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教育部長陳寶生《人民日報》撰文:優先發展教育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新的全面部署, 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現代化,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

如何優先發展教育事業?1月8日,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 做了深入闡釋。 具體內容是什麼?一起來看↓↓↓

百年大計, 教育為本。 習近平同志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新的全面部署, 明確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 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 深化教育改革, 加快教育現代化,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這為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不斷推進教育改革發展、大力提高國民素質指明了方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教育事業,

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戰略地位, 對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 扎實實施教育惠民舉措, 人民群眾獲得感明顯增強, 促使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的人力支援和知識貢獻。

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教育公平狀況不斷改善, 中西部和農村教育明顯加強。 近5年來, 根據黨中央的總體要求, 公共財政優先保障教育, 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始終保持在4%以上, 為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6年, 我國學前3年毛入園率為77.4%, 小學淨入學率為99.9%, 初中階段毛入學率為104.0%。 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為93.4%,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為87.5%, 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42.7%。 從國際可比資料看, 我國教育普及程度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

在加強中西部教育方面, 重點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 實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興計畫。 覆蓋各級各類教育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形成, 2016年受助學生超過9000萬人次, 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每年惠及3600萬貧困地區學生。 殘疾人受教育機會不斷擴大,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保障和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促進教育公平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教育改革開放持續推進, 關鍵領域改革取得重要進展, 依法治教開闢新的局面。 近5年來, 根據黨中央的總體要求, 以拓寬終身學習通道為最終目標, 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領域,

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落實本地區改革實施方案。 依法治教全面推進,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一攬子法律修訂完成。 完善以章程為統領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 深化“放管服”改革, 累計取消15項教育行政審批, 依法加強督導體系建設, 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係有了新進展。 同時, 我國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對外開放格局, 2016年205個國家和地區的40多萬人次來華留學, 我國成為亞洲最大、全球第三的留學目的國。 中外合作辦學專案、孔子學院建設順利開展, 我國同不同國家(地區)及國際組織的教育合作交流關係不斷鞏固, 實施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 我國教育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日益增強。

教育品質和水準顯著提高, 教師隊伍建設不斷加強, 教育更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 近5年來, 根據黨中央的總體要求, 教育系統把提高品質作為生命線。 基礎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正在深化, 著眼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促使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支撐“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 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 培養大批高品質的各類人才。 推進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高校轉變, 提升服務區域發展能力, 鼓勵高校深度參與創新型國家建設。 同時, 更加重視教師隊伍建設, 健全大中小學師德體系, 制定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專門政策, 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 中小學設置正高級職稱, 有效調動了教師長期從教、終身從教的積極性。 總體上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教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習近平同志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我們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上,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高度,加深對新時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重要戰略意義的認識。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我們黨新世紀以來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基礎上,立足世情國情,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新的總體要求。而全面小康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一個重要方面要看教育的體系結構、教師素質、品質水準、制度建設能否得到新的提升,更好適應億萬學習者的多樣化需求。為此,必須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教育發展週期長,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多方面要求,必須提前準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相繼在國家層面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等戰略,適度超前部署教育現代化,用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正在形成長效機制。面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黨的十九大報告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號角。在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兩個階段的時間表中,還要繼續優先部署教育現代化工作,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夯實人力資源基礎。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將建設教育強國作為基礎工程。習近平同志指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後發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進程中,特別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對優先發展教育、促使教育全面服務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局提出了根本要求,必將成為黨和國家宏觀決策的重要遵循。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持續取得新進展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相關重點任務進行新的重大部署。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堅持党的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總體要求,需要我們結合新時代的新要求,全面系統、創造性地落到實處。立德樹人,就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法治教育、國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促使學生將其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行動自覺。立德樹人,就要把握好素質教育時代特徵,重點抓好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和教學改革;強化學校體育工作,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科學鍛煉良好習慣;全面推進藝術教育,提升學生審美素養;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勤工儉學、志願服務、實習實踐活動的成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學以致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推進教育公平,補齊民生短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並對促進教育公平作出重要部署。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重中之重是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這是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標本兼治之策,也是促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與農村共用的關鍵環節,將充分彰顯教育權利和機會公平。這項工作重點從縣域做起,逐步向有條件的市域擴展。在此基礎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需要,辦好學前教育,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普及學前3年教育,提高保育教育品質;辦好特殊教育,為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提供免費高中階段教育,更好保障殘疾人基本教育權利;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準,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不斷提高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此,財政經費將依法向困難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動員全社會形成合力,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以新發展理念統籌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教育改革發展永遠在路上。在教育現代化長征途中,根據黨的十九大的部署,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不斷譜寫新篇章。一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些舉措既有政策連續性,又有與時俱進創新性,著眼於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融合協調發展,共同優化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增強各類人才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二要辦好網路教育、繼續教育。我國將探索“彎道超車”,打造符合國情實際的網路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系,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用,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這些舉措充分彰顯教育與學習貫穿人們一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同時繼續支援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總之,我國將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使絕大多數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進而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展望未來,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的同時,一個人人願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學有所樂的學習型社會必將一步步建成。

