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左暉:開發商們的「驕傲」與「焦慮」

在時代轉換的時候, 在老指標不管用的時候, 要不要誕生一些新的指標?指標就是衡量, 給我們決策或者是看清楚形勢找到一個其他角度。

創造美好生活, 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說任重而道遠。 我認為, 中城聯盟企業家, 在座的諸位, 我們要沿著十九大的精神, 做好我們應該做的工作, 使中國夢得以充分平衡地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

我不是做開發的, 來看整個開發商的群體, 我好像是又站在外面的角度。 我認為這個群體有兩個特點比較明顯:

第一個就是驕傲。 我覺得這個驕傲非常有理由。 在各行各業裡面, 如果你的企業年度經營規模能做到 1000 億左右,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很多企業是無法企及的。 在房地產行業, 你做到千億的規模可能只是一個大公司的門檻, 連前 10 都排不上。 當然這個群體也在推動整個中國一些公益事業的發展, 所以也非常有理由驕傲。

▲開發商們風光背後的「焦慮」, 你看到了嗎

第二個是焦慮。 很多行業都在談發展和變化, 房地產行業談轉型的就更多了。 我想大企業有大企業的焦慮, 今天大的開發商已經超過了 5000 億, 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狀況, 小企業也在談小企業的狀況。

我們有理由驕傲一把, 因為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產業。 我自己的判斷, 從1994年房改到今天, 過去這麼多年, 整個房改行業實際上是「去市場化」的過程。 當然這個去也不是全去, 只是去一半, 這一半去到哪裡了?哪些是非市場的, 哪些還是市場的, 在非市場裡面我們能做一些什麼事情, 這都是我們未來面對的很多不確定性。

開發商是一個非常擅長在模糊狀態下做決策的群體。 去年我們還在講租賃崛起, 認為這是趨勢性的, 今年長租公寓已經變成一個紅海了, 很多企業 100 萬套、200萬套。 在不確定性的過程當中, 我們總是要去尋找確定性的方向。 所以今天就我的一些認識, 給大家分享我所認為線上化在未來相對確定的狀況。 從這幾個方面來看:

▲現代人把更多時間放在了線上

第一, 房地產這個領域是全國這麼多大行業裡面, 正在最後一個完成消費線上移民的過程, 幾乎是最後一個大規模做線上移民的。

從時間的長度, 今天消費者線上的時間已經超過了線下的消費時間,

把越來越多的時間花費在了線上, 比如線上下看房子的時間其實已經低於線上的時間了。 換句話說, 今天線上 + 線下的時間組合, 我們發現效率更高, 體驗更好, 這種嘗試也變得更加多。

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們自己的資料, 鏈家每一張成交的背後大概是 1.2 萬個 PV, 這 1.2 萬個 PV 會線上下成交一張單子。 北京鏈家是 1.7 萬個 PV , 線下成交一張單子, 全行業的平均水準是 3 萬個PV成交一張單子。 今天我們彙聚了行業第一批線上的重度用戶, 未來我們估計會成長到 3000 個PV對應下面一個交易, 所以我覺得消費者完成線上移民的這個趨勢還會非常明顯。

▲用戶線上上多維度、深度參與

第二,線上發生的不是單向的,是多維的,是足夠深度的一種參與。

消費者今天越來越深度地參與到其中。我們注意到,從整個線上的內容來看,今天正在從 PGC(專業機構的內容)到 UGC(使用者原創內容)的過程當中,這是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全視角的參與。我們今天的單子裡面,大概每 10 張單子有 5 張是由線上消費者跟經紀人深度參與之後發生的交易,並且這種參與的時間越來越快,越來越多。

鏈家的資料顯示,大概 90% 的用戶用鏈家 APP。幾乎很少有用戶不通過線上交互,因為 10 個裡面有 9 個用 APP,重要的是這 9 個人裡面,有 7 個人,就是 90% 用 APP 的用戶中有 80% 的人先用 APP,再去線下發生交互。

