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搞笑>正文

作為一名足球愛好者,你連球網有多少個洞都不知道?

有一個遠古的段子:

甲:我是個足球迷。

乙:你有多喜歡足球?

甲:關於足球的一切我都知道。

乙:那你告訴我, 球門後面的球網有多少個窟窿?

沒記錯的話, 這個段子誕生在智慧手機誕生很久之前, 第一次看見可能還是在報紙的“輕鬆一刻”版面, 或者“小笑話精選”之類的32開小冊子中。 和我同時代分享這個小笑話的同學基本上都結婚生娃了, 只剩下我成為了形單影隻的足球狗。

但在這個問題的思考深度上, 或許我可以超過他們……他們只是將這當成一個段子, 而我, 要嚴謹地回答這個問題。

球門後的球網到底有多少個窟窿?你不妨先估算一個:

球網大概有多少個洞? ( 單選 )

500-100012%

1000-200035%

2000-400037%

4000以上16%

其實一開始我想偷懶, 在萬能的淘寶上找到了一個賣球網的賣家, 心想這可能會屬於他們的業務範圍。 但是很遺憾, 這位賣家客服在這方面業務並不夠過硬。

於是我又在度娘上搜索了一下, 看看有沒有像我一樣好學的人提出, 或是解答過這一問題。 搜索結果還真出乎我的意外, 百度知道裡面有很多提了相同問題的用戶, 而下面的答案基本上千篇一律:

翻了不少回答之後我發現, 1278-1864, 這是出現率最高的一個答案。 這個答案還有個升級版, 寫著:“但根據國際足聯的規定, 承辦世界盃的球門後面的網, 總共應該要有9720個洞。 ”

光是想一想這個數, 我的密集恐懼症就犯了……球門那麼大的範圍內將近10000個窟窿, 這是什麼樣一幅場景?對照這個回答的前半句和後半句, 那非世界盃比賽和世界盃比賽的網子差別也太大了點吧?我看世界盃的時候怎麼從來沒有注意到呢?

雖然心裡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 但我覺得拿出真憑實據, 以理服人, 這是墜吼滴。

為了得出最精確的答案, 我將會採取最精確的方法:數。

選了三個球場數

我找了三個取樣物件:英超聯賽球隊主場,

以及2017年俄羅斯聯合會杯的球場。 前者是規範的五大聯賽賽場, 各方面軟硬體條件都走在最前沿, 後者是今年世界盃比賽場地, 所以各方面都按照世界盃的標準來建設。 而純粹出於好奇, 我還在中超球隊中選了一個樣本。

那就……數唄。

我首先選了切爾西主場斯坦福橋的球門。為了標記,我將縱向和橫向的窟窿數量全部點了出來。由於球洞都是矩形,所以數起來還算方便,只要在橫向和縱向分別挑選一個排數清楚,乘一下就行啦。

這張圖最容易辨認的是靠畫面最近的邊網,經過我的清點,橫向每一行共有15個洞(黃色),縱向每一列共有21個洞(紅色),那麼一側邊網的洞就是15x21=315個。

由於IFAB(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對於球門的高度和寬度有標準化規定:門柱高為2.44米(8英尺),橫樑寬度為7.32米(8碼)——也就是說橫樑等於三個門柱長,所以可以粗略得出球網頂部和後部在橫向上的列數為邊網洞行數的3倍。之前我數出的邊網每一列是21個洞,也就是21行,那麼頂網和後網在橫向就應該約為21x3=63個洞。

事實上為了驗證我的推測,我還是在這張圖上把後網的列數數了幾遍……最後的結果是62個(你沒事幹也可以幫我檢驗一下),確實與63相差不大。

這樣一來斯坦福橋這座球場球網的洞數我們已經可以得出結論:

315(左)+315(右)+1302(後)+930(頂)= 2862

這個結論似乎和度娘的回答不太一樣哦。先不急下定論,我又數了一個:瀋陽奧體中心的球門。

通過類似角度的圖片可以看出,瀋陽奧體中心的球門結構和斯塔福橋的略有不同,你看出來沒?那就是遼足主場的球門更“深”。

你可能會問,難道IFAB給定了球門的寬和高,卻沒有給定深度的規範?沒錯,根本沒有相應的說明,甚至不像球場的大小給出了標準範圍,所以世界各地的球門只有大致的深度範圍,卻沒有固定的值。所以如果不怕另闢蹊徑,而且能找到合適尺寸的球網,球場是完全可以把球門做成這個形狀的:

相關閱讀:【懂球小學堂:懂球小學堂:足球場上的線原來是這樣用的!】

言歸正傳,瀋陽奧體中心球門數出的結果非常和諧:橫向和縱向的窟窿數量都是21個,所以這個球門的深度和高度幾乎是相同的。由於沒有找到角度更好的照片,所以我直接根據已知的橫樑3倍于立柱長度,將頂網和後網的橫向列數算成63。

瀋陽奧體中心的球網。不好意思顏駿淩……

那麼瀋陽奧體中心的球網窟窿數為:

441(左)+441(右)+1323(後)+1323(頂)= 3528

和度娘的結論差距更遠了……好吧,事到如今,我就把俄羅斯索契體育場的窟窿也給數一下吧,這裡是2017年聯合會杯決賽的場地。

索契球場的球網洞不是正方形,而是正六邊形。這在統計上可能會稍微有點不同,因為在水準和垂直方向上,洞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經過仔細計算,我得出了這個場地的洞洞數量:

因為沒有角度特別好的圖片,所以我加上了輔助線

索契:425.5+425.5+1276.5(頂)+1380(後)= 3507.5

由於效率原因,我只選取了這三座球場進行清點,由於球門尺寸固定,大部分球場的球網洞數量都可以按照以上三項資料進行類似的估算,球網“淺”一點,那麼洞就少點,相反像瀋陽奧體中心這樣球網深一些,那麼洞洞也就相應多些。

球網的形態變遷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在官方網站沒有對於球網來歷的介紹,只是在該組織的發展歷程之中一句話帶過:“點球和球網在1891年被引入,1896-1899年之間確定了每支球隊由11人參賽。”這樣看來,球網的出現居然比確定比賽人數還要早。

IFAB官網對於球網出現的介紹,只有這樣簡單的一句

但是為什麼會有球網呢?根據各種史料的描述,我們只能將原因縮小為兩點。

第一種說法是,1891年第一個專門製作的球網被用在了正式比賽中,唯一的動機是為了減少撿球的時間,以及防止踢中球門後面的觀眾。

另一種說法則表示,球網的設計動機是讓人們更好地判斷球到底有沒有進門,這種說法提到了一位名叫約翰-布羅迪的利物浦土木工程師。按照維琪百科的介紹,布羅迪在1889年就設計出了球網,並表示這是他此生最滿意的發明。

在現在的國際正式比賽中,如前文所述,我們看見的球門基本上都搭建成了立方體的形狀,但是在球網出現至今的100多年歷史中,它的形態其實經歷過兩次比較明顯的轉變。

最早,球網像一個漁網一樣搭在球門框的頂端,下沿被向後拖拽並且固定住。實際上這種結構在現在很多業餘賽場還在廣泛使用,畢竟在很多公用場地,缺少必要的球場維護工作,這其中也包括球門設施的維護。相比於現在的立方體形球門,這種原生態掛網方式更加方便,也不需要在球門後面再單獨樹立兩根固定掛鉤用的柱子了。

這種球網被正式比賽棄用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球打在橫樑下沿接近球網的位置的話存在一種可能,就是直接被彈出,而無法判斷進還是沒進。在門線技術暫未出現之前,這在一球千金的頂級賽場是絕對無法被接受的。

為了解決這個技術盲區,另一種掛網門框隨之出現。這種門框會在兩個角上自帶支架,這樣就可以確保後側球網和橫樑在水準方向上留出一段空間。目前在我們能見到的大部分民間賽場,甚至一些正式比賽的賽場上,都能見到這樣的“D型支架門框”。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D型支架門框雖然解決了第一種直掛球網的缺陷,但如果射門恰好打在支架位置,還是有不小的可能被彈回門外,如果裁判和邊裁當時沒注意的話,還是可能在判斷上出現偏差。

