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個男人都該記住:你最重要的事業是父親!

他是一位醫生,

但卻說:“我的事業是父親”

有一位父親, 他有六個孩子, 每個孩子都教育成材:

大兒子先後畢業于杭州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研究生院,

後赴美留學, 獲康奈爾大學博士學位。 36歲即成為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 還擔任美國國家基金會的論文審查工作, 2008年榮獲世界統計學“諾貝爾獎”——“考普斯總統獎”;

二兒子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後公派留學美國, 25歲獲羅徹斯特大學博士學位。 畢業後曾任華爾街基金管理經理, 曾在美國最大的、素有“金融界哈佛”之稱的美國高盛公司出任副總裁, 現在紐約自己經營公司;

三兒子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 曾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為博士生, 現國內開辦實業;

四兒子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 曾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 現正在上海創辦私立醫院;

五兒子是中國科技大學碩士,

現中國建設銀行工作;

小女兒14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18歲留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次年轉入哈佛大學, 22歲獲哈佛大學博士學位。 三年後, 因其在學術研究上的傑出成果, 被哈佛大學聘為助理教授, 30多歲時成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

這位父親的名字叫蔡笑晚, 他是一位醫生, 但他卻說, 我的事業是父親。 如果印一個名片的話, 一定會在正面印上:蔡笑晚——頭銜:父親。

蔡笑晚寫了一本書, 名字就叫《我的事業是父親》, 該書上市後, 受到讀者的追捧, 成為當年的暢銷書, 反復加印, 銷量達到17萬冊。

正是舍我其誰的責任感,

使他取得令人矚目的教育成績

當然, 本文並不是想讓大家都去買那本書。

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不一樣, 每位元家長的文化水準不同, 每個孩子的脾氣秉性也各異, 沒有任何一個教育方法可以完全照搬過來, 然後我們有樣學樣就能夠取得成功。

如果買本別人介紹教育經驗的書籍就能教育好孩子, 豈不是天下人人都能成為英才!

所謂“真傳一句話, 假傳萬卷書”,

其實任何家長的教育經驗, 最核心的關鍵字都離不開那兩個字:責任。

比如蔡笑晚的宣言:我的事業是父親。

正是這種舍我其誰的責任感, 使得他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教育成績。

其實這樣的責任感, 每一位父親都應該有。 因為在子女的教育當中, 父親的地位至關重要, 沒有人能夠替代。

父子交往時間越多

孩子的智商越高

有人說, 我在外面辛苦打拼, 給這個家掙了足夠的錢。 教育孩子的事情, 就交給他媽媽了。

這是完全錯誤的。

教育孩子, 不是刷碗擦地洗衣服, 你多幹點我就少幹點, 你全幹了我就不用幹。

在家庭教育當中, 父親和母親各司其職, 誰都不可或缺。

研究證明, 孩子從母親那裡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藝術性等方面的知識。 而父親會給予孩子更豐富的知識、更健全的人格。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 孩子樹立怎樣的人生觀, 怎樣的價值取向, 父親都有著特殊的影響力。

有心理學家指出, 父親與孩子交往的時間長短與孩子的智商成比例, 也就是說父親和孩子的交往時間越多,孩子的智商越高,尤其對男孩來講更是如此。

據說,一天與父親接觸至少兩個小時的男孩子,和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僅更聰明,而且人際關係處理得更融洽。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缺席的話,這個孩子的成長品質將來肯定會受影響的。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已經是人們的共識。而多少個家庭,雖然夫妻感情融洽,物質條件豐富,卻由於父親過於注重所謂的事業,讓孩子過著單親一樣的生活!

在很多優秀家長的報告當中,都經常會提到一件事,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放棄一些不必要的應酬。

少一些聚會,多陪陪孩子,這不僅是為了凝聚親情,更是潛移默化的教育。

人生最大的成功莫過於子女超越自己

參加過本地一位朋友的孩子婚禮,幾乎每個人的目光裡都透著羡慕。

這位朋友身為領導職務不算高,但在這座小城,可以算得上是有一定地位了。

而且,他在業餘時間筆耕不綴,在文學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更重要的是,他讀書、寫作的業餘愛好,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當中,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愛學習的習慣,順利考入了北京某著名高校,畢業進入了中直某機關,事業上順風順水,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在本地頗有名望的父親。

人這一輩子,有什麼比自己的下一代超過自己更成功呢!

