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富民走千村訪萬戶 李春國走訪摸實情為民辦實事

在“聚焦富民·走千村訪萬戶”大走訪大排查活動中, 我的聯繫點是高郵市送橋鎮黃圩村。 黃圩村位於送橋鎮東北部, 耕地面積5800畝, 全村有農戶560戶、農民2338人, 2016年人均年純收入2.78萬元, 村集體收入66.67萬元。 春節以來, 我先後3次來到黃圩村, 還先後到寶應、高郵、江都、廣陵實地調研走訪。

如何找問題?我們到農村大走訪, 就是要到工作一線去看我們“

怎樣辦實事?為民辦實事不能“事小而不為”。 每到一戶, 我都問他們收入怎麼樣, 困難是什麼, 對我們還有什麼要求等。 為民辦實事不能“事難而慢為”。 走訪發現, 低收入農戶主要是因災因病和意外事故致貧。

如何防範和化解這個難題呢?除了靠黨委政府的精准扶助, 靠親戚朋友的無私幫助, 靠社會各方的友愛援助, 經過討論, 我們認為還可以靠市場經濟的合理輔助。 在落實精准扶助措施基礎上, 近期我們啟動研究了低收入農戶醫療商業補充保險方案, 建議政府通過財政補助、商業保險方式化解潛在的因病致貧的風險, 讓所有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不掏一分錢就可享受到可觀的風險保障。 為民辦實事不能“事重而輕為”。 走訪中, 不少農民反映, 去年小麥和水稻受災重、價格低、損失大, 農業保險賠付不及時、不充足。 當前, 我們正在推進縣(市、區)農業保險市場化招標, 引入市場競爭機制, 提高賠付水準和賠付品質;同時,
研究制定農業保險理賠操作規程, 增加農民群眾特別是新型經營主體在查災核災和定損理賠中的話語權。

成效誰說了算?“三農”發展到底怎麼樣、為民辦實事成效怎麼樣, 不能僅由幹部說了算, 更要讓農民群眾這些當事人來評說。 農村工作落沒落到實處, 要看基層幹群知道不知道。 近幾年, 各地大力培育發展家庭農場, 但在走訪中, 我們遇到的黃圩村陳莊組組長、本地種田大戶趙學田卻不知道什麼是家庭農場, 也不知道如何申請註冊, 更不知道可以享受優惠政策。 我不禁在想, 還有多少種植大戶因不知曉這些政策而錯失良機。 這也反映了我們這項工作特別是輔導培訓還沒完全落實到位。

目前, 我們已指導其成立家庭農場, 用足各類政策。 惠農政策執行得好不好, 要看農民群眾滿意不滿意。 農民群眾最質樸, 跟他們打交道, 最能聽到真話實話。 我們到農戶問糧食補貼有沒有發放, 個個都說每年都發, 都很高興;問村裡的低保政策執行得怎麼樣, 大部分人都說現在挺好的。 精准扶貧的效果行不行, 要看幫扶對象高興不高興。 黃圩村共有建檔立卡的低收入農戶27戶, 經過調查, 鎮村落實了“一戶一卡、一戶一策”要求和幫扶責任。 在低收入農戶姚在朝家, 他高興地告訴我們, 有線電視、自來水、一事一議等費用都有減免, 鎮裡、村裡的領導經常到家裡看望慰問。

揚宣 瑞琳 整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