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暖冬丨一起在廣東老街裡漫遊,感知不同城市的溫度

前不久我們推出了暖冬系列文章

暖冬丨每天叫醒你的不是夢想, 而是暖笠笠的粵式早餐

暖冬丨小寒小寒, 凍成一團, 隨粵遊君去泡個溫泉吧!

暖冬丨未成曲調先有情, 一鍵喚醒你的廣東記憶

來廣東, 遇見一個有溫度的冬季

開啟一趟用溫度盛情款待的別樣之旅

今天, 暖冬系列文章第四彈出爐

帶你遊逛風情街道

感受廣東城市的溫度~

街道, 是一座城市的“動脈”,

熙熙攘攘的來往之中,

流淌著城市的活力,

傳遞著人與人之間的溫情。

樹影婆娑的林蔭路、

寧靜滄桑的石板路、

流芳百世的老字型大小、

古樸別致的騎樓群……

行在廣東, 充滿特色的

風情街道洋溢著城市的溫度。

駐足觀賞古建築,

嘗嘗街頭小吃,

路遇精彩的民俗演出,

躲進茶樓裡聽一齣戲劇,

或是來一場曠日持久的購物大戰……

來過你便知道,

廣東的城市沒有寒冬,

只有熱鬧與溫暖的煙火氣息。

北京路步行街

感受千年遺址風韻

東起倉邊路, 西至廣州起義路,

北起財廳前, 南至大新路, 延及高第街一帶,

北京路是廣州城建之始所在地,

在廣州傳統中軸線上,

承載著新老幾代人的記憶。

綠樹下的大紅燈籠,

是北京路的強烈印記,

埋藏在底下的滄桑古道,

是繁華廣州兩千年的沉澱。

明清時期, 北京路叫做“雙門底”, 是城南直通天字碼頭的主幹道, 用作官員登陸入城之用, 與當時的政治中心區惠愛街(今中山路)相連的地段, 成為當時衙署官僚及其隨員、家屬居住的集散地, 久而久之發展成了全市的繁華商業中心。

街區風韻

漫步北京路, 猶如置身時空隧道, 一步一景, 一眼千年, 這大概就是北京路彌足珍貴且無法被取替之處吧!自唐代直到民國時期共五朝的十一層路面重見天日, 千年的古道, 道不盡廣州歷史浮沉;看看古樓拱北樓, 路過萬木草堂和大佛寺、城隍廟, 仿佛還能感知到跨越了千年的讀書聲與香火味。

大佛寺(張永林 攝)

新增十二生肖元素的銅壺滴漏雕塑, 向遊客展示著整點報時的智慧;以九曜石聞名天下的藥洲遺址, 鬧中取靜, 更顯嶺南園林自在古雅的意境;南越國水閘遺址, 木構的模型重現當年偉大的水利工程;南越王宮博物館, 在南越國王宮御苑遺址中再現當年輝煌……

藥洲遺址

地址丨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

上下九商業步行街

品嘗冬日暖心美食

有人曾說,

廣州的懷舊在西關,

西關的記憶在上下九。

1995年,上下九商業步行街

頂著“中國第一條開通的商業步行街”的光環隆重登場,

在這裡,廣州的市井風情一覽無遺。

早在6世紀,這一帶已成為商業聚集區,印度高僧達摩在此登岸傳教,故得名“西來初地”。鴉片戰爭後,廣州城的富商巨賈紛紛在西關擇地興建住宅,各式蘇杭雜貨店、洋貨店以及茶樓食肆隨之而來。後來十三行被火焚毀,商業逐步遷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該地最為繁榮,是廣州與全國及海內外進行貿易往來的一個重要視窗。

街區風韻

百步之內必有小食,從長壽路地鐵站出來,空氣中已經是美食的氣息。在連綿千米的騎樓之下,老字型大小永遠顧客盈門,陶陶居、廣州酒家,一盅兩件,燒鵝臘味,暖色調的燈光映襯著這個老城的美食魅力。

