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啟動“海絲”基因重振“中國白”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編者按: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的瓷器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商品。 700多年前, 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盛讚:“並知刺桐城附近有一別城, 名稱迪雲州(德化戴雲的音譯), 製造碗及瓷器, 既多且美。 ”當他歸國時, 從福建帶回白色瓷器及彩色小瓷瓶等, 存於威尼斯市的聖馬可寶藏所。 今天, 德化白瓷迎來了新的發展時代, “一帶一路”的壯麗畫卷鋪展開來, 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世界陶瓷之都、國家級出口陶瓷品質安全示範區等一系列產業榮譽花落德化。 這座千年瓷都,

踏上了新的征程。

“這是1999年從印尼海域挖出的清代‘泰興號’沉船古瓷, 整批共35萬件, 訴說著德化陶瓷業曾經的輝煌。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縣陶瓷博物館裡, 講解員向前來參觀的遊客耐心講解, 從新石器時代到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大量陶瓷精品, 記錄了德化陶瓷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淵源。

千年前, 德化的先民們用土與火鍛造出神奇的陶瓷, 溫潤明淨、典雅精巧, 以“白”見長, 光耀世界, 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角, 被歐洲人冠以“中國白”之稱謂。 但曾幾何時, 像那些隨宋代沉船“南海一號”沉入海底的德化瓷一樣, “中國白”漸漸被時代的風吹淡了。

千年後, 在金磚國家領導人廈門會晤期間, 德化白瓷以國禮瓷、國宴瓷、國會瓷的身份亮相, 大放異彩。 德化, 這個地處深山的小縣城, 每兩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從事與陶瓷相關的工作, 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陶瓷工藝品生產和出口基地, 年產值近200億元, 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德化的“海絲”基因被啟動, 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活力與自信。

1、 創新創業, 古窯址煥發新生機

距德化城區約2公里的三班鎮蔡徑村, 群山環繞, 翠竹掩映, 處處彌漫著濃厚的鄉土氣息, 月記窯在這裡燒了近400年。 由於窯爐呈長條形, 依山所建自下而上, 形如龍狀, 故稱其為“龍窯”。 在德化, 歷史上留存下來的龍窯有200多條, 現在僅存三座還能燒制, 月記窯是其中最古老的一座。

“這座窯爐全長43米, 分為窯頭、窯床、窯尾, 裝窯師傅通過這個門把茶壺放進去, 在窯爐內整齊擺放, 通過側面的洞放入木柴進行燒制。 ”洞上陶藝村專案經理陳金桂一邊拾級而上, 一邊向記者講述這座古窯的前世今生。 “專案經理”這個稱謂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一座歷經數百年的古窯, 能開發出什麼樣的“專案”?

“月記窯現在每月燒制一次,

除了這些批量生產的茶壺, 還有來自洞上陶藝村創客們的作品。 ”陳金貴所說的洞上陶藝村, 是以月記窯的柴燒、傳統手工製作為主題而集聚形成的創客工坊, 目前一期大學生工作室已吸引了20多名大學生到此創作、創業。

“將淳樸之美附著於萬物之間, 在柴燒過程中, 方可觸及靈魂。 ”陶藝村裡的90後創客陳添貴在微信朋友圈更新著自己的創作狀態, 並不時將自己的作品通過互聯網推向市場。 “這裡不僅有來自古窯爐的深厚文化底蘊, 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創作空間和創業環境。 有專業的管理人員為我們提供智慧財產權、融資、財務、法務等各項服務。 ”陳添貴正準備擴大工作室的規模, 傳承和發展手拉坯技藝。

阿陽入駐陶藝村已經3年了, 陶藝村成了他的一個家。 “除了自由的創作氛圍, 陶藝村還經常舉辦陶瓷藝術創作、交流、展示等陶瓷文化活動, 讓我認識了很多志趣相投的陶藝愛好者。 ”

日前, 在福建省旅遊發展委員會發佈的《2017年福建省鄉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公示名單》中, 共有13個創客基地入選, 洞上陶藝村旅遊創客示範基地榜上有名。 歷經風霜的古窯, 在新時代創新創業的大潮中脫胎換骨。

借助月記窯等400多年的制瓷老場所, 陶藝村較好地保存了鄉村傳統的陶瓷製作和燒制的工藝, 通過設立創意工作室、陶藝DIY體驗區, 讓人在懷古的同時, 感受現代創作氣息。 這裡已成為德化陶瓷對外交流的視窗、國際藝術家交流的重要平臺。 陶藝村吸引了30多個國家上千位有影響力的陶藝家、雕塑家、設計師、學者等前來度假、創作、交流、培訓,成功舉辦了“國際壺藝雙聯展”“國際陶藝家柴燒研討會”和“國際美術院校師生夏令營”“亞洲藝術節·德化柴燒藝術作品展”等多項國際陶瓷藝術交流活動。

陶藝村吸引了30多個國家上千位有影響力的陶藝家、雕塑家、設計師、學者等前來度假、創作、交流、培訓,成功舉辦了“國際壺藝雙聯展”“國際陶藝家柴燒研討會”和“國際美術院校師生夏令營”“亞洲藝術節·德化柴燒藝術作品展”等多項國際陶瓷藝術交流活動。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