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百萬直播問答是有害的短暫狂歡

短短兩周, 直播問答伴隨著百萬獎金的噱頭一路高歌猛進, 迅速跨越風口的量級, 形成了一個小型的颶風, 刮過整個神州大地。

從自稱“第一家上線直播答題”的《沖頂大會》開始, 到後面各大直播平臺直接“線上熱轉型”, 像《沖頂大會》、《百萬作戰》、《芝士超人》、《百萬英雄》等等同類型節目, 都如同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

其實這種模式並不新穎, 現在的線上答題基本算是脫胎於國外的HQ Trivia, 而同類型的模式不僅曾在電視節目中以《開心辭典》、《一戰到底》、《開門大吉》等益智類綜藝節目出現, 甚至同模式的故事《貧民窟的百萬富翁》還被搬上螢幕。

去年就有基於QQ好友關係的同類型的產品《答題王》出現, 但是同樣的模式並沒有引發如此大規模的傳播效應, 今年的突然火爆除了得益於移動互聯網和直播平臺的成熟發展, 最主要的是得益於幾大平臺金主的“瘋狂撒幣”。

隨後各大直播平臺紛紛跟進, 獎金也在各路巨頭的相互瘋狂趕超下, 從10萬激增到100萬, 最多的達到了130多萬, 大把大把的鈔票往平臺上砸, 那陣勢, 就和不是自己家錢似的。

不到一周後的1月8日晚, 王思聰在自己朋友圈裡發文:“2018年第一周總結, 王思聰撒幣, 張一鳴撒幣, 周鴻禕撒幣, 奉佑生撒幣。 ”

而周鴻禕在王思聰的朋友圈下回復:“你們都撒幣, 我大撒幣, 比你們厲害。 ”

映客創始人奉佑生則表示:“準備了10個億, 會一直撒。 ”

面對平臺巨頭們如此任性的“撒幣”, 網友們可沒閑著, 一聽說答對了題目有機會平分甚至獨得100萬獎金, 真的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使出了各自看家本事, 有到點聚眾答題的、有姑娘央求程式師男朋友編寫OCR識別軟體輔助答題的、有借助各路搜索工具語音辨識搜題的。

甚至很多公司還沒等開發出來AI輔助自動答題作弊器的時候, 360都已經開始下架自家公司開發的作弊器了:

其實忙活來忙活去, 好多參與者到最後發現自己真沒賺到什麼錢, 12道題能全部答對的情況很少, 比“吃雞”還難, 有時候死在最後一兩題還無比懊悔, 捶胸頓足地怨天天地, 有的平臺題目簡單, 全部答對心花怒放, 結果到最後幾十萬人答對, 沒分到一頓早飯錢, 這就造成了“題目簡單分不到錢、題目困難答不出來”的困局, 所以現在大家對各大答題平臺的評價標準基本都是基於答題難易程度的:題目較為困難的《沖頂大會》是“知識就是金錢”,

題目相對簡單的《百萬英雄》是“不弱智就是金錢”……

我曾經連續兩天目睹了朋友答題的過程, 這風光的背後應該還是苟延殘喘的直播平臺自救的套路, 因為直播平臺現在基本都是入不敷出, 平臺主播簽約本就是不小的開支, 有些遊戲主播輕鬆簽到過5000萬的年薪, 當然他們也自帶巨額流量, 但是對平臺來說, 巨額流量也是會呼吸的痛。

直播平臺的頻寬通常取月頻寬峰值月結, 也就是說加入這個月最高線上100萬人, 就按100萬人來結算。 假設某平臺有100萬人峰值線上, 這就意味著頻寬(1.5Mbps/session)為1.5T(1T=1024G), 1.5T頻寬現在市場價最低大約是每月3000萬!某直播平臺曾自曝峰值用戶超過1100萬, 那麼它那個月的頻寬費用便高達3.3億!

而各大直播平臺現在也都在苦苦掙扎,如何啟動用戶、如何變現上岸都是現在面臨的最頭疼的問題,那麼我有個小疑問:直播平臺刷粉造假幾乎是公開的秘密了,在這種直播答題中直播平臺是否會出現平臺機器人答題賺錢的情況?

每天100萬的投入也不是小數目了,而且是在目前沒有形成盈利模式閉環的時候,是否會出現平臺為了節約成本而故意出一些難題怪題偏題來卡人,而同時讓機器人答對,最後平分獎金的時候大部分獎金流入平臺內部。

這些是否有人監管?