兩三平米的老西關牛雜店裡,一大鍋煮得正咕咕冒熱氣的牛雜蘿蔔前圍滿了食客;南信甜品的雙皮奶,滑嫩香甜,齒頰留香;蓮香樓的廣式禮餅,是帶著廣州味的手信……

地址丨廣州市荔灣區康王南路

祖廟大街

歎嶺南文藝風韻

在佛山嶺南天地中,一處被標上

“祖廟大街店鋪”的文物景點,

曾經是明末清初佛山最繁華的鬧市。

它承繼著佛山悠遠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也見證了佛山的日新月異與生機勃發。

祖廟老街是古代佛山最繁華的地方,最鼎盛時期出現在清乾隆年間。當時以陶瓷、鑄造業等手工業聞名全國的佛山,在祖廟大街店鋪集中展示了本地的文化精粹。後來隨著近代工業化的發展,祖廟大街店鋪一度陷入衰落時期。而新中國成立後,傳統工藝被人們重拾,祖廟大街的繁華才得以逐漸恢復。

街區風韻

祖廟大街正位於老城區內,從祖廟的崇敬門延伸出來,青石板、黃水渠、小騎樓都還完好地保存著,質樸的古韻透露出時光的氣息。佛山二十七鋪每年最為盛大的民間慶典——北帝巡遊也必經於此。

嶺南新天地曾是佛山富甲集中的居住地,舊稱“東華里”,祖廟大街便是貫穿其中的骨幹通道,它將一間間特色商鋪比如工藝品、陶瓷刺繡、中式茶樓飯館等串聯起來,讓你無論是賞古跡還是品咖啡,都能感受到既傳統又時尚的嶺南韻味~

地址丨佛山市禪城區祖廟大街

東門老街

探尋深圳發展縮影

俗話說,

沒到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

這裡是深圳人常掛在嘴邊的“老東門”,

這裡是深圳歷史最為悠久的商業區,

這裡是深圳的根,親歷著百年的巨變。

老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當時,羅湖一帶幾個村之間建起了集市,名為“深圳墟”,這是對深圳最早的歷史記載,而東門則是深圳墟的四個大門之一。深圳建特區後,老街成為最早的商業中心,是深圳商貿業的一面旗幟,長期引導和左右著深圳的消費潮流。

街區風韻

老東門廣場的世紀鐘(吳鎧峰 攝)

位於人民北路一橫街和二橫街之間的風貌街,是“邊陲小鎮”的歷史縮影,再現了深圳的發展史。風貌街花崗石鋪地,人民北路兩側的橫街口有街道門樓,作為“老街歷史博物館”的“思月書院”訴說著老街的故事。老街廣場的世紀鐘、青銅浮雕“東門墟市圖”、巨型銅秤雕塑,這些具有明顯歷史特徵的人文街景,都能給人一種藝術享受。

地址丨深圳市羅湖區解放路

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品南洋韻味

這條總長不過529米的步行街,

記錄了中山八百多年的城市發展歷史,

與孫中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裡遠不止商業街這麼簡單。

孫文西路古稱迎恩街,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紀念他改稱為孫文路。從隋唐時期到1925年間逐漸拓展,形成今天格局。為了保護這一歷史建築群,重塑孫文西路悠久繁華的容貌,孫文西路於1997年分期修繕,並將孫文西路更名為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街區風韻

街道兩旁的騎樓保留了石岐老街的風格,歐亞混雜的南洋建築風格別具韻味。圍欄上保留著往日的雕花,拱形圓門、牆面浮雕經過粉飾後重現風采;樓房的門面造型各不相同,柔和明麗的色調,既自成一格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交融。

鑲嵌在騎樓柱子上的黑白懷舊照片,向每一位過客述說著老街的滄桑,令人平添一份懷古的幽思。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是這裡的文化印記,三層樓館精緻有趣,將中山的商業文化發展史通過各種載體展示出來。

地址丨中山市城區石岐鐵城西門外

斗門舊街

領略“中西合璧”之美

這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每一處都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感,

