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正文

天生一個“韋世豪”:4歲開始惹禍打架,父親一招管住他

記者劉翔宇常州報導 U23亞洲杯首戰, 韋世豪大放異彩:一個別出心裁的腳後跟妙傳早就了李帥和楊立瑜的精彩連線, 一次單對擺脫後送出的助攻幫助李曉明擴大比分,

下半場則是憑著自己的獅子甩頭奠定了一場三球的完勝, 如果把他評為U23國足首戰的最大功臣, 恐怕不會有太多異議。 這已經不是韋世豪第一次扮演關鍵先生的角色, 去年年底的東亞杯, 他和於大寶並列隊內最佳射手;而上賽季的聯賽賽場, 出場次數十分有限的韋世豪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當然, 讓他成為外界焦點的不僅僅是球技, 還有他張揚的個性。 天賦和性格, 共同組成了如今的韋世豪。 而這一切, 還得從他的父親韋友坤, 一位前田徑運動員、現國腳父親說起……

韋友坤, 蚌埠人, 曾是安徽省著名的田徑運動員, 在17、8歲的時候, 他在安徽田徑圈就赫赫有名, 長時間統治了短跑項目。

韋友坤爆發力驚人, 他的百米成績在安徽排第一, 全國第六。 1986年, 他曾代表安徽參加全國大中學生運動會, 跑到了10秒38。 後來, 韋友坤改練五項全能, 依舊是安徽省冠軍, 很長時間內, 這個專案的紀錄, 都是他保持的, 直到前幾年才被打破。

韋友坤沒有一直走體育這條路,

而是下海經商。 目前, 他在蚌埠經營一家汽車配件公司, 雖然從商多年, 但運動底子還在, 現在, 他還經常打籃球, 可以雙手摸到籃框。

韋世豪速度很快, 幾乎每位元教練提到他的時候, 最先說的, 都是他的速度, 這是他最有力的武器,

韋世豪的這種天賦, 自然有著父親的遺傳, “韋世豪的速度、爆發力以及協調性都和我很像, 好動的勁兒, 也跟我一模一樣。 ”韋友坤說。

從小, 韋世豪就喜歡和父親比, 各種項目都比——在他眼裡, 父親就是一個里程碑, 自己必須逾越的尺規。

韋世豪最喜歡和父親比的, 是扔石頭, 看誰扔得遠。 五項全能, 其中一項就是標槍, 所以, 韋世豪總是輸, 但總不服氣, “以前他老瞧不起我, 說我肯定永遠扔不過他, 結果我17歲的時候, 就超過他了。 ”韋世豪說。

那一次, 全家在湖邊吃飯, 飯後爺倆又比劃起來, 第一投, 韋世豪就超過了老韋, “我後來挽了袖子、做了準備活動, 又比了一次, 結果還是沒扔過他。 ”老韋說。 那以後, 韋世豪奠定了地位, 扔石頭這個項目,

也就成了“絕唱”。

“過去幾年是‘一直被追趕, 從未被超越', 最近兩年不行了。 ”回憶起當年, 老韋臉上總是掛著笑容。 老韋最強的是短跑, 前兩年他還以此為榮, 說韋世豪的啟動速度肯定不會比他快, 但‘標杆’很快便被超越, 如今, 韋世豪能落下父親一截。

韋世豪好鬥, 和老韋一樣。以前幾個優勢項目,都被兒子超了,老韋還不服氣,最後拿出了壓箱底的——打籃球。

上賽季聯賽結束,韋世豪回蚌埠短休,爺倆在籃球上又較上了勁,韋世豪喊了一幫以前踢球的小兄弟,老韋找來了自己的老球友。雙方約戰4對4半場攻防,老韋和小韋直接對位。

“他現在速度和彈跳都比我好,但我們命中率和團隊比他們強。”老韋很得意,那場比賽,老年組戰勝了青年組——姜,還是老的辣。

韋世豪不服氣,說輸了是怕叔叔們受傷,都收著打,老韋毫不客氣,“你們今年打不過,明年一樣打不過。”爺倆約著下次間歇,繼續組團對決。

除了運動天賦,韋世豪遺傳的,還有火爆的性格——韋友坤年輕時就是個暴脾氣,而到了韋世豪,更甚,從他4歲時就看出來了。“淘氣,簡直淘得沒法說了。”說到韋世豪小時候,他的父母都頭痛不已,那簡直就是“戰鬥史”的開篇。