另外,對於直播平臺所涉及到的各色各樣的問題,又是否有人負責監管審查?

不審查會出大問題的,周鴻禕投資並且最近也在力挺的花椒直播問答《百萬英雄》在題目上出了重大政治錯誤:

把香港和臺灣列為國家範疇,尤其是在這種敏感時期,真是心大!

剛剛經歷了“360水滴直播涉及隱私”問題,現在又出了這樣的問題,紅衣教主今年真是不消停,流年不利,求仁得仁,這回真的是“撒幣”了一把,花椒直播當晚停播,並發佈了聲明:

直播答題剛剛興起,引發熱烈響應實屬意外,大部分是因為資本燒錢引流,但是這絕對不是可持續的,現在也有直播答題開始探索商家贊助及廣告植入的方式,如果不能夠實現良好的商業模式,靠燒錢燒出來的風口難以贏得市場份額,等錢燒完了,這陣風也就熄火了,而單純以廣告模式必然會引起觀眾的反感,比如美團贊助的一場直播問答中赤裸裸的美團內部問題問題,如果是送分題,讓觀眾樂呵樂呵也就算了,但是像這種的問題,讓答錯的吃瓜群眾心裡和吃了蒼蠅似的,如何能夠對品牌方和平臺有好感,你公司有多少訂單誰TM知道!

這次直播答題能夠火爆的另一個原因是迎合了觀眾炫技的心理。

我們仔細分析直播問答中出現的這些題目,基本都是偏門、怪誕的知識,如果非要把這些稱之為知識的話,我們是有一句老話叫“知識就是力量”,但是我並不覺得這些無趣、無聊、無用的知識有什麼力量,相反可能會很有害。

比如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我國唯一一個具有五種地形的省區是哪裡?

說實話,如果你是地址學家或者地理學家,對位址地貌有深入研究,那麼這樣的題目可以稱之為娛樂,但是如果不是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剛好又不是對家鄉地貌瞭若指掌的本地人,怎麼猜答案,我剛看到這道題目的時候我默默打開了中國地圖網頁,然後我看了一會,又默默關上了,我確實不知道。即使告訴我答案是四川了,我都分不清成都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橫斷山區,以及四川盆地中的盆中丘陵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說到這裡想到一位朋友,我叫他黃瓜哥,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黃瓜是誰從哪裡傳入中國的嗎?在認識這位元黃瓜哥之前我一直認為黃瓜是地裡長的、藤上結的,但是認識他之後我知識體系瞬間豐富了十幾個維度,黃瓜也叫胡瓜,是西漢時出使西域的張騫帶回來的,但是到了五胡十六國的時候,後趙有個皇帝叫石勒,非常忌諱“胡”這個字,所以,由漢舊臣襄國郡守樊坦把胡瓜的名字改成了黃瓜。

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幾乎每次和黃瓜哥出去吃飯,他都要點一盤拍黃瓜,先是神秘兮兮地環顧全場:“各位有誰知道這黃瓜是誰引入中國的嗎?”然後在全場沉默的情況下,聲情並茂地給在場所有人把上面那段話講一遍,在全場恍然大悟的表情中收場。

有時候他也不管是不是有人沒聽過,即使是像我這種聽過幾十遍的,黃瓜哥也會認認真真重新講一遍,樂此不疲,就像郭德綱講於謙的三大愛好一樣,黃瓜哥樂此不疲地講,是因為他知道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是不知道答案的,難免心裡會有一點小竊喜,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並且他特別想讓別人知道這一點。

假如他是一位植物學家這無可厚非,頂多被說一句職業病,還會被人佩服專業!但是如果一個搞企業的整天重複給你普及黃瓜是誰引入中國的,而又並沒有意願系統學習這段歷史或者植物學知識,只是知道黃瓜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是誰傳進來的,起名字的是誰,這樣的知識對他不僅沒用,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我是親眼見過這種負面影響的,去年年底聚會,有新朋友在,農科院的植物學碩士,黃瓜哥在賣弄完黃瓜是如何引入中國的之後,本應在全場恍然大悟的贊許聲中結束,這果農科院這朋友也實在,以為他真懂,認為碰到同道中人了,就開始和他討論起來,延伸著問了一些“你知道樊坦為什麼起名叫黃瓜嗎?”、“黃瓜引入後經過了幾代的適應性培育”、“在全國黃瓜的種植及普及程度”等等話題的討論,結果我們不懂不說話,那位黃瓜哥結果也傻眼了,一句話接不上,那頓飯在尷尬中收場……

