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屋頂跌落的少年:我踢球像小鳥加林查,加林查,你們知道嗎?

記者白國華報導 如果不算家鄉安徽蚌埠, 廣州已經是張成林呆過的第七個城市。 上海-瀋陽-長沙-西安-貴陽-北京-廣州, 東南西北,

山一程, 水一程, 風一更, 雪一更。 所以, 張成林內心最渴望的, 不是什麼香車美人, 而是一種真正的歸屬感, 在30而立的時候, 又將迎來自己第一個孩子出生, 這種感覺會更加強烈。

家境貧窮, 可能會讓人自卑, 也可能是人格外上進的動力。

“窮, 小時候家裡是真窮。

”張成林說。

他出生於安徽省蚌埠市固鎮縣張橋子村, 父母都是運動員出身, 母親蘇梅是安徽第一批女子足球隊員, 父親張大永先期練舉重後轉健美的, 並且多次獲得過全國健美冠軍。

夫妻倆退役以後, 蘇梅被分配到蚌埠紡織廠, 而張大永選擇了自由職業, 開始開了個小型豆製品廠, 有20多個工人, 剛開始生意還不錯, 於是蘇梅就辭退了紡織廠工作幫忙一起經營, 同時, 豆製品廠生產出的豆渣賣不出去, 於是張大永用投資一個小的養豬廠。

這都是辛苦的營生。 “我出生的地方估計也就是像現在的公共廁所那麼大, 只有兩個長板凳和一張木板組成的床。 ”

作為家中老大, 出生于1987年1月的張成林是在家中由接生婆接生的。

“從我記事的時候開始, 我們就住在外婆家裡, 爸媽每天都是忙的焦頭爛額的。 為了我們能夠擁有自己的家努力奮鬥著, 我記得爸媽賣過水果, 賣豆製品, 養過豬, 賣過豬, 種過田。 ”

總之父母親通過一系列的做買賣, 蓋起了張成林記憶中家裡的第一棟“獨棟大別墅”——一間大平房,

不過也正是這棟“大別墅”差點要了張成林的命, “當時我記得我跟弟弟還小, 我大概6歲弟弟差不多4歲的樣子, 夏天嘛比較熱, 那個時候別說空調了, 連電風扇都是大戶人家用的。 我們家當時的條件自然也就是屋頂自然風啦, 還有就是手動扇扇子。

有一天下午我跟弟弟在屋頂玩, 當時是卡了一口痰, 因為晚上要在屋頂睡覺乘涼, 怕弄髒了屋頂就跑到房頂邊上想吐到樓下, 結果跑的太快, 沒控制住速度, 結果掉了下去, 當時因為房子剛蓋好沒多久, 樓下好多大石頭, 有的石頭尖子都是朝上的, 我正好掉到了這個石頭陣中, 左大腿, 左胳膊, 全部粉碎性骨折。 萬幸的是沒有撞到頭, 要不, 哎……後果不堪設想啊……”

張成林到醫院後, 度過了一生中最難忘的第一個時刻。 由於是粉碎性骨折, 有的錯位很嚴重, 大腿骨頭更是直接斷成兩截, “可能當時不流行手術吧, 我也不知道什麼原因, 反正選擇了保守治療, 治療的過程就是幾個大漢把我按住, 另外兩個人把斷開的骨頭用手拉, 對著X光機對上, 當時的那種痛真的, 太酸爽了。 ”

這還沒完。 “後來接上以後打上石膏, 總是打驚, 就是被嚇的一哆嗦的樣子, 睡著以後總是哆嗦醒, 疼醒, 然後醫生來拍片子看我的腿骨是不是接上了, 結果發現被我這樣打驚, 給打錯開了, 又要重接, 於是同樣的過程又重複了一次……”

這時候的張成林還沒開始踢足球, 但這次受傷已經給他留下了終生的“後遺症”, 長短手, 長短腳,左腿比右腿長了一釐米左右,“我走路從小就晃,大家都看不出來。”

但這個“秘密”,踢球以後還是瞞不住的,所以從小踢前鋒的張成林吹牛:“我的踢法很像小鳥加林查,加林查,你們知道嗎?”

