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優越的人文環境 我在鼓浪嶼尋訪名人故居

優雅的自然環境 優越的人文環境

我在鼓浪嶼尋訪名人故居

曾祥裕 曾海亮

風水環境是指兩個環境, 一是自然環境, 二是人文環境。 人若擁有這樣兩個環境, 則是天賜好福氣。

與廈門隔海相對的鼓浪嶼是一個精緻的小島。 這個只有1.8平方公里的島嶼小巧別致, 與碧波白雲和綠樹鮮花共構一幅靚麗風景。 陽春二月, 我登上廈門鼓浪嶼, 此日雨後轉晴, 島上植物春意盎然, 鬱鬱蔥蔥, 我漫步在島上神情自在轉悠著。 心想,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 似乎也懂得風水的功效, 曾說過:“人造房屋, 房屋造人”。 是呵, 人感應天地之氣不同,

除影響人的相貌之外, 還會影響人的行為與心理!

良好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造就了鼓浪嶼人的精神品質, 也造就了“群星薈萃”。 這些人中, 有的“生於斯, 長於斯”, 鼓浪嶼的風水人情成為其胎教之一, 如林巧稚、顏寶玲;有些人則是年少移植過去,

受鼓浪嶼開智, 如林語堂、張聖才。

這次我登島, 目的是尋訪名人故居。 迎著陣陣海風, 我的腳步叩響著一條條寧靜道路旁的名人故居“音符”, 從鄭成功紀念館到林巧稚、馬約翰、秋謹、林雨堂等名人故居, 串成一段段不同節奏的歷史旋律, 回蕩在我心中久久不息。

鼓浪嶼是當年鄭成功屯兵練兵之所, 為了紀念這位收復臺灣的民族英雄, 20世紀60年代初, 在日光岩下建了鄭成功紀念館。 登臨萬木叢中的鄭成功紀念館, 迎面而來的是一尊威武凜然的鄭成功半身銅像。 他披堅執銳、雙目凝視臺灣海峽洶湧的波濤。 陳列在館區內的兩門古炮, 是當年福建人民抗擊荷蘭侵略者的見證。

作為“體壇宗師”, 馬約翰是鼓浪嶼重要的人文標誌之一。 馬約翰故居, 在馬約翰體育場東側不遠處的一座兩層樓房, 與林語堂故居不遠。 我們走至鼓浪嶼馬約翰廣場前, 矗立著他的全身銅像。 只見遊客們在這裡駐足, 從導遊的講解中, 他們瞭解到馬約翰傳奇的一生。 因為在鼓浪嶼長大, 馬約翰從小見慣了租界內外國人對待中國人的嘴臉;在外國列強眼中,

中國人是“東亞病夫”, 連自己的國家都保護不了。 少年馬約翰決心改變“東亞病夫”的形象, 他將目光放到自己鍾愛的體育運動上——從弱變強, 最亟待改變的, 不正是孱弱的身體素質嗎?

年屆古稀身體力行, 創辦“第一堂體育課”

彼時的鼓浪嶼, 見證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馬約翰同樣是這種交流與碰撞的見證者——從列強身上, 他看到了中國的積弱, 但也看到了奮起的方向。

前往上海求學後, 馬約翰一戰成名:在“萬國運動會”中, 他打破了外國人對跑步項目的壟斷, 奪得一英里賽跑冠軍。

在進入清華大學任教並且史無前例地成為體育教授之後, 馬約翰開始大力推動全民體育。 在清華大學工作的52年時間裡, 馬約翰將畢生精力都放在體育事業上, 成為我國體育事業的一面旗幟。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成了風靡一時的口號, 其間飽含著人們對馬約翰教授的肯定與褒獎。

日光岩下, 面臨大海的淑莊花園精美絕倫, 是僑商林叔臧的私人庭院,它建於1913年秋,在佈局設計上刻意模仿《紅樓夢》中的怡紅院,巧妙構思,精心設置,突出了藏海補山之妙,集山光海景於一園,園中如虹飲海的四十四橋,令人歎絕,被稱為“鷺島第一園”。

找林語堂的舊居頗費時間,因為一路走來不見路標提示。我們還是走到李莊問一個小姑娘,她是本地人,說隔壁的小巷子走進便是。

走進漳州路44號,這是幢古木掩映的英式樓房,它是著名現代文學家林語堂的舊居,實則是林語堂岳父之豪宅。 眼前的荒涼景象讓我吃驚。似乎身在西方諸如《簡愛》裡的廢棄莊園一樣,臺階上長滿雜草,走廊裡有一股發黴的氣息,那棟寫著“立人齋”的別墅繁華已去也! 經測, 林語堂故居立人齋醜兼癸,左側兩層樓房乙山辛向。