文章來源 | 人民日報,轉載自“微言教育”

總體上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在各級政府、教育系統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我國教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煥發出強大的生機活力。

習近平同志指出:“教育是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業。”我們必須從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出發,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方位上,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高度,加深對新時代優先發展教育事業重要戰略意義的認識。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從現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我們黨新世紀以來一系列重大部署的基礎上,立足世情國情,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出新的總體要求。而全面小康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一個重要方面要看教育的體系結構、教師素質、品質水準、制度建設能否得到新的提升,更好適應億萬學習者的多樣化需求。為此,必須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不斷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

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教育發展週期長,要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多方面要求,必須提前準備。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相繼在國家層面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可持續發展等戰略,適度超前部署教育現代化,用教育現代化支撐國家現代化,正在形成長效機制。面對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域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黨的十九大報告吹響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號角。在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兩個階段的時間表中,還要繼續優先部署教育現代化工作,努力提高全民族素質,為全面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夯實人力資源基礎。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優先發展教育,將建設教育強國作為基礎工程。習近平同志指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我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後發優勢。”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進程中,特別強調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對優先發展教育、促使教育全面服務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大局提出了根本要求,必將成為黨和國家宏觀決策的重要遵循。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闡釋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時,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持續取得新進展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對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相關重點任務進行新的重大部署。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我們黨改革開放以來始終堅持党的領導、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總體要求,需要我們結合新時代的新要求,全面系統、創造性地落到實處。立德樹人,就要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導向,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法治教育、國防教育和可持續發展教育,促使學生將其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行動自覺。立德樹人,就要把握好素質教育時代特徵,重點抓好大中小學教材建設和教學改革;強化學校體育工作,幫助學生養成自覺科學鍛煉良好習慣;全面推進藝術教育,提升學生審美素養;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緊密結合,提高勤工儉學、志願服務、實習實踐活動的成效,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學以致用。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持續推進教育公平,補齊民生短板。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並對促進教育公平作出重要部署。保基本、補短板、促公平,重中之重是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這是縮小城鄉義務教育差距的標本兼治之策,也是促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與農村共用的關鍵環節,將充分彰顯教育權利和機會公平。這項工作重點從縣域做起,逐步向有條件的市域擴展。在此基礎上,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需要,辦好學前教育,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基本普及學前3年教育,提高保育教育品質;辦好特殊教育,為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提供免費高中階段教育,更好保障殘疾人基本教育權利;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鞏固提高中等職業教育發展水準,促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不斷提高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為此,財政經費將依法向困難地區和困難群體傾斜,動員全社會形成合力,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

以新發展理念統籌各級各類教育事業發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教育改革發展永遠在路上。在教育現代化長征途中,根據黨的十九大的部署,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統領,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不斷譜寫新篇章。一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現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些舉措既有政策連續性,又有與時俱進創新性,著眼於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融合協調發展,共同優化創新型、複合型、應用型和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機制,增強各類人才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二要辦好網路教育、繼續教育。我國將探索“彎道超車”,打造符合國情實際的網路化、數位化、個性化、終身化教育體系,促進優質資源共建共用,以教育資訊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這些舉措充分彰顯教育與學習貫穿人們一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三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宣導全社會尊師重教,同時繼續支援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總之,我國將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使絕大多數新增勞動力接受高中階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進而辦好繼續教育,加快建設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素質。展望未來,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一步步變為現實的同時,一個人人願學、時時可學、處處能學,學有所成、學有所用、學有所樂的學習型社會必將一步步建成。

文章來源 | 人民日報,轉載自“微言教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