其實就是個“瘸子”嘛……

某年的體檢,還真有隊醫問過他:“你的兩條腿為什麼長短不一樣呢?”

張成林告訴他原委,隊醫恍然大悟。張成林還特意說:“幫我測清楚了,我看我的兩條腿到底差了多少?”

現在,張成林的手機裡存著小時候的各種照片,包括老屋時候的照片。“看看這些照片就知道我們家小時候有多困難,這也在提醒我自己,我的父母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培養我成才的!”

1996年夏天暑假,張成林和張成祥兄弟倆沒有人看管,父親張大永象往常一樣帶著他們倆到蚌埠體育場健身房練健身,正好碰見安徽著名教練來憲強(培養出李毅、張成林、韋世豪三代國腳)組建少兒足球隊選撥,張大永本來和來憲強就認識,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兄弟倆送到來教練的球隊裡去了。

張大永的目的有倆,一可以有人看管,自己可以安心練健美,二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素質。

兄弟倆訓練一階段後很有天賦,身體素質和球性技術都出類拔萃,於是父母就把重心放到孩子們的足球訓練方面去,張大永就放棄了練健美,把精力用在改善孩子們的營養。

“我爸在事業高峰期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改而培養我們兄弟倆,他和我媽都太不容易了。”

每年暑假,教練來憲強都會帶著他的球隊到處參加少兒足球邀請賽,1999年隊伍到上海參加少兒足球邀請賽,張成林兄弟倆被徐根寶看中,於是在2000年,通過選拔,兄弟倆都進入崇明根寶足球俱樂部。

兩兄弟在上海立足後,張大永因為在全國健美行業很有名氣,於是就帶著妻子到廣東汕頭一個外資健身俱樂部打工當起了健身教練,妻子也在俱樂部裡找了一份工作。

“從到上海開始,我就開始漂泊,和隊友的時間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還多,那時候小,意識還比較朦朧,等年紀慢慢大了,感覺就開始非常強烈,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這才是一個家。”

人與人之間,講緣分。

在崇明島,張成林和晚來兩個月的張琳芃堪稱至交。

張成林被徐根寶編在了“國家一隊”,隊裡面有薑至鵬、王燊超和呂文君等隊員,他當時還司職前鋒,身穿10號球衣,他爭強好勝:“一場球進不了三四個球,下來就想哭。”

張琳芃同樣爭強好勝,於是兩個爭強好勝的人什麼都要爭,比寫字,比訓練,比技術,比長傳,比射門。

最初的根寶基地,有這麼一項“政策”,為了怕外地的球員想家,於是週末的時候,家在上海的同學每人領一個外地球員回家過週末,但張成林和張琳芃去了幾次以後就嫌拘束和麻煩,還是在基地自己玩吧。

“我跟張琳芃那時候練的最多的就是他發角球,我去頭球搶點破門。成功率非常高,可惜,這項‘絕招’後來都沒什麼機會用了。”

練完以後,一幫人還要鬥地主,誰輸了,誰就去操場裸奔,一絲不掛地裸奔,結果某次裸奔的時候,突然一個洗衣服的阿姨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嚇得張成林媽的一聲趴在草叢裡……

根寶基地不讓帶零食,但誰有袋裝的奶粉,豆粉或者雞爪,那是必須要平分的——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培養出一段深厚的友誼。

但在上海的生活僅僅持續了一年,性格倔強的張成林,就因為與教練鬧矛盾而離開了根寶基地。

走的時候,全隊都哭了。

張成林沒有多和張琳芃說什麼。“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離開上海以後我們的聯繫也不算多。但我心裡是這麼想的,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

離開崇明以後,張成林去了上海楊浦的一所足球學校。但條件與訓練仍不如意,於是在楊浦踢了半年後,好強的張成林又不想踢了。“在上海那一年多時間裡,我真的感覺自己踢不下去了,所以就離開足校回到了蚌埠,因為感覺不到前途,也沒遇到好的隊伍……”張成林說。

