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今天穀歌的封面被這個中國人刷屏了!他窮盡一生讓世界認識中國!

一個改變了一個語言的男人

一個傳揚了一個文化的男人

中文拼音之父

值得被我們紀念

今天的頭條只屬於他

今天的穀歌不念 Google,

而是GǔGē。

今天是“中文拼音之父”, 發明中文拼音的男人周有光誕辰112周年紀念日, 也是他逝世一周年紀念日, 穀歌, 是為了紀念他。

Google Doodle 每天都會改版穀歌搜索的主頁, 按照當天發生的大事件或者歷史上當天發生的大事件製作塗鴉, 用以紀念改變人類歷史進程的事件, 或者為人類做出了突出貢獻的人。

例如有紀念科學巨匠以撒牛頓的。 (2010年1月4日, 牛頓誕辰367周年)

紀念愛因斯坦的。 (2004年3月14日, 愛因斯坦誕辰124周年)

有紀念卓別林的。 (2011年4月16日, 卓別林誕辰122周年)

還有紀念世博會的。 (2011年5月1日, 首屆世界博覽會舉辦160周年)

而今天, 2018年1月14日, 是中國語言學大師周有光誕辰112周年。

和眾多大師們和巨匠們一樣佔據了一天在 Google 的搜索主頁上, 可見周有光先生對於這個世界的貢獻, 簡而言之, 就是讓漢語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在周有光接受“中文拼音方案”之前, 中國人使用的注音系統還是英國人威妥瑪在1886年創建的“威氏拼音”, 但是畢竟是西方人製作的注音體系, 對於中國人而言使用起來並不完全符合現代漢語的規範。 例如把北京寫為“Peking”,把功夫寫為“Kung fu”就是這個注音體系的遺留。

而在周有光接手並完成“中文拼音方案”之後,這項拼寫工具極大地增進了國民的讀寫能力,把學齡兒童的整體受教育年限提前了至少兩年,讓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門檻大大降低,而且還讓周有光意外地成為鍵盤俠“之祖”,手機那端的你打字用的輸入法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周老在上個世紀的貢獻。

周有光可以說是最成功的跨界選手之一,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沒有學過經濟學的留學生成不了語言學大家。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有光原先是他的筆名,後來成了他的號。晚晴1906年出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從這裡走出了三位語言學家:瞿秋白、趙元任和周有光。

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員,在常州也有相當大的產業。但在咸豐年間被太平軍扳倒,家道於是中落。

周有光10歲時,舉家搬到蘇州,到當時的新式學堂讀書。1918年進入常州高級中學預科,一年之後正式升入中學,與後來的同樣成為語言學家的呂叔湘成為同學。(從小就埋上了語言學家的伏筆)

後來考入當時中國最早的新式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學。

在大學的假期期間,周有光回家探親,也就在這個契機下遇見了他一生的摯愛才女張允和。

雙方的戀愛因為家庭地位的懸殊而讓周有光猶豫不決,周家只是一個小戶人家,而張家則是和蔡元培都深有結交的名門望族。周有光給張允和寫信說:“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

張允和立即回應說:“幸福是要自己創造的。”可能就是對自己所愛之人的信心和決心,讓他們最後走到了一起吧。

而後,周有光出國留學,而由於經濟原因只能去日本,就讀于東京大學,而後轉學至京都大學。

(小編:雖然窮,但是有志青年無論在事業還是愛情上都不會被經濟所打倒。

小編再:莫非因為經濟原因讓周有光青年時期的專業是經濟學專業?)

然而命運總是如此開玩笑,留學期間中日關係不斷緊張,1935年,周有光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在上海銀行就職,並同時是光華大學的教授。

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周有光的計畫再次被打斷,舉家逃到重慶,在新華銀行任職。也是在這期間,結識了周恩來,這一層關係使得他日後接下了“中文拼音方案”的任務。

1946年,周有光作為新華銀行的代表被派駐紐約,在華爾街呆了3年,直到新中國成立。

在美國期間被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的何廉引薦,認識了當時也正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的愛因斯坦。兩位大牛們究竟聊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究竟是誰啟發了誰我們也不敢斷言。畢竟多年之後小輩們詢問周有光這段經濟,他只能聳聳肩說:“我忘掉了,大概是1947年吧!”

在此期間,周有光多次以學者的身份發表了一些關於語言學的研究。至今美國國會圖書館中還藏有周有光的語言學研究。

1949年周有光回國,任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並在上海新華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兼職。

1955年,是周有光一生中最為轉折的一年。如果沒有這一年的“中文拼音方案”項目,他一輩子可能就是一個的經濟學家,也許能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出謀劃策也許不能,也不會被後人們記住,也不會被穀歌放上,也不會被我們每個正在打字的中國人緬懷。

進行文字改革是文明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當時中國曾經思考過用種種方式來對漢語注音,有史達林建議的開發中國特色的獨立語言符號,有借鑒斯拉夫字母的和蘇聯結成文字同盟,當然,它們兩種方法操作起來並不十分方便。

最後選擇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注音方式。

周有光的團隊花了三年時間研究了這個項目,最終在1958年完成了“中文拼音方案”。事後他戲稱這個團隊太笨,花了3年時間研究26個字母。事實上,這個三年並沒有浪費,此後各種批評人士提出的意見,他們都已經考慮研究過了。此後,他們又花了三年,把這套拼音方案變成國際標準。從此,中文開始,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他曾戲言,自己是被上帝遺忘了的人。但是上帝毫不留情地在上一個冬天將他召回。

