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金華婺城水源保護地山村的“美麗突圍”

2018-01-12 17:21 | 浙江新聞用戶端 | 記者 金許斌 見習記者 孫莉 通訊員 陳汝平 童未名 汪路

冬日清晨, 炊煙嫋嫋的喻斯村被迤邐而下的梅溪叫醒了。 民宿老闆付興根開門迎接遠道而來的遊客, 和付興根一樣, 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們紛紛返鄉從事農家樂生意。 談及村莊的綠色崛起, 村民們感慨道:“其實, 我們心裡也曾有過迷茫。 ”

作為金華的核心城區, 婺城區地處浙中, 三面環山, 山區、半山區面積就占了全區的一半以上。 這塊有10萬多人口的山區, 經濟總量卻不到全區的12%, 成為我省城鄉兩元結構最明顯的核心城區之一。

與此同時, 沙畈、金蘭、莘畈、九峰、安地等五個大中型水庫水源保護區佔據了山區一半的面積, 禁止畜禽養殖, 整治各類污染行業也影響著山村發展。 在水資源保護和鄉村發展的權衡中, 婺城人找到了方向, 將綠水青山變為了金山銀山。

百萬金華人的飲用水源——沙畈水庫。

12月29日,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會議深入研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政策, 提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這為婺城人指明了未來要走的路。

“蝸居”在山中的喻斯村。

產業興旺 治汙倒逼綠色轉型

1月初的婺城, 冬雨連綿, 寒意料峭。 在蜿蜒山路上, 記者驅車前往婺城南部山區安地鎮。 山環水繞間, 一棟棟婺派民居依溪而建, 梅溪、雅幹溪碧波瀲灩, 浸潤出世外桃源般的山水意境, 總庫容6621萬立方米的安地水庫(仙源湖)更是聞名遐邇。

環境優美, 是安地得天獨厚的自然紅利。 然而, 一度發達的畜牧業, 卻成了她多年來的痛點。 安地共37個行政村, 其中24個行政村有100多戶養殖戶。 緊隨發達畜牧業而來的, 是日益突出的養殖污染問題, 鎮裡污水橫流, 臭氣熏天。 於是, 2013年以來, 婺城區借“三改一拆”東風, 水源保護區內共關停畜禽養殖場451家, 拆除面積116682.24平方米,

處置畜禽23410頭, 發放補助資金2816萬元。

安地騰退了全鎮所有養殖場, 對境內水域進行由上而下治理。 環境變美了, 安地重獲“仙境”的美譽, 還引來了投資客。 2015年啟動、投資5億的巨龍雅泉主題公園以童話城堡風格引人注目, “我們看中了安地的水質和空氣, 這是無價的。 ”總經理富勇說, 該項目一期試去年運營2個月, 接待遊客7萬多人, 收益達800多萬, 不僅提供了500多個就業崗位, 還給附近村民帶來了無限商機。

安地的轉型並非個例。 在“要致富, 靠養豬”為謀生管道的沙畈鄉, 為保護沙金蘭水源水質不受污染, 也鼓勵全鄉93家畜禽養殖場轉型改行。 眼看著養豬的出路越來越窄, 2013年, 李秀明響應鄉里號召, 主動把家裡經營了十年的養豬場拆除,

並在區畜牧局等幫助下, 從一名“豬官”搖身一變成了養蜂大戶。 “養蜂投入少、好管理, 時間充裕, 還能用空餘時間發展香榧等種植業, 而且這比養豬賺得多了, 更重要的是保護環境。 ”他感歎道, 轉型這一步真是走對了。

據瞭解, 2017年該區專案儲備中安排部分資金用於鄉鎮精准扶貧, 發展中蜂養殖, 蜜蜂養殖戶不僅可獲得蜂產品紅利, 同時可與毛竹、油茶、香榧等種植業無縫對接, 打造山區特色種植業。

污染沒了, 美景重現, 村美宜居的環境自然吸引萬千佳客來, 婺城的山鄉正在綠色崛起。

婺城安地山鄉美景。

生態宜居 綠水青山引來佳客

黛青的遠山、清澈的溪流、復古的廊橋……記者來到安地鎮,剛一進入喻斯村,獨特的鄉村風貌便映入眼中。即便在數九寒冬,村裡的農家樂生意仍十分紅火。“沒想到山裡還‘蝸居’著這麼美的村!”來自上海的遊客驚歎道。

喻斯村位於安地鎮鎮區東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大山曾經阻隔了喻斯村與外界交流,沒有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一度為零。近年來,婺城區著力打造五條生態廊道美麗鄉村精品線,而喻斯村便位於其中的梅溪生態廊道精品線路上。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依託發展鄉村旅遊,實現了華麗轉型。

村裡原有宅基地通過租賃或者拆舊建新等方式進行改造,村民們在家開起了農家樂、民宿。2017年,喻斯村還與河南華宇旅遊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合約、成立公司,開發建設喻斯生態遊覽區。目前村裡已建成鳳凰山滑道、漂流專案。該村去年共接待遊客約1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余萬元,一舉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對照鄉村振興戰略,談及村莊的未來,喻斯村黨支部書記喻樟海腦海裡有了更清晰的規劃:繼續建設遊客集散中心等項目,爭取到2024年將村莊打造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見證了喻斯村農家樂發展的巨大潛力,周圍村子也受其啟發,乘著這股東風,繪就起全鎮鄉村旅遊的美麗圖景。

疑問隨之而來,鄉村旅遊的發展會不會造成水源地污染?

