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濱海新城這60人一起成了“網紅”,因為他們做了這些大事……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宏偉藍圖, 描繪了未來中國的幸福願景。 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要把藍圖化為現實, 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 踏踏實實工作, 矢志不渝奮鬥。

當前, 福州全市上下正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在學懂、弄通、做實上狠下功夫, 加快建設環境更美、品質更好、功能更全、服務更優的有福之州, 城市建設、招商引資、環境保護、民生事業等各條戰線, 都迸發出幹事創業、擔當盡責的精氣神, 凝聚起為幸福而奮鬥的正能量。 《為幸福而奮鬥——貫徹十九大•福州精氣神》將講述一線奮鬥故事,

帶你一同感受新時代的福州精氣神。

濱海“一片雲” 揮汗築新城

成 績 單

中建海峽蔡海雲青年突擊隊自成立以來, 先後承建了大東湖·悅海灣、悅榕灣、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一期、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社會和企業雲)等項目, 正在全力推進大東湖·悅海灣二三期和中國東南大資料產業園研發樓二期、東湖VR小鎮二三期等重點專案建設;建設項目多次榮獲中建七局“CI金獎”、“榕城杯”優良工程、福建省建築施工安全生產標準化優良專案等榮譽稱號。

13日上午8時, 濱海新城, 氣溫5攝氏度。 雖然冷風颼颼、寒氣逼人, 但中國東南大資料產業園研發樓二期的建築工地上, 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蔡海雲(前右二)和團隊一起對工地進行檢查

來來往往忙碌的建設者中, 有一個人, 目光銳利, 他一邊巡查現場, 一邊叮囑著工人和技術人員。 他, 就是中建海峽長樂片區負責人蔡海雲。

蔡海雲

名字裡有“海”有“雲”, 建設項目靠海又與“雲計算”有關, 蔡海雲笑稱自己天生就與濱海新城有緣。

3年多來, 他帶領中建海峽蔡海雲青年突擊隊, 紮根一線、揮汗如雨, 高效完成了數字福建雲計算中心“兩朵雲”建設, 並正在加速推進中國東南大資料產業園研發樓二期、東湖VR小鎮二三期等重點專案建設。 這支60人、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年輕團隊, 用青春和汗水, 見證了濱海新城從荒地到高樓拔地而起。

要求嚴、重細節

“沒有安全品質, 就沒有一切”

蔡海雲對工作要求嚴格, 在工地是出了名的。

“安全帽戴好, 注意安全”“綁鋼筋前, 衛生清掃好, 不要夾渣”“混凝土養護別忘了”……中建海峽在這附近有3個在建工地, 蔡海雲一巡就是3個多小時, 水都沒顧上喝。

“他每天都‘泡’在工地上, 總是頭一批來、最後一個走。 ”與蔡海雲共事多年的專案副經理王永告訴記者,

他常說“沒有安全品質, 就沒有一切”, 跟他關係越好, 他要求越嚴, 即便是好兄弟, 犯了錯, 一樣得挨批。

專案部技術負責人吳雁烽對一次“挨批”印象深刻。 那時他剛當施工員, 監督班組安裝範本、綁紮鋼筋, 正式澆築混凝土前, 他忘記提醒工人清理乾淨範本上的木屑等垃圾, 導致澆築後的梁底出現了夾渣。 蔡海雲發現後, 嚴厲地批評了他, 並要求立即返工。 “蔡經理說, 雖然這看起來是個小失誤, 但是關乎品質和企業形象。 如果連細節都把控不好, 如何管控得了大事。 ”蔡海雲的話, 吳雁烽一直記在心裡。 由於工作認真、負責、細緻, 他很快由施工員成長為棟號長、技術負責人。

蔡海雲不僅對安全、品質抓得嚴,

工地上的大事小事他都一絲不苟。 去年7月底, 颱風“納沙”生成, 雖然一接到颱風預警, 他們就開始加固設備、撤離工人, 但蔡海雲不放心, 颱風登陸前, 他帶著幾名突擊隊的骨幹, 再次分組巡查。 圍牆加固了嗎?電源總閘關閉了沒?工人有沒有全部撤離?吳雁烽說, 他們在工人宿舍一間間敲門查看, 還真的發現了幾個覺得颱風沒啥可怕、偷偷溜回宿舍的工人。 “全都檢查完、人都安置好, 我們才最後一批撤離。 ”

蔡海雲的認真細緻, 感染著突擊隊的每一位成員。 嚴把安全、品質關, 是突擊隊嚴守的底線, 也是他們建設項目的品質保障。

敢挑戰、愛學習

“進步太慢, 也是一種落後”