不過黃瓜哥心態不錯,兩個月後和他吃飯,他還是老樣子,似乎並沒有被上次的尷尬打倒,真害怕這根黃瓜會牽絆他一輩子……

這次的直播答題便是一次無用無趣無聊的知識狂歡,更可恥的是還打著“知識就是力量”的旗號,“知識就是力量”的觀點我是贊同的,但是當知識不成體系時,是無用的,只是碎片。

如果一個人既知道一戰中最先使用毒氣彈的戰役是什麼,又知道

Fate Zero第二季中的OP作者是誰;既知道國際通用的標準音的頻率是多少赫茲,又知道哪個不是天啟四騎士;既知道美版恐龍戰隊的綠衣隊員的名字,又知道《新本格魔法少女莉絲佳》中莉絲佳使用的是什麼魔法,你想一下,這個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有一個特別專一的主業。

德國哲學家尼采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為什麼這麼聰明》。

他的結論就一句話: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百萬直播答題中有太多像上述那樣無用的知識了,但是現在更多的人開始專心致志、興高采烈、興趣盎然地去學習、記憶,甚至歸類整理這些所謂的知識,硬生生用這些無謂的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星星點點的碎片。

在《血字的研究》中華生無意中說到地球繞著太陽轉,福爾摩斯說:不管是地球繞太陽轉還是太陽繞地球轉都和他的工作無關,他就算知道也要快點把它忘記。沒有人會因為福爾摩斯是否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來評判他是不是個偉大的人,觀眾喜愛他,是因為他卓絕的犯罪學知識和精湛的探案能力。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篇文章《兩小兒辯日》,有兩個小孩辯論太陽早晨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兩個人都有根據,說早晨近是因為早晨的太陽比中午大;說中午近是因為中午的太陽比早晨熱。他們遇到孔子,就問孔子,孔子說不知道。

我們都知道這是作者用這樣的小故事通過小孩來譏諷孔子:“誰說你只是多?”但是我們會因為孔子不知道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近而否定孔子的價值嗎?

就像現在直播問答平臺裡的這種問題,我把直播問答類各平臺的問題統一歸結為有標準答案但是一般人很難都答出來的。

王祖賢到底住哪個國家了這樣的問題也能算問題?如果這也算問題,那我可以開價一百萬一道題的賞金,不重樣的問出至少一千道,比如下面的這個問題,你要是能答出來,我真給你一百萬:

景辰的《百萬直播問答是一場有害的短瞬狂歡》這篇文章構思過程穿越了幾個省市?

這篇文章是我在高鐵上寫的,從出發開始到到站之前發出來,答案一定是固定的,但是你知道嗎?你知道有什麼用嗎?

荀子曾提出過對知識的鑒別。

他說有些知識是無聊的、無用的、無趣的,對於這樣的知識荀子有一個判斷,叫作:“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

我們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時候,讀到這一處必然忍俊不禁:

“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

如果是孔乙己這麼問你,估計你42碼的鞋早就蓋在他那欠揍的臉上了,你還得回頭嘲諷一句:“有病就好好治,現在醫學這麼發達,千萬別放棄!”

但是你看現在的直播問答,不也是這個意思:你知道“回”字的四樣寫法嗎,下列哪一個不是回字。

只不過平臺提前告訴了你,你要是知道回字的四樣寫法,就有機會平分一百萬,情況就不同了。

即使到最後是和好幾十萬人一起平分,分到手就塊兒八毛的,你都來不及罵他有病,已經開始下載註冊、四處群發微信找人註冊帳號填寫你的邀請碼,好讓你多獲得一張復活卡了。

資本的力量真大,硬生生瞬間造出個風口!

那麼它那個月的頻寬費用便高達3.3億!

而各大直播平臺現在也都在苦苦掙扎,如何啟動用戶、如何變現上岸都是現在面臨的最頭疼的問題,那麼我有個小疑問:直播平臺刷粉造假幾乎是公開的秘密了,在這種直播答題中直播平臺是否會出現平臺機器人答題賺錢的情況?