在這之後,才是我們今天在各類比賽中見到的“箱型”懸掛球網,這個系統就不存在上述的兩種問題了。當然,如果是打在橫樑下沿之後反彈出來,就只能交給門線裁判或者門線技術了。這種箱型懸掛球網沒有在民間大量使用的原因主要還是建設和維護成本。

首先是,除了球門和球網之外,需要額外購置兩根轉麼用於懸掛球網的立柱。這種設備叫做“Free Hanging Net Supports(自由懸掛球網支撐)”,雖然看起來就是兩根杆子,但是價格也不便宜,少說也得要三四千。

而在維護方面,由於箱式懸掛大部分時間球網都處於拉伸狀態,再加上風吹日曬雨淋,如果沒有固定保養,很容易就會出現球網老化,導致斷網,大大降低比賽體驗。

除了以上三種,現在大家最容易有意在商店中買到的球門可能是這種全框架式的:

它一方面能形成接近箱型掛網的球門形態,另一方面價格又比較低廉。但是缺點依然明顯,大力射門如果直接擊中門裡的柱子,會有可能立刻彈出,在燈光照明、裁判水準難以保證的野球場,遠處的人經常難以看清這球是不是真的進了。另外,多餘的框架不利於保證門將的安全,在回退救球時如果身體、頭部磕到架子,事故可大可小。

不過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對於球網的規定會令人意外:

在2017-18版足球競賽規則中,足球場地類目下關於球門範圍的描述如上,對於球網的規定只是“may be attached to the goals”,翻譯過來就是“球門後可以掛球網”,這不是強制的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從沒看到過裸門的比賽,這說明,儘管不是硬性規定,但球網早已經成為了比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百度回答“國際足聯規定……”完全就是蝦扯。

幽靈球的出現條件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3年霍村和藥廠比賽中出現的“幽靈球”事件?當場比賽第70分鐘,基斯林在一次角球進攻中頭球破門,但是通過慢鏡頭重播可以發現,這粒進球是從立柱外側穿透邊網進的球門。在該球進門之前,邊網位置就出現了斷裂,這才給了“幽靈球”出現的必要條件。

2013年,基斯林的“幽靈球”事件:

那麼問題又來了,按照現在的國際通用標準,有沒有可能杜絕幽靈球的出現呢?這其實又是一道簡單的計算題。

IFAB對標準比賽用球的大小、重量和氣壓等等都有明確規定,其中大小的規範是通過周長來約束的。按照條例內容,足球的周長應當在68-70cm之間。

網上不少球網賣家說明中,都標記稱每個小格的尺寸為12x12cm,而按照此前我手工計算的球網洞數量為例,2.44m高的門柱,21個球網洞,那麼實際的小格邊長應該是11.62cm,確實相差無幾。

那麼在一根線斷裂之後,這個窟窿的大小就會變成11.62x6=69.72cm,這和足球的尺寸確實已經十分吻合了。再考慮到比賽中足球飛行的速度、球網本身的伸縮性,幽靈球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於是我多想了一步,在不斷網的情況下,球網洞最少可以是多少?按照球的周長70cm來算,這就是單個球網的周長,這樣正方形的球網變長就是17.5cm。按照球門的已知大小,最終得出的結果大約是1350個洞。

那麼球門最多能有多少洞?這個就真的不好說,只是球網的窟窿太小,球門後面的觀眾可能會看不清球。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球場,球網明顯更加密麻麻

我首先選了切爾西主場斯坦福橋的球門。為了標記,我將縱向和橫向的窟窿數量全部點了出來。由於球洞都是矩形,所以數起來還算方便,只要在橫向和縱向分別挑選一個排數清楚,乘一下就行啦。

這張圖最容易辨認的是靠畫面最近的邊網,經過我的清點,橫向每一行共有15個洞(黃色),縱向每一列共有21個洞(紅色),那麼一側邊網的洞就是15x21=315個。

由於IFAB(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對於球門的高度和寬度有標準化規定:門柱高為2.44米(8英尺),橫樑寬度為7.32米(8碼)——也就是說橫樑等於三個門柱長,所以可以粗略得出球網頂部和後部在橫向上的列數為邊網洞行數的3倍。之前我數出的邊網每一列是21個洞,也就是21行,那麼頂網和後網在橫向就應該約為21x3=63個洞。