自己的人生再燦爛,如果孩子卻是靠自己的餘蔭生活,即使活得再好,也是失敗。

受益匪淺!看李嘉誠如何教育兒子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

據說這句話是李嘉誠說的。

不管是不是李嘉誠說的,但李嘉誠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也堪稱楷模。

他的兩個兒子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但他卻很少讓孩子享受奢華的生活。雖然孩子自小就在頂級名校就讀,卻很少用專車接送,而是帶孩子去擠電車。

孩子不解地問:“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裡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李嘉誠笑著解釋說:“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裡,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於是,兩個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在擁擠的電車裡一天天長大,懂得了真實的生活充滿了辛勤和勞累,安逸和奢侈並不是生活的常態。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李嘉誠對孩子都是言傳身教,嚴格要求,甚至,孩子們的零花錢,還要靠自己勤工儉學得來。

如今,李嘉誠的孩子在事業上也是做得風生水起,不在其父之下。

每個男人都應該記住:

最重要的事業是父親

男主外,女主內是我們的傳統,很多家庭的觀念,都是父親在社會上打拼,母親在家裡照顧孩子。

每逢學校裡開家長會,來的絕大多數都是母親。平時在家裡陪伴孩子、輔導孩子、教育孩子的,也大多都是母親。

這其實是有很大弊端的。

每個男人都應該記住,自己最重要的事業,是孩子的父親,而不是社會上那個身份。

時刻牢記這一點,並付諸行動,把父親這個事業做好,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會帶給你此生最豐厚的回報。

也就是說父親和孩子的交往時間越多,孩子的智商越高,尤其對男孩來講更是如此。

據說,一天與父親接觸至少兩個小時的男孩子,和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僅更聰明,而且人際關係處理得更融洽。

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親缺席的話,這個孩子的成長品質將來肯定會受影響的。

單親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已經是人們的共識。而多少個家庭,雖然夫妻感情融洽,物質條件豐富,卻由於父親過於注重所謂的事業,讓孩子過著單親一樣的生活!

在很多優秀家長的報告當中,都經常會提到一件事,就是為了孩子的成長,放棄一些不必要的應酬。

少一些聚會,多陪陪孩子,這不僅是為了凝聚親情,更是潛移默化的教育。

人生最大的成功莫過於子女超越自己

參加過本地一位朋友的孩子婚禮,幾乎每個人的目光裡都透著羡慕。

這位朋友身為領導職務不算高,但在這座小城,可以算得上是有一定地位了。

而且,他在業餘時間筆耕不綴,在文學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更重要的是,他讀書、寫作的業餘愛好,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了良好的環境,讓孩子在耳濡目染當中,從小就養成了愛讀書、愛學習的習慣,順利考入了北京某著名高校,畢業進入了中直某機關,事業上順風順水,雖然年紀輕輕,但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在本地頗有名望的父親。

人這一輩子,有什麼比自己的下一代超過自己更成功呢!

自己的人生再燦爛,如果孩子卻是靠自己的餘蔭生活,即使活得再好,也是失敗。

受益匪淺!看李嘉誠如何教育兒子

有句話說得好,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孩子的失敗。

據說這句話是李嘉誠說的。

不管是不是李嘉誠說的,但李嘉誠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也堪稱楷模。

他的兩個兒子可謂是“含著金湯匙出生”,但他卻很少讓孩子享受奢華的生活。雖然孩子自小就在頂級名校就讀,卻很少用專車接送,而是帶孩子去擠電車。

孩子不解地問:“為什麼別的同學都有私家車專程接送,而您卻不讓家裡的司機接送我們呢?”

李嘉誠笑著解釋說:“在電車、巴士上,你們能見到不同職業、不同階層的人,能夠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而坐在私家車裡,你什麼都看不到,什麼也不會懂得。”

於是,兩個孩子和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樣,在擁擠的電車裡一天天長大,懂得了真實的生活充滿了辛勤和勞累,安逸和奢侈並不是生活的常態。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李嘉誠對孩子都是言傳身教,嚴格要求,甚至,孩子們的零花錢,還要靠自己勤工儉學得來。

如今,李嘉誠的孩子在事業上也是做得風生水起,不在其父之下。

每個男人都應該記住:

最重要的事業是父親

男主外,女主內是我們的傳統,很多家庭的觀念,都是父親在社會上打拼,母親在家裡照顧孩子。

每逢學校裡開家長會,來的絕大多數都是母親。平時在家裡陪伴孩子、輔導孩子、教育孩子的,也大多都是母親。

這其實是有很大弊端的。

每個男人都應該記住,自己最重要的事業,是孩子的父親,而不是社會上那個身份。

時刻牢記這一點,並付諸行動,把父親這個事業做好,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會帶給你此生最豐厚的回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