4歲時,韋世豪被送去練足球,父母初衷很簡單,一是讓他長身體、多吃飯,二是不想浪費了運動細胞,加上老韋本身就是體校出身,各方面非常熟,韋世豪順理成章地進了隊。

為什麼選擇足球而不是田徑?老韋說他自己就是練田徑的,知道其中的枯燥,足球好玩一些,“另外,1999年那會兒,足球正火著呢,蚌埠又是足球城,就讓他去練足球了。”

韋世豪足球感覺不錯,速度頻率快、球性也好,在一兩百小球員中,算是最好的苗子之一,老韋很欣慰。但很快,事情便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因為韋世豪總惹禍,“不是打這個,就是揍那個。”雖然年紀比其他人都小,但韋世豪卻是最好鬥的,“我年輕的時候也好鬥,他比我還厲害。”老韋摸著頭說。

闖禍的結果很簡單,被揍,韋世豪成了體校裡被教練打得最多的孩子,老韋有時候氣急了也動手,“我甚至和韋世豪定了規矩,只要他打架,不管有沒有理,回來我都要揍他。”但很快,老韋便發現,以暴制暴完全沒效果,只能換方式,不讓踢球。

“有段時間,就說不讓他練球了,讓他練田徑,就是為了嚇唬他,還有幾次拿氣針把他球的氣都放了,扔到了一邊,他就真怕了。”老韋說,有時候確實很生氣,但回過頭一想,男孩子總是淘氣點,想著想著就心軟了。

後來到了魯能足校,環境變了,但性格改不了,韋世豪依然是“刺頭”。球是最好的,性格也是最爆的,這性格到了球場上,紅黃牌就成了家常便飯。

“他就是太要強,太好鬥,球丟了,無論如何都要搶回來,有時候也腦子發熱。”因為這事,老韋說過韋世豪很多次,甚至,他和妻子輪著班每個月去足校住一個星期,看著韋世豪,但沒什麼用。

有次出去比賽,為了控制韋世豪的得牌量,教練專門為他設立了一條獎勵政策,即如果這場比賽不得牌,就獎勵他一雙皮足,可惜直到最後,“獎品”也沒發出去。據說,魯能足校紅黃牌的紀錄,現在依舊是韋世豪保持著。

棱角太分明,韋世豪也吃了不少虧。由於在95年齡段裡太過突出,教練覺得韋世豪再留在這個梯隊裡已沒有競爭、沒有提升空間了,就將他調到了94年齡段的隊裡。有時候,韋世豪就會受大孩子欺負,他就反抗,就打架,打架了就挨教練罵,時間久了,也就壓抑。

有一次,韋世豪哭著給老韋打電話,“爸,你過來,我不練了,帶我回去。”老韋說,“回來幹嗎?受點委屈就不練了?回來能幹什麼,蚌埠沒有足球環境,你去上大學?還是我給你買個三輪去蹬三輪去?!”

雖然心疼,但老韋還是採用“刺激”療法,他太瞭解兒子性格了,結果,韋世豪咬牙堅持了下來。只不過,他在94年齡段就呆了一年,就又回到95隊裡了。

老韋印象裡,那是韋世豪唯一一次叫苦。

同齡人中,韋世豪的球是頂級的,與之成正比的,是他的自信心,很多人都說,韋世豪自信心爆棚,而他棱角分明的性格,也成了他的標籤。韋世豪覺得,自己需要質變,這個時間點,是在他前往葡萄牙之後。

留洋,韋世豪有了更好的平臺,也更快提高了球技,他的心智,也逐漸成熟起來,按他父母的話說,“一下子長大了”。

在葡萄牙踢球期間,老韋去過幾次,起初,他還不信,兒子能照顧好一切,到那之後,徹底打消了疑慮,“在他去葡萄牙前,我還很擔心他,各個方面都操心。不過一年多下來,我覺得他成熟多了,懂得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去為自己做職業規劃,同時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也進步了很多。”老韋說。

現在,遇到問題時,老韋問他,韋世豪總是說:“爸,放心,我自己心裡有數。”

