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師年終評定:讓量化考核和背靠背打分更有效

時下, 各地高校一年一度的年終評定正在進行。 2016年8月, 教育部印發《關於深化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 其中指出, 實行科學合理的分類評價, 根據高校的不同類型或高校中不同類型教師的崗位職責和工作特點, 以及教師所處職業生涯的不同階段, 分類分層次分學科設置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 健全教師分類管理和評價辦法。

經過一年多的探索, 各地在高校教師考核評價制度改革方面總結出了不少好的辦法和好的經驗, 在此, 筆者謹就一些改進方向提出自己的思考。

統一評定向分類分層次評定的轉變應進一步細化。

目前, 不少高校的考核還是參照國家公務員考核辦法的“德能勤績廉”模式。 而高校教職員工人員構成複雜, 類型多樣, 除了教師外, 還有其他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勤技能人員。 而且這些類別還能繼續細分工作性質和內容標準。 同時, 即使是同類型的教職員工, 層次和職級不同, 工作任務和職責也不同。 若全盤採用統一尺度來評價, 就會對考核結果有消極影響。 因此, 在分類分層評定上還需要進一步把握好統計科學性與“以人為本”精神的平衡性。

另一方面, 在細化分層的同時, 還需要看到, 目前除了“績”的考核可以量化之外, “德、能、勤、廉”幾個方面的量化考核還比較困難。 一些高校面對模糊的考核標準,

創造性發明了“定性指標定量化”。 把“德能勤績廉”每個方面分成A、B、C、D四檔, 分別對應90、80、70、60分;“德能勤績廉”所占權重分別為20%、20%、20%、30%、10%。 這個權重應該如何細分, 也需要更多實踐之後總結經驗。 比如, 教師的年終評定應堅持“師德為先”, 德和廉不合格的, 理應一票否決。 在這方面, 在量化和可操作上尋求平衡, 還需要更多的實踐探索。

年終評定的群眾評議, 往往採用了背靠背匿名打分的方法。 這個做法值得肯定。 但是, 由於是匿名, 不需要對打分結果負責, 能否公正, 完全靠自覺, 在客觀上增加了打分的隨意性。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一些教工由於對自己所做的工作比較瞭解, 經常會先給自己和本專業的同事打最高分, 然後根據對其他專業、其他同事的熟悉程度來酌情打分,

這一方面是由於年度考評的時間有限, 打分者事前對各個部門、專業的業績並不充分瞭解;另一方面, 也是由於打分的標準尚不清楚完善, 操作性和差別性體現不明顯, 導致測評的打分憑印象、憑感覺甚至憑記憶情況時有發生。 這些, 還需要在年終評定的提前公示、標準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平衡上, 做更多的努力。

(作者:李焦明, 系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教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