每天100萬的投入也不是小數目了,而且是在目前沒有形成盈利模式閉環的時候,是否會出現平臺為了節約成本而故意出一些難題怪題偏題來卡人,而同時讓機器人答對,最後平分獎金的時候大部分獎金流入平臺內部。

這些是否有人監管?

另外,對於直播平臺所涉及到的各色各樣的問題,又是否有人負責監管審查?

不審查會出大問題的,周鴻禕投資並且最近也在力挺的花椒直播問答《百萬英雄》在題目上出了重大政治錯誤:

把香港和臺灣列為國家範疇,尤其是在這種敏感時期,真是心大!

剛剛經歷了“360水滴直播涉及隱私”問題,現在又出了這樣的問題,紅衣教主今年真是不消停,流年不利,求仁得仁,這回真的是“撒幣”了一把,花椒直播當晚停播,並發佈了聲明:

直播答題剛剛興起,引發熱烈響應實屬意外,大部分是因為資本燒錢引流,但是這絕對不是可持續的,現在也有直播答題開始探索商家贊助及廣告植入的方式,如果不能夠實現良好的商業模式,靠燒錢燒出來的風口難以贏得市場份額,等錢燒完了,這陣風也就熄火了,而單純以廣告模式必然會引起觀眾的反感,比如美團贊助的一場直播問答中赤裸裸的美團內部問題問題,如果是送分題,讓觀眾樂呵樂呵也就算了,但是像這種的問題,讓答錯的吃瓜群眾心裡和吃了蒼蠅似的,如何能夠對品牌方和平臺有好感,你公司有多少訂單誰TM知道!

這次直播答題能夠火爆的另一個原因是迎合了觀眾炫技的心理。

我們仔細分析直播問答中出現的這些題目,基本都是偏門、怪誕的知識,如果非要把這些稱之為知識的話,我們是有一句老話叫“知識就是力量”,但是我並不覺得這些無趣、無聊、無用的知識有什麼力量,相反可能會很有害。

比如有一道題是這樣的:

我國唯一一個具有五種地形的省區是哪裡?

說實話,如果你是地址學家或者地理學家,對位址地貌有深入研究,那麼這樣的題目可以稱之為娛樂,但是如果不是從事這方面工作的,剛好又不是對家鄉地貌瞭若指掌的本地人,怎麼猜答案,我剛看到這道題目的時候我默默打開了中國地圖網頁,然後我看了一會,又默默關上了,我確實不知道。即使告訴我答案是四川了,我都分不清成都平原、四川盆地、雲貴高原、橫斷山區,以及四川盆地中的盆中丘陵他們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

說到這裡想到一位朋友,我叫他黃瓜哥,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知道黃瓜是誰從哪裡傳入中國的嗎?在認識這位元黃瓜哥之前我一直認為黃瓜是地裡長的、藤上結的,但是認識他之後我知識體系瞬間豐富了十幾個維度,黃瓜也叫胡瓜,是西漢時出使西域的張騫帶回來的,但是到了五胡十六國的時候,後趙有個皇帝叫石勒,非常忌諱“胡”這個字,所以,由漢舊臣襄國郡守樊坦把胡瓜的名字改成了黃瓜。

不要問我是怎麼知道的,我幾乎每次和黃瓜哥出去吃飯,他都要點一盤拍黃瓜,先是神秘兮兮地環顧全場:“各位有誰知道這黃瓜是誰引入中國的嗎?”然後在全場沉默的情況下,聲情並茂地給在場所有人把上面那段話講一遍,在全場恍然大悟的表情中收場。

有時候他也不管是不是有人沒聽過,即使是像我這種聽過幾十遍的,黃瓜哥也會認認真真重新講一遍,樂此不疲,就像郭德綱講於謙的三大愛好一樣,黃瓜哥樂此不疲地講,是因為他知道一般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是不知道答案的,難免心裡會有一點小竊喜,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並且他特別想讓別人知道這一點。

