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文化點亮生活,生活更加美好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在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裡,文化是重要組成部分,發揮著重要作用。 如何讓文化與生活“相遇”,啟動文化的創造力,以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和更好的文化服務來構築美好生活?新的一年,很多有關文化和生活的事情值得期待。

在生活里加點文化味兒

如果國寶會說話,將是什麼樣?2018年的第一天,在中央電視臺紀錄片頻道,人頭壺、賈湖骨笛、陶鷹鼎等一大批國寶登上螢屏,為今天的人們講述這文化穿越千年的故事。 這部紀錄片每集只有5分鐘,雖然短小,但文物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年輕、生動、多樣的故事性的表達下,顯得有趣、好看、有意味。 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人們可以用一點閒暇聽聽國寶說話,便能感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蓬勃活力。

歲末年初,從《國家寶藏》到《如果國寶會說話》再次掀起的文化熱潮,贏得了良好的口碑,把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連結起來,讓傳統在生活中延續,讓生活在傳統中滋養。

讓國寶說話,的確是一種文化普及的創新探索。 綿綿不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留下了大量的寶貴文化遺產,如何讓這些豐富的文物資源活起來,是文博界一致積極思考和踐行的課題。 正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顧玉才所說,文物雖然靜處,但它們無時無刻不在表達。 不斷創新文物展示和傳播的手段,讓文物融入時代需求,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同樣是1月1日,來到國家圖書館的讀者有了一次驚喜的體驗。

公眾參加“觀四庫抄經典”的體驗活動,便可以在國家圖書館總館《四庫全書》藏書庫稽古廳,透過一層專藏庫玻璃門,一睹《四庫全書》的全貌。 在這裡,記者看到,小朋友還拿起筆臨摹複製起經典段落,用這種方式親近經典,感受經典。 而這一天,《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實施,全國各地圖書館紛紛開展主題活動,鼓勵公眾走進圖書館,享受他們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圖書館副館長陳力表示,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關於圖書館的立法,對發揮公共圖書館功能,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權益將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展覽、講座、數位新媒體,如今在圖書館裡,公眾可以“一站式”獲得多樣文化體驗,服務越來越便捷,因為它就在讀者身邊,就在生活裡面。
“圖書館的變化很大,我們知道圖書館是要為公眾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那麼具體是什麼服務?我想,它應該不是一成不變的。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準的提高,公眾需要的文化服務也不斷發展,和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緊密聯繫在一起。 我們要不斷探索新的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 ”陳力說。

新春音樂會、展覽、電影……新的一年,還有更多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正在向老百姓走來,提供更多文藝精品和文化服務,美好生活裡,充滿著濃濃的文化味兒。

讓生活中有溫度有感動

隨著社會經濟水準的提高,人民生活越來越富裕,精神文化需求越來越凸顯,這也是文化創新發展的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潘魯生常年行走於農村、城鎮間,在他眼裡,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文化需求體現在生活的很多方面。 我們需要鄉愁的寄託,需要年節的韻味,需要物質商品之外更多人文的關懷,還有來自生活的溫度和感動。 在西藏調研時,潘魯生看到有的藏民家裡從建築到裝飾都非常有民族特色和藝術感,傳統和現代相得益彰,詢問方知,不僅延續了傳統,還有藝術設計人士從今天的生活出發進行了設計規劃。 “進入新時代,文化要成為人民生活品質提升的核心動力。 我們發展文化,要體現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成為社會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能夠提升生活的修養和品質,我們的生活因此會更加幸福美滿。”潘魯生感到,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對文化發展的目標更明確了,追求更高的文化品位、更深沉的文化品質,進一步激發創造活力,實現由量到質的轉化和提升。

新時代文化需求加大,生產、消費的重心正由物質向精神升級,對於文化人來說,面臨非常緊迫的現實問題———是否做好了思想、觀念、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準備?如何創作出高品質的精神產品?不久前,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了藝術與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連輯認為,文化和藝術就像前廳和後室的關係,要想進入藝術的殿堂,必須走文化的前廳,如果繞開這個前廳,從後門進入藝術殿堂,這種藝術大概走不久遠。因而要從人文科學的研究入手,提供高品質的精神產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品質的精神產品,必然積澱著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蘊。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道器相濟,為文化創造注入自信和底氣。