回到蚌埠的張成林,因為沒有上學,便開始到處打球,“我回到家鄉後經常跟一幫朋友踢野球,但卻是很有名氣。因為我一場比賽下來,經常能進3、4個球。可以說,進球對於我來說就不是問題,只是沒有遇到好的隊伍……”回憶起那段時間,大龍感慨萬千,“但機會最終來了,因為高指導的隊伍到了蚌埠……”

2000年冬,當時準備上初中的張成林,碰到了高豐文。“我記得我回到蚌埠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踢了,但我的朋友告訴我,說有一個叫高豐文的人從東北帶領一些人來蚌埠選足球運動員,並且要跟我們踢一場比賽。”

“由於那時候我和弟弟二龍已經代表蚌埠足球隊打過少年比賽,所以就有朋友把我也拉來,加入我們過去所在的那支球隊,在蚌埠的體育場跟高豐文足校的隊員踢比賽。”

“可能是在那場比賽中我表現得還不錯,比賽結束後,高指導就問我,‘願意去瀋陽踢足球不’。其實那個時候我已經很久不踢了,但聽到高指導這麼一說,我感覺自己對足球仍然很有熱情,所以被高指導這麼一誇獎,我就又動心了。在跟父母商量了一陣後,我隨後就到了瀋陽。”

張大永、張成林父子,還有教練來憲強,一起踏上了去瀋陽的列車。

到瀋陽以後,大雪沒過膝蓋。這一場雪給張成林一生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到了以後,他很順利地被選拔進了瀋陽金德梯隊,然而當天一切都是亂糟糟的,他要住的宿舍,被褥什麼都沒有,甚至連吃飯的飯盒都沒有,於是張大永和來憲強兩個人蜷縮著身體,去超市給張成林買日用品。

“天氣太冷,我們根本就沒做好準備,帶的衣服就不夠,我在選拔的時候,他們就在旁邊瑟瑟發抖,給我去買東西的時候,我就在窗戶裡面看著他們的背影,那時候我就發誓,一定要踢出來!

“我的父親一直是個特別堅強的人,他是個硬漢,從來不會點頭哈腰,但那天我看著他的樣子,我真的非常非常心酸。”

這一年,張成林13歲,他看著父親的背影,就像朱自清看著父親給自己買橘子一樣心酸。

朱自清的《背影》,後來張成林讀過:“太讓人傷感了。”

就在父親回去後不久,張成林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裡面寫到:“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你們放心,我決定讓你們過幸福的生活,不會讓你們過辛苦的生活。”

信的末尾,張成林說:“別回信了,我會給你們打電話的。”

哦,對了,那時候張成林還叫“張成龍”,大家都叫他大龍。

在瀋陽,父親給他的每個月生活費是300元。他很少花,為了省錢,“無所不用其極”。

“有一年過春節,球隊放假七天。時間短,還要在路上折騰花錢,我就沒有回家。可沒想到的是,放假後基地宿舍就關門了,食堂也停止供餐,最糟糕的是,我當時口袋裡沒有一分錢。”身無分文的張成林只好去基地旁一家網吧打工。“我當時跟網吧老闆說,讓我掃地吧,能給我買一碗速食麵的錢就成。整整一個春節七天假,我就是這樣度過來的。”

但這樣的事,是不會跟父母說的。

省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踢出來,還得加緊哭練。大冬天的,休息的時候,一個人就背著兩三兜球,去練射門,畢竟他還在踢前鋒,同屋的大哥汪強也對他鞭策不少,每當他想休息的時候就說:“這麼年輕,休息什麼,趕緊去練!”

好,於是再找人,譬如說暫時當替補的“大哥”,大哥幫忙傳中,張成林負責頂頭球,每天都要練兩三百個。

“他們開玩笑說,我腦子不好,我想可能也是,天天這麼頂,可能把腦子都頂壞了。”

和馮瀟霆作隊友以後,馮瀟霆也開玩笑:“你的腦門頭髮這麼少,也是頂球頂多了吧?”

未完待續

長短腳,左腿比右腿長了一釐米左右,“我走路從小就晃,大家都看不出來。”

但這個“秘密”,踢球以後還是瞞不住的,所以從小踢前鋒的張成林吹牛:“我的踢法很像小鳥加林查,加林查,你們知道嗎?”

