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減肥 飲食和藥物 哪個是抵禦乳腺癌的利器?

點擊右上角立即關注, 更多健康內容不再錯過, 不定期驚喜送給你

提起乳腺癌, 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 根據最新的統計, 中國每年約有27萬女性新患上乳腺癌, 乳腺癌已經成為中國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 尤其是在城市地區(在農村, 每年患食管癌和胃癌的女性人數幾乎並列第一)。 儘管乳腺癌的治療效果比一些內臟腫瘤如肺癌、食管癌、胃癌要好不少, 但對女性的身心健康的影響仍然是巨大的。

有哪些危險因素跟患乳腺癌有關呢?

性別

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幾乎是男性的100倍。 可能有人會覺得男性怎麼也能患乳腺癌, 實際上, 男性也是有乳腺的, 但男性體內的雌性激素遠低於女性, 所以男性患乳腺癌機會要低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 如果男性患上乳腺癌, 要高度警惕患者存在基因突變, 例如BRCA突變。 這種突變可能在其他直系親屬例如父母、兄妹、子女當中存在,

一旦女性存在BRCA突變, 患乳腺癌的風險就高很多了。 所以, 男性乳腺癌患者要進行基因突變的檢測。

年齡增大

隨著女性年齡增大, 乳腺癌的風險也在增加, 按照國內2015年的統計, 45-59歲之間患乳腺癌的風險最高, 30-45歲之間的女性乳腺癌風險也不低。 年齡的增加是每個人無法避免的自然規律, 因此, 規律的科學的體檢相當重要。

特定的遺傳基因

大約5%-10%的乳腺癌是遺傳性的, 目前已經發現了多種和遺傳性乳腺癌有關的基因突變, 其中最常見的就是BRCA1和BRCA2。 攜帶BRCA1突變的女性, 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風險約為55-65%, 有的可高達80%以上;攜帶BRCA2突變的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風險略低, 約為45%。

對於這類人群, 在預防乳腺癌方面, 一是要提前篩查,

二是要用更準確的磁共振進行檢查, 三是要考慮行預防性乳腺切除術。

有乳腺癌家族史

實際上, 80%患乳腺癌的女性都沒有乳腺癌家族史, 但是,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確實更容易患癌。 例如, 有1名一級直系親屬患乳腺癌的話, 乳腺癌風險升高2倍;有2名一級直系親屬患乳腺癌則風險升高3倍。

種族

整體上, 白人女性患乳腺癌幾率更高, 亞裔女性患癌的風險稍低。

乳腺癌和月經、懷孕、哺乳有什麼關係?

相信這個話題是很多女性關心的問題, 但也同時存在很多誤傳和將信將疑的情況。 由於乳腺癌的發生與雌孕激素的暴露有關, 因此如果女性在12歲之前出現了月經初潮或者55歲後還沒有絕經, 自然暴露於雌孕激素的時間就長,

乳腺癌的發病率會略微升高。

同樣, 懷孕期間卵巢功能受抑制, 多次懷孕和年輕時懷孕都能減少乳腺癌的風險, 而在30歲後才懷孕會輕微升高乳腺癌的風險。 不過, 懷孕對於乳腺癌的影響也跟乳腺癌類型有關, 對於一種特殊類型的乳腺癌(三陰性乳腺癌), 懷孕似乎增加了其發病風險。

有研究顯示, 媽媽哺乳到孩子1歲半到2歲可輕微降低乳腺癌的風險, 這可能和減少了女性一生中的月經週期次數有關。

談到乳腺癌與激素的關係, 還要談談口服的雌孕激素會不會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記住這三點很重要:

1, 這些含有雌孕激素或者單含雌激素的藥物, 可能會輕微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但由於在醫生開具的時候, 是基於該藥物在其他方面的治療作用,

因此應權衡利弊後使用, 也不要談激素就變色;

2, 這些藥物即使增加乳腺癌的風險, 也往往是在長達數年使用的情況下有輕微增高的風險, 在停藥5年以後, 藥物導致的額外風險基本都消失了;

3, 由於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雖然可能降低結直腸癌和骨質疏鬆的風險, 但還可能造成心臟病、中風、血栓形成的風險增加, 目前沒有強有力的理由支持絕經後激素替代治療。

生活方式與乳腺癌有何關聯?

煙酒

飲酒是會增加女性乳腺癌發病率的, 與不飲酒的女性相比, 平均每天飲1份酒的女性乳腺癌有極小的升高, 而如果每天飲2-5份酒, 乳腺癌風險升高1.5倍。 隨著飲酒量的增加, 患癌風險會進一步升高, 因此女性應儘量減少飲酒。那麼,多少算是1份酒呢?1份酒大約等於330ml啤酒,或150ml紅酒,或40ml烈酒。

雖然目前認為吸煙對乳腺癌沒有影響,但由於吸煙會造成其他器官系統的腫瘤如肺癌,故我們強烈建議不要吸煙。

超重或肥胖

在女性絕經前,大部分雌激素是來源於卵巢;絕經後,大部分雌激素是在其前體在脂肪裡轉化生成的。因此,脂肪越多,雌激素水準越高,越可能患乳腺癌。

另外,肥胖還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造成血液中胰島素水準升高,而這也與乳腺癌有關。因此,要想預防乳腺癌,女性應該儘量保持體重在理想範圍內。

什麼樣的體重才是正常呢?我們可以將體重(按公斤算)除以身高(按米算)的平方,得出體質指數,對於國人,這個指數在18-23.9kg/m2就比較理想。

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也有助於減少乳腺癌的發生。研究顯示,每週75-150分鐘的快走就可以減少18%的乳腺癌風險,如果體育鍛煉的時間增加,會再減少一定的風險。目前普遍接受的運動的觀點是每週150分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最好是比較平均地分佈在一周中。

哪些因素對乳腺癌的發生還沒有定論?

