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渤海大學勵建榮教授研究團隊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在今天上午舉行的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悉, 渤海大學作為第一主要完成單位, 勵建榮教授作為第一完成人, 李學鵬教授、儀淑敏教授、蔡路昀副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共同合作完成的“魷魚貯藏加工與品質安全控制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 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這是該校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級科學技術獎勵, 該專案也是2017年度遼寧省省屬高校中唯一一項主持獲獎的成果。

據瞭解, 該項目屬於食品科學技術領域, 針對制約我國魷魚產業發展的“甲醛超標”等瓶頸難題,

系統開展了魷魚甲醛控制、原料保鮮與品質改良等關鍵技術研究和集成應用, 歷經10餘年的研究攻關, 首次闡明了魷魚內源性甲醛產生機制, 首創了魷魚內源性甲醛控制技術;首創了魷魚船上超低溫保鮮技術, 突破了魷魚原料保鮮和品質改良關鍵技術;突破了魷魚魚糜和新型休閒調理製品加工技術, 實現了副產物的高值化利用, 完善了魷魚產業鏈, 推動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該項目成果在國內多家大型水產品加工企業應用, 近三年累計新增銷售額73.11 億元, 新增利潤10.97 億元。 專案主要完成單位除渤海大學外, 還有浙江興業集團有限公司、蓬萊京魯漁業有限公司、榮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海洋大學、大連東霖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連民族大學。

渤海大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勵建榮教授主要從事生鮮食品(水產品和果蔬)貯藏加工與品質安全控制方面的教學研究工作。 該項目是勵建榮教授主持獲得的第二個國家科學技術獎, 2008年勵建榮教授主持的“南方主要易腐易褐變特色水果貯藏加工關鍵技術”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此外, 2005年勵建榮教授主持的“技術管理型食品品質與安全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及實踐”獲得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