事實上為了驗證我的推測,我還是在這張圖上把後網的列數數了幾遍……最後的結果是62個(你沒事幹也可以幫我檢驗一下),確實與63相差不大。

這樣一來斯坦福橋這座球場球網的洞數我們已經可以得出結論:

315(左)+315(右)+1302(後)+930(頂)= 2862

這個結論似乎和度娘的回答不太一樣哦。先不急下定論,我又數了一個:瀋陽奧體中心的球門。

通過類似角度的圖片可以看出,瀋陽奧體中心的球門結構和斯塔福橋的略有不同,你看出來沒?那就是遼足主場的球門更“深”。

你可能會問,難道IFAB給定了球門的寬和高,卻沒有給定深度的規範?沒錯,根本沒有相應的說明,甚至不像球場的大小給出了標準範圍,所以世界各地的球門只有大致的深度範圍,卻沒有固定的值。所以如果不怕另闢蹊徑,而且能找到合適尺寸的球網,球場是完全可以把球門做成這個形狀的:

相關閱讀:【懂球小學堂:懂球小學堂:足球場上的線原來是這樣用的!】

言歸正傳,瀋陽奧體中心球門數出的結果非常和諧:橫向和縱向的窟窿數量都是21個,所以這個球門的深度和高度幾乎是相同的。由於沒有找到角度更好的照片,所以我直接根據已知的橫樑3倍于立柱長度,將頂網和後網的橫向列數算成63。

瀋陽奧體中心的球網。不好意思顏駿淩……

那麼瀋陽奧體中心的球網窟窿數為:

441(左)+441(右)+1323(後)+1323(頂)= 3528

和度娘的結論差距更遠了……好吧,事到如今,我就把俄羅斯索契體育場的窟窿也給數一下吧,這裡是2017年聯合會杯決賽的場地。

索契球場的球網洞不是正方形,而是正六邊形。這在統計上可能會稍微有點不同,因為在水準和垂直方向上,洞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經過仔細計算,我得出了這個場地的洞洞數量:

因為沒有角度特別好的圖片,所以我加上了輔助線

索契:425.5+425.5+1276.5(頂)+1380(後)= 3507.5

由於效率原因,我只選取了這三座球場進行清點,由於球門尺寸固定,大部分球場的球網洞數量都可以按照以上三項資料進行類似的估算,球網“淺”一點,那麼洞就少點,相反像瀋陽奧體中心這樣球網深一些,那麼洞洞也就相應多些。

球網的形態變遷

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在官方網站沒有對於球網來歷的介紹,只是在該組織的發展歷程之中一句話帶過:“點球和球網在1891年被引入,1896-1899年之間確定了每支球隊由11人參賽。”這樣看來,球網的出現居然比確定比賽人數還要早。

IFAB官網對於球網出現的介紹,只有這樣簡單的一句

但是為什麼會有球網呢?根據各種史料的描述,我們只能將原因縮小為兩點。

第一種說法是,1891年第一個專門製作的球網被用在了正式比賽中,唯一的動機是為了減少撿球的時間,以及防止踢中球門後面的觀眾。

另一種說法則表示,球網的設計動機是讓人們更好地判斷球到底有沒有進門,這種說法提到了一位名叫約翰-布羅迪的利物浦土木工程師。按照維琪百科的介紹,布羅迪在1889年就設計出了球網,並表示這是他此生最滿意的發明。

在現在的國際正式比賽中,如前文所述,我們看見的球門基本上都搭建成了立方體的形狀,但是在球網出現至今的100多年歷史中,它的形態其實經歷過兩次比較明顯的轉變。

最早,球網像一個漁網一樣搭在球門框的頂端,下沿被向後拖拽並且固定住。實際上這種結構在現在很多業餘賽場還在廣泛使用,畢竟在很多公用場地,缺少必要的球場維護工作,這其中也包括球門設施的維護。相比於現在的立方體形球門,這種原生態掛網方式更加方便,也不需要在球門後面再單獨樹立兩根固定掛鉤用的柱子了。

這種球網被正式比賽棄用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如果球打在橫樑下沿接近球網的位置的話存在一種可能,就是直接被彈出,而無法判斷進還是沒進。在門線技術暫未出現之前,這在一球千金的頂級賽場是絕對無法被接受的。