▲鏈家有80%的交易是從線上發起的

所以這種商機的發起,實際上超過 80% 的比例是從線上發起的。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業主自己線上上寫房評,跟我們開發商一樣,很多 C 端的業主自己去線上 DI 這種工作,交易裡面的 10 張單子,有 3 張是業主自己在上面有很深交互,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

第三,目前線上整個行業的滲透率都不夠。

我們統計全口徑 UV,就是我們的用戶到底有多少,我們看了看大概是 2000 萬左右,中國有 10 億線民,滲透率大概是 2% 左右,這可能是剛剛開始,我估計大概會到 20% 左右。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會覆蓋到線上 2億 的用戶群體,核心就是因為今天我們覆蓋消費者的生命週期是比較短的。

目前發生在 APP 大概率的事件,還是覆蓋到交易環節,大概覆蓋了 3 到 6 個月的生命週期,這個我們覺得是比較短的。隨著這種交互越來越深之後,消費者正在從交易本身向居住和更多的環節裡面延展。

▲內容行銷,創造消費者需求

鏈家的線上從前幾年開始做了一些內容頻道,現在的 PV 裡面大概 11% 來自於內容,跟交易沒直接關係一些內容。一年前的時候大概只有 2%,這方面的成長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方向。

在互聯網用戶的覆蓋度從 2% 到 20% 的變化階段,房地產類目也處於線上用戶的覆蓋期。我們看到澳洲和英國的一些線上平臺,互聯網用戶的覆蓋度大概都在 30% 左右的規模。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未來會越來越多全流程的覆蓋,今天的交易是這種情況,居住也將是這種情況,包括租賃,現在自如已經全流程都線上上實現了,而且有大量的消費者在居住自如之前前,沒有經過線下、完全線上上完成整個服務過程,這是一個很大的方向。

第四,房地產這個行業可能是最後一個完成資料電子化的。

現在這個行業資料電子化的其實是非常弱的,中國這麼大的產業,很少能看到為這個行業服務的 SaaS 平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餐飲行業有各種各樣的 SaaS 平臺,而我們這個行業資料電子化的各個維度都做得不夠。從政府的基礎資料要電子化,包括開發商,今天大家都處在一個個資訊孤島的狀態。開發商說鏈家現在很大,有的開發商一年 5000 億的 GMV,未來可能到 1 萬億,但是今天到 1 萬億,相對於已經超過 200 萬億的存量資產來說還是不夠大,只是一個個小的孤島組合起來,雖然拼起來規模比較大,但就每一個孤島來說還是原來那樣。

▲資料中心的數量是衡量科技公司提供雲計算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雲計算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水電煤」,

連結最新的資料顯示,大概有 2.2 個 PB 的資料規模,即便如此,也就支持了我們每一筆交易背後的 1.2 萬個 PV。我們每一個房子上面的數位規模大概是兆級的,這個我覺得都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想找到每一樣交易背後的資料規模大概在 3 萬 PV 的話,我估計這個資料規模,像我們這種平臺要到 EB 當量的狀態才可以。

所以我覺得,對開發商這個群體來說,未來需要資料的電子化,線上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最終就是讓你更懂消費者。我們今天的資料,大概 70% 用戶的線上畫像跟線下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吻合的,這個資料在一年前大概是 30%。

資料的產生是一種「黑洞」,會產生極大的能量。在很多不確定性的狀態下,我們在尋找確定性,未來整個行業的線上化應該是非常大的,或者是非常確定的趨勢。

▲用戶線上上多維度、深度參與

第二,線上發生的不是單向的,是多維的,是足夠深度的一種參與。

消費者今天越來越深度地參與到其中。我們注意到,從整個線上的內容來看,今天正在從 PGC(專業機構的內容)到 UGC(使用者原創內容)的過程當中,這是全方位、全生命週期、全視角的參與。我們今天的單子裡面,大概每 10 張單子有 5 張是由線上消費者跟經紀人深度參與之後發生的交易,並且這種參與的時間越來越快,越來越多。