其實就是個“瘸子”嘛……

某年的體檢,還真有隊醫問過他:“你的兩條腿為什麼長短不一樣呢?”

張成林告訴他原委,隊醫恍然大悟。張成林還特意說:“幫我測清楚了,我看我的兩條腿到底差了多少?”

現在,張成林的手機裡存著小時候的各種照片,包括老屋時候的照片。“看看這些照片就知道我們家小時候有多困難,這也在提醒我自己,我的父母是在怎樣的環境下培養我成才的!”

1996年夏天暑假,張成林和張成祥兄弟倆沒有人看管,父親張大永象往常一樣帶著他們倆到蚌埠體育場健身房練健身,正好碰見安徽著名教練來憲強(培養出李毅、張成林、韋世豪三代國腳)組建少兒足球隊選撥,張大永本來和來憲強就認識,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把兄弟倆送到來教練的球隊裡去了。

張大永的目的有倆,一可以有人看管,自己可以安心練健美,二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身體素質。

兄弟倆訓練一階段後很有天賦,身體素質和球性技術都出類拔萃,於是父母就把重心放到孩子們的足球訓練方面去,張大永就放棄了練健美,把精力用在改善孩子們的營養。

“我爸在事業高峰期的時候放棄了自己的事業,改而培養我們兄弟倆,他和我媽都太不容易了。”

每年暑假,教練來憲強都會帶著他的球隊到處參加少兒足球邀請賽,1999年隊伍到上海參加少兒足球邀請賽,張成林兄弟倆被徐根寶看中,於是在2000年,通過選拔,兄弟倆都進入崇明根寶足球俱樂部。

兩兄弟在上海立足後,張大永因為在全國健美行業很有名氣,於是就帶著妻子到廣東汕頭一個外資健身俱樂部打工當起了健身教練,妻子也在俱樂部裡找了一份工作。

“從到上海開始,我就開始漂泊,和隊友的時間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還多,那時候小,意識還比較朦朧,等年紀慢慢大了,感覺就開始非常強烈,一家人一定要在一起,這才是一個家。”

人與人之間,講緣分。

在崇明島,張成林和晚來兩個月的張琳芃堪稱至交。

張成林被徐根寶編在了“國家一隊”,隊裡面有薑至鵬、王燊超和呂文君等隊員,他當時還司職前鋒,身穿10號球衣,他爭強好勝:“一場球進不了三四個球,下來就想哭。”

張琳芃同樣爭強好勝,於是兩個爭強好勝的人什麼都要爭,比寫字,比訓練,比技術,比長傳,比射門。

最初的根寶基地,有這麼一項“政策”,為了怕外地的球員想家,於是週末的時候,家在上海的同學每人領一個外地球員回家過週末,但張成林和張琳芃去了幾次以後就嫌拘束和麻煩,還是在基地自己玩吧。

“我跟張琳芃那時候練的最多的就是他發角球,我去頭球搶點破門。成功率非常高,可惜,這項‘絕招’後來都沒什麼機會用了。”

練完以後,一幫人還要鬥地主,誰輸了,誰就去操場裸奔,一絲不掛地裸奔,結果某次裸奔的時候,突然一個洗衣服的阿姨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嚇得張成林媽的一聲趴在草叢裡……

根寶基地不讓帶零食,但誰有袋裝的奶粉,豆粉或者雞爪,那是必須要平分的——這些點點滴滴的細節,培養出一段深厚的友誼。

但在上海的生活僅僅持續了一年,性格倔強的張成林,就因為與教練鬧矛盾而離開了根寶基地。

走的時候,全隊都哭了。

張成林沒有多和張琳芃說什麼。“但我這個人就是這樣,離開上海以後我們的聯繫也不算多。但我心裡是這麼想的,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

離開崇明以後,張成林去了上海楊浦的一所足球學校。但條件與訓練仍不如意,於是在楊浦踢了半年後,好強的張成林又不想踢了。“在上海那一年多時間裡,我真的感覺自己踢不下去了,所以就離開足校回到了蚌埠,因為感覺不到前途,也沒遇到好的隊伍……”張成林說。

