”當時,85分鐘的影片需要9本圓盤,重量對於大學女生來說還是頗為吃力,志願者們兩人一組行動,把拷貝送到各地發行公司後,還要在影院監督,防止“槍版”,他們為《寶蓮燈》的發行付出了很多心血。

“兩周以後,上海的街頭才有盜版《寶蓮燈》,但那時候票房已經定型了,我們在防盜版上打了漂亮的一仗。”

回想走過的這條路,常光希覺得,當時和國際接軌的規範做法是對的,“我們已經開始嘗試走市場了,不管走的好不好。”《寶蓮燈》也培養了一批中國年輕的動畫創作力量。當時,深圳、珠海出現了很多中外合資動畫公司,不少動畫師受到高報酬的吸引,在為日本和美國加工片的流水線成產中,成為了作畫機器。曾參與《寶蓮燈》原畫創作的陳海璐、施屹回憶,在《寶蓮燈》製作組,所有工作人員一起研究劇本,為了一個鏡頭全組“會診”討論,那是難得的、令人懷念的美影廠創作氛圍。“相比發行成績,我覺得更好的是培養了一些年輕原畫創作者的創作態度。”常光希說。

年輕動畫導演要有文化自信

近年來《大聖歸來》《大魚海棠》《大護法》《魁拔》等動畫電影相繼上映,不乏好口碑、高票房之作,不少年輕觀眾翹首期盼中國動畫電影崛起,重現當年美影廠“中國學派”的輝煌。談到幾部“大”字頭影片,常光希說,“我非常支持那些年輕導演,他們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誘惑,現在的動畫創作氛圍不如從前,我很佩服他們的堅持。近些年的許多動畫電影在各種藝術形式上結合得很好,而且很有中國特色,但需要改進的是,形式大於內容,在劇本上要深挖一些。我們以前做片子,不模仿別人,不重複自己,但現在年輕導演往往看著票房市場和觀眾口味,容易造成跟著市場走的心態。動畫片不管做的人還是投資人都要有耐心,要有工匠精神,動畫片是‘磨’出來的,週期越短越粗糙。”

《哪吒鬧海》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提供

“真正的藝術片肯定有市場。將來中國動畫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文化自信,做自己的東西,形式上要多樣化。”他呼籲,年輕的導演應該有文化自信,把中國傳統把握好,同時吸收一些市場運作規律和理念。對於當下日漸湧現的各種新“國漫”,常光希持贊許態度,“不管怎樣,開始做了就好。早幾年全是日漫風格,這幾年風格開始變了,說明我們已經開始認識到該往哪個方向走,只是大家都在摸索怎麼走的更好,藝術和市場永遠是矛盾的,國外也是,但最後都融合在一體,慢慢回歸文化主題。對於中國動畫的未來,我一點也不怕,堅決相信有這一條路,就像相信中國的男足肯定會好。”

“所有的講座都會超時。”離預定結束時間已經過去一個小時,“上海製造”系列講座負責人、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工作人員黃蓓蓉笑著說。她介紹,自2016年開始推出“上海製造:那些年的美術電影”系列講座,以中國經典美術電影的創作背景、細節、國際交流等角度為切入點,再現台前幕後的工作故事,重溫中國美術電影的發展史和跨越幾代人心中抹不去的夢般記憶。“活動的初衷不是要對未來動畫發展做出指引,我們沒有辦法通過這樣的幾場講座改變什麼,但是有必要讓觀眾瞭解當年美術電影中的藝術性,讓大家知道每部經典背後的大量工作人員的付出,他們的精神可以感染現代人前行。”

欄目主編:施晨露 文字編輯:施晨露 題圖說明:寶蓮燈劇照 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 提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