為了解決這個技術盲區,另一種掛網門框隨之出現。這種門框會在兩個角上自帶支架,這樣就可以確保後側球網和橫樑在水準方向上留出一段空間。目前在我們能見到的大部分民間賽場,甚至一些正式比賽的賽場上,都能見到這樣的“D型支架門框”。

但嚴格意義上來說,D型支架門框雖然解決了第一種直掛球網的缺陷,但如果射門恰好打在支架位置,還是有不小的可能被彈回門外,如果裁判和邊裁當時沒注意的話,還是可能在判斷上出現偏差。

在這之後,才是我們今天在各類比賽中見到的“箱型”懸掛球網,這個系統就不存在上述的兩種問題了。當然,如果是打在橫樑下沿之後反彈出來,就只能交給門線裁判或者門線技術了。這種箱型懸掛球網沒有在民間大量使用的原因主要還是建設和維護成本。

首先是,除了球門和球網之外,需要額外購置兩根轉麼用於懸掛球網的立柱。這種設備叫做“Free Hanging Net Supports(自由懸掛球網支撐)”,雖然看起來就是兩根杆子,但是價格也不便宜,少說也得要三四千。

而在維護方面,由於箱式懸掛大部分時間球網都處於拉伸狀態,再加上風吹日曬雨淋,如果沒有固定保養,很容易就會出現球網老化,導致斷網,大大降低比賽體驗。

除了以上三種,現在大家最容易有意在商店中買到的球門可能是這種全框架式的:

它一方面能形成接近箱型掛網的球門形態,另一方面價格又比較低廉。但是缺點依然明顯,大力射門如果直接擊中門裡的柱子,會有可能立刻彈出,在燈光照明、裁判水準難以保證的野球場,遠處的人經常難以看清這球是不是真的進了。另外,多餘的框架不利於保證門將的安全,在回退救球時如果身體、頭部磕到架子,事故可大可小。

不過國際足球協會理事會對於球網的規定會令人意外:

在2017-18版足球競賽規則中,足球場地類目下關於球門範圍的描述如上,對於球網的規定只是“may be attached to the goals”,翻譯過來就是“球門後可以掛球網”,這不是強制的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從沒看到過裸門的比賽,這說明,儘管不是硬性規定,但球網早已經成為了比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時,文章一開始提到的百度回答“國際足聯規定……”完全就是蝦扯。

幽靈球的出現條件

大家是否還記得2013年霍村和藥廠比賽中出現的“幽靈球”事件?當場比賽第70分鐘,基斯林在一次角球進攻中頭球破門,但是通過慢鏡頭重播可以發現,這粒進球是從立柱外側穿透邊網進的球門。在該球進門之前,邊網位置就出現了斷裂,這才給了“幽靈球”出現的必要條件。

2013年,基斯林的“幽靈球”事件:

那麼問題又來了,按照現在的國際通用標準,有沒有可能杜絕幽靈球的出現呢?這其實又是一道簡單的計算題。

IFAB對標準比賽用球的大小、重量和氣壓等等都有明確規定,其中大小的規範是通過周長來約束的。按照條例內容,足球的周長應當在68-70cm之間。

網上不少球網賣家說明中,都標記稱每個小格的尺寸為12x12cm,而按照此前我手工計算的球網洞數量為例,2.44m高的門柱,21個球網洞,那麼實際的小格邊長應該是11.62cm,確實相差無幾。

那麼在一根線斷裂之後,這個窟窿的大小就會變成11.62x6=69.72cm,這和足球的尺寸確實已經十分吻合了。再考慮到比賽中足球飛行的速度、球網本身的伸縮性,幽靈球的出現也就順理成章了。

於是我多想了一步,在不斷網的情況下,球網洞最少可以是多少?按照球的周長70cm來算,這就是單個球網的周長,這樣正方形的球網變長就是17.5cm。按照球門的已知大小,最終得出的結果大約是1350個洞。

那麼球門最多能有多少洞?這個就真的不好說,只是球網的窟窿太小,球門後面的觀眾可能會看不清球。

捷克首都布拉格的球場,球網明顯更加密麻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