上賽季,韋世豪結束留洋,加盟上港,但由於上港在邊路人員配置充盈,他很少得到機會。

老韋懂球,也經常和兒子聊球。作為父親,那時候也著急,但從來都不會體現出來,反而一直安慰韋世豪,讓他保持好狀態,好好訓練,耐心等機會。

韋世豪有時候也會發洩,但他會用更直接的方式,比如進球後摔球衣,堵耳朵。老韋理解兒子,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這個年紀,其實很多事情自己心裡都明白,但有些時候我和他媽媽也會引導他,比如一些不該做的動作,還是要克制。”老韋說。

不過,老韋不會在比賽結束後立刻跟韋世豪說,而是讓他自己先冷靜一下,隔兩天后,一家人一起吃飯時,夫妻倆會把該說的話說出來,那時候,韋世豪就容易聽進去。

老韋講究教育方式,除了踢球上,做人方面,他也引導韋世豪,告訴他要知道感恩。韋世豪經常回去看自己的恩師、啟蒙教練。小學母校的班主任,韋世豪只要有機會也會去看,儘管他在那裡,只上了4年小學。

韋友坤也仗義,每每出來看球都會招呼一幫朋友,而買單的,自然是他,韋世豪也是。無論在國內還是留洋,到哪個隊,他都會融入得很好,有一幫死黨。放到比賽中,他和對手經常較勁,自己受欺負了會咬牙繼續,但如果看到隊友受欺負,他就忍不了,經常出頭,為此,他經常拿牌。

韋世豪張揚,想到哪就做到哪,這一點,有老韋的影子。

老韋還保持著“運動員”時的身材,走起路來虎虎生威。髮型也頗具個性,兩邊剃光,中間的留著背發,精神頭十足,只不過有些花白。

他偶爾好點小酒,但酒量不大,說話時都是真性情。他常說,韋世豪要是能進仨,他就跳進球場裡拿著國旗跑一圈。朋友開玩笑地說,以老韋現在的速度,恐怕保安也很難追上他。

韋世豪踢得好,老韋也跟著自豪。

前不久,東亞杯在日本舉行,大名單裡,召入了6名U23的球員,韋世豪是其中一個。裡皮一直很欣賞他,在韋世豪入選國家二隊的時候,裡皮就覺得這個孩子身上有一股其他中國球員少見的氣質,所以鍛煉新人時,他第一個想到了韋世豪,並給了他足夠的機會。

兒子打東亞杯,老韋兩口子也一起去了日本,韋世豪大放異彩,對陣韓國和朝鮮時,他各入一球。

看球時,老韋喜歡坐在球迷堆裡,拿著國旗、穿著龍之隊的加油服,跟著一起吆喝。

中國對陣朝鮮的比賽,上半場,張文釗邊路突破,橫傳中路,韋世豪快速插上,球進!中場休息時,一群中國球迷聊天,張文釗的父親當時也在現場,但幾乎沒人認得出這些球員的家長,他們彼此間,也不認識。

路過中國球迷這邊時,老張笑著說,“那個傳球的11號是我的娃”,大家紛紛豎大拇指,誇讚張文釗踢得好,為國爭光了,老韋也鼓掌,隨後說,“那個進球的20號是我的娃。”

除了陪伴韋世豪外,老韋兩口子喜歡旅遊,沒事到處走走,拍拍照片,體驗風土人情。他的朋友圈裡,除了韋世豪比賽的消息,就是旅遊、生活的照片。

每每賽前,老韋基本都發朋友圈,總有“神預測”。

東亞杯首戰韓國,賽前,老韋發了朋友圈,寫著“中國隊加油,韋世豪進球”。結果韋世豪首發,而且,比賽開始沒多久,他便打入了一記非常漂亮的進球,説明中國隊首開記錄——這是韋世豪代表國家一隊打入的第一個球,很有意義。

老韋賽後樂開了花,他發的朋友圈也應了驗。

第二場比賽對日本,老韋照例加油鼓勁,但這次少了“韋世豪進球”,結果國足顆粒無收;最後一場打朝鮮,老韋想起頭場比賽的“紅利”,“韋世豪進球”幾個字再度應驗,朋友們留言打趣:“以後賽前都發發朋友圈,你這是開了光的。”

