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青島海水稻種到迪拜 用技術優勢打造農業新模式

全省農村工作會議提出, 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 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實現高品質發展。 近年來, 山東在良種培育、科技推廣等領域取得很大進步, 我國第一代高產“海水稻”在青島試種成功就是重要成果之一。

據青島市科技局透露, 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首例海外專案“綠色迪拜”, 1月12日在迪拜正式啟動。 “綠色迪拜”項目以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為切入點, 打造沙漠綠洲數位化農業新模式, 將之建設成為沙漠人造綠洲。

迪拜位於阿拉伯灣南岸, 是阿聯酋人口最多的城市, 全年降水稀少, 在大面積沙漠進行農業種植難度頗大。

此次輸入迪拜的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 被稱為“四維改良法”, 整合了要素物聯網系統、土壤定向調節劑、植物生長調節素及抗逆性水稻四大要素技術, 配套應用於鹽鹼地改良, 可有效降低鹽鹼地鹽分, 改善土壤結構, 提高土地肥力。 根據鹽鹼地具體情況, 四大要素技術可以自由搭配, 量身定做最優解決方案。

據悉, 全球現有9.5億公頃鹽鹼地, 其中亞洲分佈3.2億公頃, 占全球1/3以上。 海水稻迪拜專案的成功落地, 契合了“一帶一路”理念, 有助於將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推向全世界, 對於保障世界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山東、新疆、黑龍江等地建立海水稻示範種植推廣基地,

探索出了濱海鹽鹼地、蘇打鹽鹼地、乾旱鹽鹼地、黃土鹽鹼地、圍海造田的新生鹽鹼地五種國內典型鹽鹼區的鹽鹼地改良方案。 去年9月, 在青島李滄白泥地公園種植的第一代高產海水稻進行現場收割測產, 最高畝產量達到620.95公斤, 證明海水稻在品種選育上取得重大突破。

2018年,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將繼續在國內不同氣候區發起建立5到10處海水稻示範種植推廣基地, 用2到3年時間在技術層面和經濟層面為海水稻產業化推廣提供成熟解決模式。

根據計畫, 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要在3到5年內選育出在鹽分濃度0.3%到0.8%海水灌溉的耐鹽鹼雜交稻新品種, 突破畝產300公斤, 並最終推廣種植1億畝海水雜交稻, 增產糧食300億公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