據說,這幢老房子是林語堂生命重要驛站。因為他從10歲到17歲,在鼓浪嶼孕育了一個懵懂少年的夢。後來回廈門大學教書,也和太太、女兒經常來這裡小住。林語堂許多年鄉音不改,他的文字溫潤有暖意,他的生活態度從容淡定,都是與鼓浪嶼的老房子、榕樹、大海有關的。

我們轉至人民體育場前,有三幢西式別墅組成的花園,這便是近現代中國著名的愛國華僑、工商鉅子黃弈的舊居(晃岩路25號),1919年,他回國定居後,一生致力於民族工商業和公益事業,令後人懷念。

晃岩路上兩座比鄰的洋房裡,上個世紀初,還先後誕生了兩位傑出的女性,一位是人們熟悉的婦產科大夫林巧稚,一位則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合唱指揮家周深安。

重點說說林巧稚。我從醫生涯期間,心中對林巧稚無比祟敬。林巧稚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她是我們從醫者的學習的楷模。這次我特地前去林巧稚紀念館——毓園參觀。毓園的面積不大,藏在一山坡上的樹林中,林巧稚的雕像靜靜地肅立在陽光綠樹下。我的眼光定格在她那一雙靈巧的、溫柔的、安詳的纖手上,正是這雙手,在其行醫五十多年期間,接生五萬多個呱呱小生命。

為醫者,救死扶傷天使也,既要有一顆慈愛之心,也要擁有精湛的醫術。這要求行醫者學無止境,做一個像林巧稚這樣充滿書香味的學者型醫師。1921年夏,林巧稚離開鼓浪嶼,考進北京協和醫學院,1929年獲博士學位,被留在北京協和醫院當婦產科醫生。她是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女醫生。1932年,林巧稚到英國倫敦醫學院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1933年,又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1939年,她再次遠渡重洋,到美國芝加哥醫學院讀研究生。1940年回國,不久升任婦產科主任,成為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女主任。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走完了漫長醫家生涯之後,病逝於北京。她終生獨身,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了中國的婦產科學。

在幽深的中華路,在椰風花香中,著名的當代朦朧詩女詩人舒婷和詩論家陳仲義夫婦與我國著名的女指揮家鄭小王英,紅樓隔雨,比鄰而居。

風水講形美。端正之秀峰映照有利於滋養人的文雅之氣。鼓浪嶼有不少突兀而秀美的小山,筆架山與雞山雙峰並峙。通往雞山的石徑上,已故的中國病毒學泰斗黃梅祥的舊居緊挨著前中科院院長、著名化學家盧嘉錫的紅樓。雞山路16號是一幢歐式建築,是鋼琴家殷承宗的舊居,琴聲仿佛還在綠叢與浪花上縈繞。它的右鄰,那幢方方正正的白樓,是著名指揮家陳佐煌度過青年時代的地方。而筆架山頂樓宇,是世界著名鋼琴家許斐平,許斐星兄弟的舊居。

鼓浪嶼還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吳天球、許斐星、許斐平、陳佐煌、許興艾等著名的鋼琴家、音樂家。所以鼓浪嶼有琴島之美稱。

鼓浪嶼是座文化山,我想我們腳下那青石板路也曾經是當年魯迅、巴金等文化名人往返之路,因為鼓浪嶼的寧靜和雅致,讓他們身心得以放鬆,思想空靈如同如天馬行空,創作激情如大海波濤一浪更比一浪高。

我們遊完鼓浪嶼,回程心中呤誦著已故海洋詩人蔡其矯先生半世紀前的名篇《鼓浪嶼之歌》,更加深了對鼓浪嶼的美麗和風情的認知:

黃金的沙灘鑲著白銀的波浪

開花的綠樹掩映著層層雕窗

最高的懸岩又招來張帆的風

水上的鼓浪嶼,一隻彩色的樓船

每一座牆頭全覆蓋新鮮綠葉

每一條街道都飄動醉人花香

蝴蝶和蜜蜂成年不斷地奔忙

花間的鼓浪嶼,永不歸去的春天

夜幕在天空張開透明的羅帳

變化中的明暗好比起伏呼吸

無數的燈火是她衣上的寶石

月下的鼓浪嶼,在睡眠中的美人

......