飲食和維生素

關於飲食的話題是很難說清楚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各種飲食、維生素、保健品往往被賦予了太大的期望,最典型的就是綠豆、大蒜,還有很多人篤信不疑的蟲草了。

實際上,沒有一種食物是能夠單獨用於預防乳腺癌的。但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助於保持合理體重,從這方面來講是有幫助的。維生素更不要認為是多多益善,絕大部分人從均衡的飲食裡就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了,部分維生素過量也有害。

但是,也確實有相關研究發現以下飲食可能有助於減少乳腺癌的發生:

常常攝入味噌湯和異黃酮

多吃大豆

含有乾酪乳桿菌的飲料

綠茶

攝入天然食物葉酸

共軛亞油酸

柑橘類水果

富含果蔬的飲食

牛奶和雞蛋

植物甾醇類

Omega3脂肪酸

維生素D

維生素B、類胡蘿蔔素、植物雌激素、纖維素

不得不提的是,乳腺癌的發病是一個多種因素參與的過程,即使上面所羅列的這些飲食,也沒有完全得到一致的認可。我個人比較認可的是低脂(尤其是低飽和脂肪酸)、高纖維素、富含果蔬的飲食,這些飲食至少在維持體重方面是有益處的。

胸罩

網路上有不少謠言說胸罩阻塞了淋巴回流,造成了乳腺癌。這種說法目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人工流產

有傳言說人工流產可能導致乳腺癌,但足夠的證據認為,無論是人流還是自發流產,都不會影響乳腺癌的發病率。

豐胸手術

豐胸手術往往會在乳房中植入假體,這可能導致在進行乳腺影像學檢查時不容易看清楚,不易早期發現乳腺癌,有乳腺假體的女性在進行乳腺鉬鈀照相時需要用到特殊的手法。乳腺假體不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生,但可能與一種罕見的淋巴瘤(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有關。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因此女性應儘量減少飲酒。那麼,多少算是1份酒呢?1份酒大約等於330ml啤酒,或150ml紅酒,或40ml烈酒。

雖然目前認為吸煙對乳腺癌沒有影響,但由於吸煙會造成其他器官系統的腫瘤如肺癌,故我們強烈建議不要吸煙。

超重或肥胖

在女性絕經前,大部分雌激素是來源於卵巢;絕經後,大部分雌激素是在其前體在脂肪裡轉化生成的。因此,脂肪越多,雌激素水準越高,越可能患乳腺癌。

另外,肥胖還可以導致胰島素抵抗,造成血液中胰島素水準升高,而這也與乳腺癌有關。因此,要想預防乳腺癌,女性應該儘量保持體重在理想範圍內。

什麼樣的體重才是正常呢?我們可以將體重(按公斤算)除以身高(按米算)的平方,得出體質指數,對於國人,這個指數在18-23.9kg/m2就比較理想。

體育鍛煉

體育鍛煉也有助於減少乳腺癌的發生。研究顯示,每週75-150分鐘的快走就可以減少18%的乳腺癌風險,如果體育鍛煉的時間增加,會再減少一定的風險。目前普遍接受的運動的觀點是每週150分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運動,最好是比較平均地分佈在一周中。

哪些因素對乳腺癌的發生還沒有定論?

飲食和維生素

關於飲食的話題是很難說清楚的,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各種飲食、維生素、保健品往往被賦予了太大的期望,最典型的就是綠豆、大蒜,還有很多人篤信不疑的蟲草了。

實際上,沒有一種食物是能夠單獨用於預防乳腺癌的。但低脂、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有助於保持合理體重,從這方面來講是有幫助的。維生素更不要認為是多多益善,絕大部分人從均衡的飲食裡就能補充足夠的維生素了,部分維生素過量也有害。

但是,也確實有相關研究發現以下飲食可能有助於減少乳腺癌的發生:

常常攝入味噌湯和異黃酮

多吃大豆

含有乾酪乳桿菌的飲料

綠茶

攝入天然食物葉酸

共軛亞油酸

柑橘類水果

富含果蔬的飲食

牛奶和雞蛋

植物甾醇類

Omega3脂肪酸

維生素D

維生素B、類胡蘿蔔素、植物雌激素、纖維素

不得不提的是,乳腺癌的發病是一個多種因素參與的過程,即使上面所羅列的這些飲食,也沒有完全得到一致的認可。我個人比較認可的是低脂(尤其是低飽和脂肪酸)、高纖維素、富含果蔬的飲食,這些飲食至少在維持體重方面是有益處的。

胸罩

網路上有不少謠言說胸罩阻塞了淋巴回流,造成了乳腺癌。這種說法目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

人工流產

有傳言說人工流產可能導致乳腺癌,但足夠的證據認為,無論是人流還是自發流產,都不會影響乳腺癌的發病率。

豐胸手術

豐胸手術往往會在乳房中植入假體,這可能導致在進行乳腺影像學檢查時不容易看清楚,不易早期發現乳腺癌,有乳腺假體的女性在進行乳腺鉬鈀照相時需要用到特殊的手法。乳腺假體不會導致乳腺癌的發生,但可能與一種罕見的淋巴瘤(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有關。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