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如果沒有顯示器如何愉快玩樹莓派|明明白白玩 Pi 系列

寫在前面的話

樹莓派是一台電腦, 既然是電腦, 連接顯示器和鍵鼠是最方便不過的方法了。 但是呢, 有些專案確實不需要顯示器, 仔細想想, 無人機帶著顯示器飛行的畫面實在是很怪, 況且有些時候, 是條件限制, 沒辦法連接顯示器。

是不是沒有顯示器我們就不能愉快的玩Pi了呢?---當然不是啦

所以沒有顯示器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SSH的方法來玩樹莓派。

那麼, 啥是SSH?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遠端登入的協議, 讓我們可以在局域網內另外一台電腦上去操作樹莓派。 (雖然說外網訪問也是可以做到的, 但屬於超綱內容,

以後我專門出文章說明, 此處挖坑)

那我們就開始吧, 看看有哪些方法。

首先我們要開啟SSH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Raspbian默認是開啟SSH的, 但在一次更新之後, 官方說出於安全考慮, 於是將Raspbian的SSH設置成了預設關閉狀態。

但要開啟Raspbian OS的SSH, 其實方法簡單到不能再簡單了, 沒有顯示器, 我們只能放棄NOOBS轉而使用燒錄系統的方法, 那麼, 在燒錄完成後, 在Boot的根目錄新建一個名為SSH的無副檔名的空檔(資料夾可不行哦)即可。

Windows用戶只需要空白處點擊右鍵, 新建文字檔, 更名為SSH然後刪除.txt就OK啦。

Mac用戶的話有一點值得注意, 有時檔刪除了副檔名, 但是不為人知的原因還是TXT, 如下圖所示

所以, 推薦一個簡單的方法創建無副檔名的空檔

打開“文本編輯”這個自帶軟體,

左邊選中你的boot資料夾, 然後點擊新建文稿

直接按Command+S

把未命名改為SSH, 直接點擊儲存, 即可得到無副檔名的空檔並放入指定位置

之後推出TF卡, 放入樹莓派, 就可以上電啦

通過網線直連路由器來實現SSH

用網線把樹莓派和路由器連接起來, 然後上電, 接著...把Pi丟在牆角吃灰好了(笑)

Mac使用者可以使用終端, 終端自帶SSH, 非常方便

Windows用戶則推薦使用PuTTY

P.S. 手頭沒有Windows系統, 但我看了下, 說的挺詳細了

若不知道IP位址, 可以使用下面的命令連接(推薦, 簡單方便)

ssh pi@raspberrypi.local

這個命令的含義是:使用SSH方式連接 用pi帳戶登錄 設備hostname為raspberrypi 在本局域網中

也可以通過路由器(如果是智慧路由器, 例如小米路由器, 用手機app就可以查看, 也算是超級方便)查看樹莓派的IP位址之後就可以用下面命令

ssh pi@X.X.X.X

嘛, 這條命令的含義和上面一個差不多, 只是略有變化:使用SSH方式連接 用pi帳戶登錄 目標設備IP位址

第一次連接會出現驗證, 輸入yes後按回車就好

之後會提示輸入密碼

咱們的預設帳戶是:pi

pi帳戶的預設密碼是:raspberry

輸入密碼時沒有任何反應, 並不是你電腦或者鍵盤壞了, 只是Linux為了安全性, 在輸入密碼時什麼都不顯示罷了(想當初, 我不知道這件事的時候, 差點把鍵盤摔了, 因為我用的很便宜的鍵盤。 啊哈哈哈)