一街一樓,訴說著斗門的前世今生。

據說1850年左右,澳門、加拿大的一些建築師、牧師等宗教人士經常到斗門鎮訪問和居住。加拿大建築工程師博采歐美各國古典建築之精華,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陸續建起了10餘間布匹店,以及多間百貨店、中藥店、米鋪、錢莊。此外,基督教還建起了福音堂,天主教建起了德式二層樓房的教堂。這些建築構成了斗門鎮清朝老街的全貌,成為珠海市目前保存較完整的老街之一。

街區風韻

街道整體呈鵝黃色,“丁”字形走勢,一棟棟商住兩用的柱廊騎樓建築整齊排列,保留著高挑的騎樓風格與典型的歐式外飾,拱形門窗上鑲嵌著七彩的壓花玻璃。鋪房店門高低基本劃一,規格近似,外牆和走廊天花飾以花形、幾何圖形等磚刻,中西合璧的斗門舊街依稀可見昔日作為珠三角南岸貨物集散中心和僑匯金融業務聚集地的繁華。

地址丨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大馬路舊街

霞山法國風情街

領略廣州灣異域風情

作為“湛江新八景”之一,

霞山法國風情街,

是特定歷史時期的風貌特徵

在城市空間的投影,

可以讓你找回關於廣州灣的記憶。

霞山法式風情街的《西營·印象》雕像(歐陽澤 攝)

清朝末年,這裡曾作為法國殖民地租界,期間由法國人設計的西方建築傳入,霞山出現了一批歐式特色的近代建築,反映了法國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這些法式的建築遺跡,成為瞭解湛江歷史的珍貴“化石”。20世紀90年代以前,該片區是城市核心區,是最為繁華的商業黃金地段之一。

街區風韻

走在霞山法國情街,當年“廣州灣”的魅力俯拾皆是:典型的法蘭西特色——法式鋼筋的法國駐廣州灣總公署;歐洲12世紀至15世紀最流行的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精湛富有風味的廣州灣法國滙豐銀行、威嚴堅固的法國軍部辦公樓、紅磚紅瓦平調的福音堂……給霞山這個海港城區增添了幾許歐洲建築風味的氣息。

地址丨湛江市霞山區海濱大道南(海濱游泳場西)

牌坊街

遊賞古城淘精品

潮州,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

而牌坊街,則是這座城市獨特的標誌,

是潮州人引以為豪的全國之最。

一牌坊,一段光輝的歷史,

一街,一座城府的古味。

潮州城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中心,達官明吏多集於此。入宋以後,人材輩出,人文薈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眾多牌坊。而集中于太平路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四柱三門,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就有了“牌坊街”的美譽。

街區風韻

深灰色石板鋪就的街面,寬敞平坦,牌坊與街道的顏色渾然一體,牌坊群整齊有序地分列在街道上。一條長僅1.6公里的繁華太平路上,依次矗立著50座牌坊,平均每30多米就有一座。據說,每座牌坊都是一段光輝的歷史,或表彰科考狀元,或讚揚忠孝節義,或歌頌功名。

特色小店鋪(吳丹 攝)

而在滿大街古香古色的文化氣息當中,那一間一間小商鋪中卻藏著各具特色的空間,滿目琳琅的工藝品、物美價廉的“潮州三寶”等特產、遠近馳名的“胡榮泉”鴨母撚等地道小吃……透露出既傳統又現代的生活氣息。

地址丨潮州市湘橋區牌坊街

百年東街

站在古建築賞夜景

在韶關風采樓附近,

百年東街歷經歲月浮沉,

承載著韶關那段繁華與戰亂的歷史。

市民統稱“三民路”為“東街”,這是東街名稱的起源。清末民國時期,這裡的江面上千帆競發,沿岸商貿活動十分繁忙,便出現了大量的“吊腳樓”。百年東街是南來北往商販進出廣東的商貿、休憩集散地,是粵湘贛三省交界最繁華商貿街,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老闆街”。

抗戰時期,廣東省政府為避戰火曾北遷韶關,因此,該地還成了廣東最著名的交通休閒集散地之一,給大量到韶關躲避戰火的珠三角人群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街區風韻

