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擺脫“24條”困境,立法宜有新突破

第三隻眼

似乎從來沒有一個“法條”, 像婚姻法司法解釋第24條那樣, 經常性地陷入爭議旋流。

爭議之所以存在, 是因為根據司法解釋第24條所確立的原則, “債權人就婚姻關係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 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 當婚姻的另一方“惡意舉債”“違法欠債”時, 足以讓前配偶深陷債務危機。

其實, 從司法解釋第24條的“立法”過程看, 並非“空穴來風”。 2001年《婚姻法》修正後, 刪去“男女一方單獨所負債務, 由本人償還”規定, 於第17條確立了“共同債務”, 鑒於婚姻關係存續期間, 任何一方包括生產經營收益等收入原則上都屬於共同財產,

而生活所需以及投資經營產生債務, 也相應作為共同債務來對待。 《婚姻法》第19條第三款, 則對分別財產制下的夫妻共同債務認定也作了規定, 確認夫妻一方個人債務的前提條件, 要求“第三人知道該約定”。

誠然, 根據司法解釋第24條, 如果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虛構債務逃逸, 這種“惡意舉債”的行為, 的確會損害另一方的利益。 可是, 如果夫妻雙方串通“假離婚、真逃債”, 也會損害債權人利益。 雖然24條有“漏洞”, 但客觀而論, 對遏制破壞交易安全、擾亂市場秩序, 仍不無積極作用。

再看2017年2月份, 最高法公佈的司法解釋24條“補充條款”:夫妻一方與第三人串通, 虛構債務, 第三人主張權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夫妻一方在從事賭博、吸毒等違法犯罪活動中所負債務, 第三人主張權利的, 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這一補充解釋, 部分堵上了“漏洞”, 有利於無辜方“止損”。

但客觀而論, 這一“補充條款”仍不完美。 比如, 限定了不能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的範圍, 只有“虛構債務”“違法債務”兩種, 並不利於法官“良心裁判”。 如何證明第三人“虛構債務”、夫妻一方“違法債務”, 對於無辜方並不容易, 在法庭審查債務過程中, 如果債務人配偶沒有證據, 多判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而且, 基於“24條”被各界關注, 有的法官在處理涉及夫妻共同債務案件時, 故意繞開“24條”, 在裁判文書中不引用、不提及, 仍按照這一司法解釋的精神, 將債務人配偶推定為“共同債務人”,

判定承擔賠償責任。

其實, 對“24條”的理解適用, 可以更科學。 2017年“兩會”, 有45位全國人大代表分別聯名提出5件建議。 但是, 從長遠看, 真正的推動力量還是立法。 司法解釋雖被視為“准立法”, 但並不是法律, 不能違背立法精神。 應加快婚姻家庭立法, 更好地保護夫妻雙方、第三人合法權益, 防止不公平現象重演。

□歐陽晨雨(法律學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