之後看見綠色的命令列就成功連接樹莓派了

連接之後, 你就可以設置Wi-Fi啦, 畢竟總是插著網線也不方便嘛。

可以使用下列命令設置Wi-Fi

sudo nano /etc/wpa_supplicant/wpa_supplicant.conf

sudo的意思是暫時使用root許可權之心命令

nano是一個文字編輯器的名字, 很多Linux的發行版本都自帶有

後面是wpa_supplicant.conf的檔路徑, 這裡面保存有Wi-Fi的一些設置

在打開的文字編輯器中按照下列格式輸入

network={

ssid=”將我替換成Wi-Fi名”

psk=”將我替換成Wi-Fi密碼”priority=將我替換成數位,數位越大代表優先順序越高

}

例如我有兩個Wi-Fi,Wi-Fi_A優先順序高於Wi-Fi_B,那麼如下編寫即可

network={

ssid=”Wi-Fi_A”

psk=”12345678”priority=5

}

network={

ssid=”Wi-Fi_B”

psk=”12345678”priority=4

}

按Ctrl+O之後回車保存,按Ctrl+X退出nano編輯器。

⚠️P.S. 即使你是用的是Mac進行的SSH,這裡依然是使用Ctrl而不是Command

⚠️P.S.2 priority後面不可以是負數

接著輸入

sudo reboot

重啟樹莓派,之後你就可以拔掉網線使用Wi-Fi連接了,SSH方式依舊同上面一致。

通過網線直接連接筆記本來實現SSH

總有些時候是沒有路由器的,比如外出住在酒店,公共Wi-Fi很可能找不到設備,也不安全。這時候就可以通過網線把樹莓派和筆記本直接連接起來

下面還是已Mac OS為例

首先給樹莓派燒錄好系統,創建SSH無副檔名空檔,然後用網線把樹莓派和Mac連接起來(我知道Mac沒有網線介面,但或許恰好你有轉接線又或者恰好是黑蘋果用戶呢。。。啊哈哈哈,苦笑)

然後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進入共用

選擇互聯網共用,選擇共用來源以及共用方式後,勾選互聯網共用,選擇啟動就好

然後打開偏好設置中的網路,樹莓派是否連接可以在這裡查看

確認連接之後就可以打開終端,使用下面命令連接即可

ssh pi@raspberrypi.local

P.S. 網路中的IP位址並不是樹莓派被分配的IP位址,如果想要知道具體IP位址,可以在終端中輸入

arp -a

查看,顯示為bridge的就是樹莓派的IP地址

P.S.2 你也可以在連接樹莓派之後,在樹莓派中使用

hostname -I

來查看IP位址

知道IP位址後也可以用這個命令來連

ssh pi@X.X.X.X

之後就可以正常的開啟你的項目啦。祝你玩的愉快。

如果你沒有顯示器,沒有路由器,也沒有條件直連筆記本

嗯,真正的絕望不是麼。

如果你知道該怎麼辦,請聯繫我,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

尾巴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我知道我填坑的速度有些慢,沒辦法,畢竟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我本職工作也不是程式師,學校學的專業和電腦也毫無關係,只是最近愛上折騰這些小玩意兒,覺得十分有趣罷了。

一些人的評論我看了,說的其實有道理。網路上關於樹莓派的教程確實千千萬,寫的比我好,速度比我快,深度和廣度在我之上的太多了。那我為什麼還要寫這個系列呢?

原因很單純,我覺得好玩,有意思,肯定有和我一樣的,不是班科出生的人開坑來玩,但苦於一些小問題,最終讓樹莓派吃灰了。我自己是從什麼都不懂走過來的,我知道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在新手眼中非常複雜,甚至不知道如何解決。

這個系列之所以叫明明白白玩Pi,就是希望把被一個步驟都講清楚,說明白,而不是簡單的複製代碼,粘貼代碼。如果看完我的文章,你覺得這什麼都沒說嘛,那我只能表示很抱歉,你所知道的一定比我多,對於不能幫到你我感到很抱歉。

最後說說這個系列的規劃,其實有幾篇文章已經零零散散寫的差不多了,而且是具體的項目,只是沒有時間做潤色和最終確認,所以暫時還不能發出來。下一篇文章應該仍然是關於一些基礎知識的梳理。