假如他是一位植物學家這無可厚非,頂多被說一句職業病,還會被人佩服專業!但是如果一個搞企業的整天重複給你普及黃瓜是誰引入中國的,而又並沒有意願系統學習這段歷史或者植物學知識,只是知道黃瓜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是誰傳進來的,起名字的是誰,這樣的知識對他不僅沒用,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我是親眼見過這種負面影響的,去年年底聚會,有新朋友在,農科院的植物學碩士,黃瓜哥在賣弄完黃瓜是如何引入中國的之後,本應在全場恍然大悟的贊許聲中結束,這果農科院這朋友也實在,以為他真懂,認為碰到同道中人了,就開始和他討論起來,延伸著問了一些“你知道樊坦為什麼起名叫黃瓜嗎?”、“黃瓜引入後經過了幾代的適應性培育”、“在全國黃瓜的種植及普及程度”等等話題的討論,結果我們不懂不說話,那位黃瓜哥結果也傻眼了,一句話接不上,那頓飯在尷尬中收場……

不過黃瓜哥心態不錯,兩個月後和他吃飯,他還是老樣子,似乎並沒有被上次的尷尬打倒,真害怕這根黃瓜會牽絆他一輩子……

這次的直播答題便是一次無用無趣無聊的知識狂歡,更可恥的是還打著“知識就是力量”的旗號,“知識就是力量”的觀點我是贊同的,但是當知識不成體系時,是無用的,只是碎片。

如果一個人既知道一戰中最先使用毒氣彈的戰役是什麼,又知道

Fate Zero第二季中的OP作者是誰;既知道國際通用的標準音的頻率是多少赫茲,又知道哪個不是天啟四騎士;既知道美版恐龍戰隊的綠衣隊員的名字,又知道《新本格魔法少女莉絲佳》中莉絲佳使用的是什麼魔法,你想一下,這個人有多大的可能性有一個特別專一的主業。

德國哲學家尼采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為什麼這麼聰明》。

他的結論就一句話: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百萬直播答題中有太多像上述那樣無用的知識了,但是現在更多的人開始專心致志、興高采烈、興趣盎然地去學習、記憶,甚至歸類整理這些所謂的知識,硬生生用這些無謂的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星星點點的碎片。

在《血字的研究》中華生無意中說到地球繞著太陽轉,福爾摩斯說:不管是地球繞太陽轉還是太陽繞地球轉都和他的工作無關,他就算知道也要快點把它忘記。沒有人會因為福爾摩斯是否知道地球繞著太陽轉來評判他是不是個偉大的人,觀眾喜愛他,是因為他卓絕的犯罪學知識和精湛的探案能力。

我們小時候都學過一篇文章《兩小兒辯日》,有兩個小孩辯論太陽早晨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兩個人都有根據,說早晨近是因為早晨的太陽比中午大;說中午近是因為中午的太陽比早晨熱。他們遇到孔子,就問孔子,孔子說不知道。

我們都知道這是作者用這樣的小故事通過小孩來譏諷孔子:“誰說你只是多?”但是我們會因為孔子不知道太陽什麼時候離我們近而否定孔子的價值嗎?

就像現在直播問答平臺裡的這種問題,我把直播問答類各平臺的問題統一歸結為有標準答案但是一般人很難都答出來的。

王祖賢到底住哪個國家了這樣的問題也能算問題?如果這也算問題,那我可以開價一百萬一道題的賞金,不重樣的問出至少一千道,比如下面的這個問題,你要是能答出來,我真給你一百萬:

景辰的《百萬直播問答是一場有害的短瞬狂歡》這篇文章構思過程穿越了幾個省市?

這篇文章是我在高鐵上寫的,從出發開始到到站之前發出來,答案一定是固定的,但是你知道嗎?你知道有什麼用嗎?

荀子曾提出過對知識的鑒別。

他說有些知識是無聊的、無用的、無趣的,對於這樣的知識荀子有一個判斷,叫作:“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

我們在學習《孔乙己》這篇文章的時候,讀到這一處必然忍俊不禁:

“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回字有四樣寫法,你知道麼?”

如果是孔乙己這麼問你,估計你42碼的鞋早就蓋在他那欠揍的臉上了,你還得回頭嘲諷一句:“有病就好好治,現在醫學這麼發達,千萬別放棄!”

但是你看現在的直播問答,不也是這個意思:你知道“回”字的四樣寫法嗎,下列哪一個不是回字。

只不過平臺提前告訴了你,你要是知道回字的四樣寫法,就有機會平分一百萬,情況就不同了。

即使到最後是和好幾十萬人一起平分,分到手就塊兒八毛的,你都來不及罵他有病,已經開始下載註冊、四處群發微信找人註冊帳號填寫你的邀請碼,好讓你多獲得一張復活卡了。

資本的力量真大,硬生生瞬間造出個風口!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