回到蚌埠的張成林,因為沒有上學,便開始到處打球,“我回到家鄉後經常跟一幫朋友踢野球,但卻是很有名氣。因為我一場比賽下來,經常能進3、4個球。可以說,進球對於我來說就不是問題,只是沒有遇到好的隊伍……”回憶起那段時間,大龍感慨萬千,“但機會最終來了,因為高指導的隊伍到了蚌埠……”

2000年冬,當時準備上初中的張成林,碰到了高豐文。“我記得我回到蚌埠已經很長一段時間不踢了,但我的朋友告訴我,說有一個叫高豐文的人從東北帶領一些人來蚌埠選足球運動員,並且要跟我們踢一場比賽。”

“由於那時候我和弟弟二龍已經代表蚌埠足球隊打過少年比賽,所以就有朋友把我也拉來,加入我們過去所在的那支球隊,在蚌埠的體育場跟高豐文足校的隊員踢比賽。”

“可能是在那場比賽中我表現得還不錯,比賽結束後,高指導就問我,‘願意去瀋陽踢足球不’。其實那個時候我已經很久不踢了,但聽到高指導這麼一說,我感覺自己對足球仍然很有熱情,所以被高指導這麼一誇獎,我就又動心了。在跟父母商量了一陣後,我隨後就到了瀋陽。”

張大永、張成林父子,還有教練來憲強,一起踏上了去瀋陽的列車。

到瀋陽以後,大雪沒過膝蓋。這一場雪給張成林一生都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

到了以後,他很順利地被選拔進了瀋陽金德梯隊,然而當天一切都是亂糟糟的,他要住的宿舍,被褥什麼都沒有,甚至連吃飯的飯盒都沒有,於是張大永和來憲強兩個人蜷縮著身體,去超市給張成林買日用品。

“天氣太冷,我們根本就沒做好準備,帶的衣服就不夠,我在選拔的時候,他們就在旁邊瑟瑟發抖,給我去買東西的時候,我就在窗戶裡面看著他們的背影,那時候我就發誓,一定要踢出來!

“我的父親一直是個特別堅強的人,他是個硬漢,從來不會點頭哈腰,但那天我看著他的樣子,我真的非常非常心酸。”

這一年,張成林13歲,他看著父親的背影,就像朱自清看著父親給自己買橘子一樣心酸。

朱自清的《背影》,後來張成林讀過:“太讓人傷感了。”

就在父親回去後不久,張成林給父母寫了一封信,裡面寫到:“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你們放心,我決定讓你們過幸福的生活,不會讓你們過辛苦的生活。”

信的末尾,張成林說:“別回信了,我會給你們打電話的。”

哦,對了,那時候張成林還叫“張成龍”,大家都叫他大龍。

在瀋陽,父親給他的每個月生活費是300元。他很少花,為了省錢,“無所不用其極”。

“有一年過春節,球隊放假七天。時間短,還要在路上折騰花錢,我就沒有回家。可沒想到的是,放假後基地宿舍就關門了,食堂也停止供餐,最糟糕的是,我當時口袋裡沒有一分錢。”身無分文的張成林只好去基地旁一家網吧打工。“我當時跟網吧老闆說,讓我掃地吧,能給我買一碗速食麵的錢就成。整整一個春節七天假,我就是這樣度過來的。”

但這樣的事,是不會跟父母說的。

省錢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踢出來,還得加緊哭練。大冬天的,休息的時候,一個人就背著兩三兜球,去練射門,畢竟他還在踢前鋒,同屋的大哥汪強也對他鞭策不少,每當他想休息的時候就說:“這麼年輕,休息什麼,趕緊去練!”

好,於是再找人,譬如說暫時當替補的“大哥”,大哥幫忙傳中,張成林負責頂頭球,每天都要練兩三百個。

“他們開玩笑說,我腦子不好,我想可能也是,天天這麼頂,可能把腦子都頂壞了。”

和馮瀟霆作隊友以後,馮瀟霆也開玩笑:“你的腦門頭髮這麼少,也是頂球頂多了吧?”

未完待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