U23亞洲杯,韋世豪備受期待,人們都期待著這個神奇小子能夠帶領中國隊高歌向前,亞足聯官網評選“最受關注的五名球員”,他是其中的一個,也是唯一的中國球員。

對阿曼當天,老韋中午組織了個飯局,除了他們夫妻,還有唐詩父母、姚均晟父母以及李海龍的父親——幾個小夥子都出自魯能青訓,家長們早已熟絡。飯桌上,老韋就說,下午中國隊3比0取勝,韋世豪會進球,姚均晟助攻。結果,全都應驗了。

賽後,老韋告訴記者,其實來的前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吃飯,說起這一屆比賽,“韋世豪要是能進個頭球就完美了”——對阿曼的比賽,韋世豪進球的方式,正是頭球。韋友坤滿足地笑著,“孩子自己足夠努力,教練也信任,關鍵是,運氣也眷顧。”

看來,以後賽前預測,要成他的規定動作了。

這一屆U23亞洲杯在常州舉行,按慣例,老韋兩口子必到現場,9日當天中午,他們從蚌埠坐高鐵到了常州,花了一個半小時。

原本,老韋是打算開車來的,走高速的話,要4個多小時,那幾天下雪,高速封路,只能坐火車。

到現場時,老韋原本穿了一件上港的羽絨外套,胸前有“上港”隊標,一開始他沒多想,但後來覺得,韋世豪畢竟已轉到了國安,一旦被媒體拍到不合適,就換了其他的羽絨服。

對上港,老韋很感激,“畢竟是韋世豪回國的第一站,無論俱樂部還是教練,包括隊友,上海球迷,對他都很照顧。韋世豪那段日子也成熟了不少,我們在上海也很開心。”

韋世豪留洋3年,老兩口是偶爾過去看看,沒有常駐。但加盟上港後,老韋夫妻就搬到了上海,照顧兒子日常,偶爾回蚌埠。老韋生意還做著,但基本上都交給別人管理,“汽配的營生做了二十幾年,也不能說扔就扔了,只不過現在稍微收了一些業務。”老韋說。

現在家庭的重心,都在韋世豪身上。

韋世豪主場比賽,爸媽都會看,而客場,偶爾也會去,“主要是給韋世豪加油。”老韋說。韋世豪加盟國安,老韋已在北京找好了房子,就在霄雲路,離工體不遠。這樣換著地方生活,適應麼?他說,“孩子既然回來了,就要陪在身邊,我們一家三口人也不多,走哪也方便,孩子去哪,我們就去哪。”

這次比賽在常州,老韋很多朋友都從各地趕過來,給韋世豪加油,他手頭的票都有些不夠分了,但只要朋友來,他就肯定招待。

比賽開始沒多久,有球迷高喊“韋世豪,進一個”,人群裡的老韋,心裡美滋滋的。韋世豪受傷的時候,老韋心裡咯噔一下,“後來看到他自己能站起來走了,我覺得就沒大事,小子可以。”但做父親的,還是有點擔心。

比賽後,老韋沒給韋世豪打電話,只是發了個微信,問傷的情況如何,韋世豪說硬傷、沒什麼事,下場還能打。老韋這才放心。韋世豪表現極為出色,賽後報導鋪天蓋地,老韋手機也一直響個不停,朋友或打電話,或發微信,都是祝賀的,老韋高興。

沒開車,哪也不方便,所以比賽一完,老韋夫妻就坐高鐵回了蚌埠,當晚,又是約上三五老友,喝了頓酒,“開心了就要慶祝。”

