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邁進的根本遵循

核心觀點

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論傳承、堅定的價值追求、豐富的思想內涵、鮮明的政治導向, 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政治經濟學的全新境界。

2018年是貫徹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 要做好2018年和今後的經濟工作, 必須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指導, 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 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突出特徵是強調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突出特徵也就是推動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品質發展。

實現高品質發展, 需要切實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認真學習貫徹好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 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的指導思想, 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 我們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並把它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 立足大局, 把握規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 相機抉擇, 開准藥方, 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 穩中求進, 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 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二是緊緊圍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時代要求來排兵佈陣。 近年來, 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重大的趨勢性變化和特徵, 主要表現在:經濟增速、發展方式、產業結構、增長動力、資源配置等都出現了新的變化。 正是在認真研判這些重大變化的基礎上,

黨中央作出了重大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這說明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體系、政績考核體系, 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 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三是在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基礎上重點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 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

大力推進改革開放, 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 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扎實進展, 引導和穩定預期, 加強和改善民生, 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四是在自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同時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党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是一句套話,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 落實主體責任, 確保令行禁止。 要圍繞推動高品質發展, 做好八項重點工作:一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三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四是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五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七是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八是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的同時,更強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第一,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必將是引領型的、高效率型的經濟體系,必將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與綜合實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也必將最終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與歷史地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創新目標上,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在創新基礎上,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案,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在創新體系上,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創新文化上,要宣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在創新人才培育上,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第二,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該是多種利益分享的共同體,不同的經濟主體在這一體系中都能夠實現自身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下好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協調發展體現於多個不同領域。從經濟角度來看,包括:一是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品質和水準的供需動態平衡;二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三是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市場經濟體制。

第三,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出了嚴格要求。發展理念上,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牢牢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指導原則上,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始終堅持綠色發展,要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要宣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制度保障上,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一套完善的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予以保駕護航,必須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

第四,必須堅持開放發展。過去的發展經驗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將是我國推動對外開放過程中堅持的重要原則。在對外開放方面,我們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在對內開放方面,我們要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第五,必須堅持共用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論傳承、堅定的價值追求、豐富的思想內涵、鮮明的政治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政治經濟學的全新境界。生產能力以及生產體系已經不再是決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因素,生產環節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再處於對其他環節的絕對支配地位。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在重視生產環節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包括收入分配、居民消費、社會保障等環節,只有這樣,整個經濟體系的結構才會健康、品質才能提高、動力才可持續,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最終建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原則是辯證統一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穩中求進一直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個總基調。2017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穩”就在於保證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經濟增速換擋降速但不失速,穩定在一個合理區間。實踐證明,宏觀政策穩,增長就穩、轉型就穩、預期就穩。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完善宏觀調控,穩定市場預期。要想穩得住,最好的辦法還是要依靠“進”。“進”的核心就在於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由產業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要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就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係。一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要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發揮政府作用,就不是靠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二是要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係。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從構建長效體制機制、重塑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著眼,在戰略上打好持久戰,又要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三是要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係。做減法,就是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做加法,就是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補短板、惠民生,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在党的十九大報告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講話中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的同時,更強調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目標打下堅實基礎。

第一,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必將是引領型的、高效率型的經濟體系,必將對一個國家的競爭力與綜合實力產生決定性的影響,也必將最終決定一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與歷史地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在創新目標上,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在創新基礎上,要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專案,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在創新體系上,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在創新文化上,要宣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運用;在創新人才培育上,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準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準創新團隊。

第二,必須堅持協調發展。現代化經濟體系應該是多種利益分享的共同體,不同的經濟主體在這一體系中都能夠實現自身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下好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協調發展體現於多個不同領域。從經濟角度來看,包括:一是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品質和水準的供需動態平衡;二是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三是加快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市場經濟體制。

第三,必須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提出了嚴格要求。發展理念上,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牢牢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指導原則上,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始終堅持綠色發展,要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要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的經濟體系;要宣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制度保障上,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一套完善的生態環境監管體制予以保駕護航,必須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

第四,必須堅持開放發展。過去的發展經驗證明,改革開放是我國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和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將是我國推動對外開放過程中堅持的重要原則。在對外開放方面,我們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遵循共商共建共用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努力實現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在對內開放方面,我們要實行高水準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

第五,必須堅持共用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具有深刻的理論傳承、堅定的價值追求、豐富的思想內涵、鮮明的政治導向,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和政治經濟學的全新境界。生產能力以及生產體系已經不再是決定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根本因素,生產環節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地位不再處於對其他環節的絕對支配地位。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在重視生產環節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包括收入分配、居民消費、社會保障等環節,只有這樣,整個經濟體系的結構才會健康、品質才能提高、動力才可持續,現代化經濟體系才能最終建成。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原則是辯證統一把握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

黨的十八大以來,穩中求進一直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一個總基調。2017年末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要長期堅持。”“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

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穩”就在於保證宏觀經濟穩中向好的基本態勢,經濟增速換擋降速但不失速,穩定在一個合理區間。實踐證明,宏觀政策穩,增長就穩、轉型就穩、預期就穩。必須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保持宏觀政策基本取向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完善宏觀調控,穩定市場預期。要想穩得住,最好的辦法還是要依靠“進”。“進”的核心就在於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品質,實現經濟結構轉型,由產業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

要實現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就要處理好三個方面的關係。一是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就要完善市場機制,打破行業壟斷、進入壁壘、地方保護,增強企業對市場需求變化的反應和調整能力,提高企業資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競爭力。發揮政府作用,就不是靠簡單下達行政命令,而是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用改革激發市場活力,用政策引導市場預期,用規劃明確投資方向,用法治規範市場行為。二是要處理好短期和長期的關係。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從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入手,從構建長效體制機制、重塑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著眼,在戰略上打好持久戰,又要在戰術上打好殲滅戰。三是要處理好減法和加法的關係。做減法,就是減少低端供給和無效供給,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杆,為經濟發展留出新空間。做加法,就是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補短板、惠民生,加快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產品,為經濟增長培育新動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