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人工智慧來了 濟南機器人產業的長與短

山東優寶特智慧型機器人有限公司研發的導覽導購機器人和機器狗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

13日, 在濟南高新區奧盛大廈的辦公室裡,

範永正擺弄著新近研發的機器狗, 它能像真狗一樣, 四足奔跑、彈跳、打滾, 辨認出它的主人。 但作為山東省泰山產業領軍人才、濟南5150人才的範永仍難言對它滿意。

在“機器換人”的大潮之下, 從工業機器人到商用機器人、再到家用服務機器人, 有個機器人守護左右, 已不是夢境, 而是日漸迫近的現實。 范永是山東優寶特智慧型機器人有限公司的負責人, 他不知道除了自己以外, 濟南還有誰在做智慧服務機器人。

的確, 除了工業機器人, 濟南的機器人產業與先行城市相比已拉開差距, 但一切還都有可能……

[差距] 服務機器人濟南有短板

範永新近研發的機器狗, 的確像真狗一樣, 如果你是它的主人, 用手撫摸它頭部,

它會表現得很乖巧;如果你不是主人, 它會表現得很“剛烈”。

“這只狗與普通機器狗相比, 最大特點是更加仿生、智慧, 處於國內領先水準。 ”不過, 範永還不滿意:“很多地方還需要優化, 比如讓它具有深度學習能力, 消費者買回去後, 它能通過自學, 不斷進化出新功能。 ”

事實上, 這並不是範永自我要求高, 實在是消費者對服務機器人的要求日漸提高。

“從技術角度來講, 機器人收集餐具、洗碗, 甚至做飯, 已沒什麼大問題。 ”範永說, 但如果放到家庭裡, 就是一整套類似工業生產線的設備, 只為做個飯、洗個碗, 消費者接受不了, 人們喜歡能像家庭成員一樣、小巧美觀的機器人,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 機器人應用可能先從工業領域到商用領域,

最後進入家庭服務等個人消費領域”。

儘管很難, 但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 以及江浙一帶, 很多企業都在研發服務機器人, 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 畢竟, 這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全世界都在搞, 比如索尼, 日前剛發佈家庭伴侶機器人。 反觀濟南, 相對滯後, 範永甚至都不知道, 除了他創辦的企業“優寶特”, 還有誰在做這塊濟南市經信委相關人士也表示, 在服務機器人領域, 濟南的確有短板, 相關企業不多。

[現實] 工業“機器換人”濟南還行

在工業機器人領域, 濟南境況如何呢?濟南市經信委裝備產業處處長岳雙榮表示, 還可以, 在山東居前列, 尤其是特殊行業, 機器人應用非常廣泛。 舉例來講, 電力巡檢, 如果用人工, 費時、費力, 風險還大,

魯能智慧公司就研發出電力巡檢機器人, 本來供母公司使用, 後來擴大到整個行業, 占國內電力機器人市場半壁江山, 如今, 這種機器人又被用於電纜隧道巡檢。

又比如焊接, 如果用人工, 好的焊工每月工資過萬元, 成本很高, 還沒法保證品質。 小的差異在普通行業, 沒什麼大不了, 但在特殊行業, 比如壓力容器領域, 就可能是一次大事故的隱患。

針對這種需求, 濟南時代集團研發出焊接機器人, 應用于特種壓力容器的焊接, 保障品質統一性、一致性, 在行業內小有名氣。 再比如消防領域, 普通家庭失火了, 沒什麼有害物質燃燒, 消防員進去滅火就可以了, 但如果是危化品倉庫出現火情, 消防員進去很可能會被毒暈, 於是濟南科亞電子研發出了智慧消防機器人,

應用于危化品行業。

“事實上, 更多機器人技術被應用於大工廠生產線, 比如重汽、吉利汽車、力諾光伏板的總裝線。 ”岳雙榮說。 目前, 濟南高端製造業中, 約10%的工藝設備實現了機器人作業。

不過, 即使如此, 與廣東、江浙一帶的南方城市相比, 濟南工廠的“機器換人”普及率還是相對較低, 究其原因, 首先是前些年出現“用工荒”, 濟南沒南方城市表現那麼明顯, “機器換人”迫切性相對較弱;其次, 濟南以重工業為主, 用人相對較少, 而南方多以輕工業, 比如民用家電為主, 用人較多, 更需要“機器換人”。 最後, 在政府引導政策支持方面, 前些年, 濟南力度也不及南方一些先進城市。

[優勢] 濟南有機器人研究的前沿院所

“認識到差距是成功第一步,下一步是要盡力彌補。”在濟南工業機器人領域小有名氣的翼菲自動化公司董事長張賽說,畢竟,“機器換人”乃滾滾大潮,你不搞,差距會越來越大。

在國內,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工業生產線無人化是趨勢,機器人是剛需。公開數字顯示,我國每年新增10萬台(套)自動化設備,占世界三成市場,70%依靠進口,價格高、服務不及時,生產替代進口產品是必須的。

去年7月份,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人工智慧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社會建設的新機遇,還提出了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到2025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也許有人會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工智慧曾經火過一段時間,後來進入了冬天。範永表示,此一時彼一時,目前我國機器人所需的技術,如語音辨識、視覺識別技術等,世界領先。