“12號比賽的時候,我們再過來。”老韋說,他說開車來,再來就不走了,一直待到27號——他相信,中國隊這一次,一定能打進決賽。

和老韋一樣。以前幾個優勢項目,都被兒子超了,老韋還不服氣,最後拿出了壓箱底的——打籃球。

上賽季聯賽結束,韋世豪回蚌埠短休,爺倆在籃球上又較上了勁,韋世豪喊了一幫以前踢球的小兄弟,老韋找來了自己的老球友。雙方約戰4對4半場攻防,老韋和小韋直接對位。

“他現在速度和彈跳都比我好,但我們命中率和團隊比他們強。”老韋很得意,那場比賽,老年組戰勝了青年組——姜,還是老的辣。

韋世豪不服氣,說輸了是怕叔叔們受傷,都收著打,老韋毫不客氣,“你們今年打不過,明年一樣打不過。”爺倆約著下次間歇,繼續組團對決。

除了運動天賦,韋世豪遺傳的,還有火爆的性格——韋友坤年輕時就是個暴脾氣,而到了韋世豪,更甚,從他4歲時就看出來了。“淘氣,簡直淘得沒法說了。”說到韋世豪小時候,他的父母都頭痛不已,那簡直就是“戰鬥史”的開篇。

4歲時,韋世豪被送去練足球,父母初衷很簡單,一是讓他長身體、多吃飯,二是不想浪費了運動細胞,加上老韋本身就是體校出身,各方面非常熟,韋世豪順理成章地進了隊。

為什麼選擇足球而不是田徑?老韋說他自己就是練田徑的,知道其中的枯燥,足球好玩一些,“另外,1999年那會兒,足球正火著呢,蚌埠又是足球城,就讓他去練足球了。”

韋世豪足球感覺不錯,速度頻率快、球性也好,在一兩百小球員中,算是最好的苗子之一,老韋很欣慰。但很快,事情便不像想像中那麼美好,因為韋世豪總惹禍,“不是打這個,就是揍那個。”雖然年紀比其他人都小,但韋世豪卻是最好鬥的,“我年輕的時候也好鬥,他比我還厲害。”老韋摸著頭說。

闖禍的結果很簡單,被揍,韋世豪成了體校裡被教練打得最多的孩子,老韋有時候氣急了也動手,“我甚至和韋世豪定了規矩,只要他打架,不管有沒有理,回來我都要揍他。”但很快,老韋便發現,以暴制暴完全沒效果,只能換方式,不讓踢球。

“有段時間,就說不讓他練球了,讓他練田徑,就是為了嚇唬他,還有幾次拿氣針把他球的氣都放了,扔到了一邊,他就真怕了。”老韋說,有時候確實很生氣,但回過頭一想,男孩子總是淘氣點,想著想著就心軟了。

後來到了魯能足校,環境變了,但性格改不了,韋世豪依然是“刺頭”。球是最好的,性格也是最爆的,這性格到了球場上,紅黃牌就成了家常便飯。

“他就是太要強,太好鬥,球丟了,無論如何都要搶回來,有時候也腦子發熱。”因為這事,老韋說過韋世豪很多次,甚至,他和妻子輪著班每個月去足校住一個星期,看著韋世豪,但沒什麼用。

有次出去比賽,為了控制韋世豪的得牌量,教練專門為他設立了一條獎勵政策,即如果這場比賽不得牌,就獎勵他一雙皮足,可惜直到最後,“獎品”也沒發出去。據說,魯能足校紅黃牌的紀錄,現在依舊是韋世豪保持著。

棱角太分明,韋世豪也吃了不少虧。由於在95年齡段裡太過突出,教練覺得韋世豪再留在這個梯隊裡已沒有競爭、沒有提升空間了,就將他調到了94年齡段的隊裡。有時候,韋世豪就會受大孩子欺負,他就反抗,就打架,打架了就挨教練罵,時間久了,也就壓抑。

有一次,韋世豪哭著給老韋打電話,“爸,你過來,我不練了,帶我回去。”老韋說,“回來幹嗎?受點委屈就不練了?回來能幹什麼,蚌埠沒有足球環境,你去上大學?還是我給你買個三輪去蹬三輪去?!”

雖然心疼,但老韋還是採用“刺激”療法,他太瞭解兒子性格了,結果,韋世豪咬牙堅持了下來。只不過,他在94年齡段就呆了一年,就又回到95隊裡了。

老韋印象裡,那是韋世豪唯一一次叫苦。

同齡人中,韋世豪的球是頂級的,與之成正比的,是他的自信心,很多人都說,韋世豪自信心爆棚,而他棱角分明的性格,也成了他的標籤。韋世豪覺得,自己需要質變,這個時間點,是在他前往葡萄牙之後。