是僑商林叔臧的私人庭院,它建於1913年秋,在佈局設計上刻意模仿《紅樓夢》中的怡紅院,巧妙構思,精心設置,突出了藏海補山之妙,集山光海景於一園,園中如虹飲海的四十四橋,令人歎絕,被稱為“鷺島第一園”。

找林語堂的舊居頗費時間,因為一路走來不見路標提示。我們還是走到李莊問一個小姑娘,她是本地人,說隔壁的小巷子走進便是。

走進漳州路44號,這是幢古木掩映的英式樓房,它是著名現代文學家林語堂的舊居,實則是林語堂岳父之豪宅。 眼前的荒涼景象讓我吃驚。似乎身在西方諸如《簡愛》裡的廢棄莊園一樣,臺階上長滿雜草,走廊裡有一股發黴的氣息,那棟寫著“立人齋”的別墅繁華已去也! 經測, 林語堂故居立人齋醜兼癸,左側兩層樓房乙山辛向。

據說,這幢老房子是林語堂生命重要驛站。因為他從10歲到17歲,在鼓浪嶼孕育了一個懵懂少年的夢。後來回廈門大學教書,也和太太、女兒經常來這裡小住。林語堂許多年鄉音不改,他的文字溫潤有暖意,他的生活態度從容淡定,都是與鼓浪嶼的老房子、榕樹、大海有關的。

我們轉至人民體育場前,有三幢西式別墅組成的花園,這便是近現代中國著名的愛國華僑、工商鉅子黃弈的舊居(晃岩路25號),1919年,他回國定居後,一生致力於民族工商業和公益事業,令後人懷念。

晃岩路上兩座比鄰的洋房裡,上個世紀初,還先後誕生了兩位傑出的女性,一位是人們熟悉的婦產科大夫林巧稚,一位則是近代中國最早的合唱指揮家周深安。

重點說說林巧稚。我從醫生涯期間,心中對林巧稚無比祟敬。林巧稚是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她是我們從醫者的學習的楷模。這次我特地前去林巧稚紀念館——毓園參觀。毓園的面積不大,藏在一山坡上的樹林中,林巧稚的雕像靜靜地肅立在陽光綠樹下。我的眼光定格在她那一雙靈巧的、溫柔的、安詳的纖手上,正是這雙手,在其行醫五十多年期間,接生五萬多個呱呱小生命。

為醫者,救死扶傷天使也,既要有一顆慈愛之心,也要擁有精湛的醫術。這要求行醫者學無止境,做一個像林巧稚這樣充滿書香味的學者型醫師。1921年夏,林巧稚離開鼓浪嶼,考進北京協和醫學院,1929年獲博士學位,被留在北京協和醫院當婦產科醫生。她是第一位畢業留院的中國女醫生。1932年,林巧稚到英國倫敦醫學院和曼徹斯特醫學院進修深造;1933年,又到奧地利首都維也納進行醫學考察。1939年,她再次遠渡重洋,到美國芝加哥醫學院讀研究生。1940年回國,不久升任婦產科主任,成為協和醫院第一位中國籍女主任。1983年4月22日,林巧稚在走完了漫長醫家生涯之後,病逝於北京。她終生獨身,把全部精力和心血奉獻給了中國的婦產科學。

在幽深的中華路,在椰風花香中,著名的當代朦朧詩女詩人舒婷和詩論家陳仲義夫婦與我國著名的女指揮家鄭小王英,紅樓隔雨,比鄰而居。

風水講形美。端正之秀峰映照有利於滋養人的文雅之氣。鼓浪嶼有不少突兀而秀美的小山,筆架山與雞山雙峰並峙。通往雞山的石徑上,已故的中國病毒學泰斗黃梅祥的舊居緊挨著前中科院院長、著名化學家盧嘉錫的紅樓。雞山路16號是一幢歐式建築,是鋼琴家殷承宗的舊居,琴聲仿佛還在綠叢與浪花上縈繞。它的右鄰,那幢方方正正的白樓,是著名指揮家陳佐煌度過青年時代的地方。而筆架山頂樓宇,是世界著名鋼琴家許斐平,許斐星兄弟的舊居。

鼓浪嶼還培養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吳天球、許斐星、許斐平、陳佐煌、許興艾等著名的鋼琴家、音樂家。所以鼓浪嶼有琴島之美稱。

鼓浪嶼是座文化山,我想我們腳下那青石板路也曾經是當年魯迅、巴金等文化名人往返之路,因為鼓浪嶼的寧靜和雅致,讓他們身心得以放鬆,思想空靈如同如天馬行空,創作激情如大海波濤一浪更比一浪高。

我們遊完鼓浪嶼,回程心中呤誦著已故海洋詩人蔡其矯先生半世紀前的名篇《鼓浪嶼之歌》,更加深了對鼓浪嶼的美麗和風情的認知:

黃金的沙灘鑲著白銀的波浪

開花的綠樹掩映著層層雕窗

最高的懸岩又招來張帆的風

水上的鼓浪嶼,一隻彩色的樓船

每一座牆頭全覆蓋新鮮綠葉

每一條街道都飄動醉人花香

蝴蝶和蜜蜂成年不斷地奔忙

花間的鼓浪嶼,永不歸去的春天

夜幕在天空張開透明的羅帳

變化中的明暗好比起伏呼吸

無數的燈火是她衣上的寶石

月下的鼓浪嶼,在睡眠中的美人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