蔡海雲愛鑽研, 越難的工程他覺得越有意思, 做成了就越有成就感。

正在加緊建設的中國東南大資料產業園研發樓二期,運用了時下先進的裝配式建築工藝。這對蔡海雲突擊隊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

由於項目預製構件尺寸類型較多,廠家在生產初期構件模具配備不足,導致構件生產與現場施工安裝需求不同步、構件編號不明確。技術人員需要對進場的預製構件進行重新分類堆放,影響了整體施工進度。

蔡海雲不怕難,他召集項目骨幹人員討論研究,還帶隊專程去廠家溝通。最終,他們琢磨出了解決方案:一是派專人到廠家“蹲點”,方便隨時溝通;二是在出廠前,就將配件按施工需要分類編號,運抵現場後再分類擺放,方便使用;三是根據專案進度要求,跟廠家協商適當增加構件模具。這些方法“立竿見影”,現場施工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蔡海雲愛鑽研,遇到難題,別人可能會沮喪,但他就特別興奮。“我喜歡挑戰,越難的工程越有意思,做成了就越有成就感。”這些年,在蔡海雲的帶領下,突擊隊接連攻克技術難題,高質高效地完成了數位福建“兩朵雲”、大東湖悅海灣一期等專案。

這支突擊隊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王永說,蔡海雲非常重視專案的前期策劃,每個專案啟動前,他們都要圍繞工程的品質要求、工期要求、成本要求,測算班組人員配置,做好材料供應計畫。“心中有底,打仗不慌。”事實證明,周密的前期準備對專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代建築技術日新月異,在蔡海雲看來,進步太慢,也是一種落後。他鼓勵隊員利用業餘時間自學“BIM建模”等新技術、新手段。“90後”的年輕隊員通過網路、書籍和公司培訓,已經熟練掌握了這項本領。“現在我們在做裝配式建築,‘BIM建模’就非常能夠提高效率,它可以使我們提前預判施工節點可能存在的問題,並提前加以優化解決。”吳雁烽說。

“這支突擊隊充滿了正能量。”東湖VR小鎮工程管理部負責人汪炎坤說,很多項目負責人遇到困難更多的是抱怨,但蔡海雲從來不會,“不管多困難,他都會加班加點加人手,甚至不惜增加成本,也要把難題克服”。

好老師、好大哥

“越努力,才會越幸福”

蔡海雲是突擊隊的帶頭人,也是大家公認的好老師、好大哥。

突擊隊裡很多“90後”,一畢業就來到了濱海新城工地,一看這裡相對偏遠,除了工地沒有什麼娛樂休閒的地方,難免心裡打退堂鼓。每到這時,蔡海雲總是拿自己的成長經歷,跟年輕人推心置腹地交談。

“他常跟我們說,越努力,才會越幸福。學無止境,不要虛度光陰,只要基礎打牢了,走到哪都會發光發熱。”吳雁烽說,現在技術部已經形成了每週一到週四晚學習交流的慣例,有時還會跨部門學習,“這兩年堅持下來,大家都覺得很有收穫”。

在生活中,蔡海雲特別關注隊員的吃和住,時常讓食堂給大家變花樣改善伙食,要求大家按時吃飯,自己卻經常忙到過了飯點,吃碗泡面應付了事。突擊隊有9名女隊員,考慮到女生在工地生活不便,蔡海雲特地給她們安排了相對寬敞的兩人間宿舍,空調、洗衣機、淨水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隊員陳丹楓說,這個團隊所有人都親如家人,蔡海雲像大哥一樣愛護他們,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上,一有困難就會主動幫忙解決,所以大家都不捨得離開。

“你們過得好,我就過得好。”蔡海雲總是笑眯眯地隊員說。但大家知道,他給大家在工地搭建溫暖的“大家”,自己卻少有時間回福州陪陪妻子、孩子。“人必須要有擔當,既然幹了這行,就要做好。好在家人很支持我、理解我。”蔡海雲說。

“一個好的帶頭人,不僅能給隊員們好的發展思路、發展環境,而且能將他們緊緊凝聚在一起。”汪炎坤說,蔡海雲就是這樣一個富有正能量和“吸引力”的帶頭人,他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60人的隊伍擰成了一股繩。這股強大的凝聚力,正是這支年輕的隊伍所向披靡的關鍵所在。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吳金垵 楊瑩 余少林 郭立鋒

新媒體編輯 聞兵

監製 趙金華 崔浩

想瞭解更多關於福州的那些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福州日報

微信公眾號

福州人都關注

掌上福州

蘋果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正在加緊建設的中國東南大資料產業園研發樓二期,運用了時下先進的裝配式建築工藝。這對蔡海雲突擊隊來說,是個全新的挑戰。