留洋,韋世豪有了更好的平臺,也更快提高了球技,他的心智,也逐漸成熟起來,按他父母的話說,“一下子長大了”。

在葡萄牙踢球期間,老韋去過幾次,起初,他還不信,兒子能照顧好一切,到那之後,徹底打消了疑慮,“在他去葡萄牙前,我還很擔心他,各個方面都操心。不過一年多下來,我覺得他成熟多了,懂得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去為自己做職業規劃,同時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也進步了很多。”老韋說。

現在,遇到問題時,老韋問他,韋世豪總是說:“爸,放心,我自己心裡有數。”

上賽季,韋世豪結束留洋,加盟上港,但由於上港在邊路人員配置充盈,他很少得到機會。

老韋懂球,也經常和兒子聊球。作為父親,那時候也著急,但從來都不會體現出來,反而一直安慰韋世豪,讓他保持好狀態,好好訓練,耐心等機會。

韋世豪有時候也會發洩,但他會用更直接的方式,比如進球後摔球衣,堵耳朵。老韋理解兒子,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這個年紀,其實很多事情自己心裡都明白,但有些時候我和他媽媽也會引導他,比如一些不該做的動作,還是要克制。”老韋說。

不過,老韋不會在比賽結束後立刻跟韋世豪說,而是讓他自己先冷靜一下,隔兩天后,一家人一起吃飯時,夫妻倆會把該說的話說出來,那時候,韋世豪就容易聽進去。

老韋講究教育方式,除了踢球上,做人方面,他也引導韋世豪,告訴他要知道感恩。韋世豪經常回去看自己的恩師、啟蒙教練。小學母校的班主任,韋世豪只要有機會也會去看,儘管他在那裡,只上了4年小學。

韋友坤也仗義,每每出來看球都會招呼一幫朋友,而買單的,自然是他,韋世豪也是。無論在國內還是留洋,到哪個隊,他都會融入得很好,有一幫死黨。放到比賽中,他和對手經常較勁,自己受欺負了會咬牙繼續,但如果看到隊友受欺負,他就忍不了,經常出頭,為此,他經常拿牌。

韋世豪張揚,想到哪就做到哪,這一點,有老韋的影子。

老韋還保持著“運動員”時的身材,走起路來虎虎生威。髮型也頗具個性,兩邊剃光,中間的留著背發,精神頭十足,只不過有些花白。

他偶爾好點小酒,但酒量不大,說話時都是真性情。他常說,韋世豪要是能進仨,他就跳進球場裡拿著國旗跑一圈。朋友開玩笑地說,以老韋現在的速度,恐怕保安也很難追上他。

韋世豪踢得好,老韋也跟著自豪。

前不久,東亞杯在日本舉行,大名單裡,召入了6名U23的球員,韋世豪是其中一個。裡皮一直很欣賞他,在韋世豪入選國家二隊的時候,裡皮就覺得這個孩子身上有一股其他中國球員少見的氣質,所以鍛煉新人時,他第一個想到了韋世豪,並給了他足夠的機會。

兒子打東亞杯,老韋兩口子也一起去了日本,韋世豪大放異彩,對陣韓國和朝鮮時,他各入一球。

看球時,老韋喜歡坐在球迷堆裡,拿著國旗、穿著龍之隊的加油服,跟著一起吆喝。

中國對陣朝鮮的比賽,上半場,張文釗邊路突破,橫傳中路,韋世豪快速插上,球進!中場休息時,一群中國球迷聊天,張文釗的父親當時也在現場,但幾乎沒人認得出這些球員的家長,他們彼此間,也不認識。

路過中國球迷這邊時,老張笑著說,“那個傳球的11號是我的娃”,大家紛紛豎大拇指,誇讚張文釗踢得好,為國爭光了,老韋也鼓掌,隨後說,“那個進球的20號是我的娃。”

除了陪伴韋世豪外,老韋兩口子喜歡旅遊,沒事到處走走,拍拍照片,體驗風土人情。他的朋友圈裡,除了韋世豪比賽的消息,就是旅遊、生活的照片。

每每賽前,老韋基本都發朋友圈,總有“神預測”。

東亞杯首戰韓國,賽前,老韋發了朋友圈,寫著“中國隊加油,韋世豪進球”。結果韋世豪首發,而且,比賽開始沒多久,他便打入了一記非常漂亮的進球,説明中國隊首開記錄——這是韋世豪代表國家一隊打入的第一個球,很有意義。