由於廣府人曾聚居此地,臨街兩旁商鋪建築均築有騎樓,頗具南洋風格,既有青磚、清水牆、瓦簷斜臂的古建築工藝,又有新興的混凝土樑柱、小陽臺等西洋建築特色。

華燈初上,氣勢軒昂的韶關地標風采樓、規模龐大的大成殿、名揚嶺南的千年名校濂溪書院等古建築在暖黃的光影下別具風味。站在百年東街,江風習習,隔著北江支流湞江遠眺,現代的高樓大廈與古樸的東街交相輝映,偶然傳來的酒吧音樂讓人深感愜意。

地址丨韶關市湞江區東堤路(風采樓旁)

因為有了街道,

人與人之間打破了界限,

一起創造了一座城、一個時代。

不妨找個時間,

到廣東的街頭走一走,

感受城市中最溫暖的風景與人情吧~

當然啦,廣東的老街那可是說不完數不盡的,

由於篇幅所限,小編只選取了少部分作介紹,

你還知道哪些有故事有韻味的風情街道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補充哦~

素材來源丨廣州市旅遊局、中山發佈、大粵網、珠海本地寶、中國潮州、韶關新聞、湛江日報、佛山旅遊、禪城旅遊等

今日話題:你曾在街頭遇到過什麼令你驚豔的風景?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藥洲遺址

地址丨廣州市越秀區北京路

上下九商業步行街

品嘗冬日暖心美食

有人曾說,

廣州的懷舊在西關,

西關的記憶在上下九。

1995年,上下九商業步行街

頂著“中國第一條開通的商業步行街”的光環隆重登場,

在這裡,廣州的市井風情一覽無遺。

早在6世紀,這一帶已成為商業聚集區,印度高僧達摩在此登岸傳教,故得名“西來初地”。鴉片戰爭後,廣州城的富商巨賈紛紛在西關擇地興建住宅,各式蘇杭雜貨店、洋貨店以及茶樓食肆隨之而來。後來十三行被火焚毀,商業逐步遷入上、下九路,至清朝末期該地最為繁榮,是廣州與全國及海內外進行貿易往來的一個重要視窗。

街區風韻

百步之內必有小食,從長壽路地鐵站出來,空氣中已經是美食的氣息。在連綿千米的騎樓之下,老字型大小永遠顧客盈門,陶陶居、廣州酒家,一盅兩件,燒鵝臘味,暖色調的燈光映襯著這個老城的美食魅力。

兩三平米的老西關牛雜店裡,一大鍋煮得正咕咕冒熱氣的牛雜蘿蔔前圍滿了食客;南信甜品的雙皮奶,滑嫩香甜,齒頰留香;蓮香樓的廣式禮餅,是帶著廣州味的手信……

地址丨廣州市荔灣區康王南路

祖廟大街

歎嶺南文藝風韻

在佛山嶺南天地中,一處被標上

“祖廟大街店鋪”的文物景點,

曾經是明末清初佛山最繁華的鬧市。

它承繼著佛山悠遠的歷史、燦爛的文化,

也見證了佛山的日新月異與生機勃發。

祖廟老街是古代佛山最繁華的地方,最鼎盛時期出現在清乾隆年間。當時以陶瓷、鑄造業等手工業聞名全國的佛山,在祖廟大街店鋪集中展示了本地的文化精粹。後來隨著近代工業化的發展,祖廟大街店鋪一度陷入衰落時期。而新中國成立後,傳統工藝被人們重拾,祖廟大街的繁華才得以逐漸恢復。

街區風韻

祖廟大街正位於老城區內,從祖廟的崇敬門延伸出來,青石板、黃水渠、小騎樓都還完好地保存著,質樸的古韻透露出時光的氣息。佛山二十七鋪每年最為盛大的民間慶典——北帝巡遊也必經於此。

嶺南新天地曾是佛山富甲集中的居住地,舊稱“東華里”,祖廟大街便是貫穿其中的骨幹通道,它將一間間特色商鋪比如工藝品、陶瓷刺繡、中式茶樓飯館等串聯起來,讓你無論是賞古跡還是品咖啡,都能感受到既傳統又時尚的嶺南韻味~

