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經濟日報:去杠杆 輕裝前行穩根基

底線思維, 是治國理政的重要政治經驗和政治智慧。 把工作的基點放在防範出現較大的風險上, 善謀對策, 才能為未來更長時間的增長奠定基礎。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 今後3年要重點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准脫貧、污染防治三大攻堅戰。 而防範化解重大風險, 重點是防控金融風險。

正視風險, 主動應對, 體現了決策者的智慧、自信和應對能力, 以及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謀未來的遠見卓識。

去杠杆邁出實質性步伐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賓曾將過度舉債稱為現代經濟的“阿喀琉斯之踵”。 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堅告訴經濟日報記者,

當前, 中國提出經濟去杠杆, 符合國際上降低債務杠杆在防止金融危機方面能起重要作用的最新認識。 中國金融政策正向著正確的方向推進。

中國的大門將越開越大。 相應的, 外部風險衝擊碰頭共振的可能性也在累積。 比如, 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的力度和節奏, 必然影響資金跨境流動。 這對其他國家是一個非常大的外部風險。 我們必須著重消除已知的國內經濟金融風險點, 以便留有風險承受餘力, 去應對進一步開放中的外部風險衝擊。

儘管我國金融市場規模壯大了, 輻射力、影響力增強了, 但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環節, 交叉性金融風險產生的可能性加大,

金融體系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還存在差距。

一場經濟去杠杆, 防範金融風險的攻堅戰就此吹響號角。

2017年嚴防“黑天鵝”“灰犀牛”, 中國經濟去杠杆邁出實質性步伐,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 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速持續放緩。 金融部門去杠杆速度也非常快, 金融部門內部融資增速已經降到個位數, 是過去10多年來的最低水準。 中國人民銀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 目前全社會杠杆率高位有所趨穩, 金融體系控制內部杠杆也取得階段性成效。 以地方債為例, 2017年全國累計發行地方債4.36萬億元, 較2016年下降三成。

清理國企債務除“僵屍”

對於經濟體來說, 貨幣好比血液。 金融的作用, 是讓血液流通,

血太多或者凝滯的地方, 效率低下, 需要減少供血和進行疏通;血太少的地方, 會造成供應不足, 要多融通過來一些。

一些資不抵債的“僵屍”企業, 既佔用大量信貸資源、抬升國有企業總體杠杆率, 又易形成呆壞賬, 加大金融風險。 因此, 處理國企“僵屍企業”是去杠杆中的一大重點。 該死的死不了, 該活的就活不好。 更何況還有一些國有企業, 將低息貸來的款, 不用在發展實體經濟上, 而是去搞房地產開發、變相放貸等方面, 更要及時糾偏。

2017年,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金融審判工作的若干意見》, 針對無金融資質的國有企業變相從事金融業務, 成為貸款通道的問題, 要求對其變相從事金融業務, 套取金融機構信貸資金又高利轉貸的,

應當依法否定其放貸行為的法律效力, 並通過向相應的主管部門提出司法建議等方式, 遏制其通道業務, 引導其回歸實體經濟。 同時, 《意見》要求通過充分發揮破產審判的功能, 依法處置“僵屍企業”, 推動經濟去杠杆。 對於已不具備市場競爭力和營運價值的“僵屍企業”, 及時進行破產清算, 化解過剩產能, 降低企業杠杆率。 對於雖然喪失清償能力, 但仍能適應市場需要、具有營運價值的企業, 則要綜合運用破產重整、和解制度等手段進行拯救, 優化社會資源配置, 實現企業再生。

楊堅認為, 從中國出口構成看, 中國製造業正在出現資本密集化特點。 這一定程度上會提高企業負債率。 因此,

對於企業負債率無需一高就驚, 而要全面具體分析。 在國企去杠杆過程中, 用市場化方式債轉股, 不失為可行的救急措施, 但還需要一個長效機制。 第一步要有序打破剛性兌付, 讓企業不敢盲目借債, 讓債券市場和銀行有充分風險考量。 第二步需要大力發展直接融資、股權融資等, 既降低過高的杠杆率, 又能夠切實支援實體經濟發展。 同時通過管理影子銀行、調整金融結構等來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整頓規範地方債務

近日, 財政部通報了江蘇、貴州兩省對部分縣市違規借債的整改處分情況, 責令限期整改, 並對相關責任人給予不同處分。

積極穩妥化解存量隱性債務, 要堅持“誰家的孩子誰抱走”, 堅決打消少數地方政府認為中央政府會“買單”的“幻覺”, 堅決打消一些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

當下,財政部會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擔保法,堅決刹住無序舉債之風,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

同時,相關改革也要跟上,使地方政府減少負債動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要進一步理順政府市場關係,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同時硬化政府的預算約束。最重要的是讓民營資本進入更多領域。

中國經濟“去杠杆”,打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為我國中長期發展清除風險,夯實地基。經歷此役,那些高效率、低杠杆、現金充裕、技術儲備深厚的中國企業,將會功力大長,而中國經濟這棵參天大樹也將根深葉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

堅決打消一些金融機構認為政府會兜底的“幻覺”。

當下,財政部會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嚴格執行預算法和擔保法,堅決刹住無序舉債之風,有效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的攻堅戰。

同時,相關改革也要跟上,使地方政府減少負債動力。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認為,要進一步理順政府市場關係,理順中央和地方的財政關係,同時硬化政府的預算約束。最重要的是讓民營資本進入更多領域。

中國經濟“去杠杆”,打贏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攻堅戰,為我國中長期發展清除風險,夯實地基。經歷此役,那些高效率、低杠杆、現金充裕、技術儲備深厚的中國企業,將會功力大長,而中國經濟這棵參天大樹也將根深葉茂。(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惠春)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