老韋賽後樂開了花,他發的朋友圈也應了驗。

第二場比賽對日本,老韋照例加油鼓勁,但這次少了“韋世豪進球”,結果國足顆粒無收;最後一場打朝鮮,老韋想起頭場比賽的“紅利”,“韋世豪進球”幾個字再度應驗,朋友們留言打趣:“以後賽前都發發朋友圈,你這是開了光的。”

U23亞洲杯,韋世豪備受期待,人們都期待著這個神奇小子能夠帶領中國隊高歌向前,亞足聯官網評選“最受關注的五名球員”,他是其中的一個,也是唯一的中國球員。

對阿曼當天,老韋中午組織了個飯局,除了他們夫妻,還有唐詩父母、姚均晟父母以及李海龍的父親——幾個小夥子都出自魯能青訓,家長們早已熟絡。飯桌上,老韋就說,下午中國隊3比0取勝,韋世豪會進球,姚均晟助攻。結果,全都應驗了。

賽後,老韋告訴記者,其實來的前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吃飯,說起這一屆比賽,“韋世豪要是能進個頭球就完美了”——對阿曼的比賽,韋世豪進球的方式,正是頭球。韋友坤滿足地笑著,“孩子自己足夠努力,教練也信任,關鍵是,運氣也眷顧。”

看來,以後賽前預測,要成他的規定動作了。

這一屆U23亞洲杯在常州舉行,按慣例,老韋兩口子必到現場,9日當天中午,他們從蚌埠坐高鐵到了常州,花了一個半小時。

原本,老韋是打算開車來的,走高速的話,要4個多小時,那幾天下雪,高速封路,只能坐火車。

到現場時,老韋原本穿了一件上港的羽絨外套,胸前有“上港”隊標,一開始他沒多想,但後來覺得,韋世豪畢竟已轉到了國安,一旦被媒體拍到不合適,就換了其他的羽絨服。

對上港,老韋很感激,“畢竟是韋世豪回國的第一站,無論俱樂部還是教練,包括隊友,上海球迷,對他都很照顧。韋世豪那段日子也成熟了不少,我們在上海也很開心。”

韋世豪留洋3年,老兩口是偶爾過去看看,沒有常駐。但加盟上港後,老韋夫妻就搬到了上海,照顧兒子日常,偶爾回蚌埠。老韋生意還做著,但基本上都交給別人管理,“汽配的營生做了二十幾年,也不能說扔就扔了,只不過現在稍微收了一些業務。”老韋說。

現在家庭的重心,都在韋世豪身上。

韋世豪主場比賽,爸媽都會看,而客場,偶爾也會去,“主要是給韋世豪加油。”老韋說。韋世豪加盟國安,老韋已在北京找好了房子,就在霄雲路,離工體不遠。這樣換著地方生活,適應麼?他說,“孩子既然回來了,就要陪在身邊,我們一家三口人也不多,走哪也方便,孩子去哪,我們就去哪。”

這次比賽在常州,老韋很多朋友都從各地趕過來,給韋世豪加油,他手頭的票都有些不夠分了,但只要朋友來,他就肯定招待。

比賽開始沒多久,有球迷高喊“韋世豪,進一個”,人群裡的老韋,心裡美滋滋的。韋世豪受傷的時候,老韋心裡咯噔一下,“後來看到他自己能站起來走了,我覺得就沒大事,小子可以。”但做父親的,還是有點擔心。

比賽後,老韋沒給韋世豪打電話,只是發了個微信,問傷的情況如何,韋世豪說硬傷、沒什麼事,下場還能打。老韋這才放心。韋世豪表現極為出色,賽後報導鋪天蓋地,老韋手機也一直響個不停,朋友或打電話,或發微信,都是祝賀的,老韋高興。

沒開車,哪也不方便,所以比賽一完,老韋夫妻就坐高鐵回了蚌埠,當晚,又是約上三五老友,喝了頓酒,“開心了就要慶祝。”

“12號比賽的時候,我們再過來。”老韋說,他說開車來,再來就不走了,一直待到27號——他相信,中國隊這一次,一定能打進決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