地址丨佛山市禪城區祖廟大街

東門老街

探尋深圳發展縮影

俗話說,

沒到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

這裡是深圳人常掛在嘴邊的“老東門”,

這裡是深圳歷史最為悠久的商業區,

這裡是深圳的根,親歷著百年的巨變。

老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當時,羅湖一帶幾個村之間建起了集市,名為“深圳墟”,這是對深圳最早的歷史記載,而東門則是深圳墟的四個大門之一。深圳建特區後,老街成為最早的商業中心,是深圳商貿業的一面旗幟,長期引導和左右著深圳的消費潮流。

街區風韻

老東門廣場的世紀鐘(吳鎧峰 攝)

位於人民北路一橫街和二橫街之間的風貌街,是“邊陲小鎮”的歷史縮影,再現了深圳的發展史。風貌街花崗石鋪地,人民北路兩側的橫街口有街道門樓,作為“老街歷史博物館”的“思月書院”訴說著老街的故事。老街廣場的世紀鐘、青銅浮雕“東門墟市圖”、巨型銅秤雕塑,這些具有明顯歷史特徵的人文街景,都能給人一種藝術享受。

地址丨深圳市羅湖區解放路

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品南洋韻味

這條總長不過529米的步行街,

記錄了中山八百多年的城市發展歷史,

與孫中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裡遠不止商業街這麼簡單。

孫文西路古稱迎恩街,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後,為紀念他改稱為孫文路。從隋唐時期到1925年間逐漸拓展,形成今天格局。為了保護這一歷史建築群,重塑孫文西路悠久繁華的容貌,孫文西路於1997年分期修繕,並將孫文西路更名為孫文西路文化旅遊步行街。

街區風韻

街道兩旁的騎樓保留了石岐老街的風格,歐亞混雜的南洋建築風格別具韻味。圍欄上保留著往日的雕花,拱形圓門、牆面浮雕經過粉飾後重現風采;樓房的門面造型各不相同,柔和明麗的色調,既自成一格又與周圍的環境和諧交融。

鑲嵌在騎樓柱子上的黑白懷舊照片,向每一位過客述說著老街的滄桑,令人平添一份懷古的幽思。香山商業文化博物館是這裡的文化印記,三層樓館精緻有趣,將中山的商業文化發展史通過各種載體展示出來。

地址丨中山市城區石岐鐵城西門外

斗門舊街

領略“中西合璧”之美

這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每一處都蘊含著厚重的歷史感,

一街一樓,訴說著斗門的前世今生。

據說1850年左右,澳門、加拿大的一些建築師、牧師等宗教人士經常到斗門鎮訪問和居住。加拿大建築工程師博采歐美各國古典建築之精華,於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陸續建起了10餘間布匹店,以及多間百貨店、中藥店、米鋪、錢莊。此外,基督教還建起了福音堂,天主教建起了德式二層樓房的教堂。這些建築構成了斗門鎮清朝老街的全貌,成為珠海市目前保存較完整的老街之一。

街區風韻

街道整體呈鵝黃色,“丁”字形走勢,一棟棟商住兩用的柱廊騎樓建築整齊排列,保留著高挑的騎樓風格與典型的歐式外飾,拱形門窗上鑲嵌著七彩的壓花玻璃。鋪房店門高低基本劃一,規格近似,外牆和走廊天花飾以花形、幾何圖形等磚刻,中西合璧的斗門舊街依稀可見昔日作為珠三角南岸貨物集散中心和僑匯金融業務聚集地的繁華。

地址丨珠海市斗門區斗門鎮大馬路舊街

霞山法國風情街

領略廣州灣異域風情

作為“湛江新八景”之一,

霞山法國風情街,

是特定歷史時期的風貌特徵

在城市空間的投影,

可以讓你找回關於廣州灣的記憶。

霞山法式風情街的《西營·印象》雕像(歐陽澤 攝)

清朝末年,這裡曾作為法國殖民地租界,期間由法國人設計的西方建築傳入,霞山出現了一批歐式特色的近代建築,反映了法國當時流行的建築風格。這些法式的建築遺跡,成為瞭解湛江歷史的珍貴“化石”。20世紀90年代以前,該片區是城市核心區,是最為繁華的商業黃金地段之一。