鏈家的資料顯示,大概 90% 的用戶用鏈家 APP。幾乎很少有用戶不通過線上交互,因為 10 個裡面有 9 個用 APP,重要的是這 9 個人裡面,有 7 個人,就是 90% 用 APP 的用戶中有 80% 的人先用 APP,再去線下發生交互。

▲鏈家有80%的交易是從線上發起的

所以這種商機的發起,實際上超過 80% 的比例是從線上發起的。我們可以看到,大部分業主自己線上上寫房評,跟我們開發商一樣,很多 C 端的業主自己去線上 DI 這種工作,交易裡面的 10 張單子,有 3 張是業主自己在上面有很深交互,所以這也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

第三,目前線上整個行業的滲透率都不夠。

我們統計全口徑 UV,就是我們的用戶到底有多少,我們看了看大概是 2000 萬左右,中國有 10 億線民,滲透率大概是 2% 左右,這可能是剛剛開始,我估計大概會到 20% 左右。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會覆蓋到線上 2億 的用戶群體,核心就是因為今天我們覆蓋消費者的生命週期是比較短的。

目前發生在 APP 大概率的事件,還是覆蓋到交易環節,大概覆蓋了 3 到 6 個月的生命週期,這個我們覺得是比較短的。隨著這種交互越來越深之後,消費者正在從交易本身向居住和更多的環節裡面延展。

▲內容行銷,創造消費者需求

鏈家的線上從前幾年開始做了一些內容頻道,現在的 PV 裡面大概 11% 來自於內容,跟交易沒直接關係一些內容。一年前的時候大概只有 2%,這方面的成長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像。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方向。

在互聯網用戶的覆蓋度從 2% 到 20% 的變化階段,房地產類目也處於線上用戶的覆蓋期。我們看到澳洲和英國的一些線上平臺,互聯網用戶的覆蓋度大概都在 30% 左右的規模。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未來會越來越多全流程的覆蓋,今天的交易是這種情況,居住也將是這種情況,包括租賃,現在自如已經全流程都線上上實現了,而且有大量的消費者在居住自如之前前,沒有經過線下、完全線上上完成整個服務過程,這是一個很大的方向。

第四,房地產這個行業可能是最後一個完成資料電子化的。

現在這個行業資料電子化的其實是非常弱的,中國這麼大的產業,很少能看到為這個行業服務的 SaaS 平臺,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餐飲行業有各種各樣的 SaaS 平臺,而我們這個行業資料電子化的各個維度都做得不夠。從政府的基礎資料要電子化,包括開發商,今天大家都處在一個個資訊孤島的狀態。開發商說鏈家現在很大,有的開發商一年 5000 億的 GMV,未來可能到 1 萬億,但是今天到 1 萬億,相對於已經超過 200 萬億的存量資產來說還是不夠大,只是一個個小的孤島組合起來,雖然拼起來規模比較大,但就每一個孤島來說還是原來那樣。

▲資料中心的數量是衡量科技公司提供雲計算服務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雲計算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水電煤」,

連結最新的資料顯示,大概有 2.2 個 PB 的資料規模,即便如此,也就支持了我們每一筆交易背後的 1.2 萬個 PV。我們每一個房子上面的數位規模大概是兆級的,這個我覺得都是遠遠不夠的。如果想找到每一樣交易背後的資料規模大概在 3 萬 PV 的話,我估計這個資料規模,像我們這種平臺要到 EB 當量的狀態才可以。

所以我覺得,對開發商這個群體來說,未來需要資料的電子化,線上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趨勢,最終就是讓你更懂消費者。我們今天的資料,大概 70% 用戶的線上畫像跟線下表現出來的特徵是吻合的,這個資料在一年前大概是 30%。

資料的產生是一種「黑洞」,會產生極大的能量。在很多不確定性的狀態下,我們在尋找確定性,未來整個行業的線上化應該是非常大的,或者是非常確定的趨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