源於生活並回饋生活

美好生活需要文化,而生活本身是文藝創作和文化生產的源泉。

這一段時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非常忙碌,持續奔波在創作和演出的旅途中。他帶著中央民族樂團的一個文藝小分隊到海南的文昌、臨高,瓊海,進行惠民演出。與殿堂式的大舞臺相比,這裡沒有璀璨的燈光、高級的音響,但演出效果特別好,因為走進了“千家萬戶”。席強感慨,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生活實踐和舞臺實踐都很重要,在深入生活中受到感染,瞭解不同的文化需求,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到文化為人民服務,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深入生活,繁榮文藝,一個‘精’字很重要。”潘魯生認為,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提出的期望,真正做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的文藝創作,精准地捕捉生活,精細地研究生活,精到地表現生活,才能創作有力量、有溫度的作品,從而更好地回饋社會、服務人民。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歲末年初,多種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文藝作品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在席強看來,改革開放40年的社會變化,每個人都是感受者、見證者,其創作必將熔鑄著藝術家們的真情與實感。關注現實生活的舞臺表達,挖掘當代人思想審美,提供優秀文化作品,是文化工作者創作的重中之重。“從生活中提煉奮發有為的民族精神,融入時代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為人民大眾提供他們所喜聞樂見的精品,提升美好生活的品質。”席強說,“這就是我們的追求。”

新時代裡,讓文化點亮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

文化能夠提升生活的修養和品質,我們的生活因此會更加幸福美滿。”潘魯生感到,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對文化發展的目標更明確了,追求更高的文化品位、更深沉的文化品質,進一步激發創造活力,實現由量到質的轉化和提升。

新時代文化需求加大,生產、消費的重心正由物質向精神升級,對於文化人來說,面臨非常緊迫的現實問題———是否做好了思想、觀念、內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準備?如何創作出高品質的精神產品?不久前,中國藝術研究院成立了藝術與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長連輯認為,文化和藝術就像前廳和後室的關係,要想進入藝術的殿堂,必須走文化的前廳,如果繞開這個前廳,從後門進入藝術殿堂,這種藝術大概走不久遠。因而要從人文科學的研究入手,提供高品質的精神產品。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于党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品質的精神產品,必然積澱著深厚的思想文化底蘊。深入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道器相濟,為文化創造注入自信和底氣。

源於生活並回饋生活

美好生活需要文化,而生活本身是文藝創作和文化生產的源泉。

這一段時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非常忙碌,持續奔波在創作和演出的旅途中。他帶著中央民族樂團的一個文藝小分隊到海南的文昌、臨高,瓊海,進行惠民演出。與殿堂式的大舞臺相比,這裡沒有璀璨的燈光、高級的音響,但演出效果特別好,因為走進了“千家萬戶”。席強感慨,對於文藝工作者來說,生活實踐和舞臺實踐都很重要,在深入生活中受到感染,瞭解不同的文化需求,才能更深刻地體會和認識到文化為人民服務,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

“深入生活,繁榮文藝,一個‘精’字很重要。”潘魯生認為,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提出的期望,真正做到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相統一的文藝創作,精准地捕捉生活,精細地研究生活,精到地表現生活,才能創作有力量、有溫度的作品,從而更好地回饋社會、服務人民。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歲末年初,多種不同題材、不同形式的文藝作品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在席強看來,改革開放40年的社會變化,每個人都是感受者、見證者,其創作必將熔鑄著藝術家們的真情與實感。關注現實生活的舞臺表達,挖掘當代人思想審美,提供優秀文化作品,是文化工作者創作的重中之重。“從生活中提煉奮發有為的民族精神,融入時代感,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優勢,為人民大眾提供他們所喜聞樂見的精品,提升美好生活的品質。”席強說,“這就是我們的追求。”

新時代裡,讓文化點亮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