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京“虎媽”、“羅德獎學金”獲得者爸爸、高中校長來支招 :“呵呵”“擁抱”竟能打倒“青春期小叛逆”

揚子晚報網1月14日訊家長如何與12到18歲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相處?怎樣才能引導孩子走上最適合自己的成長路徑?閃閃發光的學霸怎樣解決學習上的小挫折?今天下午, 在南京雨花臺中學舉行的“南京親職教育公益論壇”上, 《聽說》作者黎銘、“羅德獎學金”獲得者曹起瞳的父親曹鈞、雨花臺中學校長穆耕森分別站在家長的角度, 分享了他們與青春期的孩子“過招”的故事。

故事一:

“虎媽”回歸“母親”, 不只盯著成績

“孩子上五年級後, 我從他眼中的‘女神’變成‘虎媽’。 ”南京媽媽黎銘曾因出書揭秘留學生的故事走紅, 昨天的現場訪談環節, 她毫不掩飾自己也曾是一名焦慮的家長, 把兒子的作息安排得滿滿的, 在家長群“潛水”, 一度“比總統還忙”。 當兒子如願走進南外, 後又升學美國高中, 她仍然對孩子抱有很大的期待。 初一之後, 奧斯卡開始有了“小叛逆”, 虎媽每次都被他辯駁地得啞口無言。

虎媽說, 兒子在最近的一篇作文裡說, “有一次考了70多分, 媽媽對我吼叫, 愧疚的心理立馬沒了!”

母子關係的轉機在於“虎媽”生了一場病。 看著虛弱的媽媽, 兒子很心疼, 一次做夢, 甚至夢到媽媽為了護送自己安全到岸, 被海浪卷走。 他在作文裡描述這次經歷時寫到, “我變了, 不會再和媽媽衝突, 會自主地安排我的學習, 我的生活, 我知道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其中包含了媽媽的願景。 ”“虎媽”也開始轉變為普通的母親, 不再只盯著孩子的成績。 “他的這篇作文得了A-, 我會誇他考得不錯。 ”

故事二:

孩子“報憂不報喜”, 老爸給他找臺階下

曹起瞳是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優秀畢業生, 前陣子, 他因為獲得有“本科生諾貝爾獎”之稱的羅德獎學金再次成為學弟學妹們膜拜的“學神”。

今年, 他即將從美國斯坦福大學畢業, 前往英國牛津大學深造。 昨天, 曹起瞳的爸爸曹鈞也來到了現場, 他告訴告訴記者兒子已經算是比較省心的孩子, “他一路上學, 我們都沒多花錢!”

曹爸稱自己既不是“虎爸”也不是“貓爸”。 “對孩子來說, 我是亦父亦兄亦友, 兒子很信任我, 他班上同學的名字我都能叫得出。 ”曹鈞說, 兒子上學時流行玩“人人網”, 很多同學都遮罩家長, 但兒子沒這麼做, 還跟他“無話不談”。

雖然一路優秀, 但是曹起瞳也曾經歷過挫折。 “他報憂不報喜, 比如競賽沒考好, 他反而會跟我們說。 ”曹爸很有智慧, 每當遇到這種情況, 他都會主動給孩子找臺階下, “就是幫孩子找個理由,

跨過這個檻, 不要把原因歸結為他不努力、不聰明。 ”

故事三:

校長爸爸談“放養”, 不做強勢的父母

訪談環節還來了一位神秘人物, 當主持人介紹他是雨花臺中學校長穆耕森的時候, 家長們都大呼沒想到。 穆校長的孩子不僅是“學神”, 還非常有主見, 經常做決定前不和父母打招呼。 “兒子經常從南外保送北大後, 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說要去臺灣的大學交換。 後來讀書期間, 他又告訴我自己已經在倫敦證交所實習了。 ”每到這個時候, 穆校長更像“貓爸”, 選擇尊重孩子, 不過多干涉孩子。 他最大的教育心得是:不做強勢的父母, 對孩子放手, 才能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回憶一路培養孩子的經歷, 穆校長金句頻出, 一句“吃苦是財富”贏得家長雷鳴般的掌聲。

他那時因為忙於工作, 對孩子反而是“放養”。 有時候孩子放學先到家, 沒帶鑰匙, 就趴在臺階上寫作業。 孩子考試考了95分, 他不鼓勵孩子下回考第一名, 反而對孩子說, “考得不錯了, 下次考70分就行了!”

穆校長建議, 孩子要放平心態, 養成好習慣, 把腳步邁實, 就能收穫幸福而有意義的生活。 他建議家長不要給孩子灌輸“負能量”, 最好把愛和善傳遞給孩子。

家長如何與叛逆的孩子溝通?

學會“呵呵”、“擁抱”這些溝通技巧

到了青春期, 孩子難免出現小叛逆。 家長應該採取哪些方法應對呢?曹起瞳的爸爸根據三種不同類型的“叛逆”現場給家長支招。 當孩子產生輕度叛逆, 孩子對父母的話嗤之以鼻的時候, 父母完全可以用調侃幽默的方式解決, 比如使用年輕人常用的“呵呵”一帶而過。

孩子中度叛逆,父母與孩子關係緊張時,這時候家長就需要理性、認真地和孩子進行溝通,敞開胸懷,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講出自己的想法,總歸能找到共同點。

當發生重度叛逆,孩子即將有過激行為產生時,曹爸爸建議家長緊緊地抱住孩子,防止他做出其他破壞性行動,同時也能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孩子很快能平復下來,既能化解衝突,又能增進感情。”

南師大教科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認為,親子教育強調的是家長作為父母親的職分,家長首先要給孩子樹榜樣,要充分理解孩子。另一方面,他建議學校開設親子教育課程,指導父母如何和青少年打交道。他解釋說:“家長也要通過學習,去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主動地思考如何與孩子改善關係。從而陪伴孩子長大。”

比如使用年輕人常用的“呵呵”一帶而過。

孩子中度叛逆,父母與孩子關係緊張時,這時候家長就需要理性、認真地和孩子進行溝通,敞開胸懷,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講出自己的想法,總歸能找到共同點。

當發生重度叛逆,孩子即將有過激行為產生時,曹爸爸建議家長緊緊地抱住孩子,防止他做出其他破壞性行動,同時也能讓他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孩子很快能平復下來,既能化解衝突,又能增進感情。”

南師大教科院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飛認為,親子教育強調的是家長作為父母親的職分,家長首先要給孩子樹榜樣,要充分理解孩子。另一方面,他建議學校開設親子教育課程,指導父母如何和青少年打交道。他解釋說:“家長也要通過學習,去瞭解青少年發展的規律,主動地思考如何與孩子改善關係。從而陪伴孩子長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