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入民心的老政工

記漳州冬古邊防派出所教導員吳清華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線上1月8日訊入伍18年, 紮根基層14年, 從事政工崗位10年, 駐守“蝶島”東山12年, 這是東山邊防大隊冬古邊防派出所政治教導員吳清華作為一名基層政治幹部交出的過硬答卷。 從派出所內勤民警、機動分隊指導員、派出所副教導員到教導員, 一個又一個平凡的崗位上, 吳清華用堅守譜寫了駐守在“蝶島”的戍邊衛士時代篇章。

基層“老政工”

也許是機緣, 也許是巧合, 畢業於公安海警學院後勤專業的吳清華, 軍旅生涯與並不對口的政治工作牢牢地拴在了一塊。

2007年, 他被分配到當時警力稀缺的冬古邊防派出所見習, 第一個崗位就是內勤民警。 面對內容繁雜的各類表簿冊、理論深奧的黨務知識、複雜繁瑣的材料資訊, 所領導給他的上手時間只有短短一周。 挑戰面前, 吳清華開始猛補黨務知識, 除了請教身邊戰友, 他還會獨自研究公文寫作至深夜。 很快, 他不僅適應了手頭上的工作, 撰寫的文字材料更是頻頻獲得上級肯定。

兩年後, 上級安排他到機動分隊任黨支部書記、政治指導員。 新的政工崗位, 帶來的是角色定位和職能分工的全方位轉變, 吳清華不敢有一絲懈怠。 面對機動分隊黨建工作的滯後, 吳清華從上好每一節黨課開始, 慢慢向官兵們普及党的基本知識;從分好每一個黨小組做起,

逐步落實黨的組織生活制度。 慢慢地, 官兵很少缺席支部的會議, 黨小組的活動形式日益多樣起來, 黨員官兵對支部的歸屬感強了, 吳清華與政治工作的情緣也越結越深。

“政治工作只有時刻圍繞中心工作來開展, 才能不跑偏、不空轉、不走樣。 ”吳清華用紅筆將這句話寫在了民警日記的扉頁, 10年期間, 吳清華共輪換過6個政工崗位, 是一名副其實的基層“老政工”。

與時間賽跑

成立於1982年5月的冬古邊防派出所, 是漳州邊防支隊最早成立的一批二級派出所, 亟待修繕的營區主樓沉澱著歷史的厚重感, 與日新月異的“蝶島”風貌有些格格不入。 2016年年初, 冬古邊防派出所正式被確立為總隊重點幫扶單位,

而幾乎在幫扶方案下發的同時, 一紙命令將吳清華調回了他軍旅生涯的出發點。 時間緊、任務重, 上級給吳清華的要求只有一句話:全力確保幫扶工程順利完成。

吳清華一方面欣然接受挑戰, 另一方面也迅速鋪開工作。 任職的第一天晚上, 他就把工程的基本資訊和營區底數查了個遍, 對於資料更是親自測量, 細枝末節也不輕易放過。

此後的工作中, 吳清華始終衝鋒在前, 帶頭與時間賽跑, 他的目標是保證工程在土建部分完成之時, 裝修和設備也都悉數到位, 實現“無縫對接”。 在一次搬運重物中, 吳清華不慎扭了腰, 抽出淤血後才勉強能夠站立, 而他僅僅在醫院休息了一天, 又重回了他的“戰位”。 歷時6個月, 當冬古邊防派出所嶄新的附屬樓呈現在所有人眼前等待驗收之時,

吳清華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貼心服務群眾

紮根東山十余載, 吳清華對“蝶島”的深厚感情已是不言而喻。 祖籍江西的他, 早已把東山當成了他的第二故鄉。 也因為這份深厚感情, 他養成了閒暇時間巡邏和走訪的習慣。 轄區的冬古、親營兩村有幾戶人家, 有幾艘漁船, 他都如數家珍。

在吳清華的工作信條裡, 服務必須打通“最後一公里”, 對於貼心關懷, 他有著近乎固執的執著。

今年8月, 吳清華在轄區沙礦碼頭查看“天鴿”颱風災情時, 發現冬古港內一條掛機船錨繩斷裂, 被海浪推向港外, 越漂越遠, 形勢十分危急。 當時, 吳清華一眼便認出了是船隻是哪個村的, 他又聯合周圍群眾一同將掛機船拖回港內加固停靠,

船主趕到之時, 險情已經化解。

性格溫和的吳清華很少與其他人爭執, 可當問題涉及群眾利益時, 他卻從不退卻。 今年4月, 在討論轄區小型船舶船名船號粉刷方式時, 吳清華堅持採用新式方法, 他認為現有的粉刷方式易掉漆, 不便於長久管理, 雖然新方法大大增加了民警的工作量, 但是讓群眾方便了不少。 後來, 刷制小型船舶號牌工作還是如期完成, 他為群眾著想的堅持換來了村民的交口稱讚, 也換來了官兵們的心服口服。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