濟南在發展機器人、人工智慧方面具有優勢,首先,裝備製造業領域,有濃厚的數控文化,人工成本低,具有同等技術能力的研發人員,工資水準只是一線城市的一半;再就是,山東是工業大省、人口大省,市場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濟南有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齊魯工業大學等,是我國機器人研究和應用的前沿院所,在智慧型機器人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智慧空間技術、微小型機器人、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等方面,具有優勢。

●期盼扶持要盯“巨無霸”還得盯“小巨人”

“其實說起來,濟南甚至整個山東非常遺憾。”一直活躍在濟南機器人領域的巴別塔公司創始人于立坤說,山大在機器人學術方面全國領先,但與產業分離,江浙一帶機器人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產學研結合,這一點值得地方部門深思。

據介紹,目前,業界公認做服務機器人做得最好的是科沃斯掃地機器人,技術含量並不高,很多大型家電企業都能做,但始終做不過科沃斯,這就是先下手為強的優勢,而當初企業創始人在蘇州做這款產品,就得益於與當地學術科研機構合作。

在張賽看來,濟南具備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勢,但也有不少劣勢,比如創業型的頂尖人才缺失,很多人都在搞學術。

一些部門在招商時,更喜歡大手筆、大項目,盯著“巨無霸”企業,只要來就給大量地建廠房,而對一些靠科技創新發展的成長型企業關注不夠,想要個廠房落地生產都很難。

在張賽看來,經濟要發展,政府需要盯“巨無霸”,但還得盯“小巨人”,它們成長起來後,能量依舊不小。

記者注意到,今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智慧製造產業園建設,力爭在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濟南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他們非常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高端化帶動作用,已經連續兩年拿出專項資金,對機器人研發企業進行扶持,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搶抓智慧服務的市場先機。

下一步將進一步落實《智慧製造產業五年發展規劃》,發展機器人技術及產品,加強機器人創新應用,支援發展焊接機器人、裝配機器人、巡檢機器人、包裝機器人、噴塗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殊作業機器人、並聯機器人等各類工業和服務機器人。

“認識到差距是成功第一步,下一步是要盡力彌補。”在濟南工業機器人領域小有名氣的翼菲自動化公司董事長張賽說,畢竟,“機器換人”乃滾滾大潮,你不搞,差距會越來越大。

在國內,人口紅利漸漸消失,工業生產線無人化是趨勢,機器人是剛需。公開數字顯示,我國每年新增10萬台(套)自動化設備,占世界三成市場,70%依靠進口,價格高、服務不及時,生產替代進口產品是必須的。

去年7月份,國務院發佈《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人工智慧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社會建設的新機遇,還提出了三步走戰略:到2020年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準同步,到2025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準,到2030年人工智慧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準。

也許有人會說,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人工智慧曾經火過一段時間,後來進入了冬天。範永表示,此一時彼一時,目前我國機器人所需的技術,如語音辨識、視覺識別技術等,世界領先。

濟南在發展機器人、人工智慧方面具有優勢,首先,裝備製造業領域,有濃厚的數控文化,人工成本低,具有同等技術能力的研發人員,工資水準只是一線城市的一半;再就是,山東是工業大省、人口大省,市場需求非常旺盛。

此外,濟南有山東大學機器人研究中心、齊魯工業大學等,是我國機器人研究和應用的前沿院所,在智慧型機器人技術、工業機器人應用、智慧空間技術、微小型機器人、機電一體化設備的研究、開發與應用等方面,具有優勢。

●期盼扶持要盯“巨無霸”還得盯“小巨人”

“其實說起來,濟南甚至整個山東非常遺憾。”一直活躍在濟南機器人領域的巴別塔公司創始人于立坤說,山大在機器人學術方面全國領先,但與產業分離,江浙一帶機器人做得好,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產學研結合,這一點值得地方部門深思。

據介紹,目前,業界公認做服務機器人做得最好的是科沃斯掃地機器人,技術含量並不高,很多大型家電企業都能做,但始終做不過科沃斯,這就是先下手為強的優勢,而當初企業創始人在蘇州做這款產品,就得益於與當地學術科研機構合作。

在張賽看來,濟南具備發展機器人產業的優勢,但也有不少劣勢,比如創業型的頂尖人才缺失,很多人都在搞學術。

一些部門在招商時,更喜歡大手筆、大項目,盯著“巨無霸”企業,只要來就給大量地建廠房,而對一些靠科技創新發展的成長型企業關注不夠,想要個廠房落地生產都很難。

在張賽看來,經濟要發展,政府需要盯“巨無霸”,但還得盯“小巨人”,它們成長起來後,能量依舊不小。

記者注意到,今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加快智慧製造產業園建設,力爭在量子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實現重大突破。

濟南市經信委相關人士表示,他們非常重視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高端化帶動作用,已經連續兩年拿出專項資金,對機器人研發企業進行扶持,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合作,搶抓智慧服務的市場先機。

下一步將進一步落實《智慧製造產業五年發展規劃》,發展機器人技術及產品,加強機器人創新應用,支援發展焊接機器人、裝配機器人、巡檢機器人、包裝機器人、噴塗機器人、移動機器人、特殊作業機器人、並聯機器人等各類工業和服務機器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