最後,對於我填坑速度慢,深表歉意,感謝你的支持。(鞠躬)

psk=”將我替換成Wi-Fi密碼”priority=將我替換成數位,數位越大代表優先順序越高

}

例如我有兩個Wi-Fi,Wi-Fi_A優先順序高於Wi-Fi_B,那麼如下編寫即可

network={

ssid=”Wi-Fi_A”

psk=”12345678”priority=5

}

network={

ssid=”Wi-Fi_B”

psk=”12345678”priority=4

}

按Ctrl+O之後回車保存,按Ctrl+X退出nano編輯器。

⚠️P.S. 即使你是用的是Mac進行的SSH,這裡依然是使用Ctrl而不是Command

⚠️P.S.2 priority後面不可以是負數

接著輸入

sudo reboot

重啟樹莓派,之後你就可以拔掉網線使用Wi-Fi連接了,SSH方式依舊同上面一致。

通過網線直接連接筆記本來實現SSH

總有些時候是沒有路由器的,比如外出住在酒店,公共Wi-Fi很可能找不到設備,也不安全。這時候就可以通過網線把樹莓派和筆記本直接連接起來

下面還是已Mac OS為例

首先給樹莓派燒錄好系統,創建SSH無副檔名空檔,然後用網線把樹莓派和Mac連接起來(我知道Mac沒有網線介面,但或許恰好你有轉接線又或者恰好是黑蘋果用戶呢。。。啊哈哈哈,苦笑)

然後打開系統偏好設置

進入共用

選擇互聯網共用,選擇共用來源以及共用方式後,勾選互聯網共用,選擇啟動就好

然後打開偏好設置中的網路,樹莓派是否連接可以在這裡查看

確認連接之後就可以打開終端,使用下面命令連接即可

ssh pi@raspberrypi.local

P.S. 網路中的IP位址並不是樹莓派被分配的IP位址,如果想要知道具體IP位址,可以在終端中輸入

arp -a

查看,顯示為bridge的就是樹莓派的IP地址

P.S.2 你也可以在連接樹莓派之後,在樹莓派中使用

hostname -I

來查看IP位址

知道IP位址後也可以用這個命令來連

ssh pi@X.X.X.X

之後就可以正常的開啟你的項目啦。祝你玩的愉快。

如果你沒有顯示器,沒有路由器,也沒有條件直連筆記本

嗯,真正的絕望不是麼。

如果你知道該怎麼辦,請聯繫我,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

尾巴

這是這個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我知道我填坑的速度有些慢,沒辦法,畢竟時間都是擠出來的,我本職工作也不是程式師,學校學的專業和電腦也毫無關係,只是最近愛上折騰這些小玩意兒,覺得十分有趣罷了。

一些人的評論我看了,說的其實有道理。網路上關於樹莓派的教程確實千千萬,寫的比我好,速度比我快,深度和廣度在我之上的太多了。那我為什麼還要寫這個系列呢?

原因很單純,我覺得好玩,有意思,肯定有和我一樣的,不是班科出生的人開坑來玩,但苦於一些小問題,最終讓樹莓派吃灰了。我自己是從什麼都不懂走過來的,我知道一些非常簡單的問題在新手眼中非常複雜,甚至不知道如何解決。

這個系列之所以叫明明白白玩Pi,就是希望把被一個步驟都講清楚,說明白,而不是簡單的複製代碼,粘貼代碼。如果看完我的文章,你覺得這什麼都沒說嘛,那我只能表示很抱歉,你所知道的一定比我多,對於不能幫到你我感到很抱歉。

最後說說這個系列的規劃,其實有幾篇文章已經零零散散寫的差不多了,而且是具體的項目,只是沒有時間做潤色和最終確認,所以暫時還不能發出來。下一篇文章應該仍然是關於一些基礎知識的梳理。

最後,對於我填坑速度慢,深表歉意,感謝你的支持。(鞠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