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資訊時代讓我們不再理智,參與到“從眾心理”的遊戲中而渾然不知

閱讀小貼士:

本文1100字, 閱讀時長3分鐘

閱讀時, 可先看加粗字體, 通讀後再決定是否進行閱讀

資訊時代讓我們不再理智, 參與到“從眾心理”的遊戲中而渾然不知

從眾心理, 即根據他人做出的行為或信念的改變的心理狀態。 從眾的形式包括順從和接納。 如果說是被外界力量逼迫, 為了讓自己免受傷害而去做, 就是順從。 如果是自己主動、願意去做的行為就是接納。 當然, 順從久了, 並且習慣了這種狀態, 你也會變成接納。 就像加入你被環境所迫去當了盜賊, 等你習慣了盜賊的生活後, 你慢慢也接受了盜賊的身份。

從眾心理, 其實最根於的力量來自於模仿, 不管個體是出於服從還是接納, 都會去做出類似的行為。 而模仿這種技能是我們最擅長的技能之一, 因為從我們一出生就開始使用這一技能, 學習說話, 學習走路, 學習掃地等, 基本上所有技能的學習都有模仿技能的功勞。

當然, 正是因為從眾心理的本質是模仿, 那麼就決定了它的發生條件:需要一個被模仿的物件。 世界上絕對不缺少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但去絕對不多, 因此從眾心理發生的更具體的條件應該是:一個被模仿的群體。 所以,

在以前, 對從眾心理的理解應該是:大家在我做, 我也可以去做, 因為根據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大多數人在做的事情應該就是對的, 多我一個不多。 試想, 如果公路上有一輛運鈔車發生了車禍, 裡邊的錢幣都撒在了外面, 做第一個去撿錢的人, 壓力是蠻大的, 但是如果一群已經在撿錢幣, 你也許就會開始跟著一起去撿了。 這也證明了過往個體從眾心理的發生條件:有群眾已經做出了同樣的舉動。

而資訊時代的今天, 從眾心理的發生條件卻發生了改變。 只需要一個人做了, 然後被報導, 然後身邊人開始大肆地討論, 給了人一種“大多數群眾都在做”的錯覺, 並且慢慢接納了這種方式, 當遇到事情的時候, 潛意識就開始作用,

於是你就做出了“從眾”的行為了。

資訊時代, 曝光的方式很多, 過往明星對我們來說是可望不可即的物種, 而今天, 好像只要你有一點特長, 你都可以成為明星, 感覺明星也大眾化了。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薰陶, 我們的內心就會慢慢開始接納這種現象,

並且開始產生“我也可以當明星”的衝動。

於是, “從眾心理”再加上這一種衝動, 就有了陝西寶雞南站“堵高鐵門”的再現, 僅是因為夫妻吵架丈夫下車, 妻子就為等他阻攔高鐵。 而這一切的發生並非偶然, 而是源自於潛意識的一種模仿行為, 模仿之前羅某在合肥站扒車門等丈夫的一幕。

這種“從眾心理”形成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網路上曝光了羅某在合肥站扒車門等丈夫的負面消息;

接下來,新聞媒體紛紛轉載報導,這件事就漸漸變得眾人皆知;

於是,人在長期聽到一個資訊,會讓他感覺他已經聽到了很多次這樣的事,這個資訊會慢慢進入人的潛意識,讓人產生原來群體已經在這樣做的錯覺。

而當自己遇到同樣需要等人的情況,就會不自覺地去堵高鐵門。此時,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會被潛意識影響,而潛意識很多時候做出的事情是不理智的。

因此,今天,一個資訊產業的時代,如果我們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會被資訊刺激我們的大腦,使得我們變得不再理智。就像被人灌了迷魂藥,參與到“從眾心理”的遊戲中而渾然不知。如果要避免自己被資訊感染我們的大腦,讓自己對自己的身體失去支配權,就應該找到堅守一些原則,不要因為外界的資訊而干擾到自身的判斷力。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我們可以盡力去做,避免被捲入資訊的漩渦。你也不想成為被資訊控制的傀儡吧?

今日薦書:《烏合之眾》,瞭解群體和個體的關係的大眾心理學

今日頭條認證育兒達人,原創作者,筆名:教育思考者孔教官,四年資深青少年培養教官,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實踐者,中國傳統文化和新型教學方式研習者,遵循教養原則和成長規律育兒,接受了將近750個家庭的諮詢,解決孩子養育問題。

支付我九元,給你一次“九元育兒諮詢”!!!

歡迎轉發,收藏,共同探討。原創心得,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這種“從眾心理”形成的過程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網路上曝光了羅某在合肥站扒車門等丈夫的負面消息;

接下來,新聞媒體紛紛轉載報導,這件事就漸漸變得眾人皆知;

於是,人在長期聽到一個資訊,會讓他感覺他已經聽到了很多次這樣的事,這個資訊會慢慢進入人的潛意識,讓人產生原來群體已經在這樣做的錯覺。

而當自己遇到同樣需要等人的情況,就會不自覺地去堵高鐵門。此時,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會被潛意識影響,而潛意識很多時候做出的事情是不理智的。

因此,今天,一個資訊產業的時代,如果我們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會被資訊刺激我們的大腦,使得我們變得不再理智。就像被人灌了迷魂藥,參與到“從眾心理”的遊戲中而渾然不知。如果要避免自己被資訊感染我們的大腦,讓自己對自己的身體失去支配權,就應該找到堅守一些原則,不要因為外界的資訊而干擾到自身的判斷力。當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但我們可以盡力去做,避免被捲入資訊的漩渦。你也不想成為被資訊控制的傀儡吧?

今日薦書:《烏合之眾》,瞭解群體和個體的關係的大眾心理學

今日頭條認證育兒達人,原創作者,筆名:教育思考者孔教官,四年資深青少年培養教官,華德福教育理念的實踐者,中國傳統文化和新型教學方式研習者,遵循教養原則和成長規律育兒,接受了將近750個家庭的諮詢,解決孩子養育問題。

支付我九元,給你一次“九元育兒諮詢”!!!

歡迎轉發,收藏,共同探討。原創心得,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