據瞭解,安地水庫作為一級水源地,早在2013年,安地就列入金華“市區飲用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關乎著金華城區110萬人的飲水安全。為此,婺城區制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具體劃定了水源地紅線。另外,還完善了對周邊貧困村的扶持政策,引導農家樂等旅遊業向下游發展。在紅線之外的生態廊道沿線設立了喻斯村等生態旅遊項目,這樣一來,婺城既守牢了綠水青山底線,又帶動了沿線百姓就業和致富。

婺城白龍橋鎮白沙溪畔。

治理有效 能人返鄉挑起大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多少曾經黯淡的小山村,由於能人返鄉,喚醒了家鄉的一方山水。

2017年6月,婺城籍的俞孔堅院士初次來到長山鄉,便被山清水秀的環境所吸引。作為生態招商專案組織人,他引進設計團隊,為家鄉量身定制,以山區高端民宿為載體,計畫打造長山國際走廊項目,吸引新型旅遊主體走進山鄉。以此為契機,長山將打響自己的旅遊品牌,實現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的“蝶變”。

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婺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妙芳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他們進一步配強各村的村級班子,側重培育懂經營、善管理的年輕人挑大樑。

另外,婺城還選派了70名“第一書記”和121名“80後”年輕幹部到水源地各村出謀劃策,帶領村民致富。去年年初,該區還專門開設了“婺城年輕幹部成長學堂”,開展“美麗庭院”創意設計大比拼等活動,讓他們深入一線實踐鍛煉。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百里山壟變曠野金黃。新一年,山鄉育新夢,婺城翻開了嶄新篇章。

婺城安地山鄉美景。

生態宜居 綠水青山引來佳客

黛青的遠山、清澈的溪流、復古的廊橋……記者來到安地鎮,剛一進入喻斯村,獨特的鄉村風貌便映入眼中。即便在數九寒冬,村裡的農家樂生意仍十分紅火。“沒想到山裡還‘蝸居’著這麼美的村!”來自上海的遊客驚歎道。

喻斯村位於安地鎮鎮區東南,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大山曾經阻隔了喻斯村與外界交流,沒有特色產業,村集體經濟收入一度為零。近年來,婺城區著力打造五條生態廊道美麗鄉村精品線,而喻斯村便位於其中的梅溪生態廊道精品線路上。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依託發展鄉村旅遊,實現了華麗轉型。

村裡原有宅基地通過租賃或者拆舊建新等方式進行改造,村民們在家開起了農家樂、民宿。2017年,喻斯村還與河南華宇旅遊服務有限公司簽訂合約、成立公司,開發建設喻斯生態遊覽區。目前村裡已建成鳳凰山滑道、漂流專案。該村去年共接待遊客約1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00余萬元,一舉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對照鄉村振興戰略,談及村莊的未來,喻斯村黨支部書記喻樟海腦海裡有了更清晰的規劃:繼續建設遊客集散中心等項目,爭取到2024年將村莊打造成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見證了喻斯村農家樂發展的巨大潛力,周圍村子也受其啟發,乘著這股東風,繪就起全鎮鄉村旅遊的美麗圖景。

疑問隨之而來,鄉村旅遊的發展會不會造成水源地污染?

據瞭解,安地水庫作為一級水源地,早在2013年,安地就列入金華“市區飲用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關乎著金華城區110萬人的飲水安全。為此,婺城區制定了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方案,具體劃定了水源地紅線。另外,還完善了對周邊貧困村的扶持政策,引導農家樂等旅遊業向下游發展。在紅線之外的生態廊道沿線設立了喻斯村等生態旅遊項目,這樣一來,婺城既守牢了綠水青山底線,又帶動了沿線百姓就業和致富。

婺城白龍橋鎮白沙溪畔。

治理有效 能人返鄉挑起大樑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多少曾經黯淡的小山村,由於能人返鄉,喚醒了家鄉的一方山水。

2017年6月,婺城籍的俞孔堅院士初次來到長山鄉,便被山清水秀的環境所吸引。作為生態招商專案組織人,他引進設計團隊,為家鄉量身定制,以山區高端民宿為載體,計畫打造長山國際走廊項目,吸引新型旅遊主體走進山鄉。以此為契機,長山將打響自己的旅遊品牌,實現美麗環境向“美麗經濟”的“蝶變”。

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創新鄉村治理體系,走鄉村善治之路。”婺城區委常委、組織部長徐妙芳告訴記者,去年以來,他們進一步配強各村的村級班子,側重培育懂經營、善管理的年輕人挑大樑。

另外,婺城還選派了70名“第一書記”和121名“80後”年輕幹部到水源地各村出謀劃策,帶領村民致富。去年年初,該區還專門開設了“婺城年輕幹部成長學堂”,開展“美麗庭院”創意設計大比拼等活動,讓他們深入一線實踐鍛煉。

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百里山壟變曠野金黃。新一年,山鄉育新夢,婺城翻開了嶄新篇章。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