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孩子最容易因搶玩具打起來?這兩位媽媽做了教科書式的示範

媽媽們可能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 當別的孩子來家裡做客的時候, 兩個孩子開始會玩的好好的, 可是大人還沒聊兩句, 就發現孩子打起來了, 不是這個哭就是那個鬧, 一問原因, 竟然就是因為爭玩具, 自家孩子對自己的玩具有一種強烈的霸佔欲, 即使這個玩具他就沒玩過幾次, 平時放在那裡理都不理, 可是別的孩子玩, 他也會立馬就搶, 為什麼孩子這麼容易因為玩具打起來呢?我們來看看原因。

小孩子的成長是個有意思的事情, 當他們一歲左右的時候, 不管看到誰的玩具, 都會搖搖晃晃地過去直接拿, 如果別人不給, 就會大聲哭泣。 等他們到了兩歲的時候, 就會不停地說, “這是我的”, 這個也是我的, 那個也是我的, 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 這就是孩子的物權觀念在作祟。

在大人看來, 把玩具給別的小朋友玩一會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個玩具還是自己的,

可是小孩子卻不會這樣想, 他認為玩具給了別的小朋友, 就不是自己的了, 所以為了保護自己的玩具, 誰都不可以玩。

還有的孩子, 平時在家從來沒有經歷分享的經歷, 就缺乏同理心, 只為自己的感受著想, 不會思考別的孩子為什麼會不開心, 這也是一個原因。

孩子不願因分享自己的玩具, 跟別的孩子爭搶玩具, 都是孩子成長必須經歷的階段, 雖然這是共性, 可是家長的引導卻十分重要, 下面我們來看兩位媽媽都是怎麼做的, 或許可以讓大家從中受到啟發。

昨天帶孩子去遊樂場, 裡面有一個場地專門圈出來, 裡面都是決明子, 小孩子脫了鞋子在裡面玩, 還有很多小鏟子、小汽車、小桶等玩具, 我們去的時候, 已經有兩個孩子在玩了, 其中一個大概有兩歲, 另一個好像有三歲的樣子了, 兩個媽媽拿著小板凳在外面看著, 距離也不遠, 不一會, 小點的孩子站起來去拿三歲孩子的一個小桶, 也不說話, 拎著就走, 大點的孩子就起身去搶, 兩個孩子就爭奪起來, 這時候大點孩子的媽媽就說,

“那邊還有一個小桶, 你去拿那個好不好?”, 孩子想了想, 感覺還是喜歡之前的小桶, 小手就是不撒開, 這時候這位媽媽說話了, “不如你跟這個小妹妹商量一下, 一人玩一會行不行?她裝滿一桶的時候, 你再玩好不好?”, 這個孩子想了想覺得好, 就對小點的孩子說, “我們一人玩一會行嗎?你先玩吧, 好不好?”, 小點的孩子看了一眼媽媽, 媽媽沖她點點頭, 她也高興地點點頭, 然後拎著桶玩去了, 大點的孩子也回到了媽媽的身邊。

這位媽媽拉著孩子的手, “軒軒真乖, 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呢, 來, 我們來玩這個玩具車吧, 你把這裡面裝滿吧”, 孩子聽話地玩起來, 另一個媽媽看到自己孩子把小桶裝滿了決明子, 就提醒她, “你的小桶已經滿了哦,

快把小桶給哥哥送回去吧”, 媽媽溫柔地鼓勵孩子, “看, 哥哥多懂事呀, 把小桶讓給你玩, 這次我要看看筱筱的表現了呢”, 孩子聽了, 就聽話地把小桶遞給了哥哥, 然後蹲在邊上等著, 軒軒媽媽看到了, 就笑著說, “你倆一起玩吧, 玩具都是大家的。 ”, 友好的氣氛在孩子和媽媽之間流動, 兩個媽媽把小板凳也拉得近一些, 兩個孩子玩在一起了。

這一幕突然讓我很感動,比起各自為營的家長,這兩個媽媽的做法簡直太正確了,首先,不能強迫孩子進行分享,因為大人也做不到這一點,父母要保護孩子說不的權利,很多父母由於好面子,覺得孩子就說應該發揚分享的精神,把玩具讓給別人玩才是正常的,這其實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味地退讓會讓孩子失去來自父母的安全感,還會讓孩子失去做事情的底線,孩子有孩子的堅持,父母不能讓他失去這份堅持。其次,父母也不能任由孩子霸道地搶別人的東西,雖然孩子還很小,可是搶習慣了,他就不會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規則,玩具是大家的道理,做什麼都跟自己家一樣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孩子會變得霸道和自私,稍有不如意就會承受不了,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媽媽們用自己超高的情商化解了一次小小的危機,對孩子卻是意義重大,孩子學會了謙讓,也學會了互動,還巧妙地照顧了別人的感受,達到了一種共贏的狀態,這是生活的智慧對孩子教育的體現,真的希望這種正能量的事情越來越多,而不是兩個孩子打起來了,雙方父母也吵起來了,無形中給孩子做了最壞的示範,把孩子往熊孩子的深淵拉近了一步,孩子的事無小事,小事堆積多了就是大智慧,您說是嗎?

這一幕突然讓我很感動,比起各自為營的家長,這兩個媽媽的做法簡直太正確了,首先,不能強迫孩子進行分享,因為大人也做不到這一點,父母要保護孩子說不的權利,很多父母由於好面子,覺得孩子就說應該發揚分享的精神,把玩具讓給別人玩才是正常的,這其實在無形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味地退讓會讓孩子失去來自父母的安全感,還會讓孩子失去做事情的底線,孩子有孩子的堅持,父母不能讓他失去這份堅持。其次,父母也不能任由孩子霸道地搶別人的東西,雖然孩子還很小,可是搶習慣了,他就不會知道這個世界還有規則,玩具是大家的道理,做什麼都跟自己家一樣是不可能的,這樣的孩子會變得霸道和自私,稍有不如意就會承受不了,對孩子的成長也沒有好處。

媽媽們用自己超高的情商化解了一次小小的危機,對孩子卻是意義重大,孩子學會了謙讓,也學會了互動,還巧妙地照顧了別人的感受,達到了一種共贏的狀態,這是生活的智慧對孩子教育的體現,真的希望這種正能量的事情越來越多,而不是兩個孩子打起來了,雙方父母也吵起來了,無形中給孩子做了最壞的示範,把孩子往熊孩子的深淵拉近了一步,孩子的事無小事,小事堆積多了就是大智慧,您說是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