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感冒/流感傻傻分不清?教你快速篩別

2018/1/08

每年流感的高峰期, 急診室總是人滿為患, 發高燒、全身無力的症狀讓患者痛苦不堪。 據衛生部網站公佈的正式資料顯示全國(未含港澳臺)每年共有將近5萬人死於流感相關疾病, 且每年呈增加態勢, 嚴重的併發症與死亡率更是不容小覷。 但一般民眾也不必過度驚慌, 只要掌握正確的預防與應對方式, 就能降低流感病毒的殺傷力。

流感、感冒傻傻分不清?

由流感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症狀有頭痛、發燒、流鼻水、喉嚨痛、咳嗽、肌肉酸痛、疲倦等等, 多發於秋冬, 容易造成季節性的流行。

流感與一般感冒的差別?

流感 一般感冒病原體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等 症狀喉嚨痛、肌肉酸痛、倦怠喉嚨痛、噴嚏、鼻塞發燒突發高燒, 持續3-4天體溫略升, 較少發燒, 多為1-3天病程約1-2周約2-5天傳染性傳染性強, 可能因變異大規模傳染傳染性較弱多發季節秋冬季多春、秋、冬季疫苗有無

流感的特點在於爆發流行快、傳染範圍廣泛、併發症嚴重,

一般的重感冒不一定是流感, 需經由快篩判別是否感染流感病毒。

抗原變異性變異性大, 可能發生大變異而產生新的病毒株, 易引起全世界大流行抗原的變異性較為穩定, 以區域性的流行為主自然界宿主 人、豬、禽鳥類、哺乳動物等 人類疾病嚴重度引起的症狀最為嚴重, 不適感較強烈腹瀉、肌肉酸痛的比例較高

常聽到的H1N1、H5N1、H3N2, 你知道代表什麼意思嗎?原來, 這些都是不同類型的A 型流感。

A 型流感可依表面特有的蛋白質抗原分為H 抗原(紅血球凝集素)、N 抗原(神經氨酸酶), H 抗原亞型有16種, N 抗原亞型則有9種。

A 型流感可由這兩種蛋白質抗原進行排列組合,

如H1N1 病毒是由H-1蛋白與N-1蛋白組成、 H5N1由H-5 蛋白與N-1蛋白組成、H3N2則由H-3 蛋白與N-2蛋白所構成。

不同組合可能變異出新的病毒, 造成傳播力與致死率的差異, 如稱為禽流感的H5N1, 目前是由禽類傳染給人類, 未有人傳人的案例, 感染時可能出現發燒或呼吸急促的症狀。 不同於H6N1 感染人類時, 僅引發輕微症狀或無症狀。

由於A 型流感的變異性較高, 人們往往因反應不及, 而出現大流行。 另外, B 型流感病毒則不區分亞型, 因抗原較為穩定, 所以不易發生變異或出現大規模流行。

流感的併發症

流感可怕的地方在於嚴重的併發症, 又以嬰幼兒、65歲以上長者、罹患心肝肺等潛在疾病、慢性代謝性疾病(糖尿病)、腎衰竭、孕婦、肥胖者、已住院觀察者為高危險群。

若出現以下危險徵兆: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胸痛、血痰或痰液變濃、意識改變、高燒持續72小時等, 應盡速就醫, 降低併發症的發生率。

常見的併發症有肺炎、腦炎、中耳炎、鼻竇炎、心包膜炎等等。

傳染途徑、潛伏期、可傳染期

流感主要經由咳嗽、打噴嚏等飛沫傳染, 將病毒散佈給周圍的人, 若手部接觸有病毒的表面, 接著不經意做出揉眼、摸鼻的動作時, 就容易遭受感染。

流感的潛伏期為1-4天, 也就是被感染後的1-4天都可能出現症狀。 另外, 流感的傳染期也不容小覷, 從發病的前一天到症狀出現的3-7天都具有傳染能力。

預防方法

接種疫苗

注射流感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尤其是免疫力較差的年長者、幼童、慢性病患者等高危險群。

勤洗手

減少病毒停留在手上的機會, 避免以手觸碰眼、口、鼻, 就能降低感染風險。

戴口罩

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或出入人潮較多的場所時, 應確實戴上口罩, 降低飛沫傳染的機會。

良好作息

不熬夜、多運動、均衡飲食, 就能強化身體的防禦機制, 增強抵抗力。

空氣流通

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散佈的機會。

治療與應對方式

抗病毒藥劑

感染流感後,大部份成年人雖可自行痊癒,但少數抵抗力較差的族群容易出現併發症,若出現發燒等流感症狀應盡速就醫,由醫生評估是否服用抗病毒藥劑。 目前我國的抗病毒藥劑主要為抗病毒口服液及小兒氨酚烷胺顆粒以及感康等,在發病後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特別留意,此藥劑須由醫生評估與指示服用,不可自行購藥服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多喝水 多喝溫水可緩解不識症狀,若出現發燒症狀,充足的水分也能幫助體溫調節。

多休息

提高身體自愈的能力,若缺乏充分休息,可能導致病情加劇或產生併發症。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返家休養,除了給身體適當的恢復空間,也能降低群聚感染的機率。

增強抵抗力。

空氣流通

需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降低病毒散佈的機會。

治療與應對方式

抗病毒藥劑

感染流感後,大部份成年人雖可自行痊癒,但少數抵抗力較差的族群容易出現併發症,若出現發燒等流感症狀應盡速就醫,由醫生評估是否服用抗病毒藥劑。 目前我國的抗病毒藥劑主要為抗病毒口服液及小兒氨酚烷胺顆粒以及感康等,在發病後48小時內使用效果最好,特別留意,此藥劑須由醫生評估與指示服用,不可自行購藥服用,以免產生抗藥性。 多喝水 多喝溫水可緩解不識症狀,若出現發燒症狀,充足的水分也能幫助體溫調節。

多休息

提高身體自愈的能力,若缺乏充分休息,可能導致病情加劇或產生併發症。一旦出現不適症狀,應返家休養,除了給身體適當的恢復空間,也能降低群聚感染的機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