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緬懷丨田聰明學長與北師大的二三事

新華社原社長, 我校政教系70屆畢業傑出校友,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代表, 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中央紀委委員, 中共十六大中央委員會委員,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 中國記協第九屆理事會名譽主席田聰明校友因病醫治無效, 於12月26日晚在北京逝世, 享年74歲。 讓我們記下他與師大的小故事, 送別前輩、學長最後一程。

田聰明與師大的二三事

田聰明出生於陝北農村, 自幼家境貧寒、四處流浪, 後又喪父, 其堅強善良的母親是家裡的主心骨。 這位母親平凡而又不平凡, 正如田聰明在其散文《母親的心》中寫道的那樣:“ 雖然世上的媽媽都有一顆充滿母愛的心,

但在我的心裡, 我的媽媽還是有所不尋常——不尋常的經歷、不尋常的‘決策’、不尋常的觀念, 特別是她那顆只有我能理解的心。 ”也是在母親的支持下, 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年代, 田聰明對“讀書”的渴望從來沒有改變。

他第一次接觸到讀書是在1949年的凜冬, 在土默特右旗竹拉沁村, “當地還沒有進行土地改革。 村裡有個‘堂院’, 實際是神父辦的學校, 常看到一些小孩拿著書從那裡出入, 當地叫做‘上書房’。 ”偶爾在窗外聽著朗朗的讀書聲, 使他燃起了對讀書的嚮往。 他不斷向父母表達讀書的心願, 在稍攢下些“家當”時, 他如願步入學堂。 但當時的家庭條件實在有限, “讀書”似乎是件不那麼“有用”的事情,

幾經失學又複讀後, 是母親的堅持“讓你念就念, 反正有媽兩隻手”讓他定了心。

在不懈努力下, 他考上了北京師範大學政教系, 但面對“想都不敢想”的首都高等學府, 他陷入了兩難境地, “且不說父親有病, 家裡生活困難, 就連我去北京上學的衣服和路費也沒有啊!更何況公社正在根據上級部署籌辦農業中學, 有意讓我負責。 這是個可按月拿工資的工作, 對於當時的我無疑是很有吸引力的。 ”這種時刻, 母親詢問他大學年制後說了一句“你去上吧, 咱再窮他5年!”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我覺得眼前亮了, 腦子裡的思緒清晰了, 全身有勁了, 心氣也足了。 ”

就這樣, 65年他來到了北京師範大學政教系, 迎接他的大學第一課是“憶苦思甜”,

或許是因為這堂課, 或許是因為在師大五年的耳濡目染, 他的餘生都踐行著這個樸素的道理。 根據他的同學們回憶, 他們當時的班主任是汪馥鬱老師, 年級黨委書記為孟月橋老師, 這兩位老師對田聰明的思想引導起到了關鍵作用。 他來到師大後, 前半年便入黨, 能快速入黨與其對黨的極大熱忱有很大關係, 這在當時也是少有的情況。 他在校期間還積極擔任學生會宣傳工作, 也是系團組織重要宣傳幹部,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在大學點滴經驗積累是其後續工作的寶貴財富。

大學畢業後他主動請纓, 紮根內蒙古自治區基層工作, 由於出色的工作, 幾年後他先後被選撥為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局長、新華社社長,

並在多個崗位分擔重擔, 這一路上, 馬克思主義思想深刻影響著他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 “以民為官”是其一向的工作準則, 在內蒙古任職期間, 在其帶領的班子幾番努力下, 為老百姓實現了“村村通”, 廣播、電視給老百姓打開了一片新的世界, 這項惠民工程影響深遠。 來到新華社後, 他又多次強調“說真話”“記者的生命就是真”, 良好的宣傳風氣才能更好的影響老百姓的思想動向。 網上、報刊上報導他的消息少之又少, 他甚至曾讓記者撤下他的報導, 在他的心裡, 他就是一個走在“群眾”中的普通一員。 身居要職, 埋頭苦幹, 他從沒有手機, 傍晚家裡未接起的一個個電話見證了他的勤奮不綴;黨性純真,
作風廉潔, 眾人散去陪伴他的一碗碗麵條見證了他的赤子之心。

走出師大, 他成長為社會棟樑, 回到師大, 他永遠是那個樸實向上的師大青年。 師大百年校慶之際, 他頂著公務的重壓回到了母校, 當年的老師學生歡聚一堂, 在與大家歡笑之後, 他沒有來學校安排座次的留學生食堂就餐, 而是同當年同窗在師大後主樓附近的一塊草地上吃起了盒飯, 樂在其中。 其實, 走出師大的那一刻起, 他對師大對師大師友的關懷一刻沒有停止。 由於工作原因, 他常在多地出差, 所到一地他一定想盡辦法找到當年的師大同學, 小聚敘舊;他儘量避免應酬聚會, 但每次師大老師同學聚會, 他一定參加,還幫忙組織。

早些年,哲學學院楊壽堪教授(田聰明在校時期的老師)曾邀請他回母校為師弟師妹們做一期“學哲學有什麼有的演講”,他爽快答應,據楊教授回憶他演講開頭便是“學哲學有沒有用?有用!”,這句話響徹教室鼓舞著師大學子,也深刻印刻在楊教授心中,作為老師,他無比欣慰。田聰明與師大的故事很多,“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教誨著他,他也一步一個腳印履行著對師大的承諾。

2017年12月26日晚,他離開了。他生前交代家人後事一切從簡。就讓我們記下些他與師大的小故事,送別前輩、學長最後一程。

(本文根據楊壽堪、李春秋、韓紹祥、陳如鄰、王才敏口述及田聰明《母親的心》一文綜合整理而成)

他一定參加,還幫忙組織。

早些年,哲學學院楊壽堪教授(田聰明在校時期的老師)曾邀請他回母校為師弟師妹們做一期“學哲學有什麼有的演講”,他爽快答應,據楊教授回憶他演講開頭便是“學哲學有沒有用?有用!”,這句話響徹教室鼓舞著師大學子,也深刻印刻在楊教授心中,作為老師,他無比欣慰。田聰明與師大的故事很多,“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校訓教誨著他,他也一步一個腳印履行著對師大的承諾。

2017年12月26日晚,他離開了。他生前交代家人後事一切從簡。就讓我們記下些他與師大的小故事,送別前輩、學長最後一程。

(本文根據楊壽堪、李春秋、韓紹祥、陳如鄰、王才敏口述及田聰明《母親的心》一文綜合整理而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