街區風韻

走在霞山法國情街,當年“廣州灣”的魅力俯拾皆是:典型的法蘭西特色——法式鋼筋的法國駐廣州灣總公署;歐洲12世紀至15世紀最流行的雙尖塔式的維多爾天主教堂;精湛富有風味的廣州灣法國滙豐銀行、威嚴堅固的法國軍部辦公樓、紅磚紅瓦平調的福音堂……給霞山這個海港城區增添了幾許歐洲建築風味的氣息。

地址丨湛江市霞山區海濱大道南(海濱游泳場西)

牌坊街

遊賞古城淘精品

潮州,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

而牌坊街,則是這座城市獨特的標誌,

是潮州人引以為豪的全國之最。

一牌坊,一段光輝的歷史,

一街,一座城府的古味。

潮州城歷史上是粵東的政治中心,達官明吏多集於此。入宋以後,人材輩出,人文薈萃,因此明清二代,在潮州城建立眾多牌坊。而集中于太平路的牌坊,多為橫跨路面的四柱三門,規模較大,鱗次櫛比,風格獨特,氣勢非凡,就有了“牌坊街”的美譽。

街區風韻

深灰色石板鋪就的街面,寬敞平坦,牌坊與街道的顏色渾然一體,牌坊群整齊有序地分列在街道上。一條長僅1.6公里的繁華太平路上,依次矗立著50座牌坊,平均每30多米就有一座。據說,每座牌坊都是一段光輝的歷史,或表彰科考狀元,或讚揚忠孝節義,或歌頌功名。

特色小店鋪(吳丹 攝)

而在滿大街古香古色的文化氣息當中,那一間一間小商鋪中卻藏著各具特色的空間,滿目琳琅的工藝品、物美價廉的“潮州三寶”等特產、遠近馳名的“胡榮泉”鴨母撚等地道小吃……透露出既傳統又現代的生活氣息。

地址丨潮州市湘橋區牌坊街

百年東街

站在古建築賞夜景

在韶關風采樓附近,

百年東街歷經歲月浮沉,

承載著韶關那段繁華與戰亂的歷史。

市民統稱“三民路”為“東街”,這是東街名稱的起源。清末民國時期,這裡的江面上千帆競發,沿岸商貿活動十分繁忙,便出現了大量的“吊腳樓”。百年東街是南來北往商販進出廣東的商貿、休憩集散地,是粵湘贛三省交界最繁華商貿街,是當年赫赫有名的“老闆街”。

抗戰時期,廣東省政府為避戰火曾北遷韶關,因此,該地還成了廣東最著名的交通休閒集散地之一,給大量到韶關躲避戰火的珠三角人群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街區風韻

由於廣府人曾聚居此地,臨街兩旁商鋪建築均築有騎樓,頗具南洋風格,既有青磚、清水牆、瓦簷斜臂的古建築工藝,又有新興的混凝土樑柱、小陽臺等西洋建築特色。

華燈初上,氣勢軒昂的韶關地標風采樓、規模龐大的大成殿、名揚嶺南的千年名校濂溪書院等古建築在暖黃的光影下別具風味。站在百年東街,江風習習,隔著北江支流湞江遠眺,現代的高樓大廈與古樸的東街交相輝映,偶然傳來的酒吧音樂讓人深感愜意。

地址丨韶關市湞江區東堤路(風采樓旁)

因為有了街道,

人與人之間打破了界限,

一起創造了一座城、一個時代。

不妨找個時間,

到廣東的街頭走一走,

感受城市中最溫暖的風景與人情吧~

當然啦,廣東的老街那可是說不完數不盡的,

由於篇幅所限,小編只選取了少部分作介紹,

你還知道哪些有故事有韻味的風情街道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補充哦~

素材來源丨廣州市旅遊局、中山發佈、大粵網、珠海本地寶、中國潮州、韶關新聞、湛江日報、佛山旅遊、禪城旅遊等

今日話題:你曾在街頭遇到過什麼令你驚豔的風景?

在下方留言告訴小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