由於項目預製構件尺寸類型較多,廠家在生產初期構件模具配備不足,導致構件生產與現場施工安裝需求不同步、構件編號不明確。技術人員需要對進場的預製構件進行重新分類堆放,影響了整體施工進度。

蔡海雲不怕難,他召集項目骨幹人員討論研究,還帶隊專程去廠家溝通。最終,他們琢磨出了解決方案:一是派專人到廠家“蹲點”,方便隨時溝通;二是在出廠前,就將配件按施工需要分類編號,運抵現場後再分類擺放,方便使用;三是根據專案進度要求,跟廠家協商適當增加構件模具。這些方法“立竿見影”,現場施工效率提高了一倍多。

蔡海雲愛鑽研,遇到難題,別人可能會沮喪,但他就特別興奮。“我喜歡挑戰,越難的工程越有意思,做成了就越有成就感。”這些年,在蔡海雲的帶領下,突擊隊接連攻克技術難題,高質高效地完成了數位福建“兩朵雲”、大東湖悅海灣一期等專案。

這支突擊隊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王永說,蔡海雲非常重視專案的前期策劃,每個專案啟動前,他們都要圍繞工程的品質要求、工期要求、成本要求,測算班組人員配置,做好材料供應計畫。“心中有底,打仗不慌。”事實證明,周密的前期準備對專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現代建築技術日新月異,在蔡海雲看來,進步太慢,也是一種落後。他鼓勵隊員利用業餘時間自學“BIM建模”等新技術、新手段。“90後”的年輕隊員通過網路、書籍和公司培訓,已經熟練掌握了這項本領。“現在我們在做裝配式建築,‘BIM建模’就非常能夠提高效率,它可以使我們提前預判施工節點可能存在的問題,並提前加以優化解決。”吳雁烽說。

“這支突擊隊充滿了正能量。”東湖VR小鎮工程管理部負責人汪炎坤說,很多項目負責人遇到困難更多的是抱怨,但蔡海雲從來不會,“不管多困難,他都會加班加點加人手,甚至不惜增加成本,也要把難題克服”。

好老師、好大哥

“越努力,才會越幸福”

蔡海雲是突擊隊的帶頭人,也是大家公認的好老師、好大哥。

突擊隊裡很多“90後”,一畢業就來到了濱海新城工地,一看這裡相對偏遠,除了工地沒有什麼娛樂休閒的地方,難免心裡打退堂鼓。每到這時,蔡海雲總是拿自己的成長經歷,跟年輕人推心置腹地交談。

“他常跟我們說,越努力,才會越幸福。學無止境,不要虛度光陰,只要基礎打牢了,走到哪都會發光發熱。”吳雁烽說,現在技術部已經形成了每週一到週四晚學習交流的慣例,有時還會跨部門學習,“這兩年堅持下來,大家都覺得很有收穫”。

在生活中,蔡海雲特別關注隊員的吃和住,時常讓食堂給大家變花樣改善伙食,要求大家按時吃飯,自己卻經常忙到過了飯點,吃碗泡面應付了事。突擊隊有9名女隊員,考慮到女生在工地生活不便,蔡海雲特地給她們安排了相對寬敞的兩人間宿舍,空調、洗衣機、淨水器等生活設施一應俱全。隊員陳丹楓說,這個團隊所有人都親如家人,蔡海雲像大哥一樣愛護他們,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上,一有困難就會主動幫忙解決,所以大家都不捨得離開。

“你們過得好,我就過得好。”蔡海雲總是笑眯眯地隊員說。但大家知道,他給大家在工地搭建溫暖的“大家”,自己卻少有時間回福州陪陪妻子、孩子。“人必須要有擔當,既然幹了這行,就要做好。好在家人很支持我、理解我。”蔡海雲說。

“一個好的帶頭人,不僅能給隊員們好的發展思路、發展環境,而且能將他們緊緊凝聚在一起。”汪炎坤說,蔡海雲就是這樣一個富有正能量和“吸引力”的帶頭人,他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將60人的隊伍擰成了一股繩。這股強大的凝聚力,正是這支年輕的隊伍所向披靡的關鍵所在。

福州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吳金垵 楊瑩 余少林 郭立鋒

新媒體編輯 聞兵

監製 趙金華 崔浩

想瞭解更多關於福州的那些事?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福州日報

微信公眾號

福州人都關注

掌上福州

蘋果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掌上福州

安卓手機版

看新聞都用它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