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此人火化時,女性都沖進火坑陪葬,數百萬人送葬,不止是傳奇

提起印度, 許多人馬上就會聯想到一位苦行僧式的人, 這個人剃著光頭, 上身赤裸, 皮膚黧黑, 總是隨身攜帶著一架木制紡紗機, 他一有空就紡起紗來。 他走到哪裡, 都會引起一陣陣激動的歡呼, 會有一群信徒自願跟隨著他。 他就是印度獨立運動領導人、國大党領袖莫漢達斯.卡爾姆昌德.甘地。

甘地出身於印度一個古老的家族。 在印度這個等級森嚴、種姓界限分明的社會, 這種優越的出身使他有機會到英國接受高等教育。 這種教育使甘地認清了印度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和印度作為英國殖民地的屈辱現實。 他下決心一定要改變這種狀況。 甘地是一個虔誠的教徒, 篤信教義。

因此他創造了一種獨特的爭取印度民族獨立解放的方式, 叫做“非暴力不合作運動”。 “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包括兩部分內容:“非暴力抵抗”和與英國殖民者“不合作”的態度。 具體內容有:辭去英國人授予的公職和爵位;不參加殖民政府的任何集會;不接受英國教育, 以自設的私立學校代替英國統治者的公立學校;不買英國貨, 不穿英式服裝, 自己紡紗織布;不買英國公債, 不在英國銀行存款, 等等

在為祖國獨立解放而奮鬥的同時, 甘地也為了消除種姓制度、消滅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的紛爭而鬥爭。 他周遊全國, 到處進行演講, 常常為此而絕食。 人們常常可以看到這位身體消瘦、神情疲倦而堅毅的老人冒著生命危險, 調解兩個教派的爭端。

功夫不負苦心人。 1947年6月, 印度半島建立了兩個獨立的主權國:以印度教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巴基斯坦。

經過長期的鬥爭, 印度人民終於獲得了獨立。 在成立印度聯邦制憲會議上, 甘地被稱為“過去30年來的嚮導和哲學家, 印度自由的燈塔”。 英國駐印度總督蒙巴頓則稱他為“印度自由的建築師”。

但是, 他的這一做法遭到很多宗教極端主義者的反對, 終於在1948年1月30日, 在絕食的甘地被一名狂熱的印度教徒暗殺, 甘地死後, 印度國內倒是恢復了短暫和平, 因為甘地的威望太高, 全國陷入悲痛。 尤其是火葬當天, 幾百萬人為其送葬, 現場一片悲痛。 而現場用於火化的火坑, 不斷有悲痛過度的印度女性跳入其中, 為甘地殉葬, 而且越往後越多。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