他曾謙虛,自己並不是中文拼音之父,自己只是中文拼音之子。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對於教育和文化傳播的巨大意義。

北京大學蘇培成教授這麼評價:“在今天,絕大多數人使用電腦時用的都是拼音轉換法。感謝周先生給我們指明了中文輸入法的光明大道,使我們加快了進入中文資訊處理時代的步伐。”

一個強大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項事業,造福了一個國家的人們。

一個偉大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項事業,在多年之後依然持續發光發熱。

谷歌把周有光放到主頁上當之無愧。

可惜他卻並沒有那麼被國人所熟知。

可惜他上的主頁,是我們看不到的那個。

例如把北京寫為“Peking”,把功夫寫為“Kung fu”就是這個注音體系的遺留。

而在周有光接手並完成“中文拼音方案”之後,這項拼寫工具極大地增進了國民的讀寫能力,把學齡兒童的整體受教育年限提前了至少兩年,讓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門檻大大降低,而且還讓周有光意外地成為鍵盤俠“之祖”,手機那端的你打字用的輸入法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周老在上個世紀的貢獻。

周有光可以說是最成功的跨界選手之一,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沒有學過經濟學的留學生成不了語言學大家。

周有光原名周耀平,有光原先是他的筆名,後來成了他的號。晚晴1906年出生於江蘇常州青果巷,從這裡走出了三位語言學家:瞿秋白、趙元任和周有光。

周有光的曾祖父是清朝的官員,在常州也有相當大的產業。但在咸豐年間被太平軍扳倒,家道於是中落。

周有光10歲時,舉家搬到蘇州,到當時的新式學堂讀書。1918年進入常州高級中學預科,一年之後正式升入中學,與後來的同樣成為語言學家的呂叔湘成為同學。(從小就埋上了語言學家的伏筆)

後來考入當時中國最早的新式大學上海聖約翰大學,主修經濟學。

在大學的假期期間,周有光回家探親,也就在這個契機下遇見了他一生的摯愛才女張允和。

雙方的戀愛因為家庭地位的懸殊而讓周有光猶豫不決,周家只是一個小戶人家,而張家則是和蔡元培都深有結交的名門望族。周有光給張允和寫信說:“我很窮,恐怕不能給你幸福。”

張允和立即回應說:“幸福是要自己創造的。”可能就是對自己所愛之人的信心和決心,讓他們最後走到了一起吧。

而後,周有光出國留學,而由於經濟原因只能去日本,就讀于東京大學,而後轉學至京都大學。

(小編:雖然窮,但是有志青年無論在事業還是愛情上都不會被經濟所打倒。

小編再:莫非因為經濟原因讓周有光青年時期的專業是經濟學專業?)

然而命運總是如此開玩笑,留學期間中日關係不斷緊張,1935年,周有光放棄日本的學業,返回上海,在上海銀行就職,並同時是光華大學的教授。

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周有光的計畫再次被打斷,舉家逃到重慶,在新華銀行任職。也是在這期間,結識了周恩來,這一層關係使得他日後接下了“中文拼音方案”的任務。

1946年,周有光作為新華銀行的代表被派駐紐約,在華爾街呆了3年,直到新中國成立。

在美國期間被當時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的何廉引薦,認識了當時也正在普林斯頓大學做研究教授的愛因斯坦。兩位大牛們究竟聊了什麼我們不得而知,究竟是誰啟發了誰我們也不敢斷言。畢竟多年之後小輩們詢問周有光這段經濟,他只能聳聳肩說:“我忘掉了,大概是1947年吧!”

在此期間,周有光多次以學者的身份發表了一些關於語言學的研究。至今美國國會圖書館中還藏有周有光的語言學研究。

1949年周有光回國,任復旦大學經濟系教授,並在上海新華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兼職。

1955年,是周有光一生中最為轉折的一年。如果沒有這一年的“中文拼音方案”項目,他一輩子可能就是一個的經濟學家,也許能對中國的經濟建設出謀劃策也許不能,也不會被後人們記住,也不會被穀歌放上,也不會被我們每個正在打字的中國人緬懷。

進行文字改革是文明走向世界的必經之路。

當時中國曾經思考過用種種方式來對漢語注音,有史達林建議的開發中國特色的獨立語言符號,有借鑒斯拉夫字母的和蘇聯結成文字同盟,當然,它們兩種方法操作起來並不十分方便。

最後選擇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注音方式。

周有光的團隊花了三年時間研究了這個項目,最終在1958年完成了“中文拼音方案”。事後他戲稱這個團隊太笨,花了3年時間研究26個字母。事實上,這個三年並沒有浪費,此後各種批評人士提出的意見,他們都已經考慮研究過了。此後,他們又花了三年,把這套拼音方案變成國際標準。從此,中文開始,真正地走向了世界。

他曾戲言,自己是被上帝遺忘了的人。但是上帝毫不留情地在上一個冬天將他召回。

他曾謙虛,自己並不是中文拼音之父,自己只是中文拼音之子。但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對於教育和文化傳播的巨大意義。

北京大學蘇培成教授這麼評價:“在今天,絕大多數人使用電腦時用的都是拼音轉換法。感謝周先生給我們指明了中文輸入法的光明大道,使我們加快了進入中文資訊處理時代的步伐。”

一個強大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項事業,造福了一個國家的人們。

一個偉大的人,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項事業,在多年之後依然持續發光發熱。

谷歌把周有光放到主頁上當之無愧。

可惜他卻並沒有那麼被國人所熟知。

可惜他上的主頁,是我們看不到的那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